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第五課 正確運用判斷復習學案【課前練手 這題我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5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分析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會議指出,中國的防控方針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中國的防控政策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中國的防控措施是科學有效的。疫情防不住,經濟社會發展就無從談起。目前,一些人對奧密克戎認識不夠,將其視為大號流感,質疑中國的防疫政策。其實,奧密克戎根本不是流感,其傳播速度遠遠快于流感,隱匿性也更強,更容易導致大范圍傳播。新冠病毒一直在發生變異,且變異方向不明確,在疫情大范圍流行的當下,如若病毒發生變異,將給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更大危害。實踐反復證明,中國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動態清零,動態清零最符合中國實際。(1)請從材料中找出兩個不同的復合判斷語句,并說明運用該判斷的意義。(2)請將“中國是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動態清零的”進行換質位表述。【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課標要求 復習解讀1.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內涵和外延的統一 2.辨析常見的邏輯錯誤 明確概念的含義和基本特征;掌握內涵和外延的含義;明確內涵的方法、外延的方法【體系構建 思維導圖】【必備知識 復習整合】考點一 判斷的概述判斷的含義 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判斷的基本特征 ①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是判斷的一個基本特征。斷定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肯定,二是否定②判斷的另一個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符合認識對象實際情況的判斷就是真判斷,不符合認識對象實際情況的判斷就是假判斷判斷的表達 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但是,不作斷定、沒有真假的語句并不表達判斷判斷的分類 依據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 (1)簡單判斷:指直接由概念構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簡單判斷包括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 (2)復合判斷: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叫作復合判斷。復合判斷包括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關鍵能力 重點突破】1.形成恰當判斷的條件①對認識對象的情況(例如對象的性質、范圍以及對象之間的各種關系),要有明確的認識。②要運用內涵明確、外延確定的概念。③注意概念搭配和判斷的聯結。2.判斷與語句之間的關系是思維與語言之間關系的具體表現。與判斷這種思維形式相對應的語言形式是語句,任何判斷都必須用語句表達。判斷與語句又不完全對應,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1)有些語句表達判斷,有些語句不表達判斷。①表達判斷的語句有陳述句、反問句、主謂結構的感嘆句和偏正結構的感嘆句。②詢問句、設問句、祈使句、感嘆句中的詢問句不表達判斷。(2)同一個判斷可以用不同的語句表達。(3)同一個語句在不同語境中可以表達不同的判斷。【火眼金睛 易錯辨析】1.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肯定的思維形式。 ( )2.來源于社會實踐的判斷是真判斷。 ( )3.對認識對象的斷定方式包括肯定和否定。 ( )4.判斷是通過語詞來表達的。 ( )5.依據判斷本身的性質,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 ( )【考點擊破 針對訓練】1.以下不屬于判斷的是( )A.孫劉聯軍矛頭直指曹操 B.四川汶川地震造成損失C.為什么老百姓日益關注食品安全問題 D.電商應流著道德的血液2.與“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屬于同一類判斷的是( )A.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B.人心齊,泰山移C.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D.山盟雖在,錦書難托3.“中學生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階段,我不能辜負這段美好時光。”下列對這一判斷分析正確的是( )A.缺少主項和謂項,判斷不完整 B.沒有準確地使用量項C.是一個關系判斷 D.主項與謂項搭配不當4.下列判斷中,本身不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是( )A.中國從來不惹事,也從來不怕事B.只有擁有了知識,你才真正擁有了財富C.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D.本次考試王同學比張同學多5分5.一個孤立的概念還不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這就需要人們應用概念去斷定,即判斷。下列表達正確的是( )①符合認識對象實際情況的是肯定判斷②依據社會實踐作出的判斷都是真判斷③一個判斷要么是真判斷要么是假判斷④判斷必須對認識對象作出肯定或否定斷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必備知識 復習整合】考點二 正確運用簡單判斷簡單判斷及其邏輯性質比較 性質判斷 關系判斷區別 含義 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 斷定認識對象之間關系的判斷構成 ①主項:表示斷定對象;②謂項:表示斷定對象性質;③量項:表示主項被斷定范圍;④聯項:起聯結主項和謂項的作用 ①關系者項:表示關系承擔者;②關系項:表示關系者之間的關系;③量項:表示關系者項范圍規則 ①不能缺少主項和謂項,否則判斷就不完整;②避免主項與謂項配合不當,否則不能如實地反映事物狀況,容易造成誤解;③要準確地使用量項和聯項,以保證判斷的“質”和“量”都準確無誤 對于不同關系者項來說,誰在前、誰在后,會影響關系判斷的性質聯系 都屬于簡單判斷,都直接由概念構成;把握事物性質是弄清事物間關系的基礎,理清事物間關系有助于深化對事物性質的認識【關鍵能力 重點突破】1.運用直言判斷常見的錯誤(1)主謂失合。例如,“中學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這個判斷的主項“中學生”指的是人,而謂項“階段”指的是時間、時期。二者不是同一個范疇,這樣的錯誤叫作主謂失合。(2)誤用多重否定。最簡單的肯定或否定一般不會用錯。有時,為了表達強烈的語氣,往往用雙重否定,或者為了特殊的表達意圖,使用三重否定,這時候就應當格外小心。例如,“沒有誰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國家不安定”,這句話等于“誰都愿意看到自己的國家不安定”。這大概與說話者的本意正好相反。(3)斷定過量。例如,“所有的金屬都是固體”,這個判斷使用了全稱量詞,是全稱判斷。事實上,并不是每一種金屬都是固體,如水銀就不是固體。這個判斷的錯誤是量項對主項的限定過大。這種錯誤叫作“斷定過量”。在運用直言判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慎用全稱”。當我們不能確定是否主項中的所有對象都具有某種性質時,就應當運用特稱判斷。即使客觀上主項中的所有對象都具有某種性質,用特稱判斷表達也沒有錯誤。2.關系判斷的種類(1)對稱關系、反對稱關系和非對稱關系面對復雜多樣的對象關系,如果A與B具有某種關系,B與A也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對稱關系;如果B與A不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反對稱關系;如果B與A在有的情況下具有那種關系,在有的情況下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非對稱關系。對稱關系、反對稱關系和非對稱關系,是對象之間關系對稱性的三種表現形式。(2)傳遞關系、反傳遞關系和非傳遞關系如果A與B具有某種關系,B與C也具有那種關系,該A與C還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傳遞關系;如果A與C不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反傳遞關系;如果A與C在有的情況下具有那種關系、在有的情況下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非傳遞關系。傳遞關系、反傳遞關系和非傳遞關系,是對象之間關系傳遞性的三種表現形式。【火眼金睛 易錯辨析】1.“老王與老李是戰友”屬于性質判斷。 ( )2.“小張是一名中學生”屬于特稱判斷。 ( )3.反映事物的性質判斷是“質”與“量”的統一。 ( )4.在關系判斷“小王比小李歲數大”中,小王和小李都是第一關系者項。 ( )【考點擊破 針對訓練】6.法國作家雨果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最廣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從邏輯學的角度看,這一譯文( )①表述中有邏輯問題,不符合矛盾律②表述中有邏輯問題,不符合排中律③既包含直言判斷,也包含關系判斷④屬于類比推理,其結果具有或然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疫倩面前,一幕幕感人的畫面在各地上演,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等沖鋒在前,奮戰一線,雖然我們叫不出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抗疫勇士”。“雖然我們叫不出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抗疫勇士’”,該判斷是( )A.簡單判斷中的性質判斷 B.復合判斷中的選言判斷C.復合判斷中的聯言判斷 D.復合判斷中的充分條件假言判斷8.“犯罪的不都是青少年。”這一判斷可以理解為( )A.所有犯罪的是青少年 B.所有的青少年是犯罪的C.所有犯罪的不是青少年 D.有的犯罪的不是青少年9.“如果甲去旅游,那么乙就不去旅游”和“如果甲去旅游,那么乙也去旅游”這兩個判斷( )A.不可能同時為真 B.只能是一真一假 C.可能都是真的 D.可能同時為假10.下列判斷中表示性質判斷的是( )①小明信任小華②隨地吐痰是很不好的習慣③他比任何人都笨④有的水生動物是用肺呼吸的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必備知識 復習整合】考點三 正確運用復合判斷聯言判斷 選言判斷 假言判斷支判斷 至少包含兩個聯言支 至少包含兩個選言支 包含前件和后件,后件依賴前件而成立聯結詞 “并且”“既……又……”“不但……而且……”“雖然……但是……” 相容:“或者……或者……” 不相容:“要么……要么……” 充分條件:“如果……那么……”;必要條件:“只有……才……”; 充要條件:“……當且僅當……”邏輯性質 在聯言判斷中,當且僅當,組成它的各個聯言支都是真的,這個聯言判斷才是真的;如果有一個聯言支是假的,這個聯言判斷就是假的 ①一個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至少有一個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沒有選言支是真的,它就是假的。 ②一個不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個是真的;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言支是真的,或者沒有選言支是真的,它就是假的 ①如果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必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充分條件; ②如果沒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一定沒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必要條件; ③有了這種情況,必將產生某種情況,沒有這種情況,必不產生該種情況,這種條件關系就是充分必要條件關系【關鍵能力 重點突破】1.聯言判斷正確與否的判定當且僅當聯言判斷的各個聯言支都真時,該聯言判斷才是真。只要有一個聯言支判斷為假,該判斷就為假。p q p∧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假2.選言判斷的分類相容的選言判斷 不相容的選言判斷判斷依據 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可以同時并存(相容的選言支) 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只能有一種存在,不能有兩種和兩種以上的情況并存聯結項 “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成立 條件 真 選言支中至少有一個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選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個是真的假 沒有選言支是真的 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言支是真的,或者沒有選言支是真的3.假言判斷的類型假言判斷的類型 成立的條件充分條件假言判斷 如果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必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假言判斷 如果沒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一定沒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事物情況的必要條件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 有了這種情況,必將產生某種情況;沒有這種情況,必不產生該種情況4.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真值前件真后件假時,判斷才假。p q p→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真假 假 真5.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真值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真值(只有在前件假后件真時,判斷才假)p q p←q真 真 真真 假 真假 真 假假 假 真6.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真值有前件就有后件,沒有前件就沒有后件。p q p←→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真【火眼金睛 易錯辨析】1.復合判斷分為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等多個種類。 ( )2.“小劉和小趙是球迷”是一個簡單判斷。 ( )3.相容選言判斷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可以同時存在。 ( )4.某國領導人在講話中說:“世界各國,不支持銷毀核武器,就是想發展核武器。”這是一個準確的不相容選言判斷。 ( )5.假言判斷的真假取決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 ( )【考點擊破 針對訓練】11.如果患闌尾炎,那么就會肚子痛;甲患闌尾炎,所以,甲肚子痛。據此,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①前件為假,后件一定為假②后件為真,前件一定為真③后件為假,前件一定為假④前件為真,后件一定為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乘客咨詢機場服務臺:“飛機能否準點起飛?”服務臺回應:“只要不起霧,飛機就能按時起飛。”下列選項中正確地表達了上述斷定的有( )①飛機按時起飛,則一定沒有起霧②飛機不按時起飛,則一定起霧③不起霧,則飛機按時起飛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②和③ D.①和③1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下列名句,與這一判斷類型相一致的是( )A.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 B.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C.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 D.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14.《中國經濟時報》載文指出,培育一批領軍企業,打造一批數字產業集群,不僅可以提高我國數字產業和數字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而且可以為數字經濟帶動世界經濟復蘇與繁榮作出貢獻。下列選項中,與上述材料中復合判斷的類型一致的是( )①許多地方要么不公開高考滿分作文,要么公開高考滿分作文②中國共產黨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③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④只有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老百姓的日子才會越過越紅火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古語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從復合判斷角度看,下列選項與這一判斷類型相一致的是( )①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②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③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④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3月,湖南省長沙市的小甲(未成年人)與其朋友們一同前往“愛寵貓咖”(化名)“擼貓”。然而,當小甲摸了身旁的貓后,貓咪突然將小甲的手抓傷工作人員發現后,立即對小甲進行了沖洗處理。次日,小甲在父母的陪同下到醫院就診,并注射了狂犬疫苗、免疫球蛋白以及破傷風疫苗。之后,小甲的父母找到貓咖索賠,“愛寵貓咖”拒絕了小甲父母的要求,小甲的父母遂訴至雨花區人民法院。“愛寵貓咖”負責人辨稱:店內的寵物貓性情溫順,可能是小甲行為不當導致貓產生應激反應;店內還貼有“發生貓咪傷人,概不負責”的公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條規定: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所以對于小甲受傷,貓咖不存在過錯,不應賠償。(1)結合材料,請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分析法院應該如何判決并說明理由。(2)《民法典》規定“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就這一法律規定來說,從《邏輯與思維》的角度看屬于哪種假言判斷 它有何特點?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第五課 正確運用判斷復習學案【課前練手 這題我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5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分析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會議指出,中國的防控方針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中國的防控政策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中國的防控措施是科學有效的。疫情防不住,經濟社會發展就無從談起。目前,一些人對奧密克戎認識不夠,將其視為大號流感,質疑中國的防疫政策。其實,奧密克戎根本不是流感,其傳播速度遠遠快于流感,隱匿性也更強,更容易導致大范圍傳播。新冠病毒一直在發生變異,且變異方向不明確,在疫情大范圍流行的當下,如若病毒發生變異,將給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更大危害。實踐反復證明,中國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動態清零,動態清零最符合中國實際。(1)請從材料中找出兩個不同的復合判斷語句,并說明運用該判斷的意義。(2)請將“中國是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動態清零的”進行換質位表述。【答案】(1)假言判斷1:如果防控不住疫情,經濟社會發展就無從談起。(或假言判斷2:如若病毒發生變異,將給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更大危害)聯言判斷:中國的防控方針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是科學有效的。意義:假言判斷能揭示認識對象之間的多種聯系,準確地反映認識對象的情況;聯言判斷有助于人們多方面分析和把握事情況,使人們思考更加周密,判斷更為恰當。(2)沒有基礎、沒有條件、沒有能力實現動態清零的不是中國。【分析】背景素材: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考點考查:正確運用復合判斷、簡單判斷的演繹推理方法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設問指向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要求調用假言判斷、聯言判斷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中兩個不同的復合判斷語句并說明運用該判斷的意義。解答意義類主觀題,側重于“積極作用”。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語句:有效信息①:“如果防控不住疫情,經濟社會發展就無從談起”(如若病毒發生變異,將給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更大危害)→可聯系假言判斷,可從“如果┅…,就┅┅”(如若……,將會┅┅)這些假言判斷的聯結詞得知。有效信息②:“中國的防控方針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中國的防控政策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中國的防控措施是科學有效的”→可聯系聯言判斷,可從“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聯言判斷的聯結詞得知。意義:有效信息①:語句1的分析→可聯系假言判斷的意義:揭示認識對象之間的多種聯系,準確地反映認識對象的情況。有效信息②:語句2的分析→可聯系聯言判斷的意義:多方面分析和把握事情況,思考更加周密,判斷更為恰當。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結合試題設問和材料載體確定解題需要的假言判斷、聯言判斷的知識要點,結合材料信息加以分析。(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設問指向“中國是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動態清零的”,要求調用簡單判斷的演繹推理方法的有關知識,分析“中國是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動態清零的”的換質位表述。解答此題,側重于“思維過程”。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中國是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動態清零的”→可聯系換質換位推理,可從換位角度分析: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動態清零的是中國;再從換質角度分析:沒有基礎、沒有條件、沒有能力實現動態清零的不是中國。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結合試題設問和材料載體確定解題需要的簡單判斷的演繹推理方法的知識要點,結合題中判斷分析。【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課標要求 復習解讀1.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內涵和外延的統一 2.辨析常見的邏輯錯誤 明確概念的含義和基本特征;掌握內涵和外延的含義;明確內涵的方法、外延的方法【體系構建 思維導圖】【必備知識 復習整合】考點一 判斷的概述判斷的含義 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判斷的基本特征 ①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是判斷的一個基本特征。斷定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肯定,二是否定②判斷的另一個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符合認識對象實際情況的判斷就是真判斷,不符合認識對象實際情況的判斷就是假判斷判斷的表達 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但是,不作斷定、沒有真假的語句并不表達判斷判斷的分類 依據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 (1)簡單判斷:指直接由概念構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簡單判斷包括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 (2)復合判斷: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叫作復合判斷。復合判斷包括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關鍵能力 重點突破】1.形成恰當判斷的條件①對認識對象的情況(例如對象的性質、范圍以及對象之間的各種關系),要有明確的認識。②要運用內涵明確、外延確定的概念。③注意概念搭配和判斷的聯結。2.判斷與語句之間的關系是思維與語言之間關系的具體表現。與判斷這種思維形式相對應的語言形式是語句,任何判斷都必須用語句表達。判斷與語句又不完全對應,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1)有些語句表達判斷,有些語句不表達判斷。①表達判斷的語句有陳述句、反問句、主謂結構的感嘆句和偏正結構的感嘆句。②詢問句、設問句、祈使句、感嘆句中的詢問句不表達判斷。(2)同一個判斷可以用不同的語句表達。(3)同一個語句在不同語境中可以表達不同的判斷。【火眼金睛 易錯辨析】1.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肯定的思維形式。 ( )提示 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2.來源于社會實踐的判斷是真判斷。 ( )提示 符合實際的判斷就是真判斷,來源于社會實踐的判斷不一定都符合客觀實際的。3.對認識對象的斷定方式包括肯定和否定。 ( √ )4.判斷是通過語詞來表達的。 ( )提示 判斷是通過語句來表達的。概念才是通過語詞來表達的。5.依據判斷本身的性質,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 ( )提示 依據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考點擊破 針對訓練】1.以下不屬于判斷的是( )A.孫劉聯軍矛頭直指曹操 B.四川汶川地震造成損失C.為什么老百姓日益關注食品安全問題 D.電商應流著道德的血液【答案】C【詳解】本題是逆向選擇題。ABD: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情況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是判斷的一個基本特征,ABD屬于判斷但不符合題意。C:表達判斷的語句有陳述句、反問句、主謂結構的感嘆句和偏正結構的感嘆句。詢問句、設問句、祈使句、感嘆句不表達判斷。“為什么老百姓日益關注食品安全問題”,是個詢問句,C不屬于判斷,但符合題意。故本題選 C。2.與“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屬于同一類判斷的是( )A.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B.人心齊,泰山移C.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D.山盟雖在,錦書難托【答案】B【詳解】B:“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意思是只要堅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屬、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飾,這是一個必要條件假言判斷,“人心齊,泰山移”意思是只要人們的心往一處,共同努力,就能移動泰山,也是必要條件假言判斷,B符合題意。A:“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意思是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這屬于選言判斷,A與題意不符。CD:“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意思是時光已催紅了櫻桃,又染綠了芭蕉;“山盟雖在,錦書難托”意思是永遠相愛的誓言還在,可是錦文書信再也難以交付。二者均屬于聯言判斷,CD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B。3.“中學生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階段,我不能辜負這段美好時光。”下列對這一判斷分析正確的是( )A.缺少主項和謂項,判斷不完整 B.沒有準確地使用量項C.是一個關系判斷 D.主項與謂項搭配不當【答案】D【詳解】ABC:題中判斷屬于性質判斷,不是關系判斷,主項和謂項齊全,量項使用得當,ABC不選。D:該判斷中“中學生”和“重要階段”兩個概念搭配不當,不能如實反映事物狀況,容易造成誤解。可將“中學生”改成“中學階段”,可見題中判斷犯了主項與謂項搭配不當的錯誤,D正確。故本題選D。4.下列判斷中,本身不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是( )A.中國從來不惹事,也從來不怕事B.只有擁有了知識,你才真正擁有了財富C.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D.本次考試王同學比張同學多5分【答案】D【詳解】A:本觀點屬于聯言判斷,包括兩個支判斷,故A不選。B:本觀點屬于假言判斷,包括兩個支判斷,故B不選。C:本觀點屬于聯言判斷,包括三個支判斷,故C不選。D:本觀點屬于關系判斷,本身不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故D正確。故本題選D。5.一個孤立的概念還不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這就需要人們應用概念去斷定,即判斷。下列表達正確的是( )①符合認識對象實際情況的是肯定判斷②依據社會實踐作出的判斷都是真判斷③一個判斷要么是真判斷要么是假判斷④判斷必須對認識對象作出肯定或否定斷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D【詳解】①:確定某個判斷的真假要借助于語境,符合認識對象實際情況的是真判斷 ,但不一定是肯定判斷,①不選。②:依據社會實踐作出的判斷也可能是假判斷。只有根據社會實踐作出,并如實的反應實際情況的判斷才是真的判斷,②不選。③:判斷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有真假之分,判斷是對認識對象情況的斷定,判斷就有與認識對象實際情況是否符合的問題,所以一個判斷要么是真判斷要么是假判斷,③入選。④: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是判斷的一個基本特征,斷定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肯定,一是否定。斷必須對認識對象作出肯定或否定斷定,④入選。故本題選D。【必備知識 復習整合】考點二 正確運用簡單判斷簡單判斷及其邏輯性質比較 性質判斷 關系判斷區別 含義 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 斷定認識對象之間關系的判斷構成 ①主項:表示斷定對象;②謂項:表示斷定對象性質;③量項:表示主項被斷定范圍;④聯項:起聯結主項和謂項的作用 ①關系者項:表示關系承擔者;②關系項:表示關系者之間的關系;③量項:表示關系者項范圍規則 ①不能缺少主項和謂項,否則判斷就不完整;②避免主項與謂項配合不當,否則不能如實地反映事物狀況,容易造成誤解;③要準確地使用量項和聯項,以保證判斷的“質”和“量”都準確無誤 對于不同關系者項來說,誰在前、誰在后,會影響關系判斷的性質聯系 都屬于簡單判斷,都直接由概念構成;把握事物性質是弄清事物間關系的基礎,理清事物間關系有助于深化對事物性質的認識【關鍵能力 重點突破】1.運用直言判斷常見的錯誤(1)主謂失合。例如,“中學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這個判斷的主項“中學生”指的是人,而謂項“階段”指的是時間、時期。二者不是同一個范疇,這樣的錯誤叫作主謂失合。(2)誤用多重否定。最簡單的肯定或否定一般不會用錯。有時,為了表達強烈的語氣,往往用雙重否定,或者為了特殊的表達意圖,使用三重否定,這時候就應當格外小心。例如,“沒有誰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國家不安定”,這句話等于“誰都愿意看到自己的國家不安定”。這大概與說話者的本意正好相反。(3)斷定過量。例如,“所有的金屬都是固體”,這個判斷使用了全稱量詞,是全稱判斷。事實上,并不是每一種金屬都是固體,如水銀就不是固體。這個判斷的錯誤是量項對主項的限定過大。這種錯誤叫作“斷定過量”。在運用直言判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慎用全稱”。當我們不能確定是否主項中的所有對象都具有某種性質時,就應當運用特稱判斷。即使客觀上主項中的所有對象都具有某種性質,用特稱判斷表達也沒有錯誤。2.關系判斷的種類(1)對稱關系、反對稱關系和非對稱關系面對復雜多樣的對象關系,如果A與B具有某種關系,B與A也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對稱關系;如果B與A不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反對稱關系;如果B與A在有的情況下具有那種關系,在有的情況下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非對稱關系。對稱關系、反對稱關系和非對稱關系,是對象之間關系對稱性的三種表現形式。(2)傳遞關系、反傳遞關系和非傳遞關系如果A與B具有某種關系,B與C也具有那種關系,該A與C還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傳遞關系;如果A與C不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反傳遞關系;如果A與C在有的情況下具有那種關系、在有的情況下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非傳遞關系。傳遞關系、反傳遞關系和非傳遞關系,是對象之間關系傳遞性的三種表現形式。【火眼金睛 易錯辨析】1.“老王與老李是戰友”屬于性質判斷。 ( )提示 “老王與老李是戰友”屬于關系判斷。2.“小張是一名中學生”屬于特稱判斷。 ( )提示 “小張是一名中學生”屬于單稱判斷。3.反映事物的性質判斷是“質”與“量”的統一。 ( √ )4.在關系判斷“小王比小李歲數大”中,小王和小李都是第一關系者項。 ( )提示 小王是第一關系者項,小李是第二關系者項。【考點擊破 針對訓練】6.法國作家雨果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最廣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從邏輯學的角度看,這一譯文( )①表述中有邏輯問題,不符合矛盾律②表述中有邏輯問題,不符合排中律③既包含直言判斷,也包含關系判斷④屬于類比推理,其結果具有或然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詳解】①: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同一對象,不能同時作出兩個相互矛盾的判斷。“世界上最廣闊的東西是海洋”,意思是沒有比海洋更廣闊的了,而后面又表述“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作出兩個相互矛盾的判斷,所以表述中有邏輯問題,不符合矛盾律,故①正確。②: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根據①中解釋,表述中有邏輯問題,不符合矛盾律,而不是不符合排中律,故B錯誤。③:直言判斷就是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世界上最廣闊的東西是海洋”屬于直言判斷;關系判斷是斷定認識對象關系的判斷。“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屬于關系判斷,故③正確。④:推理是從一個或者幾個已有的判斷推出一個新判斷的思維形式。“世界上最廣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并沒有由已有判斷推出一個新判斷,所以不屬于推理,更不屬于類比推理。故④錯誤。故本題選A。7.疫倩面前,一幕幕感人的畫面在各地上演,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等沖鋒在前,奮戰一線,雖然我們叫不出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抗疫勇士”。“雖然我們叫不出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抗疫勇士’”,該判斷是( )A.簡單判斷中的性質判斷 B.復合判斷中的選言判斷C.復合判斷中的聯言判斷 D.復合判斷中的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答案】C【詳解】A:簡單判斷是直接由概念構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而題中判斷是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屬于復合判斷,A不符合題意。B:復合判斷中選言判斷是斷定對象可能情況的判斷,而題中的判斷是聯言判斷,B不符合題意。C:復合判斷中的聯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常用的聯結項也是多種多樣的,如“不但……而且……”“雖然……但是……”等。故題中判斷是復合判斷中的聯言判斷,C符合題意。D:假言判斷是斷定事物某情況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況存在(或不存在)的條件的判斷,而題中的判斷屬于聯言判斷,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8.“犯罪的不都是青少年。”這一判斷可以理解為( )A.所有犯罪的是青少年 B.所有的青少年是犯罪的C.所有犯罪的不是青少年 D.有的犯罪的不是青少年【答案】D【詳解】AB:“犯罪的不都是青少年”這一判斷屬于否定判斷。“所有犯罪的是青少年”、“所有的青少年是犯罪的”均屬于肯定判斷,這兩個判斷使用了全稱量詞,是全稱判斷。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犯罪的都是青少年或所有的青少年是犯罪的,這種判斷的錯誤是量項對主項的限定過大。這種錯誤叫作“斷定過量”。且這兩個判斷與題設判斷意思并不一致,AB排除。C:“犯罪的不都是青少年”這一否定判斷,意味著有些犯罪的是青少年,而“所有犯罪的不是青少年”屬于全稱否定判斷,可見兩個判斷意思并不一致,C排除。D:“犯罪的不都是青少年”這一判斷,否定詞“不”放在“都”和“是”前面,是對“都”和“是”的否定,所以該判斷可以替換為“有的犯罪的不是青少年”這一特稱否定判斷,且兩個判斷意思一致,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9.“如果甲去旅游,那么乙就不去旅游”和“如果甲去旅游,那么乙也去旅游”這兩個判斷( )A.不可能同時為真 B.只能是一真一假 C.可能都是真的 D.可能同時為假【答案】C【詳解】A:由“如果甲去旅游,那么乙就不去旅游”得到只要甲去旅游,則乙不去,若甲不去,則乙有可能去。由“如果甲去旅游,那么乙也去旅游”得到如果甲不去旅游,則乙有可能去也有可能不去。這兩個判斷不能同時為真。A錯誤。B:根據題意,這兩個判斷也不符合一真一假的條件。B錯誤。C:由于這兩個判斷得出的結論是當甲不去旅游,則乙有可能去也有可能不去,所以可能都是真判斷。CD:根據題意,這兩個判斷也不符合同時為假的條件。D錯誤。故本題選C。10.下列判斷中表示性質判斷的是( )①小明信任小華②隨地吐痰是很不好的習慣③他比任何人都笨④有的水生動物是用肺呼吸的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B【詳解】性質判斷就是斷定認識對象有或者沒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斷定認識對象之間關系的判斷叫做關系判斷。①:小明信任小華,斷定的是小明和小華之間的關系,屬于關系判斷,①不選。②:隨地吐痰是很不好的習慣,斷定“隨地吐痰”是“很不好的習慣”,屬于性質判斷,②入選。③:他比任何人都笨,斷定的是他和其他人之間的關系,是關系判斷,③不選。④:有的水生動物是用肺呼吸的,斷定“有的水生動物”具有“用肺呼吸”的性質,是性質判斷,④入選。故本題選B。【必備知識 復習整合】考點三 正確運用復合判斷聯言判斷 選言判斷 假言判斷支判斷 至少包含兩個聯言支 至少包含兩個選言支 包含前件和后件,后件依賴前件而成立聯結詞 “并且”“既……又……”“不但……而且……”“雖然……但是……” 相容:“或者……或者……” 不相容:“要么……要么……” 充分條件:“如果……那么……”;必要條件:“只有……才……”; 充要條件:“……當且僅當……”邏輯性質 在聯言判斷中,當且僅當,組成它的各個聯言支都是真的,這個聯言判斷才是真的;如果有一個聯言支是假的,這個聯言判斷就是假的 ①一個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至少有一個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沒有選言支是真的,它就是假的。 ②一個不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個是真的;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言支是真的,或者沒有選言支是真的,它就是假的 ①如果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必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充分條件; ②如果沒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一定沒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必要條件; ③有了這種情況,必將產生某種情況,沒有這種情況,必不產生該種情況,這種條件關系就是充分必要條件關系【關鍵能力 重點突破】1.聯言判斷正確與否的判定當且僅當聯言判斷的各個聯言支都真時,該聯言判斷才是真。只要有一個聯言支判斷為假,該判斷就為假。p q p∧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假2.選言判斷的分類相容的選言判斷 不相容的選言判斷判斷依據 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可以同時并存(相容的選言支) 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只能有一種存在,不能有兩種和兩種以上的情況并存聯結項 “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成立 條件 真 選言支中至少有一個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選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個是真的假 沒有選言支是真的 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言支是真的,或者沒有選言支是真的3.假言判斷的類型假言判斷的類型 成立的條件充分條件假言判斷 如果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必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假言判斷 如果沒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一定沒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事物情況的必要條件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 有了這種情況,必將產生某種情況;沒有這種情況,必不產生該種情況4.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真值前件真后件假時,判斷才假。p q p→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真假 假 真5.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真值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真值(只有在前件假后件真時,判斷才假)p q p←q真 真 真真 假 真假 真 假假 假 真6.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真值有前件就有后件,沒有前件就沒有后件。p q p←→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真【火眼金睛 易錯辨析】1.復合判斷分為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等多個種類。 ( √ )2.“小劉和小趙是球迷”是一個簡單判斷。 ( )提示 “小劉和小趙是球迷”是由“小劉是球迷”“小趙也是球迷”兩個性質判斷組成的聯言判斷。3.相容選言判斷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可以同時存在。 ( √ )4.某國領導人在講話中說:“世界各國,不支持銷毀核武器,就是想發展核武器。”這是一個準確的不相容選言判斷。 ( )提示 世界各國對核武器的態度還有一種可能,即不銷毀也不發展。這個選言判斷沒有列舉對象的所有可能情況,判斷不準確,思維不嚴密。5.假言判斷的真假取決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 ( )提示 假言判斷的真假并不取決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決于判斷所揭示的事物之間的條件關系能否成立。【考點擊破 針對訓練】11.如果患闌尾炎,那么就會肚子痛;甲患闌尾炎,所以,甲肚子痛。據此,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①前件為假,后件一定為假②后件為真,前件一定為真③后件為假,前件一定為假④前件為真,后件一定為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詳解】③④: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是斷定某一事物情況是另一事物情況的充分條件的判斷。一般形式如果p,那么q,其中"如果......那么......"為聯結詞,p稱為前件,q稱為后件(充分條件假言命題斷定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條件)。如果患闌尾炎,那么就會肚子痛;甲患闌尾炎,所以,甲肚子痛。這表明該判斷是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因此,后件為假,前件一定為假,前件為真,后件一定為真,③④正確。①②:必要條件是產生某種事物情況所不可缺少的條件。如果沒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一定沒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必要條件。如果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就一定有前一種事物情況,選項屬于必要條件假言判斷,①②排除。故本題選D。12.乘客咨詢機場服務臺:“飛機能否準點起飛?”服務臺回應:“只要不起霧,飛機就能按時起飛。”下列選項中正確地表達了上述斷定的有( )①飛機按時起飛,則一定沒有起霧②飛機不按時起飛,則一定起霧③不起霧,則飛機按時起飛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②和③ D.①和③【答案】C【詳解】①:飛機按時起飛不是有沒有起霧的條件,①錯誤。②:“只要不起霧,飛機就能按時起飛。”可以斷定如果飛機不按時起飛,則一定起霧,符合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前件和后件的關系: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②符合題意。③:“只要不起霧,飛機就能按時起飛。”可斷定除非起霧,否則飛機按時起飛,符合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前件和后件的關系: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③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下列名句,與這一判斷類型相一致的是( )A.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 B.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C.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 D.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答案】C【詳解】“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這句話屬于假言判斷,“人不負青山”是“青山定不負人”的條件。A:“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是聯言判斷,A不符合題意。B:“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屬于聯言判斷,與題干判斷類型不一致,B排除。C:“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是假言判斷,與題干判斷類型一致,C符合題意。D:“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屬于選言判斷,與題干判斷類型不一致,D排除。故本題選C。14.《中國經濟時報》載文指出,培育一批領軍企業,打造一批數字產業集群,不僅可以提高我國數字產業和數字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而且可以為數字經濟帶動世界經濟復蘇與繁榮作出貢獻。下列選項中,與上述材料中復合判斷的類型一致的是( )①許多地方要么不公開高考滿分作文,要么公開高考滿分作文②中國共產黨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③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④只有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老百姓的日子才會越過越紅火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詳解】題干中“不僅……而且……”屬于聯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①:“要么……要么……”屬于不相容選言判斷,①排除。②:“既……又……”屬于聯言判斷,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等幾種情況可以同時存在,②符合題意。③: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可以同時存在,屬于聯言判斷,③符合題意。④:“只有……才……”屬于必要條件假言判斷,④排除。故本題答案選C。15.古語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從復合判斷角度看,下列選項與這一判斷類型相一致的是( )①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②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③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④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身正是不令而行的充分條件,其身不正是雖令不從的充分條件,因此該項屬于充分條件假言判斷。①: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這是聯言判斷,①不合題意。②: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人不負青山是青山不負人的充分條件,該項屬于充分條件假言判斷。③: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這是聯言判斷,③不合題意。④: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是新中國的必要條件,故該項屬于必要條件假言判斷,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3月,湖南省長沙市的小甲(未成年人)與其朋友們一同前往“愛寵貓咖”(化名)“擼貓”。然而,當小甲摸了身旁的貓后,貓咪突然將小甲的手抓傷工作人員發現后,立即對小甲進行了沖洗處理。次日,小甲在父母的陪同下到醫院就診,并注射了狂犬疫苗、免疫球蛋白以及破傷風疫苗。之后,小甲的父母找到貓咖索賠,“愛寵貓咖”拒絕了小甲父母的要求,小甲的父母遂訴至雨花區人民法院。“愛寵貓咖”負責人辨稱:店內的寵物貓性情溫順,可能是小甲行為不當導致貓產生應激反應;店內還貼有“發生貓咪傷人,概不負責”的公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條規定: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所以對于小甲受傷,貓咖不存在過錯,不應賠償。(1)結合材料,請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分析法院應該如何判決并說明理由。(2)《民法典》規定“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就這一法律規定來說,從《邏輯與思維》的角度看屬于哪種假言判斷 它有何特點?【答案】(1)判決:商家應當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理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飼養動物致人損害,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即由動物飼養人或管理人對受害人存有故意或重大過失承擔舉證責任,否則需承擔不利后果。本案中,在商家未能舉證證明孩子存在過錯的情況下,應當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另外貓咖店中關于“未發生貓咪傷人,概不負責”的公告,屬于責任免除條款,免除其提供方的責任,同時排除了消費者的主要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條規定屬于無效條款,故對消費者不發生效力。(2)①屬于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②其特征是:有了前面這種情況必將產生后面某種情況;沒有前面這種情況必不產生后面某種情況。只有證據證明小甲有故意或重大過失,貓咖才可以免責或減責;如果有證據證明小甲有故意或重大過失,貓咖就可以免責或減責。【分析】背景素材:寵物傷人侵權案件考點考查:侵權責任、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公共參與(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措施類主觀題。要求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分析法院應該怎么判決以及依據。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飼養動物致人損害→可聯系教材知識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即由動物飼養人或管理人對受害人存有故意或重大過失承擔舉證責任,否則需承擔不利后果;關鍵詞②:商家未能舉證證明孩子存在過錯→可聯系教材知識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關鍵詞③:“未發生貓咪傷人,概不負責”的公告→可聯系教材知識屬于責任免除條款,免除其提供方的責任,同時排除了消費者的主要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條規定屬于無效條款,故對消費者不發生效力;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說明類主觀題。需要調用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有關知識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可聯系教材知識屬于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其特征是:有了前面這種情況必將產生后面某種情況;沒有前面這種情況必不產生后面某種情況。只有證據證明小甲有故意或重大過失,貓咖才可以免責或減責;如果有證據證明小甲有故意或重大過失,貓咖就可以免責或減責;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五課 正確運用判斷【復習學案】(學生版).docx 第五課 正確運用判斷【復習學案】(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