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部分 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7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B A B D C A B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C D A B C B A D二、非選擇題(21題7分,22題7分,23題8分,24題8分,共30分。)21.(1)證據:良渚古城由宮殿區、內城和外城組成。玉琮、玉璧和玉鉞的出現,說明當時的社會階級分化已經相當明顯。(2分)(2)骨耜。(1分)商周時期(答商朝也可)。(1分)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1分)(3)西域。(1分)絲綢之路。(1分)22.(1)韓非(韓非子)。(1分)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1分,任答一點即可)(2)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地方上推行郡縣制;思想上實行“焚書坑儒”;文化上,統一文字;經濟上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交通上,統一車軌;軍事上,南鑿靈渠,統一嶺南及東南沿海地區,北擊匈奴,修筑長城。(3分,答出其中三點即可)(3)推恩。(1分)分封制。(1分)23.(1)張騫。(1分)長安。(1分)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1分)(2)魏;成都;孫權;赤壁之戰;夷洲。(5分)24.(1)中原地區的人民向南遷移,促進了當地發展;漢朝時,生產方式落后,生活貧窮;東晉南朝時,農業、手工業得到發展,生活富足;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經濟迅速發展,為以后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3分,表述清楚1點1分,共3分)(2)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措施:遷都洛陽;改漢姓(改鮮卑姓為漢姓);穿漢服(以漢服代替鮮卑服);說漢語(規定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聯漢姻(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等。(2分,答出兩點即可)(3)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2分)9.秦朝將全國分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長官稱郡守;郡下設縣,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郡縣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奏朝這些舉措旨在加強A.文化交流B.地方控制C,思想統治D.經濟開發10.下列秦朝的措施與秦朝速亡有關聯的有哪些?①行郡縣制②強征賦稅③嚴刑峻法④修驪山陵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1.漢文帝時,大臣賈誼上書建議“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大臣晃錯提出“務民于農桑,薄賦斂”。這反映了他們主張A.以農為本B.戒奢從簡C.興修水利D.重商抑農12.漢武帝分別設置《詩》《書》《易》《禮》《春秋》博士,讓他們專心傳經講學,后來,博士又演變為國家學術教育機關的學官。這有利于A.經濟管理強化B.分封制度完善C.人民負擔減輕D.儒學地位提高13.王莽政權被農民起義推翻后,西漢宗室劉秀在公元25年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就是A.漢高祖B.漢武帝C.光武帝D.漢明帝14.公元前60年,朝廷設置都護府,對今天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進行了有效管轄,它在維護邊疆穩定與安全上具有重要作用。此時的朝廷屬于A.西周B.東周C.秦朝D.西漢15.下列歷史人物與其突出成就相對應的是A.華佗一一五禽戲B.張仲景一一改進造紙術C.蔡倫-一麻沸散D.司馬遷一一《傷寒雜病論》16.《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書中“草船借箭”“苦肉計”“借東風”等故事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這些故事都與哪一場著名戰役有關A.官渡之戰B.赤壁之戰C.淝水之戰D.桂陵之戰17.八王之亂歷時十幾年,這場內亂對社會造成巨大災害,西晉從此衰落。當時在位的皇帝是A.晉武帝B.司馬睿C.晉惠帝.D。司馬懿18.朱紹侯在《中國古代史》中寫道:“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響,又有統治者的主動政策,還有在血與火的民族斗爭中的附帶同化。”以上材料說明A.漢族在民族交融中占居主導人B.民族交融方式多樣是中C,斗爭是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D.胡漢之別觀念淡化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第6頁共10頁19.《魏書》記載,北魏孝文帝改革前,舉行祭典依北土舊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華夏禮制,由皇帝親祭。這一變化A.促進了鮮卑政權的漢化B.推動了北魏統一南北C.消除了民族之間的隔閡D.提升了官員政治素養20.《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被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稱為“古代中國的百科全書”。該書的作者是A,張仲景B.顧愷之C.祖沖之D.賈思勰二、非選擇題(21題7分,22題7分,23題8分,24題8分,共30分。請把每題答案寫在答題卡對應位置上。)21.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推動歷史發展進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良諸古城由宮殿區、內城和外城組成。玉琮、玉璧和玉俄的出現,說明當時的社會階級分化已經相當明顯。良諸古城的考古發現證實,距今約5000年左右,長江下游地區已經出現早期國家。一一摘編自《中國歷史》(七上)(1)良渚文明無可辯駁地實證了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從材料一中尋找能佐證該觀點的證據。(2分)水京其0地示演材料二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以下圖文材料。→→u→?打制石器骨耜青銅斧鐵農具(2)以上圖示中,半坡人使用的生產工具的名稱是什么?(1分)鑄造“青銅斧”的工藝繁榮于哪個歷史時期?(1分)“鐵農具”出現于春秋后期,它的出現有什么意義?請寫出點。(1分)西鑒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第7頁共10頁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七年級期末調研監測道德與法治答案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28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選項 D C B C C C D C C D B C B A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第15題6分,第16題6分,第17題10分,共22分。15(6分)(1)①編織人生夢想,是青少年時期的重要生命主題;②夢想能不斷激發我們生命的熱情和勇氣,讓生活更有色彩; ③有夢想,就有希望。④實現夢想,不應止于心動,更要付諸行動; ⑤努力,是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橋梁。⑥努力需要堅持⑦學習,不僅讓我們能夠生存,而且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充實的生活。⑧學習點亮我們內心不熄的明燈,激發前進的動力等。(答出任意三點即可滿分,一點1分,滿分3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給分)(2)①需要揚長避短; ②需要主動改正缺點;③需要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④為他人、為社會帶來福利等(答出任意三點即可滿分,一點1分,滿分3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給分)16(6分)(1)師生關系、親屬關系、同學(朋友)關系、同事關系等(寫出一個得1分,任意寫出兩個得2分)(2)師生關系:①彼此尊重,是我們與老師建立良好關系的開始; ②平等相待、相互促進; ③主動關心老師、理解老師 ④接納不同風格的老師⑤尊重老師差異等。同學關系:①需要用心去關懷對方;②需要學會尊重對方;③需要學會正確處理沖突; ④需要學會承受并正確對待交友中受到的傷害⑤開放自己,持續行動等親屬關系: ①親子沖突需要雙方通過良好的互動溝通來解決;②我們可以試著去接納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為中蘊含的愛;③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表達我們的愛④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家庭發展中的問題。⑤家務我分擔。家庭成員共同分擔家務勞動、共同協作,增強家庭責任意識。(任選一個角度作答,答出三點即可滿分,滿分4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給分)17(10分)(1)①冷靜判斷,保持頭腦清醒②選擇合適避震空間③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或后頸④在戶外遇到地震時,應該就地選擇開闊地,趴下或蹲下避震等(答出任意兩點即可滿分,滿分2分,答案合理有效即可給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給分)(2)①生命是脆弱的、艱難的,也是堅強的、有力量的②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③我們對生命要有一種敬畏的情懷。④生命是寶貴的,生命價值高于一切,在金錢、權勢等外在東西面前,生命的價值高于一切。所以,黨和國家要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答出任意兩點即可滿分,滿分4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給分)(3)①我們需要發現、發掘自己的生命的承受力、自我調節和自我修復的能力②培養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堅強的意志; ③借助外力; ④掌握增強生命韌性的方法。⑤及時調整自己,正確對待挫折等(答出任意四點即可滿分,一點一分,滿分4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歷史答案.docx 七年級政史期末調研試卷.docx 七年級政治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