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答案一.單選題1-4.CAAB 5-8.ABDA 9-12.DCCA 13-16.DCAB二.材料題17(1)①夢想能不斷激發我們對生命的熱情和勇氣,讓生活更有色彩。②有夢想,就有希望。③有了夢想,才能不斷地進步和發展。④少年的夢想,與個人的人生目標緊密相連。⑤少年的夢想,與時代的脈搏緊密相連,與中國夢密不可分。(任意答出兩點即可,每點2分,4分)(2)①需要發現并保持對學習的興趣。②需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③要善于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任意答出兩點即可,每點2分,4分)(3)①要有夢想②要學會學習③努力做更好的自己(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酌情給分。運用“成長的節拍”知識,任意答出兩點即可,每點1分,2分)18(1)小慧的言行是不對的。她①不懂得尊敬、理解媽媽;②不能理解媽媽行為中蘊含的愛;③不能正確化解親子沖突。(任意答出兩點即可,每點2分,4分)(2)①通過良好的互動溝通來解決。②接納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為中蘊含的愛。(每點2分,4分)19(1)自強不息、無私奉獻、吃苦耐勞、意志堅強、關愛他人等。(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酌情給分。任意答出兩點即可,每點1分,2分)(2)①認識到生活難免有挫折。②我們需要及時調整自己,正確看待挫折。③生活中的挫折是我們生命成長的一部分。④增強生命中蘊含的承受力、自我調節和自我修復的能力。⑤可以培養自己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堅強的意志。⑥可以與他人建立聯系,獲得他人的支持和幫助。(任意答對2點得4分)①活出自己的人生,實現自我價值②偉大在于創造和貢獻③用認真、勤勞、堅持、責任書寫生命價值④要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民族振興聯系起來⑤拒絕貧乏,讓生命充盈⑥讓生命從平凡中閃耀出偉大⑦拒絕冷漠,傳遞生命的溫暖。(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酌情給分。任意答出兩點即可,每點2分,4分)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4小題,共28分。)1C,2B,3B,4C,5A,6D,7B,8D,9C,10A,11C,12A,13A,14C二、非選擇題(32分)15.(10分)(1)用途:獵取動物(狩獵);采集植物果實。 (2分)時代:舊石器時代。 (1分)(2)現象: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推廣(出現)。 (1分)作用:促進了農業的深耕細作;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促進了農業的發展等。 (任選一點,1分)(3)書寫材料:甲骨;青銅器物;簡;帛等。 (任選一點,1分)貢 獻:使紙的質量大大提高;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易于推廣;造紙術傳播到世界各地,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 (任選兩點,2分)(4)“他”:賈思勰。 “該書”:《齊民要術》。 (1+1分,錯別字不給分)16.(12分)(1)特點:主要通過陸上絲綢之路交流;雙向交流;互相借鑒;中國輸出的是手工業技術,輸入中國的主要是農作物和佛教等。(任選兩點,2分)影響:促進了西域的開發;豐富了中原的生產和生活;加強了中原與西域的交流。(任選兩點,2分)(2)情況:北方少數民族遷到中原地區;中原漢族遷到南方地區。 (兩點,2分)原因:北方地區寒冷;北方漢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 (任選兩點,2分)(3)特點:各民族之間錯居雜處;各民族之間相互學習農業技藝、畜牧經驗和生活用品;北方各族學習中原漢族君主專制制度;民族隔閡減少,民族關系緩和;出現民族大交融局面。(任意兩點,2分)意義: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任選兩點,2分)17.(10分)(1)字 體:小篆。 (1分)舉兩例: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軌(車輛和道路的寬窄);開鑿靈渠;統一嶺南及東南沿海地區;修筑長城。 (任選兩點,2分)7分 觀點明確,史論結合緊密,材料充分,論證嚴謹,表述準確4-6分 觀點比較明確,史論結合比較緊密,材料比較充分,論證比較嚴謹,表述比較準確2-3分 觀點不夠明確,史論結合不夠緊密,材料不夠充分,論證不夠嚴謹,表述不夠準確0-1分 觀點不明確,史論結合不緊密,材料不充分,論證不嚴謹,表述不準確(2)【【評分說明】空白卷,或觀點三觀不正,或只寫一句無關聯的話,或只寫標題,0分;有觀點(三觀正確),沒有論述, 1分。有論點(三觀正確),有論述(不一定準確), 2分。有論點(三觀正確)2分起賦,引用材料中的史實并論述,一個加2分,兩個加4分(史實最多4分)。有結論(三觀正確),緊扣觀點和論述進行總結,有適當升華,1分。沒有結論或有結論,只是重復觀點沒有提升,0分。觀點:改革推動社會的進步(或類似觀點,2分)(選擇商鞅變法、統一文字、“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和孝文帝改革,任意兩個事件,與下列論述大體對應)論述:①公元前365年,為了富國強兵,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變法主要從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進行,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2分)②為了適應國家統一需要,消除文字的差異,秦始皇命人制定統一的文字,將小篆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文字的統一,使政令能夠在全國各地順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夠順暢溝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2分)③公元前87年,為了改變“無為而治”的局面和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漢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議,實施“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并成為大一統政權精神上的支柱。漢朝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 (2分)④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風易俗。494年,他力排眾議,把都城由平城遷到洛陽,并進一步進行漢化措施,說漢語、穿漢服、改漢姓、鼓勵與漢族聯姻等。這些措施鞏固了北魏對中原的統治,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實力。 (2分)綜上所述,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改革,能鞏固統治,有力地推動社會的向前發展。(1分)2023-2024 學年度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題卷注意事項:1. 本試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卡兩部分; 考試時間100分鐘; 滿分120分,其中道德與法治60分,歷史60分。2. 考生在答題前請閱讀答題卡中的“注意事項”,然后按要求答題。3. 所有答案均須做在答題卡相應區域,做在其他區域無效。道德與法治試題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6 小題,每小題2分,共32分)1.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回憶母校時說到:“我的青少年時期都是在博中(博學中學)度過的。因此,博中是我最感親切的母校,他給予我培養和教育,對我的成長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見,中學時代( )A.是編織人生夢想的重要時期 B.是人生最美好的時代,要珍惜C.為我們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礎 D.我們只要認真學習,就能成才2. 中學生活是生命饋贈給我們的成長禮物。這里的“禮物”包括( )①新的機會和可能 ②新的老師和同學③新的學校和班級 ④新的目標和挑戰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3. 從右圖中可以汲取的人生智慧是 ( )①對他人評價不盲從 ②理性對待他人評價③他人評價都不正確 ④應拒絕所有他人評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 每個人都有習慣的學習方式方法。有人覺得早晨看書效率高,有人則覺得晚上看書效率高; 有人喜歡獨自一個人看書,有人則喜歡在群體中學習。這啟示我們( )①學習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②學習和所處環境、形式無關③學習態度可以隨心所欲 ④適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 認識自己很重要。右圖啟示我們( )①他人評價是認識自己的一面鏡子②公開自己的秘密才能被別人接納③我們需要不斷地探索和發現自己④擴大盲目區有利于全面認識自己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 “與君遠相知,不道云海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視頻演講中引用的這兩句古詩告訴我們( )A.友誼不是一成不變的 B.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C.美好的友誼是一種親密、單向的關系 D.友誼要以自我為中心7. 與朋友同行的路,有時并不平坦。當沖突發生時,不要只忙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試著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這體現了處理沖突的正確策略是( )A.保持冷靜 B.及時處理 C.坦誠交流 D.換位思考8. 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網民規模為 9.89 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 70.4%,網上交友成為重要的交友方式之一。人們熱衷網上交友的原因可能有( )①網上交友具有虛擬、平等、自主等特點②網上交友開辟人際交往新通道,拓寬朋友圈③網上交友更自由,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約束④網上交友總能夠打開與他人溝通的心靈之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 在信息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一些人呈現出現實“社恐”、網絡“社牛”的雙面狀態。他們線下社交意愿弱、能力差,面對面交流會緊張、焦慮; 而在社交網絡中,他們表現欲望強烈、活躍度高,能快速和陌生人打成一片。要避免成為社交雙面人,青少年應該做到( )①穩定情緒,懂得社交意義,廣交朋友 ②修煉自我,提高社交能力,表里如一③遠離網絡,放棄社交需求,固守自我 ④防止極端,掌握社交技巧,親近社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下列情境與評論對應正確的是( )序號 情境 評論① 小葉忘記帶作業, 老師批評了她, 她感覺很委屈。 老師的批評意味著不信任,會打擊小葉的學習積極性。② 王老師電腦出故障了,小剛幫王老師下載、安裝軟件, 并教她如何使用。 在平等相待、相互促進的師生交往中,學生也應主動關心幫助老師。③ 新的數學老師與之前的老師在授課風格和方式上不同, 小麗不適應。 面對不同風格的老師,要學會改變老師,讓老師都變成我們喜歡的樣子。④ 劉老師工作認真負責, 經常找學生談心,幫學生解決煩惱,被同學們稱為知心姐姐。 老師給了學生生活上的關心和情感上的關懷, 形成了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觀察如圖統計示意圖。針對師生交往中最突出的問題,可取的化解策略是 ( )①笑罵由人,沉默是金 ②選擇時機,恰當表達③選擇方式,坦誠交流 ④自我反思,言聽計從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2.在中國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內涵,中國孝文化源遠流長。從道德角度分析“孝”的依據是( )A.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數千年傳統 B.孝親敬長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定義務C.盡孝在當下,用實際行動表孝心 D.身體發膚,受之于父母,不敢毀傷也13.下列詩句與其蘊含的道理相匹配的是 ( )①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生命是可逆的②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生命是短暫的③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生命是頑強的④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生命是獨特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4. 守護生命需要關注并養護我們的精神。以下行為符合“養護精神”要求的是( )①合理飲食,養成衛生習慣 ②關心時政,常看電視新聞③積極參加社區讀書月活動 ④定期去醫院進行身體檢查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③④15. 下列能體現生命接續的是( )①制作家譜,追憶先輩創業不易 ②媽媽給我生了個可愛的妹妹③積極互動,增進對朋友的了解 ④每周定期去敬老院做志愿者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6.某校對同學們進行了關于“生命教育”的調查。以下是部分數據。這些數據給我們的啟示有( )①生命至上,要提高自身安全保護意識 ②守住自己的心靈,用文化滋養精神家園③要學會向他人求助,挖掘生命的力量 ④關愛自己的生命,也要關愛他人的生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第 17 題10分, 第 18題8分, 第 19題10分, 共28分)17. 閱讀材料, 回答下列問題。(10分)2023 年 10 月 26 日,神十七號成功發射。指令長湯洪波的成長故事充滿了拼搏和奮斗的精神。他 1975 年出生于湖南湘潭一個小山村,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但是他對航天事業充滿了向往。為了早日實現飛天夢,湯洪波全身心投入到學習和訓練中,模擬失重訓練、72 小時睡眠剝奪訓練……晚上訓練到深夜對他來說早已是習以為常的事。面對艱深難懂的專業知識,他索性用最原始的辦法: 學不懂,就硬抄下來加強記憶。經過艱苦學習,湯洪波最終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航天飛行員。他的堅持和毅力讓他兩次登上“天宮”,也成為了年輕航天員們學習的榜樣。(1) 請從夢想角度談談湯洪波的成長經歷,給我們哪些啟示 (4分,答出兩點即可)(2) 從湯洪波的學習故事中,你發現學習的“秘訣”有哪些 (4分,答出兩點即可)(3) 請運用“成長的節拍”知識,從不同角度談談你打算如何向湯洪波學習,做新時代好少年 (2分)18. 親子共成長,是家庭教育最美好的樣子。請分析下列情境中同學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正確做法。(8分)今天下了小雪,天氣非常寒冷,小慧媽媽早上起來叮囑她穿上媽媽昨天準備的那件厚棉衣。小慧不想穿,覺得棉衣太厚不方便活動,就不耐煩地說:“你要穿你穿,我才不穿”,然后不耐煩地摔門而出。(1) 請你對小慧同學的言行進行評析。(4分)(2) 社區居委會準備制作“溫馨提示卡”發放給居民,請你提出兩條倡議。(4分)1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江蘇小伙陸鴻,幼時因病導致腦癱。埋怨過、消沉過,但不愿成為家人累贅的他,開始擺攤、開店、學影視后期,練就一手絕活。2017年,他帶領殘疾人做自媒體、開網店。如今,他的工廠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殘疾人扶貧創業基地,“永不服輸!”2022-2023 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組委會給他的頒獎辭:有人一生遲疑,從不行動;而你從不抱怨,只想扼住命運的喉嚨。能吃苦,肯奮斗,有擔當,似一葉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如一株小樹在萬木前迎來春光。在陰霾中,你的笑容給我們帶來力量。(1) 陸鴻身上有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2分)(2) 陸鴻緊緊扼住命運的喉嚨,請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我們應如何戰勝挫折。(4分,答出兩點即可)(3)“在陰霾中,你的笑容給我們帶來力量”,請從生命角度談談陸鴻的事跡給我們哪些有益的啟示。(4分,答出兩點即可)歷 史 試 題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1. 著名考古學家王巍講到:“考古最重大的三個問題:人類起源、農業起源、文明起源,其中農業起源是文明的基礎。”以下考古發現能夠印證農業起源的是( )A. 北京人遺址發現的灰燼堆 B. 山頂洞人使用的骨針C. 東湖林遺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 D. 陶寺都城遺址出土的玉鉞(yuè)2. 2019年7月,中國良渚古城遺址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所代表的良渚文化具有“稻作、禮玉、黑陶”等特征。與良渚文化特征類似的文化遺址是( )A. 半坡遺址 B. 河姆渡遺址 C. 紅山遺址 D. 大汶口遺址3. 作家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把中國人的活動歷史分為:祖先被神靈化的“神話時代”、回歸人述但又缺乏可驗證性的“傳說時代”、事實越來越多并且有文物驗證但文字流傳較少的“半信史時代”和有文字可查有實物驗證的“信史時代”。按其劃分法, “傳說時代”應指( )A. 盤古開天辟地 B. 黃帝和堯舜禹時代C. 夏商周時期 D. 春秋戰國時期4. 西周崇尚禮制,周王朝對禮器使用規格還作出規定:鼎和簋(guǐ)配合使用,天子為九鼎八簋簋街,諸侯為七鼎六簋,卿大夫為五鼎四簋等。這種規定反映的本質問題是( )A. 西周手工業中冶銅業十分落后 B. 西周社會的腐敗現象嚴重C. 西周社會呈現等級森嚴的特征 D. 西周社會的禮樂制度健全5. 在《甲骨文編》中“福”字有 50 種構型(右圖為其中的三種),它們都是商周時期人們“雙手捧酒獻于祭臺”的具象化,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場景。這體現了( )A. 甲骨文生動形象的造字特點 B. 漢字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C. 甲骨文是體系完備的文字 D. 宴飲活動推動了文字誕生6. 工程浩大的都江堰,不僅奠定了兩千年的防洪基礎,而且使灌溉面積逐步擴大到約七十萬公頃,成都平原自此成為良田萬頃的“天府之國”。這表明都江堰的修建( )A. 為秦朝完成統一奠定基礎 B. 代表當時科技的最高成就C. 成功解決黃河流域的水患 D. 促進區域內社會經濟發展7.“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在中國古代居民家中常常可見“耕讀傳家”、“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耕田讀書”等這類匾額或門聯。古代家庭崇尚的積善、忠孝和耕讀應是迎合( )A. 老莊之學 B. 孔孟之道 C. 墨家學說 D. 法家理論8. 有學者指出,秦始皇所創造的事業,不僅為中國設立了以后版圖的基本框架,也為中國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礎。秦始皇開創的制度是( )A. 王位世襲制 B. 分封制C. 行省制 D. 中央集權制9.與如圖所示內容相吻合的大一統舉措是( )A. 中央設立司隸校尉B. 地方設“十三州部”C. 大力實施“推恩令”D. 刺史制度10. 理清線索有利于把握歷史知識。下面線索的主題是( )A. 東漢的興衰 B. 東漢的衰亡C. 東漢的政治黑暗 D. 東漢的建立和滅亡11.只有在特定的時空框架中,才可能對歷史有準確的理解。對右圖反映的歷史事件解讀正確的一項是( )A.發生在三國時期B.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C.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D.使北方再度陷人分裂和混戰的狀態12. 對下面的示意圖解讀正確的選項是 ( )①圖中的“漢末”指的是西漢末年 ②魏蜀吳三分天下使分裂的中國走向局部統一③西晉結束分裂,完成了全國統一 ④東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又趨向統一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13.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當代科學家利用巨型電子計算機已計算到小數點后約 100萬兆位。而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后第7位數字的數學家是( )A. 祖沖之 B. 張衡 C.阿基米德 D. 宋應星14.歸納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對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基本階段及其特征的歸納描述,不正確的是( )A. 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B. 夏商周時期——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C.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D.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二、非選擇題(共32分)15.【工具與科技】(10分,以下材料摘編自部編《中國歷史·七上冊》)材料一:當時北京人生存的地區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氣候溫 暖濕潤, 野果、嫩葉豐美。這里常有動物出沒, 如梅花 鹿、野馬等。北京人用石塊、獸骨和鹿角制作各類工具。 他們制作石器的技術比較成熟, 制成不同類型的工具, 如尖狀器、刮削器、石錘和石砧等,如左圖。(1) 根據材料一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什么用途 (2 分) 并回答使用這種打制石器的時代稱什么時代 (1分)材料二:如圖(2) 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時期怎樣的現象 (1分) 并概括這一現象對農業發展有什么作用 (1分)材料三:紙問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畫、書寫在各種材料上。秦漢時期的公文往來、私人書信以及典籍等都用簡帛寫成。……簡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 帛雖然清,但價格昂貴。以上兩種人們使用起來受到很大限制。西漢時,人們已經懂得造紙的基本技術。東漢時,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工藝,用樹皮、麻頭、破布、 舊漁網等植物纖維為原料造紙。紙的質量大大提高。這種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易于推廣的造紙術問世了——天下咸稱“蔡侯紙” 。(3) 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回答,紙問世之前古人的書寫材料有哪些 (1 分) 并簡述“蔡侯紙”對社會的貢獻。(2分)材料四: “他”整理古書中記載的農業知識,采集民間歌謠諺語,汲取農民的生產經驗,自己還在生產實踐中證明和豐富了這些經驗。 “該書”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內容十分豐富。“他”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種植農作物必須因地制宜,不誤農時;要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 還提出了多種經營和商品生產等重要思想。(4) 根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回答,“他”指的是誰 “該書”是什么書籍 (2分)16.【民族交融之路】(12分)材料一:交通既啟,彼此的文明自然就有互相灌輸的。 《漢書·西域傳》說,當時的西域人本來不大會制鐵,鐵器的制造都是中原人教他們的。這件事對于西域的開發大有關系。在中原方面,則葡萄、苜蓿、安石榴等,都自西域輸入……——張蔭麟、呂思勉《秦漢歷史的教訓》和部編《中國歷史·七上冊》(1) 根據材料一,分析這一時期的中原與西域交流有何特點 (2 分) 這些交流產生了哪些影響 (2分)材料二:大概從公元200年到500年之間,全球氣候發生變化,與以往相比各處都變得更為寒冷,在中國北方地區寒冷氣候出現得更早。由于氣候改變的關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動;核心地區的漢人,也許因為人口增加,也許因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動。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變了中國本來的人口結構。同樣,中國北方原來的人口在骨牌效應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斷南侵,改變了南方的人口結構。——摘編自許倬云《許倬云說歷史:大國霸業的興廢》(2)根據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國人口南遷有哪兩種基本情況 (2分) 并分析其原因。(2分)材料三:魏晉以來,內遷的各族人民與當地漢人錯居雜處,開始過著定居的生活。他們向漢族人民學習農業技藝,逐漸將原來從事畜牧業生產轉變為從事農業生產。漢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學習畜牧經驗,還學習和接受他們的食物、服裝、用具等。十六國北朝政權的統治者,與漢族士人合作,沿襲中原地區原有的統治方式,實行君主專制制度。這時期的民族關系,有時矛盾激化,甚至發生戰爭,但在總體上,民族隔閡趨于消解,民族關系趨于和緩。北朝后期,我國北方出現了各民族的大交融。——摘編自部編《中國歷史·七上冊》(3) 根據材料三,概括我國北方地區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有哪些歷史特點 (2 分) 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些特點對中華民族發展有什么歷史意義 (2分)17.【改革】(10分)中外各國古代歷史相關改革措施(部分)公元前 365年 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公元前 221年 秦實現統一后,為了適應國家統一的需要,制定全國通用文字公元前87年 漢武帝即位后,接受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尊崇儒術”494年 北魏孝文帝將都城由平城遷到洛陽,并進一步推行漢化改革隋煬帝時 創立進士科, 科舉制正式確立646年 日本大化改新8世紀前期 法蘭克王國封君與封臣制度改革1069年 王安石變法(1) 根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說出秦朝統一文字的字體名稱叫什么 (1 分) 秦朝還有哪些鞏固統一的措施 請舉兩例。(2分)(2) 請選擇上述材料中相關聯的兩個事件,圍繞“改革”話題,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自擬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7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歷答案.docx 七道法答案.docx 湖北省黃石市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道德與法治、歷史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