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一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學業水平考試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計28分。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ACADCBABDBCACD二、簡要分析題(8分)15.(1)①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②我省面臨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矛盾日益突出,已經成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③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是落實“綠色、創新、共享、開放、協調”的新發展理念的需要:④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⑤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釋。(每點1分,共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但賦分不超過2分)⑤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⑥人類還面臨如生態環境方面的共同問題,需要各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⑦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了寶貴的思路:⑧中國是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與各國一道,采取共同行動,承擔共同責任。(答出任意一點,每點1分,共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但武分不超過2分。)(2)①依法治國必須堅持良法與善治,保障生態文明建設良性發展:②科學立法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前提,立法機關(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權,制定并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法律法規,良法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會發展規律:③行政機關堅持嚴格執法,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監管,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的能力:(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④企業必須依法經營,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促進生態文明發展:⑤公民要增強法治觀念,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自覺遵守生態文明方面的法律法規。⑥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宣傳教育: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1點1分,答出其中4點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但賦分不超過3分。)三、實踐探究題(14分)16.(1)①有利于推動鹽城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帶動鹽城經濟可持續發展:②有利于人民群眾增強文化認同感,堅定文化自信;③有利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④有利于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深入推進改革開放:⑤有利于發揮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⑥有利于展示鹽城特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提高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⑦有利于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滿足美好生活需要,增強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答出任意一點,每點1分,2點2分,3點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但賦分不超過3分。)(2)堅持“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原因:①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一切權力屬于人民:②黨和政府堅持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③黨和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⑤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夢想的實現者。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⑥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力量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1點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但賦分不超過2分。)推動文化發展做法:①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③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④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發揚中華民族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⑤與時俱進,促進科技創新,通過科技創新促進文化發展;(答出任意一點,每點1分,2點2分,3點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但賦分不超過3分。)(3)①應對舉措:行政主管部門:改進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認真聽取各方意見,集中民智,促進決策的科學化:(答出任意一點得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但賦分不超過1分。)學生:增強民主意識、參與意識,積極參與民主,管理社會生活:正確行使監督權,依法有序參與公共事務:認真學習,積累民主知識,形成尊重、寬容、批判和協商的民主態度:(答出任意一點,得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但賦分不超過1分。)②理論依據:行政主管部門:政府的工作要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為人民謀利益:政府要管理社會生活,提供公共服務:政府依法行政,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答出任意一點得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但賦分不超過1分。)學生:公民參與是社會主義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項權利:我國憲法規定,公民依法享有監督權:(實行民主監督,有助于增強公民的參與意識,激發公民的參與熱情):在現代社會,民主應該成為公民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一個國家和社會民主生活的質量和水平,與公民的民主意識密切相關:增強公民的民主意識,有利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也是社會主義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證:(答出任意一點得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但賦分不超過1分。)歷史部分(5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計20分·1.古代西亞的兩河流域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祥地之一。屬于這一地區文明成果的是ABCD2.學者要寫一篇關于西歐莊園里佃戶生活狀況的文章。下列素材可以被選用的是A.免費使用莊園內的磨坊B.無須為領主提供勞役C.利用莊園法庭維護權益D.份地被領主隨意沒收3.8世紀,它以宗教為旗幟進行征戰并最終促進阿拉伯半島統一,成為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所到之處能夠給予當地民眾的除了軍事占領外,還有宗教信仰。該宗教是A.佛教B.基督教C.印度教D.伊斯蘭教4.他童年的學堂篇目是但丁和彼特拉克的詩歌,在他的資助下成就了米開朗琪羅、達芬奇等時代巨匠。對他的恰當評價是A.文藝復興的支持者B.政治革命的先行者C.社會變革的繼承者D.啟蒙運動的助推者5.16至18世紀,該國先后與多國發生了一系列戰爭,并且憑借強大的實力最終取得勝利,在世界各地奪取了大片殖民地。該國是A.葡萄牙B.西班牙C.荷蘭D.英國6.某同學進行研究性學習,在他的筆記中出現了《大憲章》《權利請愿書》《王位繼承法》等關鍵詞。他可能在研究A.羅馬人的法律B.英國的民主政治C.美國獨立戰爭D.法國大革命7.1787年美國聯邦憲法規定,黑人沒有投票權,在統計人口時,1個黑人按3/5白人計算。該規定A:直接導致了美國內戰B.合理分配了議會議席C.暫時緩和了南北矛盾D.充分體現了外交智慧8.18世紀后期,歐洲大陸某個國家出現了短暫的“英國迷時刻,他們否認舊制度下憲法的存在,參與推動并見證了“新憲法”的誕生。該國的“新憲法”是A.《權利法案》B.《獨立宣言》C.1787年美國憲法D.《人權宜言》9.《拿破侖法典》第544條規定,“所有權是對于物有絕對無限制地使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這一規定直接體現了A,私有財產不可侵犯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九年級綜合Ⅱ試題第5頁共8頁10.馬克思評價某一歷史事件:“在忍受了六個月與其說外部敵人不如說內部叛變所造成的饑餓和破壞之后,他們在普軍的刺刀下起義了。歷史上還沒有過這種英勇奮斗的范例。”馬克思評價的是A.光榮革命B.美國內戰C.巴黎公社D.二月革命11.觀察圖一,下列主題最適合“▲”處的是俄國的改革A.資產階級代議制初步確立美國內戰B.資本主義力量進一步加強日本明治維新C.啟蒙思想向歐美地區傳播圖一D.無產階級革命的曲折進程12.1859年,達爾文提出“人類是進化來的,不是上帝創造的”,打破了千百年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這一理論的提出A.掀起了生物學領域的革命B.發展了基督教神學理論C.證實了牛頓力學的科學性D.推動了文藝復興的發展13.“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德國企圖一舉擊敗法國的戰略目標再遭挫折,損失了巨大人力和物力,又無法及時彌補。”上述文字旨在說明凡爾登戰役的A.背景B.進程C.性質D.影響14.俄國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戰爭完成了一次歷史性轉換:俄國不再是西歐資本主義的仿效者,而是世界歷史的引領者。”這主要是基于十月革命A.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B.鼓舞了被壓迫民族解放斗爭C.開創了社會主義革命D.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15.某學者把列寧時期的社會主義觀概括為:“社會主義=工農聯盟+國家資本主義+商業貿易+市場經濟”。下列措施與這一觀點相符的是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新經濟政策C.農業集體化D,第一個五年計劃16.圖二是20世紀30年代羅斯福與農民交談的照片。你認為交談雙方涉及的主要話題應該是A.縮小農業種植面積B.普及經濟作物種植C.加大農業科技投入D.恢復農業稅的征收17.“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個遺臭萬年的日子,美利堅圖二合眾國遭到了日本海空軍部隊突然和蓄謀的進攻。”這一“進攻”A.標志著二戰的全面爆發B.開辟了亞洲的第二戰場C.促使二戰達到最大規模D.預示著日本掌握主動權九年級綜合Ⅱ試題第6頁共8頁九年級歷史期末答案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本題共 20 小題,每小題 1 分,計 20 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D A D B C D A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A D C B A C B B 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3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30 分)21.(10 分)(1)位置:D;(1分)文明及文明成果:古希臘文明,雅典民主政治等(2 分)(2)事件:新航路的開辟;(1分)影響:統治者與商人的共生關系;對海洋本身進行控制的觀念(2 分)(3)政治制度創新:英國:君主立憲制;(1分)美國:總統共和制(1分)(4)建議:持續推動海洋經濟發展,提高海洋經濟效益;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強國際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任答 2 點給 2分)22.(10 分)(1)積極作用:解決了工業革命發展的動力問題;促進棉紡織業、冶金業等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推動交通運輸革命,為火車和輪船等交通工具的發明創造了條件;推動現代工廠制度確立;使人類步入“蒸汽時代”(任答 2 點給 2 分)(2)特點: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受科技革命直接推動)(2 分)(3)示例: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1 分)18 世紀中期,瓦特對蒸汽機進行了一系列改進,接著蒸汽機被投入到生產中使用,為生產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這極大的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使人類步入“蒸汽時代”;(2 分)1831 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人們根據這一現象發明了發電機,隨著電磁學理論的日臻完善,電力被廣泛運用到生產和生活中去,進一步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使人類步入“電氣時代”。(2 分)綜上所述,社會進步離不開科學技術發展的推動。(1 分)23.(10 分)(1)態度:法國要求肢解德國領土;(1 分)英美不愿德國過分削弱(1 分)(2)態度:縱容;(1分)嚴重后果:助長了德國的侵略氣焰;犧牲了弱小國家的利益;世界瀕臨戰爭的邊緣(任答 2 點給 2 分)(3)變化:由有成見到信任(和解);(2 分)影響:歐洲:加快了歐洲一體化進程,提高了歐洲的國際地位(1分);世界局勢:沖擊了兩極格局,使世界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1 分)(4)根本出發點:維護國家利益(1 分){#{QQABQQoAggCAQhAAAAgCUQXICgKQkBCAAIoGQBAIIAAAyQFABC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史參考答案.pdf 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docx 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