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2024八年級期末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選擇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C D A D B B C C D A A B C C D文字題33.(1)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遵守規則需要自律和他律,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內化于心;還要堅定地維護規則,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監督、幫助他人遵守規則;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吳女士在行使自由權利時,不得損害他人的合法自由;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道路安全法規保障公民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1點1分,共4分)(2)未成年人應提高媒介素養,學會辨析網絡信息,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慎重結交網友,避免沾染不良習氣,防患于未然;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與違法犯罪作斗爭。(1點1分,共4分)34.(1)我們要增強法治意識,自覺遵紀守法;要維護國家利益,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維護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們要增強國家安全意識;我們可以檢舉、制止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也可以監督和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的開展;我們要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要以軍事科技安全為保障;法不可違,違反刑法的公民要受到刑罰處罰。(1點1分,4分)(2)王女士能做到誠信守信,拾金不昧;劉女士關愛他人,心懷善意,盡己所能(關愛他人,收獲幸福);劉女士做一個負責任的人,無怨無悔地對他人承擔責任,不求回報;我們應該學會感恩,主動關心、幫助和服務他人;要養成親社會行為,服務奉獻社會,贏得社會的贊譽。(1點1分,共4分)(3)在我國,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兩者高度統一;國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體現,國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利益只有上升到國家利益,運用國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維護;國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艱苦奮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實現;維護國家利益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柳養清能心懷愛國之情,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甚至為了國家利益犧牲個人利益。(1點1分,共4分)八年級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第Ⅰ卷共30小題,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意的。第1至15題為道德與法治試題,第16至30題為歷史試題。答案請按要求填涂在答題紙上。D 17、A 18、C 19、B 20、AA 22、C 23、A 24、B 25、DA 27、B 28、A 29、A 30、D第Ⅱ卷共4小題,第31、32題為歷史試題,第33、34題為道德與法治試題。31. (1)洋務運動、辛亥革命、抗日戰爭(3分)(2)A.二手文獻史料,(1分)是史學家的研究成果,史料價值較高。B.二手圖像史料(1分)),史料價值較低,藝術作品有夸張虛構的成分,但也能反映創作者對歷史的認識。C.一手口述史料(1分),一手史料價值較髙,但受到親歷者的見聞,受其個人情感、立場的影響。(只要寫到文獻、圖像、口述史料即可得分,史料價值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3)武漢是座英雄的城市,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洋務運動期間,張之洞創辦軍工與民用企業,漢陽鐵廠等使武漢成為洋務運動的重要基地。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義于武漢,成立湖北軍政府,武漢成為革命中心。1938年,中國軍隊同日本侵略軍在武漢地區展開會戰,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人力、物力、財力,再次挫敗了日軍“速戰速決”的企圖,由此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答到關鍵詞即可給分,共3分)32.(1)外國資本主義的擠壓;內部經營管理不善;帝國主義侵華戰爭造成了巨大破壞等。(1點1分,共3分)(2)原因:《辛丑條約》簽訂,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使中國政局陷入混亂。(1點1分,共2分)(3)政黨:中國共產黨。(1分)成立標志:中共一大的召開。(1分)說明:①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在全國掀起工人運動高潮;②與國民黨進行第一次合作,通過北伐戰爭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③十年國共對立期間,開辟井岡山道路,創造了“工農武裝割據”局面;④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⑤面對日本侵略,積極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⑥人民解放戰爭中,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治,后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3分)(答出其中任意3條即可得3分,符合題意的其他答案也可)第Ⅱ卷(非選擇題共40分)第Ⅱ卷共4小題,第31、32題為歷史試題,第33、34題為道德與法治試題。答案請按要求寫在答題卡上。31.(10分)武漢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了研究武漢近現代波瀾壯闊、風云激蕩的歷史,同學們搜集了以下資料:“(漢陽鐵廣是)中國及亞州第一家鋼鐵聯合企業……不僅是晚清中國準一的張之機器然鐵廠,也是當時經洲規鏡最大的鋼鐵全業,有評傳壺洲第一線廠”之美批,其樓術裝備先于整個亞洲,與當時家洲最先進的格鋼技術相比只菱10年,A.《張之洞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B,油畫《武昌首義》C.國民黨將領口述回憶錄(1)與以上三則材料相關聯的重大歷史事件分別有哪些?(3分)(2)按史料的表現形式對以上材料進行分類,并對其史料價值加以說明。(4分)(3)人們說“武漢是座英雄的城市”。結合三則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你的理解。(3分)32.(10分)近代中國的艱難發展。材料一上海機器織布局是中國第一家機器棉紡織工廠。李鴻章于1878年籌建…1912年后更名為三新紗廠。因外有日廠擠壓,內部管理陳腐,多年負債,1931年三新紗廠抵押給英商匯豐銀行,后賣給榮宗敬、榮德生兄弟,成為申新第九棉紡織廠。日本發動侵華戰凈,大量機器被破壞損毀。1954年上海的申新各廠先后申請公私合營。摘編自龔樹標《艱難卓絕的歷程一紀念上海機器織布局125周年》(1)根據材料一中上海機器織布局的變遷歷程,概括中國近代棉紡織業曲折發展的主要原因。(3分)材料二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軌跡像一個元寶形,開始是下降,降到俗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這就是說,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這個深淵的“"底”就在20世紀的頭20年,就在《辛丑條約》簽訂以后至北洋軍閥統治時期。雖然,這時中國存在著積極的、向上的因素,但相對于社會"“沉淪”主流來說,它是弱小的;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往后,直到4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漸漸走出谷底,雖然,消極的、“沉淪”的因素仍然嚴重地存在,其對中國社會的壓迫,甚至不比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以前弱。但是由于有新的階級、新的政黨、新的經濟力量、人民群眾的普遍覺醒這樣的上升因素在起作用,終于制止了帝國主義使中國滑向殖民地的企圖!摘編自張海鵬《關于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淪”與”上升”諸問題》(2)根據材料二,分析為什么在20世紀頭20年,中國社會“沉淪”到了谷底?(2分)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期末試卷第6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8年級政治期末答案.docx 8答案.docx 八年級政史.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