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湖北省咸寧市2023-—2024學年上學期期末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湖北省咸寧市2023-—2024學年上學期期末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3-2024 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測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題卷
注意事項:
1. 本試卷共8頁,全卷34小題,考試時間100分鐘。
2. 答題前,考生務必請將自己的學校、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卷指定的位置,并將考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卷上指定的位置。
3. 1-14 小題為道德與法治選擇題,18-31 小題為歷史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 鉛筆把答題卷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在試題卷上無效。
4. 非選擇題作答: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卷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答在試題卷上無效。
5. 考生必須保持卷面整潔。考試結束后,只交答題卷。
道德與法治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 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 “把自己的夢和祖國的偉大事業聯系在一起,將奮斗的平臺放在祖國偉大事業上,才能成就你們的理想。”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表明
①編織人生夢想,是青少年時期的重要生命主題
②選擇目標要把個人的志向與祖國和人民相聯系
③只要有不服輸的堅忍和不懈追求就一定能圓夢
④要將個人夢想建立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基礎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下圖《時間去哪兒了》充分表明了:學會學習要
A. 善于發現并保持對學習的興趣
B. 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
C. 懂得如何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
D. 培養觀察、想象、創新等能力
3. 中學時代是人生發展的一個新階段,是人生成長的十字路口。這是因為中學時代
①讓我們可以擁有更多的權利和自由 ②可以決定一個人未來的成功與走向
③見證我們從少年到青年的生命進階 ④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更加具體而深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有人說,人像刺猬一樣,離得太遠了,冷; 離得太近了,又扎。這個比喻告誡我們
①朋友要坦誠相待且毫無保留 ②要給朋友一些獨立的時間與空間
③把握好朋友間的界限和分寸 ④朋友間必須保持較遠距離才安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七年級期末監測 道德與法治、歷史試題卷 第1頁(共8頁)
5. 仔細觀察下圖,針對師生發生矛盾或沖突的原因分析,對于“最突出的原因”,學生采取的最佳應對策略是
①自我批評反思,做到言聽計從
②選擇恰當時機,坦誠交換意見
③相信老師善意,默默承受委屈
④運用合理方式,主動進行溝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 小詩《短》中寫道:“一天很短,短得來不及擁抱清晨,就已經手握黃昏!一年很短,短得來不及細品初春殷紅竇綠,就要打點素裹秋霜! 一生很短,短得來不及享用美好年華,就已經身處遲暮……”這首小詩啟發我們
①懂得生命的短暫,活出生命的精彩 ②感悟生命的寶貴,探索生命的意義
③逃避生命的脆弱,減弱生命的韌性 ④延長生命的時間,追求生命的永恒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感受到磅礴的精神力量。對以下名言理解正確的
選項 名 言 理 解
① 與朋友交, 言而有信 友誼從來不需要原則
② 交友投分, 切磨箴規 呵護友誼, 需要正確處理沖突
③ 投我以桃, 報之以李 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
④ “仁者如射, 射者正己而后發; 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在競爭中坦然接受并欣賞朋友的成就, 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勵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8. 面對在路邊跌倒的老人,“扶不扶”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不少人。有人避開現場,有人冷眼旁觀;有人迅速撥打急救電話,有人積極出手相助……面對這種矛盾和糾結的心理現象,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人與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關切中感受和傳遞著溫暖
②我們要關注自身的生命發展,無須關切他人的生命
③我們要用真誠、熱情去感動、改變他人,消融冷漠
④所有的冷漠都有一定的理由,生命本來就是冷漠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9. 根據媽媽和兒子的對話,推斷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①合理接納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的愛
②良好的溝通有利于改善親子之間關系
③學會感恩,千萬不能質疑咱父母的話
④完全聽從父母安排,體會其良苦用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0. 《青少年網絡安全與新媒介素養》調查數據顯示:在虛擬時空里,好像無所不能,57.8%的青少年選擇微信、QQ交友,41%的青少年會把網上沒見過面的人加為好友,59.4%的青少年會在朋友圈曬自己、家人、朋友的照片……。這告訴我們
七年級期末監測 道德與法治、歷史試題卷 第2頁(共8頁)
①網絡交友正在成為青少年交友的新方式 ②網絡交友方便快捷且安全性確實有保障
③青少年應增強網絡自我防范和保護意識 ④網絡交友確實比現實交友的信任度更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中學時代為我們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礎,中學時代為我們的人生長卷打上豐富而厚實的底色。對下表中描述的內容理解正確的是
序號 句 子 理 解
① 師者, 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教師是人類文明的主要傳承者
②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學習興趣很重要, 它是最好的老師
③ 要想了解自己, 最好問問別人 我們可以通過自我評價來認識自己
④ 讀書百遍, 其義自見 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做到知行合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一位博士在論文所附的致謝信中,講述了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運抗爭的故事,他說:“這一路信念很簡單,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這告訴我們
①學習為我們帶來更多選擇和機會 ②現在的任務是學習,長大后再服務社會
③艱苦的生活環境對學習阻力極大 ④學習點亮生命,為我們的幸福生活奠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下列對漫畫解讀正確的是
①我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各種社會關系
②不同的社會關系中,需要承擔相應責任
③不同的社會身份中,只需履行相同責任
④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只有一個身份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道德與法治課上,老師設計一項課后活動:首先,描述一下自己眼中的“我”,再請同學、父母、老師描述一下他們眼中的“我”,最后制作一張“我的畫像卡”。老師設計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同學們
A. 發揮自己的各種特長 B. 充分激發自身的潛能
C. 能多把尺子衡量自己 D. 學會主動與他人交往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 小題, 第15 小題9分, 第 16 小題11 分, 第 17小題12分, 共32分。
15.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作為初中生,我們應該向模范人物學習,從點滴小事做起。當你遇到下列情境時,你的正確做法是什么 并簡要說明理由。
(1) 情景一:道德與法治課上,老師講著模擬題,小蘭卻在埋頭寫語文作業。
正確做法:
理由:
七年級期末監測 道德與法治、歷史試題卷 第3頁(共8頁)
(2) 情景二:雙休日,父母讓我陪他們去看望爺爺奶奶,但是和他們有代溝,不想去。
正確做法:
理由:
(3) 情景三:學校組織師生參加“文明你我他——綠色環保 ”入戶宣傳活動。
正確做法:
理由:
16.閱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回答相關問題:
俞伯牙從小就酷愛音樂,他彈起琴來,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有一天,俞伯牙遇到柴夫鐘子期, 鐘子期感嘆俞伯牙的音樂“巍巍乎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俞伯牙欣喜終于遇到懂自己的“知音”, 二人結為刎頸之交。鐘子期死后,俞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身不再鼓琴。
后世人們用“知音”代指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 用“高山流水”來形容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 用“伯牙絕弦”來形容由于知音逝世,從而棄絕某種特長或愛好,表示悼念。
(1)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4分)
(2) 你贊同俞伯牙的“終身不再鼓琴”的做法嗎 為什么 (7分)
17. 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 【名言賞析】
①“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萊布尼茨(德國哲學家)
②“人生不售來回票,一旦動身,絕不能復返。 ”——羅曼·羅蘭
③“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游》
(1) 請結合有關“生命的特性”知識,分析材料一中三則名言分別說明了什么 (6分)
(2)請結合有關“生命”的知識,對材料二漫畫中的行為進行簡要評價。 (6分)
七年級期末監測道德與法治、歷史試題卷 第4頁(共8頁)
歷史
一、選擇題: 本題共 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8. 下圖是山頂洞人使用的骨針和裝飾品。它反映了山頂洞人
A. 過定居生活 B. 會人工取火
C. 有愛美意識 D. 進入新石器時代
19. 鼎最早用于烹煮食物,簋用來盛裝食物。周王朝崇尚禮制,對青銅器鼎和簋的使用規格進行了嚴格規定,用以“別上下,明貴賤”,明確周天子為九鼎八簋,諸侯為七鼎六簋,卿大夫為五鼎四簋。可見,周王朝時,鼎、簋的主要功能是
A. 食器 B. 禮器
C. 兵器 D. 樂器
20.據記載,春秋時期魯國向周天子朝貢7次,其中魯國國君親自去3次,同時魯國卻朝齊11次,朝晉20 次。這一歷史現象反映的實質
A. 魯主動與齊晉結好 B. 魯國進貢周天子
C. 周天子依附于諸侯 D. 周王室地位衰落
21. 孟子認為,統治者應“取于民有制” “薄其稅斂”,以優惠的商業稅制開放國內市場,加強與其他諸侯國的經濟往來,然后“民可使富也”。據此可知,孟子主張
A. 關注民生實行“仁政” B. 實行重商抑農政策
C. 明確尊卑實行“禮治” D. “兼愛” “非攻”
22. 《里耶秦簡》記載了秦朝有一名叫小效的男子因觸犯法律而被判處罰金11271錢,因無錢償還被遣往洞庭郡遷陵縣充當戍卒,按照當時人工作一天的報酬是8個錢計算,他要服役近三年零十一個月,其所述現象表明秦朝
A. 賦稅負擔沉重 B. 思想控制嚴重
C. 違法現象頻發 D. 刑法細致嚴苛
23. “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 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 孝景遵業。 ”由此可見,漢初統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 “無為而治” B. “休養生息”
C. “開疆拓土” D. “以德化民”
七年級期末監測 道德與法治、歷史試題卷 第5頁(共8頁)
24、下表為漢代公卿中儒生占比情況統計表,造成表中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時期 公卿中儒生占比
漢惠帝 11.1%
漢武帝 40%
漢元帝以后 70%-80%以上
A. 儒學主導地位確立 B. 對外交流日益加深
C.貴族壟斷教育資源 D. “推恩令”的頒行
25、下圖是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的陶院落模型。在這個院落里,東漢豪強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設施緊密結合。這透露出當時的社會現象是
A. 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 B. 階級對立和社會動亂情形
C. 生動活潑的民間生活氣息 D. 貴族奢侈腐化的生活風氣
26. 公元前60年,西漢朝廷設置西域都護。東漢明帝時,派兵出擊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這些史實的共同作用是
A. 加強了對西域的管理 B. 開辟了歐亞陸路交通
C. 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 D. 加速了西漢走向滅亡
27. 史載自東漢蔡倫造紙術取得重大成功之后,紙張成為整個社會主要的書寫和記錄材料。而同時,由于載體的原因而被社會較高階層所壟斷的知識文化也開始逐步向民間普及開來。這表明造紙術的發明
A. 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B. 禁錮了人們的思想
C. 不利于知識的傳播 D.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
28. 東漢末年,隨著形勢的發展,東漢政府實行州牧制度,客觀上導致了群雄割據的混亂局面形成。由此,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出于不進則退的憂慮,三路軍閥都致力于境內的經營與治理,在一段時間內使社會形成了比較穩定有序的狀態。”據此可知,三國鼎立造成
A. 政權割據,形成了國家分裂局面 B. 戰亂頻繁,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
C. 局部統一,為大一統創造了條件 D. 民族仇恨,不利于民族交流交融
七年級期末監測 道德與法治、歷史試題卷 第6頁(共8頁)
29.公元4~6世紀進入中國黃河流域的北方少數民族首領在建立政權后,都注重設立學校,傳承10余所,并親臨太、小學,考諸學生經義;前秦苻堅儒學;如石勒曾立“太學”及“小學”“廣修學官,召郡國學生通一經以上充之,公卿以下子女并遣受業”。這些情況的出現
A.體現出北方傳統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調整 B.結束了農牧業地域分異的格局
C.利于促進民族融合和少數民族的封建化 D.表明儒學傳播消除了民族矛盾
30.三國兩晉南北朝是青瓷制造迅速發展的階段,產地主要在江蘇、浙江、福建等地,常見器物有碗、盤、盆、壺、燈、香爐等日用品。其主要原因是
A.農業生產技術進步 B.江南地區得到開發
C.人們生活水平提高 D.自然條件十分優越
31.雖然劉徽的割圓術予祖沖之以啟發,但他不滿意劉徽的圓周率值。因為劉徽做到正192邊形的時候,再沒有計算下去。祖沖之一鼓作氣,一直計算到正12288邊形和24576邊形,終于把數值計算到小數點后的第七位。這主要體現了祖沖之
A.盲從權威的個性 B.狂妄自大的心態
C.以民為本的理念 D.鍥而不舍的精神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 小題,共32分。32.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12 分)
材料一:分封制通過血緣關系,把政權與族權緊密結合,加強了周王室與諸侯國的經濟、 文化聯系,控制以黃河流域為主的廣大地區是一種有效的統治方式; 同時,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
——趙光賢《周代社會辨析》
材料二: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圖
—統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
(1) 根據材料一,歸納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4分)
(2)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對材料二的示意圖進行簡要介紹。(8分)
七年級期末監測 道德與法治、歷史試題卷 第6頁(共8頁)
33. 【古代中國的農業】 (10分)
材料一: 中國原始農耕時代重要遺址分布圖 (下左圖) 。
材料二:魏國的馬鈞改進前代汲水工具制成翻車,便利了農業灌溉。 (見上右圖)
材料三:賈思勰曾生活的那個年代,南北政局相對穩定,生產得以發展,尤其是北朝幾代皇帝都非常重視農業,農業發展更是蒸蒸日上,而且北方由于游牧民族的融入,畜牧業和養殖業也繁榮起來,與漢民族固有的耕種業互相滲透,從而使農業呈現出一種全面的繁榮。賈思勰每到一處都非常敏銳的覺察到了這種變化,并非常關心各地的農業生產技術,對于好的農業經驗及時推廣和總結。
(1) 根據材料一,指出我國原始農耕文明分布特點。(4分)
(2) 根據材料二、三,總結魏晉南北朝北方農業呈現“全面的繁榮”的主要原因。 (6分)
34. 【古代中國的改革(部分) 】 (10分)
材料:中國古代史大事記(部分)
時間 事件
公元前685到公元前643年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 進行改革。
公元前681年 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旗號, 成為中原霸主。
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
公元490年到499年 孝文帝改革, 推行漢化措施。
閱讀以上材料,提取兩個(或兩個以上) 歷史事件,凝練出一個你自己的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 (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
七年級期末監測 道德與法治、歷史試題卷 第8頁(共8頁)2023-2024年度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測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試題參考答案
1-14(道德與法治):CBDBD ADBAB ABAC
15. (1)正確做法:不要在道德與法治課上寫語文作業。1分
理由: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的行為,我們應尊重老師的勞動成果。2分
(2)正確做法:主動跟爸爸媽媽去看爺爺奶奶。1分
理由: ①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②孝親敬長是每個公民的法律義務。2分
(3)正確做法:①積極參與,積極學習相關知識并號召其他同學也參與該項(“文明你我他——綠色環保”)宣傳活動。 1分
理由:①積極參加公益活動,是我們的道德義務;②服務社會體現人生價值;③服務社會能夠促進我們全面發展。我們的視野不斷拓展,知識不斷豐富,各方面能力不斷提升。2分
16.(1)友誼是珍貴的,是一種心靈的相遇,它超越物質條件、家庭背景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誼,能夠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和風雨的洗禮。3分
(2)答案一:我贊同伯牙的做法。(觀點判定:2分)
原因(道理說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俞伯牙遇到柴夫鐘子期終于遇到能夠理解自己、肯定自己、欣賞自己的朋友。少了孤獨,多了溫暖,感受到了自身的價值,體悟生命的美好。沒了鐘子期,再無人同自己一同領略音樂的美好,因此鼓琴也沒有意義。5分
答案二:我不贊同伯牙的做法。2分
友誼不是一成不變的。當自己變了,或者對方變了,或者環境變了等等,發生這些改變時,有些友誼得到保持,而有些友誼則逐漸淡出。我們要學會接受一段友誼的淡出,尋找一段新的友誼。而不能因為朋友去世,便認為不會再有新的知音。5分
【注】(1)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題干中的故事告訴我們,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據此具體分析回答即可得3分。
(2)為開放性試題,回答理由與觀點相吻合,言之有理即可。觀點:2分;說明理由:5分。
a.贊同的原因可以從鐘子期讓俞伯牙感受到了自身的價值,體悟生命的美好。沒了鐘子期再無知音,鼓琴也沒有意義等方面具體分析回答即可。
b.不贊同的原因可以從友誼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要學會接受一段友誼的淡出,尋找一段新的友誼的角度具體分析回答即可。
17.(1)①說明生命是獨特的;②說明生命是不可逆的;③說明生命是短暫的。(順序不能顛倒)每點2分,共6分
(2)材料二漫畫中的行為是漠視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行為;沒有做到敬畏生命,沒有謹慎地對待生命關系、處理生命問題;缺乏安全意識,是對自己生命不負責任的行為;要珍視生命,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及相關機動車使用法規等等。(答出兩點即可得6分)
【注】(1)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說明生命是獨特的。“人生不售來回票,一旦動身,絕不能復返。”說明生命是不可逆的。“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說明生命是短暫的。
(2)材料二的漫畫是不珍愛生命的表現,評價可以從要敬畏生命,謹慎地對待生命關系、處理生命問題,增強安全防范意識,愛護身體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任等方面回答即可。
七年級歷史 參考答案及評分說明
18-31:CBDAD BABAD CCBD
32.(12分)
(1)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擴大了統治范圍。(4分)
(2)圖名: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圖。(1分)
內容:是由秦朝創立的中央集權制度。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在中央設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在地方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5分)
作用:中央集權制的確立,鞏固了秦朝的統治;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2分)
33.(10分)
(1)分布范圍廣;多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4分)
(2)農業生產工具的發明;北方政局穩定;北朝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游牧民族的融入(或養殖業與種植業的相互滲透);優秀農學家的技術推廣或經驗總結等。(任選3點即可,每點2分,共6分)
34.(10分)
【評分標準】
水平等級 擬定的觀點 材料運用與論述
9-10分 明確、有新意或有思想深度 緊扣自己的觀點加以論述,運用材料中兩個以上的史實,能夠做到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6-8分 明確 能夠圍繞觀點論述,運用了材料中的史實,但不夠充分或不夠典型,條理基本清楚。
3-5分 不夠明確 有論述或說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論結合不充分。
0-2分 沒有凝練出觀點 觀點、論述與材料無關,或僅僅重復材料中的史實。
【答案示例】
觀點:改革推動社會進步。
論述:為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為治理好廣大的北方地區,北魏孝文帝立志用文治移風易俗。他于494年遷都洛陽,把百余萬包括鮮卑族在內的北方各族人民遷到中原;進一步推行漢化措施,規定官員在朝廷中用漢語、穿漢服、改漢姓,鼓勵與漢人聯姻等,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綜上所述,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國家富強之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启东市| 兴化市| 雅江县| 淮阳县| 吉林省| 昆山市| 顺昌县| 石城县| 平谷区| 巩留县| 凤翔县| 遂川县| 文水县| 尼木县| 凤台县| 莒南县| 榆林市| 二连浩特市| 永昌县| 玉林市| 崇礼县| 望江县| 南乐县| 乌兰县| 宜兰县| 手机| 习水县| 郧西县| 思南县| 浦城县| 汉阴县| 龙海市| 泽普县| 新宾| 大余县| 南岸区| 武冈市| 阿合奇县| 沙洋县| 江都市| 大渡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