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年下學期七年級期末質量檢測地 理(時量60分鐘, 滿分 100分)題次 一 二 總分得分一、選擇題(共計50分,每小題2分)2023年4月2日神舟十五號航天員與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的青少年進行了 “天宮對話”三位航天員回答了青少年的提問 。右圖示意地球公轉和二十四節氣圖, 據此完成1-2小題 。1. 當我們的青少年與航天員“天宮對話”時,地球運行最接近的節氣是 ( )A. 谷雨 B. 立秋 C. 立冬 D. 雨水2. “天宮對話”的時候, 湖南( )A. 晝長夜短,晝逐漸變短 B. 晝短夜長,晝逐漸變短B. 晝長夜短,晝逐漸變長 D. 晝短夜長,晝逐漸變長某地理興趣小組利用材料自制地球儀并演示地球的運動狀況,右圖為興趣小組演示地球運動的示意圖,據此完成3-51、題 c3. 圖中最早迎來該日的第一縷陽光的是 ( )A. 甲 B. 乙C. 丙 D. 丁4.該地理興趣小組演示的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方向,正確的是( )A. ①③ B. ②③C. ①④ D. ②④5. 在圖示位置撥動自制的地球儀可以演示 ( )A. 四季變化 B. 五帶形成C. 晝夜交替 D. 晝長變化周末,某地理興趣小組一起去某丘陵山區進行研修活動。結合右面的等高線地形圖和所學知識,回答6-8題。七年級地理試卷 共6頁 第1頁6.駕駛員打開車上的導航地圖.選擇最優路線,可以輕松找到目的地。車載導航地圖屬于( )A. 地形圖 B. 農業圖 C. 交通圖 D. 政區圖7. 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興趣小組準備進行一次溯溪活動,選擇①處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陡崖,地形坡度火,驚險刺激 B. 位于山脊,風力強大,具有挑戰性C. 位于鞍部,地形復雜,風景優美 D. 位于河谷,有河流發育,坡度適宜8. 圖中②處修建了水泥廠,其原料主要來自③處的采石場。為了運輸原料,計劃修建一條公路,比較合理的線路是( )A. 甲 B..乙 C. 丙 D. 丁2023年5月,我國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了一批三疊紀喜馬拉雅魚龍化石,這是古生物學上的又一次重大發現。 右圖示意魚龍化石。 完成下面9-11 小題。9. 在西藏發現魚龍化石,說明這里的地理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主要原因是( )A. 人類的填海造陸 B. 地殼運動的發生C. 外力的侵蝕作用 D. 四季變化的更迭10. 能反映這種地理環境現象變化的成語是 ( )A. 魚龍混珠 B. 精衛填海 C. 滄海桑田 D. 魚龍百變11. 在西藏發現魚龍化石,說明( )A. 魚龍曾經生活中陸地 B. 此地曾經是一片汪洋C. 人類把化石帶到陸地 D. 海平面上升淹沒此地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在12小時內連續發生兩次7.8級地震,多地建筑被夷為平地,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身傷亡。地震是土耳其最頻繁的自然災害之一。讀土耳其位置圖(下圖),完成12-13 小題。12. 關于此次地震震中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位于西半球 B. 位于熱帶 C. 位于中緯度 D. 位于中亞13. 土耳其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主要原因是該國位于( )A. 亞歐板塊內部地區,地殼比較穩定B.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殼比較活躍C. 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D. 亞歐板塊、 非洲板塊、 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14. 地震發生后,中國某學生想快速找到土耳其在世界的位置,適合選擇的地圖是( )七年級地理試卷 共6頁 第2頁A. 世界政區圖 B. 世界地形圖C. 世界氣候分布圖 D. 世界人口分布圖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屆亞運會在杭州舉辦。 西亞有伊拉克、 沙特阿拉伯、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13個國家參加了此次亞運會的多個項目。 據此完成15--17題。15. 西亞大多數國家的人們使用的語言是 ( )A. 漢語 B. 阿拉伯語 C. 英語 D. 日語16. 西亞運動員主要的人種是 ( )A. 白色人種 B. 黑色人種 C. 黃色人種 D. 混血人種17. 西亞的阿拉伯男子的傳統打扮是頭戴頭巾,身著寬大的白色長袍,騎駱駝出行。他們的這些風俗與下列哪一因素有關( )A. 美觀、 休閑、 保暖 B. 地形崎嶇,方便行走C. 便于狩獵、探險 D. 炎熱干燥多風沙亞洲地域廣闊,傳統民居深受自然環境影響。 下圖示意亞洲東西部傳統民居差異。讀圖, 完成18-19題。18. 甲地的經緯度是( )A. (60° W, 40° S) B. (60° E, 40° N)C. (60° E, 40° S) D. (60°W, 40°N)19. 關于圖中民居的描述,正確的是( )A. 沙特民居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相適應B. 沙特民居平頂、厚墻、小窗是因為當地寒冷潮濕C. 日本民居與溫帶海洋性氣候相適應D. 日本民居多采用較輕的木質材料是因為地震頻發下表為2021年四個國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信息,據此回答20-21題。國家 甲 乙 丙 丁人口出生率/% 8.9 20.5 24.3 31.4人口死亡率/% 10.1 10.2 19.2 30.120. 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國家是( )A. 甲國 B. 乙國 C. 丙國 D. 丁國21. 只考慮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情況下,甲國可能面臨的生態問題是( )A. 就業壓力增大 B. 生態環境破壞 C. 養老負擔減輕 D. 勞動力短缺七年級地理試卷 共6頁 第3頁22. 下列詩句中,描述氣候的是 ( )A.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B.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C.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讀右圖, 回答23-25題。23. A、B兩大洲的輪廓和生物相似的特征為之提供了證據的是( )A. 海底擴張學說B. 大陸漂移學說C. 板塊構造學說D. 地質力學24. 有關 A、B兩大洲敘述正確的是( )A. 兩大洲國家都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員B. 兩大洲國家之間進行“南北對話”C. 兩大洲國家以先進制造業和高科技產業為主D. 兩大洲國家農業生產技術水平較低25. 根據圖示信息判斷,甲、乙、丙三地的氣候類型是( )A. 熱帶雨林氣候 B. 熱帶草原氣候 C. 地中海氣候 D. 溫帶海洋性氣候二、綜合題(共計50分)26.. 讀下面的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共 13分)資料一 某年7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C(41°N,100°E),我國成功發射巴基斯坦遙感衛星一號(簡稱 “巴遙一號”)。 “巴遙 一號” 交付后,將成為巴基斯坦第一顆光學遙感衛星。資料二 某年,我國第五個南極科學考察站——恩克斯堡島新站已經建設完成 。恩克斯堡島位于 D(75 ° S, 164 ° E) 附近的羅斯海海域 。(1) 在資料二圖中相應位置標注出 C 點和 D 點的位置 。(2分)(2) A 點的緯度是 ,經度是 ; B 點的緯度是 ,經度 是 。(4分)(3) A、B、C、D 四點中 ,所在緯線最長的點是 , 位于東半球的點是 、 ,位于南半球的點是 、 。(填字母)(5分)(4) 判斷方向 :A 點位于 B 點的 方向 。(2分)27. 根據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共13分)【材料1】2023年2月21 日晚,菲律賓正式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該協定是亞太地區規模最大、最重要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達成后將涵蓋世界近一半人口七年級地理試卷 共6頁 第4頁和近三分之一貿易量,成為世界上涵蓋人口最多、成員構成最多元、發展最具活力的自由貿易區,【材料2】蕉麻要求高溫、高濕,適宜生長于溫度27~29℃,年降水量2500~2800 毫米,土壤肥沃且排水性好,靜風或微風的環境。蕉麻的纖維細長、堅韌、質輕,在海水中浸泡不易腐爛,是做漁網和船用纜繩的優質原料。菲律賓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產國,初加工后的蕉麻纖維主要出口到歐洲和日本。(1) 菲律賓屬于 洲, 位于 帶(溫度帶)。(2分)(2) RCEP 簽署國成員構成多元,成員國既有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菲律賓屬于 (發展中/發達)國家。 日本也是RCEP成員國之一,屬于發達國家,它加入RCEP有利于其進口 ,出口工業制成品,促進經濟發展。日本與菲律賓之間的合作磋商屬于 (南南合作/南北對話)。(3分)(3)歸納分析菲律賓生產蕉麻的有利自然條件。(4分)(4) 分析歐洲和日本從菲律賓大量進口蕉麻纖維的原因。(4分)28. 讀下面的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共12分)地理研學:主題: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資料一 2023年“十一黃金周” 期間,某中學學生在漣源市研學基地的組織下,進行了一次有意義的登山研學活動。資料二 右圖為研學區域的等高線地形示意圖。探究一 析海拔(Ⅰ)貝貝組計劃去A山頂看日出,請幫他們推斷A山頂的海拔范圍 。(2分)探究二 估氣溫(2)在登山過程中,同學們發現沿途氣溫有變化。若②地的氣溫為 20℃,僅考慮海拔因素的話,請估算①地氣溫 。(2分)七年級地理試卷 共6頁 第5頁探究三 助發展(3)登山中,發現C區域尚未被開發,請說出C處所在山體部位的名稱 。老師提議C處借助有利地形可以發展特色產業 ,你認為可以具體開發什么項目 (4分)探究四 判所學(4) 結合所學知識 ,寫出圖中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并判斷圖中的等高距是多少 。(4分)29. 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共12分)【 項目式學習】項目主題 :認識世界的氣候項目背景 :漣源市某中學以 “ 世界的氣候 ” 為主 題開展網絡學習 。同學們繪制了世界氣候 類型分布圖及甲地氣候統計圖 。任務一 認識氣候類型差異的因素同學們在地圖上標出 ABC 三種氣候類型,并通過查閱資料探尋氣候類型差異的因素。(1)同學通過查閱資料知道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因素不同 ,全球氣候類型地區差異明顯。造成 A 、B 兩地氣候類型差異的主導因素是 ,造成 A 、 C 兩地氣候類型差異的主導因素是 。(4分)任務二 認識氣候類型及其特征甲區域夏季氣溫一般在20℃左右 ,經常下雨,因此家庭空調安裝率很低。近年來甲區域夏夏季平均氣溫持續升高,更是出現了有史以來最高溫 38.7℃,空調銷售量猛增。(2)甲區域的氣候特征是 ,近年來甲區域空調銷量猛增,反映出全球氣候變暖這一環境問題,為避免這一問題更加嚴重,我們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 點即可)(4分)任務三 氣候帶的影響乙區域樹木已經絕跡,只有苔蘚、地衣類植物可以生長。生長周期很短,只有40—60天。(3)乙區域樹木絕跡的原因是該地氣候 。(2分)(4) 丙區域有一種奇特的魚叫肺魚,當河流中有水時它用鰓呼吸,當河流中沒水時,它用肺呼吸。適合肺魚生活的氣候類型是 。(2分)七年級地理試卷 共6頁 第6頁2023 年七年級上冊期末考試試卷參考答案一、 選擇題(共計 50分,每小題 2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A C A D C C D A B C B C D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A B A D B D B D C B D C二、綜合題(共50分)26.(13分) (1)略 (2分) (2) 40° N 110° E 60° S 180° (4分)(3) A A C B D (5分) (4)西北 (2分)27.(13 分) (1) ①. 亞 ②. 熱 (2分)(2) ①. 發展中 ②. 原料 ③. 南北對話 (3分)(3) ①位于熱帶,全年高溫; ②熱帶季風和熱帶雨林氣候,降水豐富;③火山土分布廣,土壤肥沃; ④島嶼地勢較高,排水好。 (任答兩點給4分)(4)①歐洲、 日本航海業發達,制作漁網纜繩需要大量的蕉麻纖維; ②菲律賓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產國,蕉麻量大質優; ③歐洲、 日本位于溫帶,無法生產蕉麻這種熱帶作物。(任答2 點得4分)28. (12分)(1) 400—500 米(2分) (2)17.6℃ (2分) (3) 陡崖 (2分)攀巖/蹦極(2分) (4) 數字式 (2分) 100米(2分)29. (12分)(1) 海陸因素(2分) 緯度因素(2分)(2) 全年溫和濕潤(2分) 植樹種草/低碳生活/綠色出行(任答一點得2分)(3) 寒冷漫長(2分) (4) 熱帶草原氣候(2分)2023 年下學期七年級期末質量檢測生物學(時量60分鐘, 滿分100分)題號 一 二 總分得分一、選擇題(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把你選擇的答案的序號填寫在后面的答題框中)1. 草原上,一只老鼠發現老鷹在上空盤旋,就迅速鉆進附近的洞穴里。老鼠的這種行為體現了生物的哪種特征 ( )A. 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B. 生物能進行呼吸C. 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D. 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征2. 某小組將調查到的生物進行分類,他們將金魚、水鴨、麻雀等歸為一類,將松樹、水草、蓮、狗尾草、玉米等歸為一類,他們歸類的方法最可能是( )A. 按照生物的形態結構特點 B. 按照生物的用途C. 按照生物的數量 D. 按照生物的生活環境3.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 “東風著陸場”位于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東南部緊鄰巴丹吉林沙漠,這里氣候干燥少雨,地廣人稀。該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弱的原因是 ( )A. 物質循環途徑多 B. 生物的種類數量多C. 沒有分解者 D. 生態系統的成分簡單4. 科研人員對一條河流中的四種生物體內的一種有毒物質含量進行測定,結果如下表,若這四種生物能構成一條食物鏈,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生物 甲 乙 丙 丁有毒物質含量 (ppm/kg) 0.49 0.04 16.5 2.15. 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顯微鏡下都能夠看到的結構是( )A. 葉綠體 B. 液泡 C. 細胞壁 D. 細胞核6. 神經細胞生活需要的無機物有( )①水 ②糖類 ③脂肪 ④蛋白質 ⑤無機鹽 ⑥氧氣A. ①⑤⑥ B. ③⑤⑥ C. ①②⑥ D. ②③④七年級生物試卷 共6頁 第1頁7. 科研人員提取了一級功勛犬“化煌馬”的體細胞,將其細胞核注射到取自A犬的無核卵細胞中,體外培養成早期胚胎,然后將其移植到代孕B犬的子宮內,生下了克隆犬“昆勛”。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A 犬為“昆勛”提供了發育所需的全部營養物質B. 克隆犬“昆勛”的遺傳物質和A 犬完全相同C. 該實例說明了細胞核能夠控制生物的發育和遺傳D. 克隆犬“昆勛”的遺傳特性與 B犬幾乎相同8. 關于細胞生長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細胞生長時可以使細胞內的遺傳物質無限增多B. 細胞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都是自己制造的C. 細胞生長時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持續長大D. 細胞生長時能將吸收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物質9. 已知貴賓犬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為39對,細胞連續分裂2次后,新細胞的染色體數目為( )A. 78 對 B. 39 對 C. 39條 D. 156對10. 皮膚覆蓋全身,它使體內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襲,皮膚屬于以下哪個結構層次 ( )A. 器官 B. 組織 C. 細胞 D. 系統11. 在學習 “植物細胞”后,小卓同學構建了如下知識概念圖,其中甲、 乙表示結構,a、b表示功能,①表示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①表示細胞分裂 B. 甲只表示葉綠體C. 乙表示細胞核 D. a表示控制物質進出12. 吃葡萄時,美味的果肉和吐出的葡萄皮分別屬于( )A. 保護組織、營養組織 B. 營養組織、上皮組織C. 營養組織,保護組織 D. 保護組織、分生組織13. 草履蟲以酵母菌為食。分別吸取一滴草履蟲培養液和酵母菌培養液,滴于載玻片的兩端,并將兩滴液體連通,很快就會發現草履蟲移動到酵母菌一側。該現象說明草履蟲( )A. 能趨向有利刺激 B. 通過細胞膜吸收營養物質C. 利用消化器官消化酵母菌 D. 具有神經系統,可以感受外界刺激14. 卷柏具有藥用價值,它有根、莖、葉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初步判斷卷柏屬于( )A. 藻類植物 B. 蕨類植物 C. 種子植物 D. 苔蘚植物七年級生物試卷 共6頁 第2頁15. 如圖所示有關生物的形態,請據圖分析下列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A. ①有根、 莖、 葉的分化B. ②中有輸導組織C. ③與貫眾、里白都屬于苔蘚植物D. ④與②③最主要的區別是它能產生種子16. 下列植物中,可以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 )A. 垂柳 B. 葫蘆蘚 C. 滿江紅 D. 雪松17. 紅豆、黃瓜、番茄、紫菜等都是餐桌上常見的食物,小紅想獲取它們的種子來種植,你認為小紅不可能得到的是 ( )A. 紅豆的種子 B. 黃瓜的種子 C. 番茄的種子 D. 紫菜的種子18. 綠色植物與人類關系密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海帶、裙帶菜等藻類植物可供食用 B. 苔蘚植物一年年堆積形成煤C. 銀杏果實由子房發育而來,可以藥用 D. 枸杞是可以作為中藥材的裸子植物19. 花生油炒菜十分香,花生油是來自花生種子的 ( )A. 胚芽 B. 胚軸 C. 子葉 D. 胚乳20. 香椿是春季的時令蔬菜之一,是香椿樹上幼嫩的枝條,下列能發育成香椿的結構是( )A. 葉芽 B. 胚根 C. 子葉 D. 胚軸21. 獼猴桃原產于中國,是一種雌雄異株的植物。1899年,威爾遜把在中國采集的種子帶回英國種植,結果在英國生長了十幾年的獼猴桃植株仍然沒有結果,原因不可能是( )A. 全是雌株 B. 全是雄株C. 雌雄同株 D. 缺乏傳粉的昆蟲22.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水果放久了就會不好吃,這是因為存放期間( )A. 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氣 B. 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機物C. 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水分 D. 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23. 如圖為在觀察菠菜葉片結構實驗時看到的物像,下列與此相關的表述正確的是( )A. 圖中黑圈為細胞B. 圖中的葉片表皮呈現棕黃色,是因為含有葉黃素C. 圖中無法找到氣孔,說明菠菜葉片沒有氣孔D. 圖中的葉片結構不完整可能是由于雙面刀片切割時操作不當導致24. 綠色植物能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主要是通過( )A. 光合作用 B. 蒸騰作用 C. 呼吸作用 D. 分解作用25. 某同學在學習了“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后,嘗試在銅錢草葉片上“作畫”(如圖)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作畫”前,需將銅錢草放置于黑暗處一晝夜B. 用心形黑紙片將葉片的上表面夾緊,置于光下C. 制作過程中碘液的作用是使葉片脫色D. 此實驗可說明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和淀粉七年級生物試卷 共6頁 第3頁26. 白菜幼苗過密,菜農會拔掉一部分幼苗叫“問苗”,其主要原因是( )A. 種植密度越低白菜的產量越高B. “間苗”可以降低白菜的呼吸作用C. 菜苗之間的距離越大越好D. “間苗”可避免幼苗相互遮光27. 如圖是水培的綠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夜間可以將綠蘿放在臥室吸收二氧化碳凈化空氣B. 用蒸餾水(不含礦物質)培養綠蘿長勢更好C. 應該定期給綠蘿補充生長所需的無機鹽D. 綠蘿可以通過根從水中吸收生長所需的有機物28. 如圖是某小組同學探究大豆種子呼吸作用的實驗過程,根據實驗現象能得出的結論是 ( )A. 呼吸作用釋放能量B. 呼吸作用消耗氧氣C. 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D. 呼吸作用產生水29. 下列農業生產措施中,沒有應用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A. 農田要適時松土 B. 水果蔬菜放冷庫保存C. 糧食收獲后要及時晾曬 D. 選擇陰天移栽樹木30. 你參加過綠化校園的設計活動嗎 下列對校園綠化設計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食用、藥用等經濟植物優先考慮②注意樹種高低、大小搭配,疏密相問③春有花開,夏有樹蔭,秋有花果,冬有綠意④盡可能增加綠化面積,避免起風時塵土飛揚⑤辦公樓代表學校形象,其周圍盡量選配名貴花木,適當搭配普通花木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③④⑤請將選擇題的答案填寫在下面的答題框內!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七年級生物試卷 共6頁 第4頁二、簡答題(4小題,共40分,每小題10分,每空2分,請將答案寫在橫線上。)31. 閱讀下列資料,回答問題:資料一:藍細菌是地球上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體內細胞含藻藍素和葉綠素。藍細菌喜高溫、 強光。藍細菌是四大家魚中鰱魚、鳙魚的食物。資料二:受其它水生植物的生長制約,藍細菌并不可能在常溫條件下大規模爆發,水溫25~35℃時,藍細菌的生長速度才會比其它藻類快,故溫度是藍細菌爆發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營養豐富的水體中,藍細菌也會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 “水華”。(1) 通過資料 分析,藍細菌在生態系統中扮演的角色是 。(2) 從資料二中可知藍細菌與其它水生植物的關系是 。(3) 當水溫25~35℃時,藍細菌的生長速度才會比其它藻類快,由此可以得出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 ;藍細菌大量繁殖形成“水華”,使水質變差,由此可以得出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 。(4)結合資料一和資料二,請你提出能增加經濟效益的藍細菌無害化處理的合理措施: 。32. 為研究生物細胞的結構特點,藍藍用顯微鏡觀察自制的洋蔥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下圖為藍藍所使用的顯微鏡(甲圖) 及所繪的洋蔥內表皮細胞(乙圖)。請分析:(1) 制作裝片時,為防止產生氣泡,應用鑷子夾起 ,使其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下。(2) 甲圖中,選擇標有 的物鏡,可觀察到更大的物像; 調節[ ]細準焦螺旋,可使物像更清晰。視野較暗時可使用大光圈和 而鏡。(3)乙圖中,藍藍繪圖時出現了失誤,失誤的地方是 。33. 李敏學習了開花結果后,想觀察一下玉米是怎樣結出果實、種子的,于是種了一些玉米。當玉米開花時,李敏擔心玉米自然受粉不好,采用了人工授粉。正好她表弟在家玩,幫了她的忙。但后來發現表弟幫助授粉的玉米,沒有結出果實、種子,即使形成了種七年級生物試卷 共6頁 第5頁子,也是稀稀疏疏的少數幾粒。原來,表弟授粉時,所采集的花粉并不是玉米植株的。于是她產生了疑問:植物體要結出果實和種子,是不是一定要接受同種植物的花粉呢 (1) 玉米的果實是由雌蕊中的 發育而來。(2) 實驗過程中,她重新種植了一些玉米(不考慮季節的影響),并將這些玉米平均分成甲、乙兩組。在玉米快要開花時,將所有雄蕊去掉,并分別用半透明的塑料袋將玉米雌花花穗密封起來,其目的是 。(3)然后分別采集玉米花粉和油菜花粉。將甲組玉米雌花花穗上的塑料袋打開授玉米花粉后,再用半透明的塑料袋將玉米雌花花穗密封; 將乙組玉米雌花花穗上的塑料袋打開授油菜花粉后,再用半透明的塑料袋將玉米雌花花穗密封。甲乙兩組形成一組 實驗;當實驗結果為 ,則說明植物要結出果實和種子需要接受同種植物的花粉。(4) 這種實驗不能只種植兩株玉米,一般也不能只進行一次實驗,還不能局限于一種植物進行實驗,其原因是 。34. 呈貢寶珠梨被譽為“云南梨王”。圖甲中a、b、c表示寶珠梨的部分生理作用, 圖乙表示不同溫度貯藏對梨的呼吸速率的影響,請據圖回答。(1) 寶珠梨根部吸收的水分,通過[ b ] 作用以水蒸氣的狀態從植物體表面散失到大氣中。(2) 寶珠梨植株通過[ ]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經 (填“篩管”或“導管”) 運輸到果實中儲存。(3) 據圖乙可知,與22℃相比,13℃下梨的二氧化碳釋放量更 (填“高”或“低”)。結合實驗分析,采摘后的寶珠梨需低溫貯藏運輸,目的是 。七年級生物試卷 共6頁 第6頁2023年下學期七年級生物學科期末考試試題答案一、選擇題(30 小題, 每小題2分, 共60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A D C D A C D B 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C C A B D B D A C A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C B D B A D C B D B二、填空題(4小題, 每題5空, 每空2分, 共40分)31. (1) 生產者 (2) 競爭(3) 環境影響生物; 生物影響環境(4) 適量引入能食用的水生植物或適量引入能捕食藍細菌的魚類等(沒有“適量”二字只給一分,沒有增加經濟效益或不屬于無害化處理的措施不給分)32. (1) 蓋玻片 (2) 40× ; ②; 凹(3) 多畫了葉綠體,少畫了細胞壁(答一點給一分)33. (1)子房(2) 防止外來花粉落到雌蕊植株上影響實驗結果(3) 對照; 甲組結出了果實和種子,乙組沒有結出果實和種子(4) 避免偶然性,減小實驗誤差,而且實驗要具有可重復性34. (1) 蒸騰 (2) a ; 篩管(3) 低; 降低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