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2024 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學業水平考試七年級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 2 分,共計 28 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C B C D C B A A B A D B A D二、簡要分析題,每小題 2 分,共計 8 分。15(1)①少年有夢,不應止于心動,更要付諸行動。努力,是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橋梁。(1分)②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學習和發展的過程;學習沒有終點,我們要多讀書,努力學習。(1分)③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重視他人的態度與評價,用理性的心態面對他人的評價;接納和欣賞自己,做更好的自己。(1 分)④培養堅持不懈的精神、磨礪堅強的意志,敢于面對挫折,培養樂觀的心態,增強生命的韌性。(1 分)評分細則:能結合課本所學知識回答,意思表達正確本題可得 4 分,否則最多得 2 分。(2)針對學習的困惑:學習是快樂的,也是辛苦的,學習是苦樂交織,我們經歷了學習的辛苦,收獲學習的成果時,那種發自內心的愉悅讓我們體驗到學習的美好,它是學習過程帶給我們的美妙享受;學習能點亮我們心中的明燈,激發前進的動力;我們應學會學習,保持學習的興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善于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等。(2 分)針對網絡交友的困惑:網絡上的交往具有虛擬、平等、自主等特點;網上交往有利有弊:超越時空限制,開辟了人際交往的新通道,拓展交往圈;網上交往可以滿足我們的一些心理需要。但虛擬世界的交往,帶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虛擬的交往難以觸摸到生活中的真實;我們應慎重結交網友,我們要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將網上的朋友轉化為現實中的朋友,需要慎重。(2 分)評分細則:能結合課本所學知識回答,每個方面答出 2 點即可得 2 分。三、實踐與探究題(14分)16(1)①生命是獨特的,生命是艱難的,生命也是堅強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②我們應及時調整自己,正確對待挫折,增強生命的韌性。③我們應發現、挖掘自身的生命力量,逐漸培養自己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堅強的意志。④我們應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奮斗和奉獻之中。⑤生命的意義需要自己發現和創造。⑥生命是一個逐漸豐富的過程,我們應熱愛學習,樂于實踐,在探索中擴展生活的閱歷,讓生命得到滋養,充盈起來,活出生命的精彩。⑦生命雖然平凡,但也能時時創造偉大。當我們將個體生命和他人的、集體的、民族的、國家的甚至人類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時,生命便會在平凡中閃耀出偉大。(4 分)評分細則:能結合課本所學知識回答,答出 4 點可得 4 分。(2)我所期待的老師:(略)言之有理,積極向上可得 2分。建立和諧師生關系:①我們要承認老師之間的差異,接納每位老師的不同,他們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②無論什么風格的老師都應該受到尊重;③彼此尊重,是我們與老師建立良好關系的開始;④我們要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⑤我們應該主動關心老師、理解老師,正確處理與老師之間的矛盾和沖突;⑥尊重老師的勞動,虛心聽取老師的教導;⑦努力學習,以好的成績回報老師;⑧主動幫老師做力所能及的事;等等(4 分)評分細則:能結合課本所學知識回答,意思表達正確本題可得 4 分,否則最多得 2 分。(3)①元素:溝通。 理由:家庭相處中常有隔閡矛盾,溝通是解開心結最好的良藥。②元素:換位思考。 理由:彼此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求同存異。③元素:包容。理由: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處是家庭美滿幸福的重要條件,這需要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包容。(4 分)評分細則:元素每個 1 分,寫出的理由與元素切合每個得 1 分。{#{QQABDQAEoggoABAAAQgCEwW4CAEQkBEAAAoGQBAEMAIAyQNABAA=}#}七年級歷史期末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本題共 20 小題,每小題 1 分,計 20 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D B A A A C B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A C C D D C D A 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3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30 分)21.(10 分)(1)思想:鼓勵耕織;獎勵軍功;以法治國;強國弱民(4分)(2)示例:改革的成敗受到政治和經濟條件影響(1 分)戰國時期,隨著鐵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 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為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各諸侯國統治者實行變法改革,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以求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2 分)在這樣的背景下,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廢除井田制、獎勵軍功、統一度量和確立縣制。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國家。由于秦國歷代統治者對改革的持續支持,以及改革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所以商鞅變法取得了成功。(2分)綜上所述,改革的成敗受多種因素影響。(1分)22.(10 分)(1)主要舉措:秦始皇:修筑長城;設置嶺南三郡(南征百越)(2 分)漢武帝:北擊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2 分)(2)改革的措施:穿漢服;說漢話(2 分)積極影響: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的實力(2 分)(3)共同作用: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2分)(答促進民族融合給 1 分)23.(10 分)(1)作用:促進文化認同;加強中央集權;維持大一統局面(任寫 2 點給 2 分)根本原因:儒學有利于維護封建專制統治(1 分)(2)變化:由集中分布在北方(黃河流域)到南北方分布趨于均衡(2分)積極影響:促進江南地區(長江流域)開發;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2分)(3)因素:民族交融(民族融匯)(1分)關系:大一統的過程中會出現政權分裂和民族融合;大一統是歷史的大勢所趨(2 分){#{QQABDQAEoggoABAAAQgCEwW4CAEQkBEAAAoGQBAEMAIAyQNABAA=}#}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學業水平考試七年級綜合 II 試卷注意事項:1. 本試卷包括道德與法治、歷史兩部分。試卷滿分100分,道德與法治、歷史各50分。考試時間為 100分鐘。考試形式為閉卷。2. 本試卷中所有試題必須作答在答題卡上規定的位置,否則不給分。道德與法治部分(5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本題共 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1. 生命好像一場旅行。進入中學階段,將是一段充滿機遇與挑戰的人生旅程。中學時代A.是享有人生出彩機會的最佳時期 B.具有超高的思維水平和理解能力C.可以為我們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礎 D.每位同學都能抓住機遇超越自我2. 楊旭,2023 年央視主持人大賽冠軍。他自小對表演和新聞廣播充滿熱愛,中學時代就立下了成為央視主持人的夢想,并成為他不斷前行的力量。下列詩句與他的人生經歷一致的是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B.少年自有凌云志,不負黃河萬古流C.德高鴻儒博學,望重英雄豪杰 D.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3. 2023年9月21日,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面向全國青少年進行太空科普授課。航天員老師們展示了球形火焰、奇妙“乒乓球”、動量守恒、 “又見陀螺”等實驗。開設太空科普課是因為A.太空是我們最好的學習場所B.學習讓我們更加獨立和自由C.能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D.太空授課需要磨礪堅強意志4. 下列選項與圖 1 寓意一致的是A.知人者智,自知者明B.享受磨難,陶醉其中C.借助外力,直面挫折D.調節情緒,積極樂觀5. 不同的知識存在不同的記憶要求:有些知識需要理解內在意義,有些知識只需原封不動地記住,還有些知識不僅要理解,還要進行練習。這提醒我們A.要在探索中明確學習的目標 B.要學會體驗學習中的美好C.要善于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 D.要在自主學習中培養能力6. 古希臘德爾斐城的阿波羅神廟鐫刻著“認識你自己”的箴言。下列做法不利于認識自我、做更好的自己的是A.適當的時候展現自己的才華 B.想辦法掩蓋自己的缺點和不足C.廣泛參與不斷激發自我潛能 D.欣賞自己的獨特、優點和努力7. “與君遠相知,不道云海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演講中引用的這兩句古詩告訴我們A.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 B.友誼不是一成不變的C.競爭并不必然傷害友誼 D.呵護友誼要尊重對方七年級綜合Ⅱ 第1頁 共8頁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意味著要善于從生活中汲取養料,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策略。圖2《時間去哪兒了》告訴我們要時間去哪兒了A.科學規劃,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 B.互相幫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C.集中精力,培養思考質疑的能力 D.分清主次,重要的事情都要先做9. 中學時代見證著一個人從少年到青年的生命進階,隨著身心的不斷發展,我們要學會深度思考。下列對同學們在生活遇到的現象“微點評”正確的是A.到圖書館閱讀各類書籍——學習能時刻給人帶來快樂B.在網絡論壇上欺凌他人——遵守網絡空間的法律法規C.從來不向好友分享學習資料———要競爭就不能有合作D.給朋友建議但不替他做決定——建立友誼要開放自己10. 在課堂上,最好的學生往往不是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而是積極提出問題的學生。能提出一個好問題,說明他有自己的思考、有看問題的不同角度,這對教師也是一種啟發。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A.教與學是師生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過程B.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C.學會學習要及時發現并保持對學習的興趣D.獨立思考要能接納他人合理、正確的意見11. 周末,七年級的小雨寫完作業后喜歡用手機瀏覽“學習強國”,關注一周時事。爸爸一看到他拿起手機就說: “馬上就要考試啦,手機有什么好看的,多花時間復習功課!”小雨心里有說不完的委屈。對于這種現象,你給父母的建議是A.理解父母行為中蘊含的愛 B.父母與我們溝通要遷就順從我們C.父母不要干涉我們的生活 D.要學會溝通用正確的方式表達愛12. 中學階段,學習是我們的重要任務。一般情況下,面對學習,我們的合理路徑是①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②保持對學習的興趣③認識學習的重要意義 ④全面提高學習成績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①→③→② D.③→④→①→②13. 守護生命需要我們在面對生活中客觀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時,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護方法。下列方法正確的有①不小心被熱油燙傷,立即用冷水沖洗 ②假如我們遭遇地震,立即找掩護蹲下③廚房聞到煤氣泄露,立即打電話求助 ④住在高層發生火災,要乘坐電梯逃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 生命可以永恒嗎 同學們對此展開討論。下列觀點支持“生命是永恒的”有①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②時間平凡而又珍貴,不要輕易地虛度光陰③在人類生命接續中,我們應擔當一份使命④科學脊梁錢學森學成歸國,立志報效祖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七年級綜合Ⅱ 第2頁 共8頁二、簡要分析題: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和說明。本題共8分。15. 近年來,互聯網給人們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帶來了巨大變化。材料一:通過東方甄選網絡平臺,我們認識了董宇輝。一路走來,他越過低谷,站過高峰,從一個普通大學生成為備受矚目的頂級主播、東方甄選的高級合伙人。2023年12月19日,他應邀在清華大學進行了全英文演講,展示了他的學識和才華,吸引了無數網友的關注。在眾多的演講中,他金句頻出,帶給我們很多啟示。演 講 金 句 啟 示當你背單詞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 當你算數學時, 南太平洋的海鷗正掠過海岸;當你上晚自習時,地球的極圈正五彩斑斕; 但,少年,夢要你親自實現,世界你要親自去看。未來可期,拼盡全力! ①在無人問津之時,要做的就是多讀書,潛心磨好手中的劍,要相信終有一天,知識不會辜負努力的你。 ②萬物皆有它的審美,我們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聽所有人的意見,但要保留自己的判斷。 ③人生有一段路,一定要自己去走。 黎明前那一段天是最黑的, 但是只要再熬那么一會兒,天就亮了。耐心就是智慧。就連太陽光到達地球都需要八分鐘,你急什么呢 那可是宇宙第一速度。 ④(1) 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上表。 (4分)材料二:2023年12月23 日,財聯社《第5次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已突破1.93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7.2%。初一(7)班王小萌同學說她主要利用互聯網進行網上學習、聽音樂和聊天交友。但最近她遇到了一些困惑(見圖3)。(2) 請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為王小萌同學釋疑解惑。(4分)七年級綜合Ⅱ 第3頁 共8頁三、實踐與探究題:結合背景材料進行探究,能夠提出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有關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本題共14分。16. 孫穎莎,中國女子乒乓球隊運動員,世界乒壇首位“00后”冠軍,現世界排名第一。2023 年她創造了“一年17冠”的神話,成為中國青年的榜樣。某校七年級(1) 班的學生開展了以“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為主題的研討活動,請你參與。【追夢在路上】從籍籍無名的小女孩到備受矚目的“小魔王”,孫穎莎的成長歷程充滿了曲折和奮斗.5歲開始踏上乒乓球之路,為練球每天4點起床訓練,手上布滿老繭,也曾遭遇嚴重的傷病困擾陷入低谷……但她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迎來了職業生涯的巔峰時刻。她已經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運動員,更是一位堅韌不拔的斗士。她以自己的實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成為中國乒乓球隊的驕傲,也成為中國的驕傲!(1) 請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孫穎莎的奮斗歷程帶給我們怎樣的生命思考 (4分)【師恩似海深】孫穎莎能夠取得這么好的成績,離不開一個人在身后默默地支持,那就是她的主管教練邱貽可。邱教練非常注重提高她的技術,幫助她增強信心。邱貽可還扮演著后勤、保姆、慈父、知心朋友的角色。當孫穎莎訓練時,邱貽可就扮演掃地僧,幫莎莎清理地上的乒乓球。當孫穎莎比賽時,邱貽可就在場邊把飲料瓶打開,放在最舒適的位置,以便于莎莎飲用。當孫穎莎拿著平板,看比賽錄像時,邱貽可擔心莎莎著涼,就脫下襖子,披在莎莎身上……周子賢同學說:難怪莎莎那么厲害,我可沒她那么幸運,遇到這么好的老師!(2) 你所期待的老師是怎樣的 (2分) 并運用所學知識回答,我們應怎樣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4分)【家和萬事興】孫穎莎的父親是一位乒乓球愛好者,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從小就對乒乓球有著濃厚的興趣,逐漸展現出了對乒乓球的獨特天賦。在父母的鼓勵下,她開始接受專業的乒乓球訓練,通過不斷地努力和訓練,成為中國乒乓球隊的一員,并逐漸在國際賽場上嶄露頭角,不斷超越自己。父母的支持是她最堅強的后盾。(3) 良好的家庭關系需要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請你參照示例,添加兩個“家庭和睦”的元素并分別說明理由。 (4分)七年級綜合Ⅱ 第4頁 共8頁歷史部分(5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本題共 20小題,每小題 1分,計 20分 。1. 我國目前已經發現古人類遺跡三四百處,其中生活在距今約 170 萬年前長江流域的遠古人類是A. 元謀人 B. 藍田人 C. 河姆渡人 D. 山頂洞人2. 河南二里頭夏都遺址出土了 3件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類似的銅牌飾還出現在甘肅天水、四川三星堆等地。據此可知A. 夏朝統治區域非常遼闊 B. 中華文明呈現多元一體C. 南北文化發展差異消失 D. 夏朝青銅制造技藝精湛3. 原始社會和原始人類分別經歷了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從采集到種植,從狩獵到飼養家畜的演進。推動上述演進的主要因素是A. 冶金技術的進步 B. 生活方式的轉變C. 飼養水平的提高 D. 生產工具的改進4. 陽燧是中國古代取火用具。其利用太陽光取火是運用光的折射和聚焦原理完成的(如圖一) ,故人們稱之為陽燧。這反映了我國古代A. 科技水平領先世界 B. 人民智慧的結晶C. 手工業技術的發達 D. 經濟的高度繁榮5. 江蘇出土的宜侯夨(ce)簋中銘文記載了周康王冊封夨為宜侯,賞賜他祭祀用的美酒、美玉,代天子征伐用的紅黑弓矢,賞賜其土田、山川以為封土,賞賜其前商王族、平民、奴隸等以為授民。該史料反映分封制的A. 內容 B. 影響 C. 背景 D. 目的6. 他任用管仲為相,“通工商之業,便魚鹽之利”,成為春秋一霸。材料中的“他”是A. 齊桓公 B. 晉文公 C. 秦穆公 D. 楚莊王7. 考古是研究歷史的重要手段。下列兩幅圖片共同反映的歷史信息是A. 農業技術發展演變 B. 社會生活物資豐富C. 手工業產品的升級 D. 糧食產量大大增加8. 春秋戰國時期,學術思想活躍。某學派提出“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的主張。其體現的思想是A. 為政以德 B. 無為而治 C. 樸素辯證法 D. 兼愛非攻9. 戰國時期,大量荒地得到開墾,大型水利工程相繼興修。這一現象的出現得益于A. 封建國家的統一 B. 鐵制工具的使用C. 分封制不斷瓦解 D. 中央集權的加強10. 圖四為湖北云夢睡虎地 11號秦墓出土竹簡中《編年記》的記載(部分)。該記載可來研究A. 春秋的兼并戰爭 B. 秦統一六國C. 戰國七雄的形成 D. 秦走向滅亡11. 《三字經》這樣描述秦朝: “嬴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從材料中可以得到信息有A. 秦開啟爭霸戰爭 B. 秦亡于楚漢之爭C. 秦王朝二世而亡 D. 嬴政建立了秦國12. 西漢初立,社會殘破,連為皇帝套馬拉車都找不到四匹同樣顏色的馬,將相大臣有時只能乘牛車出行。針對這種狀況,漢初統治者采取的政策是A. 休養生息 B. 尊崇儒術C. 以法治國 D. 鹽鐵官營13. “踏著串串悠長的駝鈴聲,一支支駝隊馱著造紙術、冶鐵術、灌溉術去了。穿過大漠茫茫的風沙,一支支駝隊馱著皮毛、琥珀、苜蓿、蠶豆、石榴、黃瓜來了。”這一現象的出現得益于A. 漢朝科技的進步 B. 西域人對絲織品的追捧C. 絲綢之路的開辟 D. 中外農業生產水平提升14.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西漢政府曾在該地區A. 修筑萬里長城 B. 實行郡國并行制C. 設置管理機構 D. 派班超父子經營15.東漢初年,光武帝多次下詔釋放囚徒、奴婢,禁止人口買賣。上述措施A. 緩和了集團內部矛盾 B. 徹底解決了土地問題C. 目的是加強君主專制 D. 有利于經濟恢復發展16. 下列史實與圖示中①相對應的是A. 推行分封制 B. 張騫出使西域C. 《史記》問世 D.“蔡侯紙”出現、17. 某同學進行研究性學習,在他的筆記中出現了“三國鼎立”、 “北方各族的內遷”、“江南地區的開發”等關鍵詞。他可能在研究A. 夏商周的政治和經濟 B. 統一多民族國家逐步建立C. 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D. 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18. 《晉書·謝安傳》載: “客問之,徐答云:‘小兒輩遂已破賊。’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材料中的破賊之戰指的是A. 長平之戰 B. 巨鹿之戰 C.赤壁之戰 D. 淝水之戰19. 南朝初期,江淮地區“土多稻田”。朝廷令“自今悉督種麥,以助闕乏”。至齊梁時期,麥類作物的種植區域繼續擴大。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口大量南遷 B.南方土地肥沃C.小麥產量較水稻高 D.政治中心南移20. 賈思勰在《齊民要術·自序》中說:“采捃經傳,爰及歌謠,詢及老成,驗之行事”。這表明該書A.內容豐富 B.取材廣泛 C. 注重總結 D.老少皆宜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計30分。21. (10分) 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材料一 商鞅的部分主張主張 出處“入令民以屬農(從事農耕),出令民以計戰(追求戰功)” 《商君書·算地》“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 《商君書·定分》“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 《商君書·弱民》材料二 改革所涉及的利益關系往往比較復雜,又受到政治和經濟等條件制約,不能追求一蹴而就,而需要循序漸進、穩步推行。在改革過程中,應充分考慮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采取針對性的舉措。保證中央權威,做到中央令行禁止,是改革成功、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摘編自白鋼《科學總結歷史上的改革經驗》(1) 據材料一概括商鞅的思想。 (4分)(2) 據材料二并結合商鞅變法的相關史實,以“改革的成與敗”為主題,寫一篇歷史小論文。 (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 (6分)22. (10分) 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高祖(孝文帝) 曰:朕昨入城,見車上婦人冠帽而著小襦襖者,若為如此,尚書何為不察 澄曰:著猶少于不著者。高祖曰:深可怪也! 任城意欲令全著乎 —據《魏書·任城王元澄傳》詔: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據《魏書》卷七《高祖紀》(1) 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秦始皇、漢武帝在疆土開拓(或維護) 方面的主要舉措。 (4分)(2) 據材料二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改革的積極影響。 (4分)(3)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三位帝王各項措施的共同作用。 (2分)23. (10分) 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材料一 西漢時,經漢武帝的推崇,由董仲舒等多人改造而成的"官方儒學"上升為政治顯學和國家意識形態。官方儒學的產生給予了帝國的精英統一的文化和認同感,彌補了帝國控制能力的不足,這就是大一統局面在兩千多年中能得以維持的關鍵。————摘編自趙鼎新《中國大一統的歷史根源》材料二—據葛劍雄主編《中國人口史》材料三 回溯五千年來多民族統一國家的成長發展, “歷時性”地呈現先秦、魏晉南北朝等四次民族大融匯,以及在此基礎上實現的大一統進程。政權分裂和民族融匯是我們多民族統一國家成長中難以避免的過渡路徑,大一統則是它的升華趨勢和發展成果。—摘編自李治安《民族融匯與中國歷史發展第二條基本線索論綱》(1) 據材料一,概括儒學官方化的作用。 (2分) 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漢武帝推崇儒學的根本原因。 (1分)(2) 據材料二指出西漢到西晉人口分布的變化。 (2分) 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一變化的積極影響。 (2分)(3) 據材料三,概括促進大一統進程的因素。 (1分) 并指出“政權分裂和民族融匯”與“大一統”的關系。 (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史參考答案.pdf 江蘇省東臺市2023—2024學年上學期七年級期末道德與法治·歷史試題.docx 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