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歷史學家帕爾默在《現代世界史》中指出“在1815年以前大約三十年的這一時期,發生的兩次‘革命’—政治革命主要影響歌洲大陸,而經濟革命則在英國表現最為活躍。”這兩次革命分別是A.法國大革命和工業革命B.美國獨立戰爭和工業革命C.拿破侖戰爭和工業革命D.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9.馬克思主義誕生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蓬勃發展。1871年3月,法國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舉行武裝起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該政權是A.共產國際B.巴黎公社C.第一國際D.蘇維埃政府10.右圖圈注的國家名稱以圖中人物的名字命名。這是為了紀念該人物在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中A.反抗英國殖民統治B.最早發現這一地區C.重視發展北美經濟D.對民族解放的貢獻11.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動機問題,.在交通運輸領域引發了一場革命。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制造出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這位德國人是A.奧托B.愛迪生C.本茨D.狄塞爾英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百分比(%)12.如圖為1840-1920年英國農業人口變化示意圖,導致圖中所示變化出現的主要原因是20A.工業化15B.殖民戰爭10C.資產階級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戰1840年1870年1900年1920年13.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次規模空前的戰爭,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以上表述,指明了這場戰爭的A.過程B.結果::C.性質D.影響14.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將社會主義的理想變成現實的事件是A.巴黎公社大學B.十月革命C.二月革命為D.國民革命世的15.為了遏制日本的擴張,調整帝國主義國家在東亞和太平祥地區的關系,由美國倡議,1921年11月,9個國家的代表舉行會議。這個國際會議是A.巴黎和會B.雅爾塔會議C.開羅會議D.華盛頓會議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第6頁共10頁16.列寧說:“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勢向我們表明,在許多經濟問題上,必須退到國家資本主義的陣地上去,從‘強攻’改為‘國攻’…”。這表明蘇維埃俄國將A.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B.開始實施農業集體化C.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D.推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7.確定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標志著蘇聯模式形成的事件是A.1921年新經濟政策實施B.1937年實行第二個五年計劃C.1936年蘇聯新憲法公布D.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18.甘地在印度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過程中領導了A.民族大起義B.非暴力不合作運動C.華夫脫運動D.卡德納斯改革19.1936年,受軍部操控的廣田弘毅上臺組閣,建立法西斯專政。這表明A.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B.德國法西斯政權建立C.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D.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20.1945年,德國投降后,蘇、美、英、法按照事先規定實施了占領行動。德國東部由蘇聯占領,西北區由英國占領,西南區由美國占領,西區由法國占領。“事先規定”這種“占領行動”的會議是A.巴黎和會B.華盛頓會議C.開羅會議D.雅爾塔會議二、非選擇題(21題7分,22題7分,23題8分,24題8分,共30分。請把每題答案寫在答題卡對應位置上。)21.制度創新是歷史演進的一種常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古希臘文明與其他古文明的不同之處,便是崇尚自由,既富于熱情,又強調理性。古希臘的雅典還發展出一套完善的民主制度,對后來的西方文明與世界文明產生了巨大影響。一一馬克垚《世界文明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將這一“民主制度”發展到高峰的是誰?(1分)材料二從某種角度看,該法案的意義并不在于使議會獲得多少新的權力,而在于明確劃分了議會和王權的權力界限,使雙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權限模糊而發生嚴重的權力沖突,英國也因此獲得了一個長期穩定的政治環境,為其經濟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一一摘編自錢乘旦《英國通史》(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法案”確立了什么樣的政治體制?(1分)根據材料寫出該法案頒布的意義。(2分)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第7頁共10頁第二部分 九年級歷史參考答案(7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D A D C B A B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A C B D A C B A D二、非選擇題(21題7分,22題7分,23題8分,24題8分,共30分。)21.(1)伯里克利。(1分)(2)君主立憲制。(1分)劃分了議會和王權的權力界限(或限制王權);獲得了一個長期穩定的政治環境;為其經濟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2分,答出一點得1分)(3)因素:資本主義制度確立;自然科學的發展;工業革命的推動;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3分,答出一點得1分。)22.(1)圖一改進者:瓦特。(1分)圖二設計者;斯蒂芬森。(1分)(2)諾貝爾。(1分)科學技術與工業生產緊密結合。(1分)(3)國家:美國。(1分)歷史時期: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1分)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1分)23.(1)障礙:缺乏自由勞動力;限制了國內市場的擴大。(2分)(2)辦法:農奴在獲得解放的同時,可以獲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須出錢贖買,所出的價錢高出當時的地價。(1分)影響:推動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鞏固了沙皇專制統治。(1分)(3)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和《宅地法》,領導北方同南方叛亂勢力進行斗爭,贏得內戰勝利。(2分)(4)主要措施:政治上,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軍事上,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經濟上,推行地稅改革,以“殖產興業”為口號,大力發展近代經濟;社會生活上,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2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24.(1)第一次世界大戰。(1分)薩拉熱窩事件。(1分)(2)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或經濟大危機)。(1分)特點:國家干預經濟。(1分)(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1分)諾曼底登陸。(1分)(4)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1分)建立國際組織;加強經濟文化交流;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1分,答案須言之有理符合題意)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九年級期末調研監測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28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選項 C B B C B B A C A B C A B C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第15題6分,第16題6分,第17題10分,共22分。15(6分)(1)以人民為中心(2分)(2)國家(社會):①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②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③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④搭建有利于創新的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⑤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⑥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⑦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企業:①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②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③發揮創新創造生力軍的作用,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④加大科技人才的培養引進;公民(青少年):要培養創新精神,提升創新能力。等等(任意4點即可,滿分4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給分,僅從企業或青少年單角度回答最多得2分)16(6分)(1)高質量發展(2分)(2)①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②黨和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③我國貫徹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④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⑤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⑦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任意4點即可,滿分4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給分)17(10分)(1)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分,學生少寫1個扣1分,直至扣完,如學生答出四個自信內容給1分)(2)①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②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③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需要解決許多全球性問題;④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⑤事不關己的態度,相互推諉、逃避責任的行為,將導致問題更加復雜,積重難返,造成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惡化,甚至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⑥采取共同行動,承擔共同責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成為各國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必然選擇。等等(任意4點即可,滿分4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給分)(3)觀點:不認可小華的觀點理由:①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②有利于展現負責任大國形象,贏得國際贊譽,顯著提升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③當今世界發展,需要新思路與大智慧的引領,中國能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④廣泛參與國際事務,有利于在承擔中能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能力,增長智慧;⑤主動擔當國際責任,有利于增強我國在國際上說話辦事的實力;⑥中國積極主動擔當,也需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等登(任意4點即可,滿分4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年級歷史答案.docx 九年級政史期末調研試卷.docx 九年級道德與法治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