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課 西漢與東漢——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課程標準】通過了解漢朝削、開疆拓土、尊崇儒術等舉措,認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通過了解漢時期的社會矛盾和農民起義,認識兩漢衰亡的原因。【重點難點】1.重點:西漢統一多民族國家在政治、經濟、社會、思想文化上的鞏固措施2.重點:兩漢衰亡的歷史原因【學習指導】朝代 建立者 起止時間 都成秦朝 嬴政 前221年——前207年 咸陽西漢 劉邦 前202年——公元9年 長安新朝 王莽 公元9年——公元25年 長安東漢 劉秀 公元25——220年 洛陽概況:秦漢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的時代,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初步發展。理解:①西漢滅亡與東漢的興亡;②能分析光武中興的作用;③了解漢代文學藝術成就;記憶:①漢初的國家治理;②漢武帝時期加強集權的措施;【知識要點】知識點一、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1.西漢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2.西漢初年的統治(1)黃老之學在漢初占據統治地位。(2)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3)漢承秦制: ①“郡國并行”:西漢初年的各種制度基本沿襲秦朝,但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縣與分封并行制。②“七國之亂”:漢景帝在位時,削減諸侯封地,引發了吳、楚等七國叛亂。但叛亂不得人心,三個月內即被平 定。3.文景之治: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提倡節儉,經濟得到了恢復,史稱“文景之治”。知識點二、西漢的強盛(漢武帝)(一)措施1.政治:(1)王國問題:頒布“推恩令”。成功削弱諸侯王的勢力。(2)加強皇權:削弱丞相權力,設立直接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實行中外朝制度(3)選官制度:確立以察舉制為代表的新的官吏選拔制度影響:有效地選拔了人才,促成了漢武帝時期人才輩出(4)監察制度:將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分設刺史,負責對轄區內郡級官員及子弟和豪強勢力進行巡視監察(5)地方治理:任用酷吏治理地方,嚴厲鎮壓豪強、游俠等社會勢力的不法行為。2.經濟:(1)貨幣政策:改革幣制,將鑄幣權收歸中央。(五銖錢)(2)專賣制度:實行鹽鐵官營,由政府壟斷鹽、鐵的生產和銷售。(3)物價政策:推行均輸平準,國家插手并經營商業貿易,增加收入,平抑物價。(4)工商業政策:抑制工商業者,向工商業征收財產稅。3、思想:罷黜百家,尊崇儒術。確立儒學獨尊地位。(主流意識形態)—董仲舒4、開拓疆域:(1)反擊匈奴:衛青、霍去病為將,奪取了陰山以南和河西走廊區域。(2)設河西四郡:在河西走廊設立酒泉、武威、張掖、敦煌四郡。(3)張騫出使西域: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中西交通道路。(絲綢之路)、設西域都護府。(4)加強對東南沿海和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治理。知識點三、東漢的興衰1.王莽建新(公元9—23年):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政權被推翻。2.光武中興:公元25年,西漢宗室劉秀重建漢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即漢光武帝。增強尚書臺的作用;嚴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縣,整頓吏治;清查全國墾田、戶口數量;釋放奴婢;重視儒學。政局穩定,經濟發展,史稱“光武中興”。措施 目的(作用)政治 方面 增強尚書臺作用,嚴格控制外戚干政 加強中央集權, 穩定社會秩序, 節省政府開支裁并郡縣,裁減官吏,節省開支整頓吏治,懲處貪污腐敗經濟 方面 清查全國墾田、戶口數量 與民休息,緩和社會矛盾,推動社會經濟的恢復發展釋放奴婢思想 文化 提倡文教,重視儒學 繼承了西漢時期獨尊儒術的傳統,儒學得到了繼續發展3.東漢衰亡: ①外戚專權;②宦官專權;③黨錮之禍; ④豪強地主,階級矛盾日益尖銳。184年,張角創“太平道”發動起義,稱為“黃巾起義”,以失敗告終;184年,張角創“太平道”發動起義,稱為“黃巾起義”,以失敗告終;知識點四、兩漢的文化領域 時期 代表性成就 特點或歷史地位(意義)史學 西漢 司馬遷《史記》 (1)首創紀傳體通史體裁 (2)是一部兼具史學和文學特色的不朽名著東漢 班固《漢書》 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文學 漢代 漢賦 介于韻文和散文之間的文體,講究鋪陳排比,辭藻華麗樂府詩 很多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情況五言詩 東漢民間流行,語言樸實、生動,傳播廣泛科技 戰國至 西漢 《黃帝內經》 奠定了中醫理論的基礎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 張仲景被后世譽為“醫圣”華佗發明麻沸散 神醫東漢 《神農本草經》 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藥物學專著《九章算術》 在中國數學史乃至世界數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蔡倫改進造紙術 推動紙成為書寫材料,促進了中國和世界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兩漢文化的特點】1、統一性與多元性的結合2、中外文化交流,吸收外來的文化3、位居世界前列4、氣勢磅礴【思考與探究】◆思考點(P22)漢武帝為什么要建立刺史監察制度 答案:原有的地方監察制度作用力不足,加強對地方的監察是加強中央集權的重要措施,這有助于維護君主專制統治,加強中央對各級官員的控制。◆問題探究(P26)東漢末年政論家仲長統講敘了東漢豪強勢力的迅猛發展:漢興以來,相與同為編戶齊民,而以財力相君長者,世無數焉。而清絜之士,徒自苦于茨棘之間,無所益損于風俗也。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徒附萬計。船車賈販,周于四方;廢居積貯, 滿于都城。琦賂寶貨,巨室不能容;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妖童美妾,填乎綺室;倡謳伎樂,列乎深堂。賓客待見而不敢去,車騎交錯而不敢進。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敗而不可飲;睇盼則人從其目之所視,喜怒則人隨其心之所慮,此皆公侯之廣樂, 君長之厚實也。——《后漢書 · 仲長統列傳》閱讀這段材料, 分析豪強地主勢力的發展與東漢政權衰亡之間的關系。答案:經濟上:豪強地主擁有田莊,并且不斷進行土地兼并,|從而激化階級矛盾,引發農民起義。政治上:豪強地主把控政權,形成門閥勢力和地方割據勢力,不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本課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