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年秋來鳳縣七年級期末教學質量檢測道德與法治、歷史試題卷本試題卷共8頁,全卷滿分120分,考試用時120分鐘注意事項:1.考生答題全部在答題卷上+答在及試顏卷上無效。2.誚認真核雙監詣發師在嘗題卷上所為貼條形碼的芝名、準考證司碼是否與本人炳游合,再海自已的姓名、準考證號碼用0.5毫關黑色墨水簽宇筆填寫在答題強及本試趣卷上。3.逆擇湖的作答:年小趣進出答案后,用2鄧粱筆把答題卷上對應顏目的落案泳號洽黑。如需改動,用燎皮棕擦凈后,厚選涂其他答案標號。4.非進擇顏用0.5色米黑色墨水簽字筆游答案直接答在蓉題卷上對應的答題區減內。5.考生不得新授答勛卷,保持答額蒼的整游。考試柒束后,只交容題卷。道德與法治部分(60分)一、認真比較四個選一(每題2分,共28分)1.“小學印象模糊,大學印象不深刻,唯獨中學在我人生中密下了抹不去的記憶。·”“我后米能做點事情,與在中學時代打下的基:礎密不可分。”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的這段話語告訴我們①中學時代是人生最輝燁、最精彩的期②中學時代是人生學習活動的起點③中學時代具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④要珍惜中學時光,為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4.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學會學習”是中國學生發茂核心素養之一。從下列兩幅圖的對比中,“時間去哪兒了”我們得到的啟示是低效學習著的時間安排高效學習者的時間安排要15%20%-30%50%-60%要20%-30%有計刻,有自律不50%60%不重5%15%無計劃,無自律5%要不急緊急不急緊急時間去哪兒了.及見并保持對學的興趣B.堂學握科學的學習方法C.樹立臺作學的觀念D.激發學習的動力和內在潛能3.國家主席習近平說過,興趣是激勵學習的最好老師:下列古語與這句話蘊今道理一致的是A.人之為學,不日逃則門退B.獨學而無友,則孤麗而賓聞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工欲普共李,必先利共臘4.在亞運會競技賽場上,誕生了諸多跨國友誼一一孫楊(中困)與樸表桓(韓閑),黃宣優(韓國)與潘展樂〔中國),張雨霏(中國)和池江璃化了(口本),他們是對手,史是朋友。這表明①寬爭并不必然傷苦及誼②跨國友誼更珍貴和長久③從誼長仔箭為明從擔當④交益及能體悟命美燈七年斂期末道德與法治、歷史試邀卷第】頁共8頁2023年秋來鳳縣七年級期末教學質量檢測道德與法治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說明1D 2B 3C 4B 5D 6A 7C 8A 9C 10C 11C 12A 13C 14A15.(1)①在中國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內涵:②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律義務:③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我們的成長也離不開家庭的哺育和支持。(每點1分,共3分)(2)①掌握互相溝通的技巧和應對沖突的智慧:②與父母發生沖突時,選擇不傷害父母感情和不影響親子關系的做法;③我們可以試著接納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為中蘊含的愛;④嘗試讓父母了解我們的變化和需要,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表達我們的愛。⑤使用溝通的技巧:留息態度,關注事實,把握時機等。(任意3點即可得3分)(3)①彼此尊重,是我們與老師建立良好關系的開始:②平等相待,相互促進,相互關心,相互理解;③面對老師的引領和指導,主動參與、勤奮好問、與老師相互交流:④學會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每點1分,共4分)16.(1)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1分)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1分)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1分)(2)網絡交往超越時空限制,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識的人連在一起,開辟了人際交往的新通道,讓我們有更多機會結交新的伙伴,拓展朋友圈。(3分)(3)①我們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和抗拒誘惑的能力。②不輕信網友,注意保護好隱私。③不隨意約見網友,將線上的朋友轉化為現實中的朋友需要謹慎。④在網上交往過程中,我們要遵守法律、法規。(每點1分,共4分)17.(1)夢想能不斷激發我們生命的熱情和勇氣讓生活更有色彩。(1分)有夢想,就有希望。(1分)人類有了夢想,才能不斷地進步和發展。(1分)夢想能夠幫助我們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進的方向。(1分)(2)①醫生或老師等;②要揚長避短。;③要主動改正缺點;④要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每點1分,共4分)(3)①一代又一代的個體生命實現了人類生命的接續。②我們每個人都不僅僅在身體上接續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斷繼承和創造人類的文明成果。(每點2分,共4分)2023年秋七年級歷史期末試卷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6分)1--6B D BB A D7-13D B C A C A D二、材料解析題I(11分)(1)水利工程:都江堰(1分,錯字不給分)作用:起到了防洪、灌溉等方面的作用:推動農業的發展,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或:既解決了洪水泛濫的問題,也保障了周邊地區的農業灌溉,為周邊農業豐收提供了有利條件。意思相近即可,3分)(2)改革:商鞅變法(1分)影響:促進農業的發展,抑制了商業的發展。(意思相近即可,2分)(3)原因:北方人口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2分)(4)因素:興辦水利工程、政策鼓勵、穩定的社會壞境、生產技術的改進、勞動力的補充等。(任答兩點即可,2分)三、材料解析題Ⅱ(12分)(1)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2分,融合而成,意思相近即可)(2)歷史事件:張騫通西域:(1分)作用:促進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相互了解與往來。(2分)改革措施:遷都洛陽:規定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以漢服代替鮮卑服改鮮卑姓為漢姓:建立士族制度: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等。(關鍵詞:遷都洛陽、改用漢語、改穿漢服、改漢姓、建士族制、與漢人通婚等,任答三條,3分)意義: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2分)(4)促進民族團結、培養中華民族共同意識,推動各民族在各個方面融匯貫通,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任兩條,意思相近即可,2分)四、材料解析題Ⅲ(11分)(1)分封制;(1分)郡縣制;(1分)意義: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開創了此后中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分)(2)秦始皇或贏政(1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或中央集權制度,1分):特點:皇權至上;皇位世襲。(2分)(3)原因: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為了適應社會發展。(意思相近即可,1分)作用:有利于促進民族融合,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言之有理即可,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年級道史答案.docx 湖北省來鳳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道德與法治、歷史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