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課標全國版)高考數學第一輪復習講練 第55講 坐標系(講+練)(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課標全國版)高考數學第一輪復習講練 第55講 坐標系(講+練)(含解析)

資源簡介

第55講 坐標系
【練基礎】
1.在極坐標系中,已知圓C經過點P,圓心C為直線ρsin=-與極軸的交點,求圓C的極坐標方程.
2.如圖,在極坐標系中,曲線C:ρ=4cos θ,以極點O為旋轉中心,將曲線C逆時針旋轉得到曲線C′.
(1)求曲線C′的極坐標方程;
(2)求曲線C與曲線C′公共部分圍成圖形的面積.
3.設M,N分別是曲線ρ+2sinθ=0和ρsin=上的動點,求M,N的最小距離.
4.在極坐標系中,O為極點,點M(ρ0,θ0)(ρ0>0)在曲線C:ρ=4sin θ上,直線l過點A(4,0)且與OM垂直,垂足為P.
(1)當θ0=時,求ρ0及l的極坐標方程;
(2)當M在C上運動且P在線段OM上時,求P點軌跡的極坐標方程.
5.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線l的參數方程是(t為參數),以坐標原點為極點,x軸的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已知曲線C的極坐標方程為ρ2cos2θ+ρ2sin2θ-2ρsinθ-3=0.
(1)求直線l的極坐標方程;
(2)若直線l與曲線C相交于A,B兩點,求AB的長.
6.以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原點O為極點,x軸的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曲線C1的極坐標方程為ρ=4sin θ,將曲線C1繞極點逆時針旋轉后得到曲線C2.
(1)求曲線C2的極坐標方程;
(2)若直線l:θ=α(ρ∈R)與C1,C2分別相交于異于極點的A,B兩點,求|AB|的最大值.
7.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曲線C1:
(m>0,α為參數),直線C2:y=x,以坐標原點為極點,x軸的非負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
(1)寫出曲線C1,直線C2的極坐標方程;
(2)直線C3:θ=(ρ∈R),設曲線C1與直線C2交于點O,A,曲線C1與直線C3交于點O,B,△OAB的面積為6,求實數m的值.
8.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由x2+y2=1經過伸縮變換得到曲線C1,以原點為極點,x軸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曲線C2的極坐標方程為ρ=4cos θ.
(1)求曲線C1的極坐標方程以及曲線C2的直角坐標方程;
(2)若直線l的極坐標方程為θ=α(ρ∈R),l與曲線C1,曲線C2在第一象限分別交于P,Q兩點,且|OP|=|PQ|,點M的極坐標為,求△PMQ的面積.
【練提升】
9.在極坐標系中,O為極點,點M(ρ0,θ0)(ρ0>0)在曲線C:ρ=4sinθ上,直線l過點A(4,0)且與OM垂直,垂足為P.,(1)當θ0=時,求ρ0及l的極坐標方程;,(2)當M在C上運動且P在線段OM上時,求P點軌跡的極坐標方程.
10.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線m的參數方程為(t為參數,0≤α<π).以坐標原點為極點,以x軸的非負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曲線E的極坐標方程為ρ2+2ρcos θ-3=0,直線m與曲線E交于A,C兩點.
(1)求曲線E的直角坐標方程和直線m的極坐標方程;
(2)過原點且與直線m垂直的直線n與曲線E交于B,D兩點,求四邊形ABCD面積的最大值.
1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直線C1:x+y-1=0,曲線C2:(φ為參數,a>0),以坐標原點O為極點,以x軸的非負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
(1)說明C2是哪一種曲線,并將C2的方程化為極坐標方程;
(2)曲線C3的極坐標方程為θ=α0(ρ>0),其中tanα0=2,α0∈,且曲線C3分別交C1,C2于A,B兩點.若|OB|=3|OA|+,求a的值.
12.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曲線C1的方程為(x-2)2+(y-2)2=1,直線C2的方程為y=x.以坐標原點O為極點,x軸的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
(1)求曲線C1和直線C2的極坐標方程;
(2)若直線C2與曲線C1交于A,B兩點,求+.
13.如圖,在極坐標系Ox中,A(2,0),B,C,D(2,π),弧,,所在圓的圓心分別是(1,0),,(1,π),曲線M1是弧,曲線M2是弧,曲線M3是弧.
(1)分別寫出M1,M2,M3的極坐標方程;
(2)曲線M由M1,M2,M3構成,若點P在M上,且|OP|=,求P的極坐標.
14.在直角坐標系xOy中,曲線C1:(x-1)2+y2=1,曲線C2:+=1.以原點O為極點,x軸的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
(1)求曲線C1,C2的極坐標方程;
(2)射線l:θ=α(ρ≥0)與曲線C1,C2分別交于點A,B(且A,B均異于原點O),當0<α<時,求|OB|2-|OA|2的最小值.
第55講 坐標系
【練基礎】
1.在極坐標系中,已知圓C經過點P,圓心C為直線ρsin=-與極軸的交點,求圓C的極坐標方程.
【解析】在直線ρsin=-中,
令θ=0得ρ=2.所以圓C的圓心坐標為C(2,0).
因為圓C經過點P,
所以圓C的半徑|PC|= =2,
所以圓C的極坐標方程為ρ=4cosθ.
2.如圖,在極坐標系中,曲線C:ρ=4cos θ,以極點O為旋轉中心,將曲線C逆時針旋轉得到曲線C′.
(1)求曲線C′的極坐標方程;
(2)求曲線C與曲線C′公共部分圍成圖形的面積.
【解析】(1)設曲線C上的點(ρ,θ)旋轉之后為(ρ′,θ′),
故即代入曲線C:ρ=4cos θ,
得曲線C′:ρ′=4cos,即曲線C′的極坐標方程為ρ=4cos.
(2)易知曲線C,C′是半徑均為2的兩個圓,如圖,兩圓相交于點O,A,連接OA,AC,OC′,AC′,
顯然四邊形OC′AC為菱形,∠COC′=,
故∠OC′A=,
所以曲線C與曲線C′公共部分的面積S=2S弓形OCA=2(S扇形OC′A-S△OC′A)=-2.
3.設M,N分別是曲線ρ+2sinθ=0和ρsin=上的動點,求M,N的最小距離.
【解析】因為M,N分別是曲線ρ+2sinθ=0和ρsin=上的動點,即M,N分別是圓x2+y2+2y=0和直線x+y-1=0上的動點,要求M,N兩點間的最小距離,即在直線x+y-1=0上找一點到圓x2+y2+2y=0的距離最小,即圓心(0,-1)到直線x+y-1=0的距離減去半徑,故最小值為-1=-1.
4.在極坐標系中,O為極點,點M(ρ0,θ0)(ρ0>0)在曲線C:ρ=4sin θ上,直線l過點A(4,0)且與OM垂直,垂足為P.
(1)當θ0=時,求ρ0及l的極坐標方程;
(2)當M在C上運動且P在線段OM上時,求P點軌跡的極坐標方程.
【解析】(1)因為M(ρ0,θ0)在曲線C上,
當θ0=時,ρ0=4sin=2.
由已知得|OP|=|OA|cos=2.
設Q(ρ,θ)為l上除P外的任意一點.
連接OQ,在Rt△OPQ中,ρcos=|OP|=2.
經檢驗,點P在曲線ρcos=2上,
所以l的極坐標方程為ρcos=2.
(2)設P(ρ,θ),在Rt△OAP中,|OP|=|OA|cos θ=4cos θ,即ρ=4cos θ.
因為P在線段OM上,且AP⊥OM,
所以θ的取值范圍是.
所以P點軌跡的極坐標方程為ρ=4cos θ,θ∈.
5.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線l的參數方程是(t為參數),以坐標原點為極點,x軸的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已知曲線C的極坐標方程為ρ2cos2θ+ρ2sin2θ-2ρsinθ-3=0.
(1)求直線l的極坐標方程;
(2)若直線l與曲線C相交于A,B兩點,求AB的長.
【解析】(1)由得y=x,∴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
直線l經過坐標原點,傾斜角是,
因此,直線l的極坐標方程是θ=(ρ∈R).
(2)把θ=代入曲線C的極坐標方程
ρ2cos2θ+ρ2sin2θ-2ρsinθ-3=0,得ρ2-ρ-3=0,
由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得ρ1+ρ2=,ρ1ρ2=-3,
∴|AB|=|ρ1-ρ2|=

=.
6.以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原點O為極點,x軸的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曲線C1的極坐標方程為ρ=4sin θ,將曲線C1繞極點逆時針旋轉后得到曲線C2.
(1)求曲線C2的極坐標方程;
(2)若直線l:θ=α(ρ∈R)與C1,C2分別相交于異于極點的A,B兩點,求|AB|的最大值.
【解析】(1)設C2上任意一點的極坐標為(ρ,θ),
則在C1上,所以ρ=4sin,
故曲線C2的極坐標方程為ρ=4sin.
(2)設A(ρA,α),B(ρB,α),
則|AB|=|ρA-ρB|=
=|6sin α+2cos α|=4≤4,
當且僅當α=時,等號成立,
故|AB|的最大值為4.
7.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曲線C1:
(m>0,α為參數),直線C2:y=x,以坐標原點為極點,x軸的非負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
(1)寫出曲線C1,直線C2的極坐標方程;
(2)直線C3:θ=(ρ∈R),設曲線C1與直線C2交于點O,A,曲線C1與直線C3交于點O,B,△OAB的面積為6,求實數m的值.
【解析】(1)由題意消去曲線C1的參數α,得曲線C1的普通方程為(x-m)2+y2=m2.
∵x=ρcosθ,y=ρsinθ,
∴曲線C1的極坐標方程為ρ=2mcosθ.
直線C2的極坐標方程為θ=(ρ∈R).
(2)由得∴A.
由得∴B.
∴S△OAB=ρA·|ρB |·sin∠AOB=6,
即·m·m·sin=6,解得m2=8.
又m>0,∴m=2.
8.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由x2+y2=1經過伸縮變換得到曲線C1,以原點為極點,x軸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曲線C2的極坐標方程為ρ=4cos θ.
(1)求曲線C1的極坐標方程以及曲線C2的直角坐標方程;
(2)若直線l的極坐標方程為θ=α(ρ∈R),l與曲線C1,曲線C2在第一象限分別交于P,Q兩點,且|OP|=|PQ|,點M的極坐標為,求△PMQ的面積.
【解析】(1)由得代入x2+y2=1得到曲線C1的直角坐標方程為+y′2=1,即+y2=1,
又x=ρcos θ,y=ρsin θ,
所以曲線C1的極坐標方程為ρ2=.
C2:ρ=4cos θ ρ2=4ρcos θ,又x2+y2=ρ2,x=ρcos θ,
所以曲線C2的直角坐標方程為x2+y2=4x,即(x-2)2+y2=4.
(2)由解得ρP=,
由解得ρQ=4cos α.
由于|OP|=|PQ|,所以ρQ=2ρP,
故4cos α=2,解得sin2α=,cos2α=,
所以ρP==,ρQ=4cos α=.
S△PQM=S△OQM-S△OPM
=|OQ|·|OM|sin-|OP|·|OM|sin
=×(ρQ-ρP)sin
=×(ρQ-ρP)cos α
=.
【練提升】
9.在極坐標系中,O為極點,點M(ρ0,θ0)(ρ0>0)在曲線C:ρ=4sinθ上,直線l過點A(4,0)且與OM垂直,垂足為P.,(1)當θ0=時,求ρ0及l的極坐標方程;,(2)當M在C上運動且P在線段OM上時,求P點軌跡的極坐標方程.
【解析】(1)因為M(ρ0,θ0)在曲線C上,,所以當θ0=時,ρ0=4sin=2.,由已知得|OP|=|OA|cos=2.,設Q(ρ,θ)為l上除P外的任意一點.,在Rt△OPQ中,ρcos=|OP|=2.
經檢驗,點P在曲線ρcos=2上,
所以,l的極坐標方程為ρcos=2.
(2)設P(ρ,θ),在Rt△OAP中,|OP|=|OA|cosθ=4cosθ,
即ρ=4cosθ.
因為P在線段OM上,且AP⊥OM,
所以θ的取值范圍是.
所以,P點軌跡的極坐標方程為ρ=4cosθ,θ∈.
10.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線m的參數方程為(t為參數,0≤α<π).以坐標原點為極點,以x軸的非負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曲線E的極坐標方程為ρ2+2ρcos θ-3=0,直線m與曲線E交于A,C兩點.
(1)求曲線E的直角坐標方程和直線m的極坐標方程;
(2)過原點且與直線m垂直的直線n與曲線E交于B,D兩點,求四邊形ABCD面積的最大值.
【解析】(1)由ρ2=x2+y2,ρcos θ=x,得曲線E的直角坐標方程為(x+1)2+y2=4,
直線m的極坐標方程為θ=α(ρ∈R).
(2)設點A,C的極坐標分別為(ρ1,α),(ρ2,α).
由得ρ2+2ρcos α-3=0,
∴ρ1+ρ2=-2cos α,ρ1ρ2=-3,
∴|AC|=|ρ1-ρ2|=2.
同理得|BD|=2.
∵S四邊形ABCD=|AC|·|BD|=2·≤cos2α+3+sin2α+3=7,
當且僅當cos2α+3=sin2α+3,即α=或時,等號成立,
∴四邊形ABCD面積的最大值為7.
1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直線C1:x+y-1=0,曲線C2:(φ為參數,a>0),以坐標原點O為極點,以x軸的非負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
(1)說明C2是哪一種曲線,并將C2的方程化為極坐標方程;
(2)曲線C3的極坐標方程為θ=α0(ρ>0),其中tanα0=2,α0∈,且曲線C3分別交C1,C2于A,B兩點.若|OB|=3|OA|+,求a的值.
【解析】(1)由消去參數φ,
得C2的普通方程為x2+(y-1)2=a2.
∴C2是以(0,1)為圓心,a為半徑的圓.
∵x=ρcosθ,y=ρsinθ,
∴C2的極坐標方程為(ρcosθ)2+(ρsinθ-1)2=a2,
即C2的極坐標方程為ρ2-2ρsinθ+1-a2=0.
(2)曲線C3的極坐標方程為θ=α0(ρ>0),tanα0=2,α0∈,
∴曲線C3的直角坐標方程為y=2x(x>0),sinα0=.
由解得∴A.
∴|OA|=.
∵|OB|=3|OA|+,∴|OB|=2.
故點B的極坐標為(2,α0),
代入ρ2-2ρsinθ+1-a2=0,得a=.
12.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曲線C1的方程為(x-2)2+(y-2)2=1,直線C2的方程為y=x.以坐標原點O為極點,x軸的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
(1)求曲線C1和直線C2的極坐標方程;
(2)若直線C2與曲線C1交于A,B兩點,求+.
【解析】(1)曲線C1的普通方程為(x-2)2+(y-2)2=1,
則C1的極坐標方程為ρ2-4ρcos θ-4ρsin θ+7=0.
由于直線C2過原點,且傾斜角為,
故其極坐標方程為θ=(ρ∈R).
(2)由
得ρ2-(2+2)ρ+7=0,
設A,B對應的極徑分別為ρ1,ρ2,
則ρ1+ρ2=2+2,ρ1ρ2=7,
∴+===.
13.如圖,在極坐標系Ox中,A(2,0),B,C,D(2,π),弧,,所在圓的圓心分別是(1,0),,(1,π),曲線M1是弧,曲線M2是弧,曲線M3是弧.
(1)分別寫出M1,M2,M3的極坐標方程;
(2)曲線M由M1,M2,M3構成,若點P在M上,且|OP|=,求P的極坐標.
【解析】(1)由題設可得,弧,,所在圓的極坐標方程分別為ρ=2cos θ,ρ=2sin θ,ρ=-2cos θ,
所以M1的極坐標方程為ρ=2cos θ,
M2的極坐標方程為ρ=2sin θ,
M3的極坐標方程為ρ=-2cos θ.
(2)設P(ρ,θ),由題設及(1)知:
若0≤θ≤,則2cos θ=,解得θ=;
若≤θ≤,則2sin θ=,解得θ=或θ=;
若≤θ≤π,則-2cos θ=,解得θ=.
綜上,P的極坐標為或或,或.
14.在直角坐標系xOy中,曲線C1:(x-1)2+y2=1,曲線C2:+=1.以原點O為極點,x軸的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
(1)求曲線C1,C2的極坐標方程;
(2)射線l:θ=α(ρ≥0)與曲線C1,C2分別交于點A,B(且A,B均異于原點O),當0<α<時,求|OB|2-|OA|2的最小值.
【解析】(1)C1的極坐標方程為ρ=2cos θ,
C2的極坐標方程為ρ2=.
(2)聯立θ=α(ρ≥0)與C1的極坐標方程得|OA|2=4cos2α,
聯立θ=α(ρ≥0)與C2的極坐標方程得|OB|2=,
則|OB|2-|OA|2=-4cos2α=-4(1-sin2α)=+4(1+sin2α)-8
≥2-8=8-8,
當且僅當sin α=時取等號,
所以|OB|2-|OA|2的最小值為8-8.第55講 坐標系
【課標解讀】
1.了解坐標系的作用,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伸縮變換作用下平面圖形的變化情況.
2.了解極坐標的基本概念,會在極坐標系中用極坐標刻畫點的位置,能進行極坐標和直角坐標的互化.
3.能在極坐標系中給出簡單圖形表示的極坐標方程.
【備考策略】
從近三年高考情況來看,本講是高考中的必考內容.預測2022年將會考查:極坐標與直角坐標的轉化,極坐標方程化為直角坐標方程,要特別注意圖象的伸縮變換.題型為解答題,屬中、低檔題型.
【核心知識】
1.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坐標伸縮變換
設點P(x,y)是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任意一點,在變換φ:的作用下,點P(x,y)對應到點P′(x′,y′),稱φ為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坐標伸縮變換,簡稱伸縮變換.
2.極坐標系的概念
(1)極坐標系
如圖所示,在平面內取一個定點O,叫做極點;自極點O引一條射線Ox,叫做極軸;再選定一個長度單位、一個角度單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時針方向),這樣就建立了一個極坐標系.
【特別提醒】極坐標系的四要素:極點、極軸、長度單位、角度單位和它的正方向.四者缺一不可.
(2)極坐標
①極徑:設M是平面內一點,極點O與點M的距離|OM|叫做點M的極徑,記為ρ.由極徑的意義知ρ>0時,當極角θ的取值范圍是[0,2π)時,平面上的點(除去極點)與極坐標(ρ,θ)建立一一對應關系.約定極點的極坐標是極徑ρ=0,極角可取任意角.
②極角:以極軸Ox為始邊,射線OM為終邊的角xOM叫做點M的極角,記為θ.
③極坐標:有序數對(ρ,θ)叫做點M的極坐標,記為M(ρ,θ).
一般不作特殊說明時,我們認為ρ≥0,θ可取任意實數.
④極坐標與直角坐標的重要區別:多值性.
3.極坐標與直角坐標的互化
設M是平面內任意一點,它的直角坐標是(x,y),極坐標是(ρ,θ),則它們之間的關系為:
這就是極坐標與直角坐標的互化公式.
【特別提醒】把直角坐標化為極坐標時,一定要明確點所在的象限(即極角的終邊的位置)和極角的范圍,以便正確求出極角,否則點的極坐標將不唯一.
4.簡單曲線的極坐標方程
曲線 圖形 極坐標方程
圓心為極點,半徑為r的圓 (0≤θ<2π)
圓心為(r,0),半徑為r的圓
圓心為,半徑為r的圓 (0≤θ<π)
過極點,傾斜角為α的直線 θ=α(ρ∈R)或
θ=π+α(ρ∈R)過點(a,0),與極軸垂直的直線
過點,與極軸平行的直線 (0<θ<π)
【高頻考點】
高頻考點一 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伸縮變換
例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伸縮變換φ:
(1)求點A經過φ變換所得點A′的坐標;
(2)求直線l:y=6x經過φ變換后所得直線l′的方程.
【變式探究】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求下列方程所對應的圖形經過伸縮變換后的圖形.
(1)5x+2y=0.
(2)x2+y2=1.
【舉一反三】將圓x2+y2=1變換為橢圓+=1的一個伸縮變換公式φ:(λ,μ>0),求λ,μ的值.
高頻考點二 極坐標與直角坐標的互化
例2.(2023·全國高考真題)在直角坐標系中,的圓心為,半徑為1.
(1)寫出的一個參數方程;
(2)過點作的兩條切線.以坐標原點為極點,x軸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求這兩條切線的極坐標方程.
【舉一反三】在直角坐標系xOy中,以坐標原點O為極點,x軸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曲線C1:ρsin=,C2:ρ2=.
(1)求曲線C1,C2的直角坐標方程;
(2)曲線C1,C2的交點為M,N,求以MN為直徑的圓與y軸的交點坐標.
【方法技巧】
1.極坐標方程與直角坐標方程的互化方法
(1)直角坐標方程化為極坐標方程:將公式x=ρcos θ及y=ρsin θ直接代入直角坐標方程并化簡即可.
(2)極坐標方程化為直角坐標方程:通過變形,構造出形如ρcos θ,ρsin θ,ρ2的形式,再應用公式進行代換.其中方程的兩邊同乘以(或同除以)ρ及方程兩邊平方是常用的變形技巧.
2.極角的確定
由tan θ確定角θ時,應根據點P所在象限取最小正角.
(1)當x≠0時,θ角才能由tan θ=按上述方法確定.
(2)當x=0時,tan θ沒有意義,這時可分三種情況處理:
當x=0,y=0時,θ可取任何值;當x=0,y>0時,可取θ=;當x=0,y<0時,可取θ=.  
【變式探究】在極坐標系下,已知圓O:ρ=cos θ+sin θ和直線l:ρsin=.
(1)求圓 O和直線l的直角坐標方程;
(2)當θ∈(0,π)時,求直線l與圓O的公共點的一個極坐標.
高頻考點三 極坐標方程及應用
例3.在直角坐標系xOy中,曲線C1的方程為y=k|x|+2.以坐標原點為極點,x軸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曲線C2的極坐標方程為ρ2+2ρcos θ-3=0.
(1)求C2的直角坐標方程;
(2)若C1與C2有且僅有三個公共點,求C1的方程.
【方法技巧】利用極坐標系解決問題的技巧
(1)用極坐標系解決問題時要注意題目中的幾何關系,如果幾何關系不容易通過極坐標表示時,可以先化為直角坐標方程,將不熟悉的問題轉化為熟悉的問題加以解決.
(2)已知極坐標方程解答最值問題時,通??赊D化為三角函數模型求最值問題,這種方法比在直角坐標系中求最值的運算量小.
(3)根據極坐標方程判斷曲線的位置關系時,只需聯立曲線的極坐標方程得方程組,判斷方程組解的情況即可.在曲線的方程進行互化時,一定要注意變量的范圍,注意轉化的等價性.  
【變式探究】C1的參數方程為(α為參數),以坐標原點為極點,x軸的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曲線C2的極坐標方程為ρ=4sin θ.
(1)把C1的參數方程化為極坐標方程;
(2)求C1與C2交點的極坐標(ρ≥0,0≤θ<2π) .
第55講 坐標系
【課標解讀】
1.了解坐標系的作用,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伸縮變換作用下平面圖形的變化情況.
2.了解極坐標的基本概念,會在極坐標系中用極坐標刻畫點的位置,能進行極坐標和直角坐標的互化.
3.能在極坐標系中給出簡單圖形表示的極坐標方程.
【備考策略】
從近三年高考情況來看,本講是高考中的必考內容.預測2022年將會考查:極坐標與直角坐標的轉化,極坐標方程化為直角坐標方程,要特別注意圖象的伸縮變換.題型為解答題,屬中、低檔題型.
【核心知識】
1.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坐標伸縮變換
設點P(x,y)是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任意一點,在變換φ:的作用下,點P(x,y)對應到點P′(x′,y′),稱φ為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坐標伸縮變換,簡稱伸縮變換.
2.極坐標系的概念
(1)極坐標系
如圖所示,在平面內取一個定點O,叫做極點;自極點O引一條射線Ox,叫做極軸;再選定一個長度單位、一個角度單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時針方向),這樣就建立了一個極坐標系.
【特別提醒】極坐標系的四要素:極點、極軸、長度單位、角度單位和它的正方向.四者缺一不可.
(2)極坐標
①極徑:設M是平面內一點,極點O與點M的距離|OM|叫做點M的極徑,記為ρ.由極徑的意義知ρ>0時,當極角θ的取值范圍是[0,2π)時,平面上的點(除去極點)與極坐標(ρ,θ)建立一一對應關系.約定極點的極坐標是極徑ρ=0,極角可取任意角.
②極角:以極軸Ox為始邊,射線OM為終邊的角xOM叫做點M的極角,記為θ.
③極坐標:有序數對(ρ,θ)叫做點M的極坐標,記為M(ρ,θ).
一般不作特殊說明時,我們認為ρ≥0,θ可取任意實數.
④極坐標與直角坐標的重要區別:多值性.
3.極坐標與直角坐標的互化
設M是平面內任意一點,它的直角坐標是(x,y),極坐標是(ρ,θ),則它們之間的關系為:
這就是極坐標與直角坐標的互化公式.
【特別提醒】把直角坐標化為極坐標時,一定要明確點所在的象限(即極角的終邊的位置)和極角的范圍,以便正確求出極角,否則點的極坐標將不唯一.
4.簡單曲線的極坐標方程
曲線 圖形 極坐標方程
圓心為極點,半徑為r的圓 (0≤θ<2π)
圓心為(r,0),半徑為r的圓
圓心為,半徑為r的圓 (0≤θ<π)
過極點,傾斜角為α的直線 θ=α(ρ∈R)或
θ=π+α(ρ∈R)過點(a,0),與極軸垂直的直線
過點,與極軸平行的直線 (0<θ<π)
【高頻考點】
高頻考點一 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伸縮變換
例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伸縮變換φ:
(1)求點A經過φ變換所得點A′的坐標;
(2)求直線l:y=6x經過φ變換后所得直線l′的方程.
【解析】(1)設點A′(x′,y′),由伸縮變換φ:
得∴
∴點A′的坐標為(1,-1).
(2)設P′(x′,y′)是直線l′上任意一點.
由伸縮變換φ:得代入y=6x,得2y′=6×=2x′,即y′=x′,∴y=x為所求直線l′的方程.
【變式探究】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求下列方程所對應的圖形經過伸縮變換后的圖形.
(1)5x+2y=0.
(2)x2+y2=1.
【解析】伸縮變換則
(1)若5x+2y=0,則5(2x′)+2(3y′)=0,所以5x+2y=0經過伸縮變換后的方程為5x′+3y′=0,為一條直線.
(2)若x2+y2=1,則(2x′)2+(3y′)2=1,則x2+y2=1經過伸縮變換后的方程為4x′2+9y′2=1,為橢圓.
【舉一反三】將圓x2+y2=1變換為橢圓+=1的一個伸縮變換公式φ:(λ,μ>0),求λ,μ的值.
【解析】將變換后的橢圓+=1改寫為+=1,把伸縮變換公式φ:(λ,μ>0)代入上式,
得+=1,
即2x2+2y2=1,
與x2+y2=1比較系數,
得所以
高頻考點二 極坐標與直角坐標的互化
例2.(2023·全國高考真題)在直角坐標系中,的圓心為,半徑為1.
(1)寫出的一個參數方程;
(2)過點作的兩條切線.以坐標原點為極點,x軸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求這兩條切線的極坐標方程.
【答案】(1),(為參數);(2)或.
【解析】(1)由題意,的普通方程為,
所以的參數方程為,(為參數)
(2)由題意,切線的斜率一定存在,設切線方程為,即,
由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等于1可得,
解得,所以切線方程為或,
將,代入化簡得

【舉一反三】在直角坐標系xOy中,以坐標原點O為極點,x軸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曲線C1:ρsin=,C2:ρ2=.
(1)求曲線C1,C2的直角坐標方程;
(2)曲線C1,C2的交點為M,N,求以MN為直徑的圓與y軸的交點坐標.
【解析】(1)由ρsin=,得
ρ=,
將代入上式得x+y=1,
即C1的直角坐標方程為x+y-1=0,
同理由ρ2=,可得3x2-y2=1,
∴C2的直角坐標方程為3x2-y2=1.
(2)由題意可知,先求以MN為直徑的圓,設M(x1,y1),N(x2,y2),
由得3x2-(1-x)2=1,
即x2+x-1=0,
∴則MN的中點坐標為,
由弦長公式,可得|MN|=|x1-x2|=·=.
∴以MN為直徑的圓為2+2=2=.
令x=0,得+2=,即2=,
∴y=0或y=3,
∴以MN為直徑的圓與y軸的交點坐標為(0,0)或(0,3).
【方法技巧】
1.極坐標方程與直角坐標方程的互化方法
(1)直角坐標方程化為極坐標方程:將公式x=ρcos θ及y=ρsin θ直接代入直角坐標方程并化簡即可.
(2)極坐標方程化為直角坐標方程:通過變形,構造出形如ρcos θ,ρsin θ,ρ2的形式,再應用公式進行代換.其中方程的兩邊同乘以(或同除以)ρ及方程兩邊平方是常用的變形技巧.
2.極角的確定
由tan θ確定角θ時,應根據點P所在象限取最小正角.
(1)當x≠0時,θ角才能由tan θ=按上述方法確定.
(2)當x=0時,tan θ沒有意義,這時可分三種情況處理:
當x=0,y=0時,θ可取任何值;當x=0,y>0時,可取θ=;當x=0,y<0時,可取θ=.  
【變式探究】在極坐標系下,已知圓O:ρ=cos θ+sin θ和直線l:ρsin=.
(1)求圓 O和直線l的直角坐標方程;
(2)當θ∈(0,π)時,求直線l與圓O的公共點的一個極坐標.
【解析】(1)圓O:ρ=cos θ+sin θ,即ρ2=ρcos θ+ρsin θ,
所以圓O的直角坐標方程為x2+y2=x+y,
即x2+y2-x-y=0.
直線l:ρsin=,即ρsin θ-ρcos θ=1,
所以直線l的直角坐標方程為y-x=1,即x-y+1=0.
(2)由得
故直線l與圓O的公共點的一個極坐標為.
高頻考點三 極坐標方程及應用
例3.在直角坐標系xOy中,曲線C1的方程為y=k|x|+2.以坐標原點為極點,x軸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曲線C2的極坐標方程為ρ2+2ρcos θ-3=0.
(1)求C2的直角坐標方程;
(2)若C1與C2有且僅有三個公共點,求C1的方程.
【解析】(1)由x=ρcos θ,y=ρsin θ得C2的直角坐標方程為(x+1)2+y2=4.
(2)由(1)知C2是圓心為A(-1,0),半徑為2的圓.
由題設知,C1是過點B(0,2)且關于y軸對稱的兩條射線.記y軸右邊的射線為l1,y軸左邊的射線為l2.
由于點B在圓C2的外面,故C1與C2有且僅有三個公共點等價于l1與C2只有一個公共點且l2與C2有兩個公共點,或l2與C2只有一個公共點且l1與C2有兩個公共點.
當l1與C2只有一個公共點時,點A到l1所在直線的距離為2,所以=2,故k=-或k=0.
經檢驗,當k=0時,l1與C2沒有公共點;
當k=-時,l1與C2只有一個公共點,l2與C2有兩個公共點.
當l2與C2只有一個公共點時,點A到l2所在直線的距離為2,所以=2,故k=0或k=.
經檢驗,當k=0時,l1與C2沒有公共點;
當k=時,l2與C2沒有公共點.
綜上,所求C1的方程為y=-|x|+2.
【方法技巧】利用極坐標系解決問題的技巧
(1)用極坐標系解決問題時要注意題目中的幾何關系,如果幾何關系不容易通過極坐標表示時,可以先化為直角坐標方程,將不熟悉的問題轉化為熟悉的問題加以解決.
(2)已知極坐標方程解答最值問題時,通常可轉化為三角函數模型求最值問題,這種方法比在直角坐標系中求最值的運算量?。?br/>(3)根據極坐標方程判斷曲線的位置關系時,只需聯立曲線的極坐標方程得方程組,判斷方程組解的情況即可.在曲線的方程進行互化時,一定要注意變量的范圍,注意轉化的等價性.  
【變式探究】C1的參數方程為(α為參數),以坐標原點為極點,x軸的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曲線C2的極坐標方程為ρ=4sin θ.
(1)把C1的參數方程化為極坐標方程;
(2)求C1與C2交點的極坐標(ρ≥0,0≤θ<2π) .
【解析】(1)曲線C1的參數方程為(α為參數),
轉換為直角坐標方程為(x-2)2+(y-4)2=4,
轉換為極坐標方程為ρ2-4ρcos θ-8ρsin θ+16=0.
(2)曲線C2的極坐標方程為ρ=4sin θ.
轉換為直角坐標方程為x2+y2-4y=0,
所以
整理出公共弦的直線方程為x+y-4=0,
聯立
解得或
轉換為極坐標為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州市| 五大连池市| 静海县| 吴旗县| 万州区| 长兴县| SHOW| 离岛区| 扬州市| 稻城县| 赞皇县| 上饶县| 宜城市| 潼南县| 元氏县| 出国| 丰台区| 西乌珠穆沁旗| 犍为县| 湖南省| 静乐县| 改则县| 阳朔县| 盐山县| 宜丰县| 玛多县| 五常市| 康乐县| 陈巴尔虎旗| 温宿县| 炉霍县| 桐梓县| 玛沁县| 宁陕县| 晴隆县| 新宁县| 河西区| 安乡县| 阜新| 平和县| 东乡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