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6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素材 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6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素材 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資源簡介

第16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備課與學習提示:
1.本課引言說太平天國運動代表“近代中國人民尋求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學習聚焦”說太平天國“不能突破封建秩序”,結論說“它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引起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化”。
2.《中外歷史綱要(上)》將洋務運動定位于“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嘗試”,這是否屬于主動探索國家出路?
3.左宗棠收復新疆比中法戰爭更重要。
4.甲午中日戰爭是救亡圖存的分水嶺,《馬關條約》賠款絕不止2億兩白銀。
一、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運動長達14年,戰火燃燒在長江中下游中國最主要的經濟地區,減損人口7500萬以上。本課引言說,金田起義“代表了近代中國人民尋求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學習聚焦”則說這場運動“不能突破封建秩序”;課文總結肯定“它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引起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化。隨著湘淮系官僚集團的崛起,中央權力下移,對此后歷史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1850年,19歲的咸豐帝主政,轉年廣西發生金田起義。他立即從中南各省調集人馬,鎮壓起義。
太平天國運動發展迅猛。洪秀全建立拜上帝會。拜上帝會以反清為號召,以蓄發為標志,目標是建立新朝。洪秀全在永安頒布《天王詔旨》,許下“小天堂”建立后“小功有小賞,大功有大封”。他將民間秘密宗教與巫術嫁接到基督教,虛實結合,既有迷惑性又有凝聚力。人們加入太平軍必須變賣一切家產,在公有和互助之下生存。這吸引了廣大貧苦、無助的群體。
1856年,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發生內訌-天京內訌,天京內訌是領導核心爭權奪勢的結果。《天朝田畝制度》不僅要平均土地,還要“天下人人不受私”“無處不均勻,無處不飽暖”。《資政新篇》源于洪仁玕在香港生活的經歷,不是太平天國運動醞釀出來的,它在天國沒有引起任何反響。《資政新篇》與《天朝田畝制度》互相矛盾:一個要實行平均主義,另一個要發展資本主義,而太平天國真正實施的是封建主義。教師教學用書說:“《資政新篇》的作者模糊地感到,只有發展資本主義,才能徹底戰勝封建制度。”封建主義的特征是等級制度,《資政新篇》沒有反對等級制度。而洪秀全在永安建制就明確規定“貴賤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絹新年九未已因天平太
首 準 頒 行 資 政 新 欽 命 文 衛 正 經 載 聞 朝 精 邑
《資政新篇》書影
《天朝田畝制度》書影
曾國藩23歲中秀才,24歲中舉人,28歲中進士后,被送進翰林院培養,在京13年,官至二品。他在丁憂期間被委任幫辦湖南團練,并非重用,咸豐帝前后任命了45位在籍官員辦理團練,都是緩解官軍不足的權宜之計。團練是不離家鄉的民間武裝。
曾國藩培養和保舉部下不遺余力,從湘軍走出來的總督、巡撫、尚書有26位,三品以上大員52人。湘軍招兵只要樸實的青壯農民,餉銀每月4兩2錢(后增至4兩5錢),是正規綠營兵的一倍多,對苦于生計的山民尤其具有吸引力。八旗兵、綠營兵這時已沒有什么戰斗力,湘軍發展到50萬,成為支撐清朝的主力。1860年,英法聯軍威逼北京,圣旨令湘軍北援,曾國藩虛與委蛇,并不以實力北上救急。這就是《中外歷史綱要(上)》所言“引起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化”,漢族官僚成為地方實力派,開始左右政局,這是清朝開國以來從未有的現象。
二、洋務運動
太平軍在攻占天京之前已經裝備了洋槍,后來李秀成部不僅有洋槍,還有外國人幫助訓練。湘軍以營為單位配備輕重火器,洋炮均購自西方。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大沽炮臺因裝備了部分洋炮和炮彈,所以才能擊毀敵艦。洋槍洋炮的價格昂貴,因此早就有人試驗制造。制造不僅需要資金,專業人才更重要。曾國藩重視網羅人才,當時最好的科學家、技師和工匠幾乎都是其麾下,如黃冕,以制造熟鐵炮而聞名;徐壽、華蘅芳、李善蘭,精于數理又擅長機械;還有留美歸來的容閎。李善蘭和華蘅芳建議辦西式機器工廠,容閎詳細介紹了西方工廠制度,曾國藩決定建廠,派容閎赴美購置機器設備。1865年,機器運抵上海,與李鴻章收購的設備和淮軍的炸彈局,合并成立江南制造總局,又稱上海機器局,簡稱滬局。
王爾敏的《清季兵工業的興起》統計,自1867年至1904年,滬局共生產14種火炮742尊,后膛裝彈的步槍65300支,炮彈160萬發,子彈860萬顆,地雷、水雷1500個,火藥667萬磅。滬局煉鋼廠共煉成好鋼近千噸,還能自行軋鋼。從1868年到1875年,滬局共造鐵殼蒸汽動力炮船16艘,最大的2800噸級,裝備銅炮26尊;小鐵殼船5艘,最小的145噸級,還有舢板船30艘。江南制造總局的軍工生產為清軍裝備的近代化做出了貢獻。它還有個翻譯館,請了一些外國人幫助翻譯數理化書籍。江南制造總局引進外國整套先進設備,以機器制造槍炮、彈藥、兵船,在當時屬于一流的大型新式企業。福州船政局的車間也是當時最先進的。
江南制造總局生產的后膛鋼炮
光緒年間生產的輪轉炮
洋務運動中的機車
江南制造總局的產量不小,成本也居高不下,其中薪資和事務費多時占總支出的55%。企業是衙門式管理,總辦、會辦、提調等按照官場級別設置,官場風氣隨之而來,機構臃腫,講究排場。另外,滬局設在上海虹口,遠離煤鐵原料產地,運費高昂,供應困難。更新技術也需要加大投入,如剛剛解決了新式火槍成批生產的技術問題,西方已經使用了新式的后膛槍。軍工生產理應得到國家財政支持,但是政府財政吃緊,頑固派官員提出停辦江南制造總局和福州船政局。在爭論中,李鴻章順勢提出“求富”主張,不僅要造兵船,還應造商船,創辦運輸、紡織、鋼鐵等民用企業,盈利賺錢。經多方努力,朝廷批準了創辦輪船招商局。
自五口通商之后,外國輪船公司壟斷了沿海及長江客貨運輸,這些外國輪船公司的資本一多半來自中國商人。外商利用不平等條約賦予他們的種種特權辦公司,既沒有巨額資金投入,納稅額又很低,還通過企業經營權盤剝人股的中國商人。而建立輪船招商局,中國商人可以名正言順入股,不必寄人籬下。1872年,李鴻章撥北洋軍餉20萬兩,借支籌備上海輪船招商局,規定“官督商辦”“所有盈虧全歸商認,與官無涉”。但若與外國輪船公司發生矛盾,官府可出面交涉,“以為華商保護”。一些為外商服務的經營人才也被他“挖過來”,上海輪船招商局按照股份制模式運行。上海輪船招商局有官方支持,承攬了官方運輸業務,在競爭中占據優勢,不斷發展壯大。到1884年,上海招商局擁有商股資本300多萬兩,大小輪船50余艘,立足國內航運市場,開拓海外航線,至日本及東南亞各國,最遠達美國舊金山。
天津海關題字
除上海輪船招商局外,洋務派還陸續創辦了開平煤礦、上海機器織布局、漢陽鐵廠等一批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創辦和支持的中小企業有40余個。洋務派辦企業往往以長官意志決策,也屢屢造成重大失誤。漢陽鐵廠的選址僅因張之洞一句話:“大冶路遠,照料不便,若建于漢陽,吾猶及見鐵廠之煙囪也。”結果,建廠僅填高地基就費銀30余萬兩,而漢陽既不產煤也沒有鐵礦,要從120千米以外的大冶運鐵礦砂,湖北的煤因含磺太多還要加開平的焦煤才能用于煉鐵。因此,漢陽鐵廠從開始生產就賠錢,到1899年已經累計虧損100余萬兩。
在兩次鴉片戰爭中,清軍處處被動防守,多次見識了西方海軍的優勢。在外敵的刺激下,洋務派官員不斷要求籌建海軍。此時,西方海軍已進入以蒸汽機為動力的鐵甲艦時代。
從1875年開始,清朝陸續從英國和德國訂購鐵甲戰船、魚雷艇等,至1888年,北洋海軍已成規模,有兩艘巨型鐵甲艦“鎮遠”號和“定遠”號,有高速巡洋艦7艘、炮船6艘、魚雷艇6艘、練船3艘、運輸船1艘。這是當時亞洲最強大的艦隊,還不算南洋艦隊和廣東艦隊。但是,清朝海軍的戰略定位是防御,而不是取得制海權。制海權是主動防御,被動防御基本注定了北洋海軍失敗的命運。
在兩次鴉片戰爭的談判中,中方始終沒有得力的翻譯。購置西方設備,翻譯技術資料也急需外語人才。為此,洋務派在北京設立同文館,并實施幼童留學的計劃,每年選派30名12歲左右的兒童赴美學習。但是當時人的觀念是只有科舉才是正途,出洋留學有辱門風。第一批30個名額在上海沒招滿,清政府將招生作為“任務”下達給東南沿海的地方官。
這些幼童在美國學校上學,住在美國家庭,很快便融入了美國社會。這對幼童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們的變化引起清朝駐美官員的不滿。駐美官員認為學生久居美國必失愛國之心,縱能學成回國不僅無益于國家,反而有害于社會,于是終止幼童留學計劃。
洋務運動是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嘗試。新式企業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設備,直接跨入機器制造階段,中國開始建立物理、化學等科學學科和一些工程學科。洋務運動的發展呼喚新式人才,打開了傳統文化之外的另一個新天地。這是一種真正的智力開發,影響了一代知識分子,哺育出戊戌維新的成批志土。盡管“洋務派的初衷不是改變封建統治”,但是,它引進的工業設備和近代科學知識及其產生的影響,都是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對立物,“雖然力量有限,但終究打開了缺口,促進了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洋務派有保衛封建的一面,但它的事業已在一定意義上超出了封建的范圍”。如此說來,洋務派及洋務運動在主觀愿望和實際行動中,都更具探索國家出路的意義和效果。
三、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
新疆建省之前,烏魯木齊被稱為迪化州,所屬5個縣,隸屬甘肅省。吐魯番和哈密等地也歸甘肅省管轄。迪化至哈密一帶叫“甘肅新疆”,伊犁地區是一個獨立的行政單位,管轄烏魯木齊西北地區。焉耆(喀喇沙爾)、庫車至和闐一帶統歸喀什噶爾(喀什)參贊大臣管轄,那里的居民主要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族人。乾隆年間,大小和卓叛亂;道光年間,大和卓之孫張格爾再次叛亂。1864年,英國支持的浩罕國軍事首領阿古柏乘機入侵,占領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區。這時俄國乘機占領了伊犁地區,要求阿古柏臣服,阿古柏轉而求助英國駐印度總督,得到軍火援助。在這近10年期間,甘肅、青海也發生叛亂,朝廷派左宗棠為陜甘總督,左宗棠用了6年時間平息叛亂、安定了甘肅。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這年他已65歲。
進兵新疆首先是軍費問題,然后是軍糧、運輸和戰略部署。清朝各方籌措,又借洋款,共計撥款1250萬兩支持西征。左宗棠四處購糧,將糧食分別儲備在巴里坤等地,又委托上海德商洋行購置當時德國最新式后膛裝彈大炮,這種炮的口徑大、測距準、命中率高、破壞力極強,比阿古柏軍的英式大炮厲害。為運輸大炮、糧食和行軍,左宗棠將原來修建的道路向玉門關外延伸,沿路種植楊柳。遠征艱苦,左宗棠留下7萬強壯士兵,部分使用德國槍炮,行軍時每人隨帶紅薯止餓解渴,又派人先行出發尋找沿途水源。左宗棠的戰略是“緩進速戰”,部隊進占一地,先將后方糧草運來儲存,第二批部隊進駐后再運輸第二批糧草,如此接替運轉、緩慢進軍,然后選擇好進攻目標,集中炮火轟擊,全力展開進攻。大軍收復烏魯木齊后已經到9月份了,左宗棠命軍隊休整,同時在收復地區建立軍墾基地。1877年春,左宗棠軍與阿古柏2萬主力決戰,阿古柏大敗,服毒自殺。1878年2月,收復新疆南北兩路。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區正式建省,使西北邊疆渡過危機。
左宗棠收復新疆后在多地設立善后局,安置難民,不分民族一律給予土地、種子和耕牛,又修建了一些城池,設置邊防軍,招募本地士兵。他還力主新疆建省,以鞏固西北邊疆。
西北叛亂發生時,法國與越南訂立條約,法國成為越南的保護國。中越關系為“宗藩關系”,《中外歷史綱要(上)》對此有解釋。越南與中國交界的紅河以北地區不在駐越法軍的控制之下,法國要求中方撤軍,中法談談打打,各有勝負。法國欲擴大戰事,提出不合理要求,被拒后派海軍襲擊福州馬尾,得逞;進攻臺灣基隆,失敗,從海上封鎖臺灣。在越南北部的中方軍隊后撤,法軍進占鎮南關。增援的廣東提督馮子材率軍反攻,推進到涼山,接連取得兩次大捷,法軍進退維谷。中法再次談判,法國實現了占領越南的目的。臺灣的海防地位愈顯重要,1885年,清政府隨即在臺灣建省,淮軍出身的劉銘傳被任命為第一任巡撫,他在任6年,奠定了臺灣建設的基礎。
日本比法國更想占領中國臺灣。1874年,日本按照侵臺計劃《臺灣番地處理要略》,發兵三千攻占臺灣部分地區,清廷花了50萬兩銀子使日本退兵。1887年,日本參謀本部制訂“征討清國計劃”,臺灣、遼東半島在割取的目標之內。1890年,日本首相山縣有朋在施政演說中,將臺灣等列為日本利益的“保護線”。1894年,日本借朝鮮事出兵,72歲的李鴻章得失心重,進退失據。日本雖然洞悉北洋海軍的弱點,但海戰尚無把握,因此以偷襲擬占上風。
日本在豐島外海面偷襲北洋運兵船,8月1日,中日開戰。此后,北洋艦隊采取守勢,不再輕易離開旅順基地。9月,北洋艦隊掩護陸軍在大東溝登陸后,返回旅順,遭遇日艦堵截,不得不應戰。
1884年,法國艦隊在馬尾偷襲福建艦隊,結果福建艦隊全軍覆沒。戰后總結失敗教訓,朝廷建立統一指揮的“總理海軍事務衙門”,由醇親王奕謂任總理,慶郡王奕劻和李鴻章為會辦,還有兩位幫辦。這5位海軍最高層領導全是兼職,只有李鴻章略懂海軍,其余4人全是外行,衙門屬員沒有一位海軍專業人才。新建的海軍衙門與六部并列,被視為肥缺,除一人外全都是滿族權貴安插的旗人。海軍衙門沒有參謀部,不研究海軍戰略,更沒有制海權意識。當時所有的水師學堂都沒有軍事理論和海軍戰術課程,只培養海軍初級人才。北洋艦隊的提督(艦隊司令)丁汝昌是淮軍將領,沒受過海軍訓練。朝廷和海軍指揮系統都沒有海權思想。而日本海軍參謀部在開戰前就明確爭奪制海權。日本海軍學校重視理論學習和海軍戰略戰術研究,歷屆海軍畢業生都要經過遠航訓練,遠航地近則澳洲,遠則美洲。日本還建立了海軍大學,專門培養高級軍官。
北洋艦隊正式成軍在1888年,當時實力超過日本。但之后6年未再更新一門大炮,甚至正常維修的費用都沒有保證,戶部還要求裁減海軍人員。這期間,日本海軍平均每年添置2艘新船,不斷裝備速射炮。即使這樣,日本對海戰勝敗仍存憂慮。因為北洋的“鎮遠”“定遠”兩艘鐵甲艦的滿載排水量7670噸,各裝備4門30厘米口徑大炮,而日本最大的4艘船都不超過5000噸,每艦只有1門32厘米口徑大炮。①倘若清朝集中北洋、南洋、福建、廣東四支艦隊統一作戰,日本取勝的把握并不大。戰前有人提出集中編隊的建議,但李鴻章固執己見,根本聽不進去。以研究甲午戰爭聞名的戚其章先生說:“如果真能將南洋5艘2000噸級戰艦北調,并抽調南洋和福建大部分1000噸級戰艦及廣東10余艘魚雷艇北上的話,那么,北洋不僅守口有余,且可編為數隊游弋黃海,甚至進控朝鮮西海岸,從而完全掌握黃海的制海權。”
海軍戰略的要旨在于奪取制海權。奪取制海權在于能否采取攻勢。中日海軍主力決戰,不可避免。僅以北洋艦隊對陣日本聯合艦隊,北洋實力雖然略遜于對方,但若主動選擇有利時機決戰,未必全盤皆輸。
黃海海戰從中午12點多開始,歷時5個多小時。北洋海軍參戰艦只10艘,總噸數31366噸,總馬力46200匹,大炮總數173門,小口徑炮149門,官兵總數2054人。日本聯合艦隊參戰艦只12艘,總噸數40849噸,總馬力73300匹,大炮總數268門,小口徑炮257門,官兵總數3630人。這些數據表明,北洋艦隊參戰實力無論在哪方面都不及對手。雙方炮戰距離在3000米左右,最近時相距不到2000米。北洋艦隊自豐島海戰之后,官兵求戰心切,士氣高漲。鎮遠、定遠兩艘主力艦在戰斗中始終配合默契,頂住了敵艦的猛烈進攻。致遠艦因掩護定遠艦而受重傷,鄧世昌為保全軍勝利,下令猛沖敵吉野號,吉野等4艘敵艦圍攻轟擊,幾顆榴彈同時擊中致遠艦,引爆船上魚雷,艦首下沉。鄧世昌等落水拒絕救援,全艦僅7人生還。北洋艦隊雖居劣勢,但鎮遠、定遠等四艦將士死拼、頑強戰斗,臨戰前定遠艦已經卸除所帶舢板,以示官兵“艦存與存,艦亡與亡”。下午3點30分,定遠號與日指揮艦松島號相距2000米時,用30厘米口徑大炮命中敵艦,引起敵甲板彈藥爆炸,松島艦上設施被摧毀以盡,失去戰斗力。5點30分,日艦主動撤離戰場,北洋艦隊集合追擊,速度不如人,遂返航旅順港。
此役北洋艦隊損失4艦,其中2艦為最新戰艦,2艦為1000噸級舊船。鄧世昌、林永升等優秀將領犧牲,損失慘重。日方艦只因速度較快,中彈后能夠逃跑,雖然沒有沉沒但也受傷嚴重,戰后兩個月仍難修復。《中外歷史綱要(上)》說:“戰后,李鴻章發出“避戰保船'命令,北洋海軍失去了制海權。”這是陳舊的說法。海戰之后,北洋艦隊可戰之艦僅剩定遠、鎮遠、來遠等5艘,來遠艦在旅順港修復一半時,不得不駛回威海。鎮遠艦在進入威海北口時又不慎撞礁,搶修一個月勉強補塞,但已不能出海作戰。剩下的3艘艦及其他小炮艇如果貿然出擊,正中日軍“誘艦出港”的計劃。因此,丁汝昌與陸軍將領等人合議,提出“依輔炮臺,以收夾擊之效”的作戰計劃。實際作戰也證明艦炮與陸上炮臺積極配合防守,是打擊敵人最有效的對策。日本聯合艦隊在威海衛港口正面發動了7次進攻,多艦受傷也未能沖進港內。軍港內的北洋艦隊一面回擊海上敵艦,另一面支援陸上守軍,擊斃日陸軍少將大寺安純,重創日步兵第十六聯隊第二大隊。但是,陸路防守不力,海陸指揮不統一,威海南岸、北岸炮臺及威海衛城失守后,港內艦隊已是死路一條。日本人在1888年就派人在山東半島偵查,榮成灣登陸早有計劃。就這樣威海之戰還是進行了15天。
在遼東戰場上,宋慶、聶士成、徐邦道、依克唐阿等將領堅持抵抗,隊伍不斷擴大,雖然有勝有敗,但只要堅持打下去,優勢會逐漸轉移到清軍方面。因為,日本的財政支持不了很長時間。
《馬關條約》字面上規定中國賠償日本軍費庫平銀2億兩。其后又簽《遼南條約》,規定再向日本支付贖遼費庫平銀3000萬兩。還有“另約”規定威海日軍駐守費由中國支付庫平銀150萬兩。三項合計2.315億兩。教師教學用書說,中國實際支付了2.5969億兩!為什么多出2800多萬兩呢?
第一,日本人很了解中國,要十足的“庫平銀”。庫平是清朝國庫收支銀兩的計算標準,并無白銀實物。由于流通的白銀沒有統一的含量規定,中央與地方賬面上庫存銀的標準也不一樣,有90%、93%,也有98%的。各級政府征收租稅、出納銀兩規定的稱量標準,全國也不統一。過去賠款如果以兩為單位,按照康熙年國家規定的庫平標準93.5%支付,而日本
要含量98.889%的十足白銀,高出康熙年標準庫銀,因此清政府多付了1325萬兩。
第二,日本要求中國在倫敦用英鎊支付,不直接收白銀。因為白銀本身也是貴金屬,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值并不穩定。當時國際黃金價格上升,白銀價格下跌。白銀與英鎊的兌換比率不穩定,從長遠看英鎊可能上揚。如果交付英鎊,合理的辦法是隨行就市,但日本人按1895年的行情提出一個固定的比值。可自1896年以來,英鎊一直回落,按照日本提出的固定比值,要多付1500萬兩。
日本人要求三年付清,截至1898年5月8日,中國在柏林和倫敦交付日本總計2.5969億兩白銀。賠款之外,日本掠奪的實物價值很難計算清楚。根據日本當時發表的歷次戰報統計,日本在戰爭中所獲金銀及各種貨幣,總估折合庫平銀7988萬兩。據當時日本隨軍記者的統計,日軍從中國獲得的兵船、軍械、軍需物資等價值,折合庫平銀5988萬兩,而實際肯定不止此數。比如,日軍搶掠的財物很多都流入私人腰包,無法計算;日方記者估算,繳獲炮彈22010顆,折價庫平銀1.7萬兩,顯然過低。①總之,日本通過這次戰爭所獲絕不止條約賠款的2億兩白銀,賠款及掠奪的現金總計已達3.4億兩白銀!教師教學用書從借款的角度介紹了賠款的具體數據及其對清政府的影響,教師需仔細閱讀。
《馬關條約》賠款是鴉片戰爭以來所有賠款額的8倍,清廷不得不飲鴆止渴,舉借外債。列強更加看清了清朝的虛弱,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各帝國主義國家紛紛對中國下手,這是其他被侵略國家所未遇的情況。列強控制中國各省,租借地這種形式只用于中國。歐洲列強瓜分奧斯曼帝國后,土耳其人仍能控制他們的海峽,但歐洲炮艦卻可以在中國內河巡邏。中國之所以沒有像印度那樣被徹底征服,外因在于列強的兵力有限。那時日本軍隊只有20余萬,任何一國的軍力都無法控制中國。無論哪個國家都不可能獨霸成功,于是它們劃分勢力范圍,相互妥協,利益均沾。《馬關條約》給予日本的特權,歐美列強同樣享有;日本也開始享有歐美各國在華的各種特權。
日本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勝利對其現代化和國民心態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其通過《馬關條約》掠奪的財富,一下子就解決了明治維新以來資本不足的問題,發展軍事成為強國的首選。甲午中日戰爭后,在日本政府各部門中,軍部的地位空前提高,軍事工業急劇擴大。此后10年,日本陸軍組成了12個師團,海軍以6艘戰艦、6艘巡洋艦為骨干建立了亞洲最強大的艦隊。賠款為日元確立了金本位制,賠款加速了日本重工業的發展,為進一步侵略中國打下基礎。甲午中日戰爭后,日本民眾更加相信“強兵”是“富國”之道,更堅定了支持侵略戰爭的心態。甲午中日戰爭前,日本以“文野戰爭”(文明與野蠻之爭)號召國民同心協力支持戰爭,獲得極大成功。天皇每年從皇室費用中拿出30萬元補充軍費。實業界領袖組織“報國會”募捐,為戰爭效勞,不計個人得失。安川敬一郎在開戰前與外商簽訂了一大筆合同,開戰后由于擔心這批煤炭流入中國,立即單方面撕毀合同。大阪軍火商把按合同為英國制作的5600支步槍全部捐獻給日本政府。大阪青年報公義會用會員贊助的錢,制作了1萬條繡著“凱旋”二字的手巾,贈送給在韓日軍。21個運輸會社,自愿在戰爭期間無償為日本政府運送軍事物資。日本平民有的將一天勞動所得的一半捐獻出來,許多人志愿做后勤供應的軍夫。①日本是舉國上下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以后的全面侵華戰爭亦是如此。
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對中國的刺激超過以往,社會上層反應強烈,痛憤萬狀。“變法”成為官場和社會輿論的關鍵詞,隨即拉開了維新運動的序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涡阳县| 许昌县| 沂南县| 黄陵县| 封丘县| 庆云县| 泽库县| 泗水县| 余干县| 遂昌县| 寿宁县| 宜黄县| 乌鲁木齐县| 正宁县| 宝兴县| 勃利县| 西畴县| 隆回县| 达日县| 永济市| 江陵县| 赤壁市| 凉城县| 聂拉木县| 黄山市| 布拖县| 环江| 武山县| 绍兴县| 筠连县| 雅安市| 保山市| 灌南县| 巴林右旗| 顺平县| 当阳市| 镇巴县| 文安县| 上杭县| 苍梧县| 龙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