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9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課標要求】1.了解北洋軍閥的統治及特點;2.了解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理解其對近代思想解放的影響。【重難點】重點:北洋軍閥的統治及特點難點: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一、閱讀課本第一、二目—袁世凱復辟帝制和護國戰爭與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1、按時間順序列舉北洋政府統治時期的主要大事。①1913年3月,刺殺宋教仁,稱為 。革命黨人發動②1913年11月,袁世凱下令 。③1914年5月,公布 和發布 。④1915年5月,簽訂 。⑤1915年底,袁世凱稱帝,以1916年為 。革命黨人發動 。⑥1917年5月,繼任總統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總理職務,造成所謂⑦1917年,段祺瑞公然破壞 拒絕恢復 。⑧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國會議員在廣州召開非常會議,決定成立 ,發起 運動。⑨1917年8月14日,參加整理北洋軍閥割據時期的混戰局面二、閱讀教材第三目—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表現及影響。2、社會生活上出現了那些新氣象?三、閱讀教材第四目—新文化運動的開展1、根本原因2、標志 ,主要陣地3、主要內容: 。4、新文化運動有何意義?第二篇章 欣欣向榮之經濟主要工礦數 資本總額 工人總數1912年 698家 33 082萬元 27萬人1920年 1759家 50 062萬元 56萬人增長額 153% 51% 107%根據上述表格及教材,分析該時期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狀況、原因及影響?第三篇章 除舊立新之文化任務1 結合視頻和所學知識,分析新文化運動的原因是什么?任務2 新文化運動的概況興起標志主要陣地代表人物達標檢測1.梁啟超曾說:…新文化運動’這句話,成了一般讀書社會的口頭禪,馬克思差不多要和孔子爭席,易卜生差不多要推倒屈原,這種心理對不對。另一問題,總之這四十幾年間思想的劇變,確為從前四千余年所未嘗夢見。”由此可知,梁啟超( )A.為發動維新變法做輿論準備 B.認為西方文化比中國文化更為先進C.對中西文化的關系進行反思 D.旨在論證西學東漸使民眾崇尚西學2.《新青年》于1915年創刊后,其中多位作者對科學概念進行了不同的解說,他們將科學分為了廣狹二義,人文學科的學者傾向于通過對科學的性質進行側寫來定義,而自然科學的學者在定義中兼顧了科學的研究對象、方法、成果等元素。這些做法( )A.反映了新文化運動陣營的分化 B.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C.表達了知識分子對民主的訴求 D.提高了人民大眾的素質3.據1914年6月《國貨月報》報道:政府鼓勵民族工業產品參加于1915年舉辦的巴拿馬世博會,且“巴拿馬賽會的產品,前曾在滬南中國圖書公司舊址開會展覽,詳加審查,運往美國赴賽,所有合格產品,先行由省擇優給予獎勵”。該報道反映出當時( )A.中國機器工業遭受世界市場沖擊 B.西方列強已放松對華經濟侵略C.民族工業成為科技革命的受益者 D.北洋政府重視民族工業的發展4.陳獨秀提出“殘民之禍,惡國家甚于無國家”,認為“失國之民誠苦矣,然其托庇于法治主權之下,權利雖不與主人等,視彼亂國之孑遺,尚若天上焉”。在此,陳獨秀意在( )A.批判封建舊倫理道德 B.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C.喚醒國民的民主意識 D.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5.袁世凱政府接受《二十一條》后,全國反日愛國運動掀起空前高潮。圖為當時發生抗議運動的形勢圖,據此可知當時( )A.中日矛盾成為主要矛盾 B.日本在華利益受到沖擊C.中國民族意識已經覺醒 D.日本成為侵華主要國家6.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高潮時期即1918—1919年,發生過一場著名的關于新制(話刷)與舊劇(戲曲)優劣的“戲劇改良”論戰。在對舊劇的批判中,胡適等人大力宣傳以易卜生為代表的歐洲近代現實主義戲劇,以易卜生《玩偶之家》為代表的“社會問題劇”一度很受歡迎。這反映了( )A.個性解放成為知識分子一致追求 B.新劇契合了教亡圖存的時代需要C.五四運動推動了文學革命的發展 D.中國傳統戲劇被西方戲劇所取代7.下圖為刊載于民國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新聞報》的漫畫《一意進行》。對該圖解讀正確的是( )A.揭露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野心 B.表達國人維護共和制的決心C.折射出政黨政治的艱難曲折 D.諷刺軍閥混戰破壞民主政治8.近代前期,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經歷了從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由淺入深的過程。下列文獻,能夠與以上三個階段相對應的是( )A.《文學改良芻議》《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新學偽經考》B.《海國圖志》《孔子改制考》《文學改良芻議》C.《新學偽經考》《資政新篇》《欽定憲法大綱》D.《變法通議》《天朝田畝制度》《革命軍》9.與西方個人主義以自我回歸、以個人為本位的傾向性原則不同的是,早在1916年,陳獨秀即明確提出,個性解放者當“內圖個性之發展,外圖貢獻于其群”。傅斯年也提倡“為公眾的福利自由發展個人”。與西方相比,當時中國“個人主義”與“個性解放”內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日益擴大 B.文化激蕩與民族危機的雙重影響C.知識分子救國方式達成共識 D.青年學生是追求個性解放的先鋒10.1914年6月袁世凱命令:“方今大難削平,主權統一、各省都督皆深明大義,恪守準繩。若復因仍方鎮之名詞,無以移易軍民之耳目,即欲實行省制,而窒礙殊多。應將各省都督一律裁撤,于京師建將軍府,并設將軍諸名號。”這一做法意在( )A.攫取革命果實 B.恢復封建帝制 C.加強專制集權 D.結束軍閥割據11.中國人的家中都有牌位,傳統寫法是“天地君親師”五個字,“君”是指皇帝。民國以后,一些家庭改寫為“天地國親師”,將“君”易為“國”,表示不要皇帝,而崇奉民國。這一變化反映了( )A.儒家思想正統地位動搖 B.西方民主思想影響深遠C.近代國家觀念得到傳播 D.社會改良依然任重道遠12.魯迅曾深有感觸地說:“見過辛亥革命,見過二次革命,見過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看來看去,就看得懷疑起來,于是失望、頹唐得很了”。魯迅的感觸源于( )A.北洋軍閥統治社會混亂 B.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C.西學影響國人觀念改變 D.新文化運動解放人們思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