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 學案課程標準通過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時代背景以及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探索與革命實踐,了解《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理解馬克思主義產生的世界意義。重點難點重點: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難點:巴黎公社。一 早期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思想的萌發(fā)1.早期工人運動的興起(1)原因①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yè)的建立和發(fā)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各種弊病逐漸顯現(xiàn):1825年,英國爆發(fā)了 。此后,每隔十年左右就會爆發(fā)一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②工人同資本家的階級矛盾日益激化:雖然生產力不斷提高、勞動產品日益豐富,但工人階級的生活條件并沒有得到相應改善,他們的政治權利也極其有限。(2)目的:改善勞動條件和 ,維護自己的權益。 (3)斗爭方式:從搗毀機器到爭取政治權利。(4)典型:19世紀三四十年代爆發(fā)的 武裝起義、英國工人爭取普選權的 和德意志西里西亞織工起義。 (5)意義:表明無產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2.社會主義思想的萌發(fā)(1)原因:工人階級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2)代表:法國人圣西門、 和英國人 。 (3)主張①無情地揭露和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種種弊端。②反對自由放任的競爭,主張建立合作、平等、和諧的理想社會。(4)評價:他們沒有找到實現(xiàn)理想社會的現(xiàn)實力量和正確有效的途徑,被稱為“ ”。 二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創(chuàng)立者:德國思想家、革命家馬克思和 。 2.條件(1)思想條件:廣泛吸收人類優(yōu)秀思想成果。(2)社會條件:進一步探討 引起的社會變化。 (3)階級條件:總結工人運動的經驗。3.過程(1)1846—1847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在布魯塞爾建立了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和德意志工人協(xié)會。(2)他們加入“正義者同盟”,并幫助該同盟改組為“ ”。 (3)在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上,馬克思和恩格斯受大會委托起草同盟綱領。4.標志:1848年2月,《 》發(fā)表。 (1)內容①肯定了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作用。②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guī)律。③肯定了 在階級社會中推動歷史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④宣告了 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和共產主義建設者的偉大使命。 ⑤闡明了共產黨的性質、目的和策略原則。(2)意義: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tǒng)地闡述了 的基本原理,闡明了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5.發(fā)展(1)背景:1848年,歐洲革命失敗后,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指導工人階級進行斗爭的同時,繼續(xù)進行理論探索。(2)表現(xiàn)①1867年,馬克思撰寫的政治經濟學巨著《資本論》第一卷出版。通過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深刻剖析,馬克思創(chuàng)立了 ,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和資本家剝削的秘密。 ②馬克思和恩格斯創(chuàng)立了唯物史觀。6.意義(1)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人民的、實踐的、不斷發(fā)展的開放的理論,它創(chuàng)造性地揭示了 發(fā)展規(guī)律,第一次創(chuàng)立了人民實現(xiàn)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始終站在時代前沿。 (2)自19世紀中期起,馬克思主義成為世界工人運動和 的重要思想武器。 (3)在馬克思主義影響下, 在世界范圍內如雨后春筍般建立和發(fā)展起來。 三 國際工人運動的發(fā)展1.第一國際(1)原因: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發(fā)出了“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的號召。(2)成立:1864年,國際工人協(xié)會在 成立,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一國際”。 (3)意義:它的成立推動了 的傳播和國際工人運動進入新階段。 2.巴黎公社(1)背景: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zhàn)爭中失敗,社會矛盾激化。(2)革命經過: 年3月,法國巴黎爆發(fā)工人武裝起義,起義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5月28日被法國資產階級和德國聯(lián)合扼殺。 (3)革命措施①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 與行政合一的政權機關和司法機構。 ②廢除舊軍隊和舊警察,代之以 和治安委員會。 ③人民有權監(jiān)督和罷免由選舉產生的公職人員,所有公職人員的工資不得超過熟練工人的工資。④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廠。⑤實行八小時工作日。(4)歷史意義:巴黎公社作為 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被載入史冊,它的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為 的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達標檢測1.1837年倫敦工人協(xié)會向國會提出請愿書——《人民憲章》,隨后全國憲章派協(xié)會宣告成立,提出“普選權問題是飯碗問題”,它的宗旨是追求下院的徹底改革,同時認為只宜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1848年請愿活動遭到鎮(zhèn)壓,國會也拒絕接受請愿書。接著,英國內閣下令解散全國憲章派協(xié)會。該則材料作為例證可以用來說明( )A.憲章運動提高了工人經濟地位 B.議會與內閣政治上共進退C.英國反封建專制斗爭的艱難性 D.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必要性2.據(jù)統(tǒng)計,在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紡織工,懷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紡織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中,諾貝爾是化學家,西門子是物理學家,愛迪生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和化學獎的提名。這一變化說明( )A.發(fā)明者的出身決定研究成果 B.科技創(chuàng)新不再需要生產經驗C.科學與技術的結合程度加深 D.科學理論比生產經驗更重要3.一份對1842年英國曼徹斯特的調查報告提道:“手織工 每天干14小時活,掙的錢還不夠吃兩頓飯。”1844年對全英織襪工所做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織襪工平均每臺織機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機費后只有6先令,且衣食住行都包括在內。這兩份調查所揭示的社會現(xiàn)實( )A.表明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條件成熟 B.孕育了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社會條件C.說明工業(yè)革命提高了工人生活質量 D.反映了英國社會消費水平不斷提高4.“根據(jù)它用某國文字發(fā)行的份數(shù),不僅可以相當準確地判斷該國工人運動的狀況,而且可以相當準確地判斷該國大工業(yè)發(fā)展的程度。”材料中“它”是指( )A.《權利法案》 B.《1787年憲法》C.《共產黨宣言》 D.《十二銅表法》5.恩格斯說:“馬克思主義和任何新的學說一樣,它必須首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fā),雖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質的經濟的事實中。”其所說的“已有的思想材料”應該不包括( )A.德意志古典哲學 B.英法的空想社會主義C.俄羅斯民族主義 D.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6.據(jù)統(tǒng)計,巴黎公社成立后,巴黎社會上組建了近百個各種各樣的群眾組織。這些組織經常開會,討論研究公社內部事務,共同參與社會治理。這表明巴黎公社( )A.崇尚中央與地方共治思想 B.踐行主權在民的政治理念C.深受馬克思主義理論影響 D.成為國際工人運動的典范7.1871年年底,馬克思撰文指出:“無產階級在反對有產階級聯(lián)合力量的斗爭中,只有把自身組織成為與有產階級建立的一切舊政黨不同的、相對立的政黨,才能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由此可見,馬克思( )A.重視提高無產者的思想覺悟 B.主張發(fā)揮工人階級的主體地位C.強調社會主義革命條件已成熟 D.要求組建強有力的新型政黨8.某西方學者評論說:“他們雖然有社會變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過無產者的起義來實現(xiàn)社會變革……實際上,他們幾乎沒有考慮過自己精心制作的藍圖如何才能付諸實踐,指望國王或富人來投資建設他們設計的社會組織。”該學者評論的是( )A.歐洲三大工人運動 B.空想社會主義C.馬克思主義 D.巴黎公社9.19世紀七八十年代,德、英、法、美等歐美國家的一些理論報刊,刊載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宣傳介紹馬克思主義;同時,還刊載大量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文章,闡述科學社會主義思想。這些報刊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 )A.表明工人階級力量的逐漸壯大 B.推動了歐洲早期工人運動的出現(xiàn)C.真正使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 D.導致了社會主義革命的迅速爆發(fā)10.巴黎公社政權采取的措施中,試圖將資本主義私有制改造為公有制的是( )A.以下選舉公社委員會B.廢除舊警察、舊軍隊C.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交給工人合作社管理D.實行八小時工作日11.1847年底,共產主義者同盟舉行第二次代表大會,將同盟的目的由“通過傳播財產公有的理論并盡快地求其實現(xiàn),使人類得到解放"改為“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統(tǒng)治,消滅舊的以階級對抗為基礎的資產階級社會和建立沒有階級、沒有私有制的新社會。”這一變化說明( )A.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推動了無產階級的斗爭B.共產主義者同盟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理論C.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斗爭理論更加具體明確D.工人運動從此有了系統(tǒng)的理論指導12.馬克思認為:“公社以其審慎溫和著稱的措施,只能適合于被包圍城市的情況……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過人民自己實現(xiàn)的人民管理制的發(fā)展方向。”這表明巴黎公社( )A.對舊勢力妥協(xié)導致革命形勢惡化 B.缺乏斗爭經驗錯失了有利時機C.缺乏爆發(fā)的社會條件,具有局限性 D.未能有效動員農民而孤軍奮戰(zhà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