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第1課時紀念館一角十八世紀著名的化學家拉瓦錫,在簡陋的實驗室里,探究空氣的成分,為探究空氣的成分,做了大量實驗,為化學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拉瓦錫1898年,漢斯·馮·佩希曼在實驗室發現聚乙烯;1933年,ICI的化學家找到制造聚乙烯的新方法,并在2年后,使之真正投入使用。【這些成果的產生又有什么共同點呢?】化學的產生和發展都離不開實驗,許多化學的重大發現和研究成果,也都通過大量的實驗得到的。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1.通過對蠟燭的性質的了解,初步學習觀察和描述化學實驗的方法2.能準確描述蠟燭燃燒時和燃燒后的現象。3.能說出化學學習的特點。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用蠟燭營造愛情的甜蜜與浪漫,也用石蠟給水果保鮮等。對于蠟燭燃燒你有沒有更多的思考過呢?比如說蠟燭是由什么做成的?它燃燒后生成什么?除了能燃燒,它還具有哪些性質?一、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步驟】①實驗前:觀察參加反應的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硬度、密度等物理性質。②實驗中:觀察實驗過程中看到的光、熱、火焰、沉淀、氣體等。③實驗后:生成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等。1.點燃前:蠟燭的物理性質①觀察視頻,請你描述蠟燭的性質,并把這些性質記錄下來② 蠟燭的密度比水大還是小?視頻② 蠟燭的密度比水大還是小?蠟燭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白色圓柱狀的固體,有微弱的蠟味①請你描述蠟燭的性質。2.燃著時仔細觀察燃著的蠟燭視頻。①蠟燭燃燒時發生了什么變化?火焰分為幾層?②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約1s后取出,根據火柴梗在火焰不同部位被燒的情況,推測火焰哪一部分的溫度最高,哪一部分溫度最低?③分別取一個干燥燒杯和一個用澄清石灰水潤濕內壁的燒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觀察燒杯壁上有什么現象發生。推測蠟燭燃燒后生成了什么物質?視頻①蠟燭的變化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用燃著的火柴移近燈芯點燃燈芯蠟燭熔化蠟燭燃燒,發出黃色火焰,放出熱量,產生少量黑煙,火焰分三層石蠟熔化是物理變化,石蠟燃燒是化學變化實驗內容 步驟與方法 實驗現象 結論蠟燭火焰哪層溫度最高 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約1S后取出處于蠟燭火焰外焰部分火柴梗炭化最嚴重。蠟燭火焰外焰部分溫度最高②蠟燭火焰各層溫度外焰部分被燒得最焦,外焰溫度最高,焰心的溫度是最低的③蠟燭燃燒后可能生成什么物質?實驗內容 步驟與方法 實驗現象 結論蠟燭燃燒后可能生成什么物質?燒杯內壁有水霧,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蠟燭燃燒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取一個干冷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然后迅速倒轉過來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蕩【注】二氧化碳氣體可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3.熄滅后觀察蠟燭熄滅的視頻。用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蠟燭能否重新燃燒,仔細觀察并描述對應的現象。實驗探究步驟 現象① 熄滅蠟燭,觀察所發生的現象② 用火柴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有白煙從燭芯飄出火順白煙將蠟燭重新點燃視頻思考:蠟燭燃燒時產生黑煙,為什么熄滅后是白煙?黑煙和白煙各是什么物質?蠟燭燃燒時,氧氣供應不足,生成炭黑,所以產生黑煙;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是石蠟蒸汽液化、凝固后形成的固體小顆粒。討論與交流通過對蠟燭燃燒及其燃燒的探究,說說化學學習的特點是什么?(1)關注物質的性質(2)關注物質的變化(3)關注物質變化的過程中對結果的 解釋和討論1.小明在家做雞蛋殼與醋的實驗時,未看見氣泡產生。面對此“異常”現象,他的做法不可取的是( )。A.向老師請教B.查找相關資料,探究原因C.反復實驗,觀察現象D.認為自己做錯了,放棄實驗D2.下列有關蠟燭燃燒的敘述錯誤的是( )。A.可觀察到蠟燭燃燒產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層B.蠟燭熔化產生“燭淚”C.在蠟燭火焰上方罩一個干燥的燒杯,燒杯內壁有層水霧D.用燃著的火柴去點燃蠟燭熄滅時的白煙,白煙不能被點燃D3. 將蠟燭切下一小塊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說明蠟燭的密度比水____;將一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燒杯壁上有_____,說明________;取下后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蕩,現象____________,說明 。小水珠有水生成石灰水變渾濁生成了二氧化碳化學實驗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化學學習的特點點燃前燃著中熄滅后關注物質的性質關注物質的變化關注物質變化的過程中對結果的解釋和討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