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一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七年級生物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單項選擇題(每題0.5分,共15分)題號235679101112131415答案ABDCBDCABADCDBC題號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DADBBAA二、綜合分析題(每空1分,共15分)31.(5分)(1)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對實驗的干擾。(2)水浴加熱酒精(3)用自來水沖洗葉片(用清水漂洗葉片)(4)碘液(答碘酒、碘等不給分)32.(5分)(1)表膜(細胞膜)(2)乙(3)細準焦螺旋(4)控制單一變量(5)草履蟲的生存需要氧氣:氧氣會影響草履蟲的分布:草履蟲向氧氣多的地方分布:水表層的草履蟲數量比深層的多是因為水表層氧氣含量豐富等。(合理即給分)33.(5分)(1)葉綠體(2)碳氧(3)提高二氧化碳供應量(加快氣泵的運轉)(4)線粒體能量2023-2024 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學業水平考試七年級綜合Ⅲ試題注意事項:1. 本試卷包含生物、地理兩部分,滿分為60分,其中生物、地理各 30分。考試形式為閉卷。考試時間共80分鐘。2. 必須答在答題卡上規定的區域內,學科順序不要顛倒,題號要對應,否則不給分。3. 答題前,請將自己的學校、班級、姓名、準考證號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上。生物部分(3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0.5分,共 15分。每小題有4個選項,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 生物圈中萬千生物演繹著生命奇跡。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生命現象的是A. 人工智能 B. 化蛹成蝶 C. 落葉歸根 D. 汗如雨下2. 下面的諺語中,體現生物因素對生物影響的是A.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B.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D. 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3. 生物學是一門基礎科學,生物學的研究對象是A. 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B. 各種動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C. 解決影響人類生存的各種難題 D. 各種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4. 某同學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通過切換下列鏡頭,發現某種組合下看到的細胞體積最大,此時該同學選用的鏡頭組合應為A. ②和⑤ B. ①和④ C. ②和④ D. ①和③5. 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時,從視野①經過兩步操作后觀察到模糊的視野②,正確的步驟是A. 向左側移動裝片→調節光源亮度B. 向左側移動裝片→轉動轉換器換成高倍物鏡C. 轉動轉換器換成高倍物鏡→向左側移動裝片D. 轉動轉換器換成高倍物鏡→向右側移動裝片6. 某興趣小組調查東臺地區不同水域環境中鯽魚的生存狀況后得出: “隨著水質污染程度的增加,鯽魚的數量在減少”。這屬于科學探究基本過程中的A. 提出問題 B. 作出假設 C. 實施計劃 D. 得出結論綜合Ⅲ試題 第1頁(共10頁)7.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玻片標本時,下列做法錯誤的是A. 在載玻片中央滴加清水B. 撕取的洋蔥鱗片葉表皮不宜過大C. 撕取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在觀察前應進行染色D. 蓋蓋玻片時應使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再緩緩放下8.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中“蓮葉” “荷花”分別屬于什么器官A. 營養器官,生殖器官 B. 營養器官,營養器官C. 生殖器官,營養器官 D. 生殖器官,生殖器官9. 如圖所示,A(小圓) 代表人口腔上皮細胞,B(大圓)代表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陰影部分表示兩種細胞之間不同的結構,則屬于陰影部分的是①細胞壁 ②細胞膜 ③細胞質④細胞核 ⑤葉綠體 ⑥線粒體 ⑦液泡A. ①⑤ B. ①⑦ C. ①⑤⑦ D. ②③④⑥10.2023 年世界頂尖雜志《科學》刊登了我國水稻抗高溫新機制的研究成果,水稻抗高溫基因在染色體上,儲存在A. 細胞核 B. 葉綠體C. 線粒體 D. 細胞質11. 參與人體消化、呼吸、運動、生殖等各種生命活動調節的系統有A. 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 B. 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C. 呼吸系統和內分泌系統 D. 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12. 研究人員發現“人的視網膜上存在干細胞”,對該干細胞的培養如圖所示,①②表示過程, a、b、c、d 表示細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過程①遺傳物質沒有改變B. 過程②表示細胞的分化C. 細胞a、b、c、d中遺傳物質不同D. 細胞a、b、c、d形態、結構和功能不同13.草莓的表面柔軟易破損,采摘時輕拿輕放,防止磕碰,否則破損處很快就會腐爛,由此判斷草莓的表面屬于哪種組織A. 上皮組織 B. 營養組織 C. 機械組織 D. 保護組織14. 如右圖,四膜蟲與草履蟲在結構生理上十分相似,下列關于四膜蟲敘述錯誤的是A. 四膜蟲運動依靠纖毛的擺動B. 四膜蟲通過偽足獨立完成攝食C. 細胞核在四膜蟲生長、發育中起重要作用D. 四膜蟲是單細胞生物,能趨利避害,適應環境綜合Ⅲ試題 第2頁(共10頁)15.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是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詩句,生動地描繪出初春時蘆葦抽芽與河豚洄游的景象。下列關于蘆葦和河豚的敘述錯誤的是A. 河豚洄游行為受大腦控制,大腦主要由神經組織構成B. 蘆葦和河豚具有復雜的結構,是細胞分裂和分化的結果C. 蘆葦和河豚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D. 蘆葦細胞和河豚細胞均能在有氧條件下通過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16. 有關“觀察大豆種子的結構”實驗,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 子葉具有保護胚的功能B. 大豆種子需要浸軟才能觀察C. 剝去種皮后可借助放大鏡直接觀察胚D. 大豆種子的胚由胚芽、胚軸、胚根組成17. 某同學為了探究水對種子萌發的影響,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需要改進的是玻璃瓶 實驗材料 瓶蓋的處理 環境溫度甲 浸水的棉花+干燥的綠豆種子 50粒 敞開瓶蓋 25℃乙 干燥的棉花+干燥的綠豆種子 50粒 敞開瓶蓋 4℃A. 甲組應采用干燥的棉花B. 乙組的環境溫度應為25℃C. 乙組應擰緊瓶蓋并抽真空D. 為方便觀察,甲乙兩組的綠豆種子應減為1粒18. 榕樹的根系可達幾十米。根能不斷生長主要是依靠根尖的①分生區細胞分裂;②根冠細胞的增多;③伸長區細胞伸長; ④成熟區細胞長大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19. 將兩株生長狀況基本相同的某植物幼苗,分別培養在蒸餾水和土壤浸出液中。一段時間后,兩株幼苗的生長狀況如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 此實驗的變量是無機鹽B. 甲瓶里是蒸餾水,乙瓶里是土壤浸出液C. 乙瓶中溶液的濃度大于幼苗細胞內溶液濃度D. 乙瓶中幼苗更健壯,說明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20. “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這是宋代詩人歐陽修在《戲答元珍》中的詩句,下列有關芽的敘述錯誤的是A. 枝芽一般比花芽細而圓B. 植物的芽能發育成枝或花C. 木本植物的枝條既能長長,也能逐年加粗D. 枝芽中的幼葉發育成葉,芽原基發育成新芽綜合Ⅲ試題 第3 頁(共10頁)21.2023 年 2 月 27日,研究人員在云南福貢海拔1300 多米的山坡草叢中發現了瀕危植物彩云兜蘭野生居群。彩云兜蘭的每朵花都有雄蕊和雌蕊,并能吸引蜜蜂等昆蟲在花間飛舞,之后結出果實和種子。下列有關彩云兜蘭的認識,錯誤的是A.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B. 傳粉和受精是形成種子的前提C. 彩云兜蘭授粉后花瓣等結構逐漸凋落D. 雄蕊由花藥、花絲組成; 雌蕊由柱頭、花柱組成22. 東臺西瓜聞名全國,其瓜瓤和西瓜子分別由下列哪種結構發育而成A. 子房壁, 胚珠 B. 子房壁, 珠被C. 子房, 胚珠 D. 受精卵, 珠被23. 將一株質量為30g的西紅柿幼苗栽種在光照等條件適宜的環境中,一段時間后植株達到100g,使其質量增加的物質主要來自A. 土壤中的水 B. 土壤中的水和無機鹽C. 土壤中無機鹽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D. 土壤中的水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24. 下圖是葉片結構示意圖,下列描述中,錯誤的是A. 2和 4屬于營養組織B. 7和8含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C. 1和5 屬于保護組織,具有保護作用D. 通過6的氣體有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25. 睡蓮是常見的觀賞花卉,它生活在水中,葉片漂浮于水面。關于睡蓮敘述錯誤的是A. 睡蓮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B. 睡蓮葉片的綠色是由葉肉細胞顯示出來的C. 由于睡蓮生活在水中,推測睡蓮葉可能有篩管無導管D. 由于葉片漂浮于水面,推測睡蓮的氣孔主要集中在上表皮26. 根據“植物呼吸產生二氧化碳”實驗繪制如圖曲線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 若y表示瓶內溫度,則a表示萌發的種子B. 若 y表示種子的質量,則b表示萌發的種子C. 若y表示瓶內氧氣量,則c 表示萌發的種子D. 若y表示瓶內二氧化碳量,則a表示萌發的種子綜合Ⅲ試題 第4 頁(共10頁)27.2023 年 3月5日,習總書記在十四次全國人大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說“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日常生活實踐中,人們采取的生產措施與原理對應不一致的是A. 對土壤進行翻耕松土——促進植物從土壤中吸收水B. 大棚種植夜間降低溫度——降低農作物的呼吸作用C. 采收后的玉米要及時晾曬——降低玉米粒的呼吸作用D. 栽種植物要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28. 下列植物中,被我們食用的主要部位屬于種子的是A. 花生 B. 白菜 C. 蘿卜 D. 桃子29. 從20世紀開始,各國都開始關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問題,我國力爭2030年達到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下列哪一項不屬于導致二氧化碳濃度增高的因素A. 森林的破壞 B. 世界人口的增多C. 蒸騰作用的影響 D. 工業生產的發展30. 每年 3月 12日為“植樹節”,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關于綠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森林是動物棲息的家園B. 森林可以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等C. 校園綠化應考慮季節性、功能性、環保性等D. 校園綠化可引進部分珍稀物種提升辦學品位二、綜合分析題:本題包括3小題,每空1分,共15分。31. 下圖為“天竺葵葉片在光下產生淀粉”實驗的部分操作步驟,請據圖回答:(1)操作①稱為暗處理,其目的是 ▲ 。(2)操作③的加熱方式稱為 ▲ ,小燒杯內的液體是 ▲ 。(3)操作③與操作④之間缺少的關鍵步驟是 ▲ 。(4)操作④滴加的試劑是 ▲ 。綜合Ⅲ試題 第5 頁(共10頁)32. 某生物實踐小組到野外采集草履蟲時,發現水表層的草履蟲數量比深層的多。于是他們設計了以下實驗,探究氧氣對草履蟲的影響。①取甲、乙兩個型號相同的燒杯,分別向燒杯中注入等量的水。②向兩燒杯中各放入 20 只大小及生活狀態等基本相同的草履蟲,并將其放置在相同且適宜的生活環境中培養。③甲燒杯中放置一個細紗網,使草履蟲無法靠近水面,乙燒杯不做處理,如圖所示。④一段時間后,觀察兩燒杯中草履蟲的生存情況。(1)草履蟲屬于單細胞生物,外界氧氣通過 ▲ (結構名稱) 進入其體內。(2)甲、乙兩燒杯中,通常選用 ▲ 燒杯作為對照組。(3)某同學用高倍鏡觀察草履蟲結構時,發現視野不夠清晰,則應調節顯微鏡上的 ▲ 。(4)實踐小組向燒杯中注入等量的水、向兩燒杯中各放入 20 只大小及生活狀態基本相同的草履蟲、草履蟲的生活環境相同且適宜,這些措施在設置對照實驗時稱為 ▲ 。(5)若該實踐小組觀察到甲燒杯中的草履蟲生活力降低甚至死亡,乙燒杯中的草履蟲正常生活, 則說明 ▲ 。33. 中科院團隊全球首次實現了在實驗室反應器中人工合成淀粉,完成光能→電能→化學能的人工轉化。人工合成淀粉的合成速率是玉米植株的 8.5倍,太陽能利用率是玉米植株的3.5 倍,有望實現淀粉生產模式從農業向工業的突破。下圖為人工光合作用系統工作模式圖(假設酶系統一直處在最優狀態) ,請據圖回答。(1)該系統是模仿植物細胞結構中 ▲ 而設計的,若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規模化應用,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 ▲ 的相對平衡。(2)若光線強烈,電能充沛,可通過 ▲ 方法,提高糖類合成速率,從而提高產量。(3)系統產生的氧氣可收集用于醫療救護,人體吸氧后,大量氧氣運輸至細胞▲ (填細胞結構) 中,加快細胞的呼吸作用,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充足的 ▲ 。綜合Ⅲ試題 第6 頁(共10頁)地理部分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北京時間 2023 年 9月 21 日 15時 45 分,“天宮課堂”第四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課。據此完成1~2小題。1. 宇航員在太空中遙望地球時發現地球的形狀最接近圖1中的2. 天宮課堂第四課開講當日,下列現象不符合事實的是A. 東臺晝長接近夜長B. 首都北京秋風蕭瑟C. 太陽直射點近赤道D. 北極正值最冷時節2023 年 10月 4日,菲律賓海警船再次冒險闖入中國領海,企圖向仁愛礁(中國領土,北緯 9°39'~9°48、東經 115°51’~115°54’范圍內)非法坐灘登陸艦提供補給物資。中國海警接到指令后從甲地出發前往事發領海維權。結合圖2完成3~4小題。3. 仁愛礁位于圖2中的A. ①海域 B. ②海域 C. ③海域 D. ④海域4. 為了盡快抵達事發地點,中國海警船選擇的前進方向應該是A. 東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東南方向D. 正南方向以下是四位同學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地圖的情況,據此完成5~6小題。5. 四人所選擇的地圖,比例尺最大的是A. 世界政區圖 B. 北京城區圖C. 中國地形圖 D. 黃海森林公園導游圖6. 四位同學中,選用的地圖不恰當的是A. 小明 B. 小亮 C. 小冰 D. 小潔讀圖3“某山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7~8小題。7. 圖中序號與山體部位名稱相符的是A. ①——鞍部 B. ②——山谷 C. ③——山脊 D. ④——陡崖8. 圖中四處,坡度最小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肯氏獸化石在中國、南非、美洲大陸均有發現。讀圖4“大洲大洋圖”完成9~10題。9. 圖中大洲中可能找到肯氏獸化石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10. 肯氏獸是2億年前陸生動物,它們的化石卻遠隔重洋,以下解釋比較合理的是A. 動物遷徙 B. 人類活動 C. 降水變化 D. 大陸漂移下表為東臺市某四日天氣情況查詢結果簡表。據此完成11~12題。11. 氣溫日較差最大的是A. 28日 B. 29日 C. 30日 D. 31日12. 28日天氣狀況是A. 陰轉小雨, 23~32℃, 北風2級 B. 陰轉小雨, 19~28℃, 南風2級C. 小雨轉陰, 19~28℃, 西南風2級 D. 小雨轉陰, 23~32℃, 南風2級讀圖6“某區域等溫線圖”完成13~14題。13. 根據氣溫分布規律,該區域正值A. 北半球夏季B. 北半球冬季C. 南半球夏季D. 南半球冬季14. 圖 7 中四種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最符合 M地的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15. 造成圖7中丙、丁兩種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 人類活動 B. 緯度位置 C. 海陸位置 D. 地形地勢20 世紀中期,地理學家邦奇等用人類大陸圖(圖 8) 解釋世界人口分布情況。在地圖上隱去陸地和海洋,僅畫出人類密集的地區,其中面積較大的人類密集區稱人類大陸。據此完成16~17題。16. 人類大陸主要分布在①北半球 ②南半球③低緯度 ④中緯度⑤高緯度A. ①③④ B. ①③⑤C. ②③⑤ D. ②④⑤17. 被隱去區域與其地理環境特征對應正確的是A. a——高溫多雨B. b——高寒缺氧C. c——炎熱干燥 D. d——酷寒烈風2023 年 8 月 22 日~2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辦。圖9 為此次會議的會標。其中“B”代表巴西,“R”代表俄羅斯,“I”代表印度,“C”代表中國,“S”代表南非。據此完成18~20題。18. 金磚國家中,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A. 巴西 B. 中國C. 印度 D. 俄羅斯19. 金磚國家之間的國際合作屬于A. 南北對話 B. 南北對抗C. 南南合作 D. 南南對話20. 此次金磚國家峰會,會議使用概率最低的語言是A. 俄語 B. 漢語C. 英語 D. 法語二、綜合題(每空1分,共10分)21. 江蘇某中學“勞動實踐基地”建設初見成效,該校勞動實踐基地分布如圖 10所示,讀圖完成下列各題。(5分)(1) 校園氣象站的海拔范圍是160米至 ▲ 米。教學樓到氣象站的道路在圖上距離為5厘米, 實地距離為 ▲ 米。通過觀測發現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 ▲ 時左右。(2) 學校計劃在甲、乙、丙三地塊上建設勞動實踐基地。甲、乙、丙三地塊,實際面積最小的是 ▲ 地塊。菜園A在B的 ▲ 方向。22.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題。(5分)材料一:2023年 12月18日在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的6.2級地震。材料二:甘東南活動構造區位于中國南北地震帶北部,是青藏高原東北緣的一個重要組成區域。受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長期作用,該區構造活動強烈。材料三:板塊發生張裂或碰撞運動時,易造成火山或地震。全球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塊交界處。圖11為全球板塊分布圖。(1) 甘肅積石山此次地震的原理分析:震中地區受 ▲ 板塊和 ▲ 板塊長期 ▲ 作用,板塊構造活動強烈。(2) 結合板塊分布圖,世界最大的半島位于 ▲ 板塊。(3) 當地震發生時,應對措施得當的是( ▲ )①如果條件允許,及時撤離到安全的空曠地帶②如果住在高樓,要第一時間搶先乘電梯逃生③如不能及時撤離,可暫時躲在小開間的墻角④如被困在廢墟下,應當保存體力,等待救援A. ①②③ B.① 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023~2024學年秋季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七年級地理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題號12345678910答案CDDCDCDBAD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DBBBABBD二、綜合題21.(1)16550014/午后2(2)甲東北22.(1)印度洋(印度)/亞歐亞歐/印度洋(印度)碰撞(2)印度洋(3)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地理參考答案.pdf 江蘇省東臺市2023-—2024學年上學期七年級期末生物·地理試題.docx 生物參考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