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7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導學案(無答案)-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7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導學案(無答案)-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資源簡介

17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課標要求:認識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概述晚清時期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理解其性質和意義;認識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學習目標:1.了解戊戌維新運動的背景和內容,從“歷史解釋”角度理解維新運動的歷史意義。
2.知道義和團運動的原因和歷程,從“家國情懷”角度認識義和團運動的影響和不屈精神。
3.了解八國聯軍侵華,知道《辛丑條約》的內容,從“史料實證”角度認識列強侵華的影響。
4.結合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從“唯物史觀”角度認識資產階級和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學習重點:1.戊戌變法的歷史背景、措施、結局及歷史意義。 2.八國聯軍侵華的罪行
學習難點:1.《辛丑條約》的內容與危害。 2.義和團運動的救亡意義與局限性。
【學法指導】《馬關條約》簽訂后,中國經歷了戊戌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和《辛丑條約》的簽訂,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閱讀課本102-106頁,完成導學問題,并在課本進行畫下來。
導學問題:
一、戊戌維新運動
1.戊戌維新運動歷史背景
2.“公車上書”時間、背景、概況、影響。
3.“百日維新”時間、標志、內容:
4.戊戌維新運動的歷史意義與失敗原因
二、義和團運動
1.義和團運動背景、結果、評價
三、八國聯軍侵華
1.八國聯軍侵華借口、經過、罪行、結果
四、民族危機的加深:《辛丑條約》的簽訂
1.《辛丑條約》的簽約、內容、性質、影響
【知識運用】結合所學,完成表格
戰爭 不平等條約 割地 賠款 開埠 其他規定
鴉片戰爭 割讓香港島 2100萬銀元 五口通商 協定關稅
第二次鴉戰爭 略 開放通商口岸 略
中日甲午戰爭 2億兩白銀 辦工廠
八國聯軍侵華 無 4.5億兩白銀 無 懲辦“首禍諸臣”定使館界、拆除大沽到北京的炮臺、各國可在北京至上海鐵路沿線駐軍
達標檢測
1.1896-1897年,梁啟超主持《時務報》期間,撰寫并刊發《變法通議》《古議院考》《商戰論》等文章,受此影響,譚嗣同等人陸續發表了《中國自強策》等百余篇政論文章。由此可知,當時維新派( )
A.受到知識分子的普遍支持 B.肩負起挽救民族危亡的使命
C.開始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 D.堅定了民主共和的理想信念
2.《馬關條約》簽訂后,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不斷加劇,維新派掀起了一場變法運動。這場運動旨在( )
A.救亡圖存 B.開眼看世界 C.建立民國 D.推翻清政府
3.嚴修擔任貴州學政時期(1894—1897年),開設書局、變通書院,向清廷奏請“開設經濟特科”,在部分考試中讓考生“論西學之用與用之之法”、“論洋務”、“論化學之用”。嚴修的做法( )
A.標志近代教育改革開始 B.蘊含救亡圖存思想
C.旨在推動洋務運動發展 D.受戊戌變法的影響
4.1902年,日本侵入東沙群島,兩廣總督張人駿命人搜集相關歷史文獻和圖籍。其中王之春的《國朝柔遠記》和陳壽彭翻譯的《新澤中國江海險要圖志》等中外文獻,記錄有“中國至此圍漁,已有年所”,中國漁民為證明東沙群島是中國的領土,紛紛提供證據。最終迫使日本歸還東沙群島。據此可知,這一時期( )
A.列強的侵略行為受到有效遏制 B.國人民族意識不斷增強
C.傳統文獻的國防價值備受重視 D.清廷邊疆危機空前嚴峻
5.下圖為近代美國報刊上的一幅漫畫,題目叫《門戶開放》。漫畫反映出( )
A.美國領導八國聯軍侵華 B.列強反對美國獨占中國
C.美國試圖美化對華侵略 D.中國民族危機有效緩解
6.1896年6月12日,刑部左侍郎李端棻向光緒皇帝上書《請推廣學校折》。他認為“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今與西人交涉,而不能盡知其情偽,此見弱之道也。欲求知彼,首在譯書。”李端棻的言論從側面反映了( )
A.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 B.傳統教育觀念的轉變
C.中西文化沖突的加劇 D.西學東漸進入新階段
7.1890年的戒煙藥廣告,主要強調單一的戒煙藥功效;1906年的廣告中有“昔南皮尚書著《勸學篇》,而于戒煙一事必諄切而詳言之,可見鴉片之危害固我同胞之目擊而痛心者也”,還有一些商家直接將官府批示禁煙藥買賣的批文搬上廣告。這一變化深刻反映出晚清( )
A.商家宣傳手段靈活 B.愛國思想影響醫藥行業
C.國人禁煙意識增強 D.中西方醫藥文化的交流
8.近代前期,林則徐、魏源高舉“經世致用”旗幟以求紓解民困、匡時濟世的良策;洋務派提出“中體西用”仍受當時盛行的“經世致用”思想的影響;梁啟超在《古議院考》中強調中國古代早有“議院”,只是被后來的“民賊”湮沒。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國( )
A.托古改制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B.救國道路的探索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C.國人對西學持完全否定態度 D.西學傳播徹底瓦解了傳統思想觀念
9.1902年2月,《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莫理循說過:“我們在‘暴亂’中并無所失。而事實上我們的威信大增,我們敢肯定地說,多少年來我們在北京或中國的地位,從未像今天這樣高。我們與清朝官員的聯系從未像今天這樣密切。”關于材料中所指的“暴亂”,下列說法有誤的是( )
A.暴烈的排外行動中蘊結著經濟意識 B.“仇教”中蘊含傳統的民族文化心理
C.歷史的局限性掩蓋了民族的正義性 D.強烈的御侮心同陳舊的天朝觀結合
10.從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初,清政府雖然每次戰敗后均與侵略者簽訂了割地、賠款、開放商埠或允許在華建廠等喪權辱國的條約,但就其主要傾向來講,仍是“仇外”“排夷”的。然而,自《辛丑條約》簽訂之后,清政府對外國的侵略就再也不抵抗了。這一變化( )
A.催生了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出現 B.加速了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C.使列強侵華經濟方式發生了轉變 D.使中國社會兩大矛盾日益合流
11.一位西方記者描述稱:“西兵與華人接戰,于6月18號在鐵路車站處一仗最厲,俄兵2000 名內竟死傷有500名之多。 華人此次甚勇敢,為從來未所見,向尚不信其有此耐戰之心,目下觀之,彼等之勇猛及耐心之處,較被圍西人之心更勝矣。”該情景最有可能是( )
A.左宗棠收復伊犁地區
B.俄國強租旅大遭遇挫折
C.清軍圍攻侵略雅克薩的俄軍
D.義和團和清軍奮起投入天津保衛戰
12.1895年至1898年,全國出版發行的中文報刊有120種,其中約80種是中國人自辦的。這些新式報刊以各種學會和團體為依托,以新式知識分子為中堅,推動報刊、學會與學校三位一體的全面發展。這說明當時( )
A.文化救國成為愛國民眾的共同選擇 B.報館起著引領社會思潮的作用
C.維新派救亡圖存的策略具有靈活性 D.維新思想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阳县| 资源县| 奉新县| 昭平县| 常熟市| 乃东县| 丽水市| 大冶市| 麻江县| 乐至县| 尼玛县| 青岛市| 鹤峰县| 平阳县| 金阳县| 信丰县| 浑源县| 兴义市| 玉环县| 瓮安县| 玉田县| 重庆市| 鄄城县| 武胜县| 盐源县| 曲松县| 泸水县| 得荣县| 理塘县| 古丈县| 瓮安县| 田东县| 饶平县| 武鸣县| 咸丰县| 抚顺市| 铜梁县| 库尔勒市| 张家港市| 丘北县| 长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