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 第7課古代的商業貿易【單元課標】通過本單元學習,了解商業貿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貿活動與貿易通道;知道貨幣、信貸、商業契約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了解世界市場的形成,認識其對商業貿易的意義;認識20世紀以來貿易、金融的變化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知識梳理】第7課 古代的商業貿易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1、古代中國:①原始社會后期/起源:②商朝:③西周:“工商食官”④春秋戰國:⑤秦漢時期:⑥隋唐到兩宋:⑦元明清:古代世界:①古埃及:②古希臘:③古羅馬:④拜占庭帝國:⑤阿拉伯商人:⑥古代兩河流域:貿易通道(絲綢之路):①絲路路線:陸路:海路:②絲路產品:中國輸出:中國進口:③商貿方式:市舶貿易:朝貢貿易:含義、特點、目的、影響、 瓦解原因(選擇性必修一第11課)公行貿易:④絲路影響:二、貨幣、信貸、商業契約:1、貨幣:(1)產生概況:(2)產生意義:2、信貸:(1)世界概況:(2)中國概況:3、商業契約:(1)世界概況:(2)中國概況:4、歷史影響:【重點闡釋】1、朝貢貿易? 含義:通過朝貢與賞賜完成交易,也就是通過兩國官方使節的往返,以禮物贈答進行交換的貿易方式 特點:厚往薄來,倍償其價,政治目的大于經濟目的目的:政治上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經濟上求購各種異域珍寶特產,滿足統治者對于奢侈品的需求 影響:促進了與周邊國家的交流,擴大了中國的對外交往和國際影響;造成政府的財政負擔;東亞逐漸形成了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瓦解的原因:國力下降;厚往薄來,不顧經濟利益;西方殖民勢力沖擊。【限時訓練】1.民間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場上進行交易。他們只能在野外找個土崗,“以左右望”,獲取利益。后來,民間商人向政府納過稅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場上進行交易了。這一變化反映了( ) A.政府放棄重農抑商政策 B.民間商人推動商業市鎮崛起C.政府不再監管商業活動 D.民間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2.唐宋時期,戶籍中出現了茶戶、桑戶、藥戶、漆戶、蠶戶等許多新的稱謂。這反映出當時( )A.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B.傳統農業生產衰退C.農業生產商品化程度提高 D.農民對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強3.“波斯老賈度流沙,夜聽駝鈴識路賒。采玉河邊青石子,收來東國易桑麻。”這首詩反映了( )A.絲綢之路的發展興盛 B.陶瓷之路的發展興盛C.古代玉石業的發達 D.古代絲織業的發達4.揚州是古運河的交通樞紐,在唐朝“雄富冠天下”,時稱“揚一益二”。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交子廣泛使用 B.坊市界限嚴格 C.商業發展繁榮 D.商幫活動頻繁5.有學者談到“坊巷的開放,坊市的混一,展現了宋朝城市管理以經濟生活為主旋律的開放的特點,顯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朝那樣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說明宋朝( )A.商品經濟的發展 B.城市功能的變化C.統治者重視商業 D.城市比唐朝穩定6.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發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對整個歐亞大陸有重大意義。”下列屬于宋朝商業革命的是( )A.統一貨幣“半兩錢” B.出現地域性商人群體——商幫C.出現了紙幣交子 D.出現“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手工工場7.明朝商人黃汴對蘇州市場有這樣一段記載:“蘇、杭聚貨段匹外,難以盡述,凡人一身,諸行日用物件,從其所欲皆有。”這主要反映了當時( )A.市突破時間空間限制 B.地域性商幫開始出現C.區域長途販運興盛 D.城市商業發展繁榮8.以下表述中對朝貢貿易理解準確的是( )A.朝貢貿易展示了天朝威儀 B.朝貢國可來華自由貿易C.各朝貢國貢期一致 D.政府在朝貢貿易中獲利甚多9.近年來,晉商成為中國文學界、史學界的熱門話題,相關的著作紛紛問世。晉商( )①從明朝開始出現 ②是山西商人結成的商幫③在明清時期擁有強大的商業勢力 ④是商品經濟不斷發展的產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0.明朝嘉靖年間,濱海細民,“以海禁太嚴,生理日促,轉而從盜”。有識之士認為“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材料說明海禁政策( )A.導致了沿海倭患出現 B.影響了沿海百姓生計C.促進了海上貿易發展 D.解決了民間商業糾紛11.古代腓尼基人的商業貿易很少進行狹義的輸入或輸出,而是在各地尋找原料進行生產加工,然后再把生產的貨物分配到與它有商業關系的各國,從中獲取更大的利益。這反映出他們( ) A.確立了商業霸權 B.進行一般販運貿易C.殘酷掠奪殖民地 D.創新了商業的形式12.宋朝曾明確規定:“應典賣倚當莊宅田土,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錢主,一付業主,一納商稅院,一留本縣……違者論如法。”這反映了宋朝( )A.已有明顯契約意識 B.開始出現土地所有權登記制C.土地買賣相當頻繁 D.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13.羅馬帝國時期,金融交易場所設立在由國家出資建造的廣場上,成群的人擁擠在這里,買進和賣出包稅公司的股票和債券,進行各種各樣的現金和信用交易。據此推知當時的羅馬帝國( )A.金融業比較發達 B.是世界貿易中心C.商業契約應用普遍 D.國家壟斷金融行業14.下表反映了( )國別 代表 主張古希臘 亞里士多德 提出交換正義的概念。交換正義是人們進行交易的行為準則古羅馬 蓋尤斯 把債劃分為契約與私權兩大類荷蘭 格勞秀斯 傳播了經院學者的契約理論:恪守契約是至上性的原則英國 霍布斯 國家起源于契約德國 康德 通過國家契約建立歐洲的統一與和平及全世界的統一與和平A.契約精神是古今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 B.契約內涵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拓展豐富C.契約精神自古以來就是西方的主流思想 D.契約是關于國家和國家權力起源的學說15.羅馬法中,將借與貸區分為“昔物猶存”、仍“以原物還主”的使用借貸與“本色已費”“以他物代之”的消費借貸。此材料強調羅馬法( )①從事實層面講借貸 ②從權利層面講借貸 ③保護私有財產 ④人人平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朝的對外貿易范圍更加廣泛,政府的政策也更加開明,對外來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所以唐朝時期吸引了波斯、阿拉伯商人前來貿易,絲綢之路上的貿易往來非常頻繁,中國商人的足跡也遠達非洲和歐洲許多地區。絲綢之路在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唐朝的西部疆域超過了漢朝,設置安西四鎮,駐兵防守,由安西都護府管轄……為絲綢之路的暢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唐高宗至唐玄宗時期,從事國際商貿的粟特人,長期操縱著絲綢之路的轉運貿易。他們不僅在經濟交流而且在文化交流中都起著重要作用。材料二 陸上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貿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之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進行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歷史上,中國的絲綢、陶瓷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這些傳統的商品至今依然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廣袤沿線上煥發著新春。(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唐朝絲綢之路繁榮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作用。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國古代貨幣經歷了實物貨幣、金屬貨幣和紙幣時期。紙幣的出現和發展是貨幣發展歷史上一次史無前例的變革。中國古代的紙幣由雛形發展到成熟,紙幣本身的型制、大小、輕重、顏色等都體現出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藝術等各個領域的風貌和影響。中國古代貨幣發展對商業發展起了較大作用。——摘編自徐玲《論中國古代紙幣的設計》從材料中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中國古代的相關史實,例證所提觀點。(要求:觀點明確,論述符合史實依據,史實運用準確)【限時訓練】 參考答案1—5:DCACB 6—10:CDADB 11—14: DAABA16、參考答案(1)原因:唐朝經濟繁榮,為絲綢之路的繁榮提供了物質基礎;唐朝對外政策開明,社會安定,對外來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為絲綢之路的繁榮提供了寬松的社會環境;唐朝西部疆域廣闊,先后設機構管轄,保護沿途商旅貿易往來,為絲綢之路的繁榮提供了保障;唐朝文化繁榮,制度先進,國力富庶,對很多國家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漢朝以來形成的良好基礎等。(2)作用: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發展;成為貫通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通道;成為歐亞大陸人民的交往橋梁等。17、參考答案示例 觀點:中國古代貨幣的進步與商品經濟的發展互相推動。論證:早期的商業發展較為落后,只能是物物交換;隨著商品交換的活躍,到春秋時期,金屬貨幣被更多地使用,各地商品交換有了進一步發展;唐朝政治開明、商品流通加快,出現了類似現代匯票的“飛錢”,它使大規模、跨區域交易更加方便;宋朝出現的紙幣交子又進一步加速了商品流通,使兩宋商業經濟空前繁榮。據此,貨幣使用的進步可以推動經濟交流,商品經濟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貨幣的不斷更新換代。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