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平面圖形的認識與測量》第2課時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和圓的特征,溝通他們之間的關系。過程與方法:掌握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方法。溝通面積公式之間的聯系,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知識整理,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思維能力。教學重難點:重點:借助轉化的方法,溝通平面圖形的內在聯系。難點:利用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一、創設情境,問題導入。師:同學們,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圖形? 生:長方形師:那把它拉伸一下變成了什么圖形? 生:平行四邊形師:在這個變化過程中,大家想一想什么發生了變化?什么沒有變化?把你的想法寫在導學案上吧!生:周長沒變,面積變了。【師出示長方形拉伸成平行四邊形課件】師:既然大家說到了周長和面積,那你能指一指哪是周長,哪是面積嗎?大家試著總結總結周長和面積的定義吧! (學生回答)(師引導) 周長: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 面積:物體表面的大小。板書:周長: 長度 面積:大小【師課件出示一組數據】師:老師給出一組數據,同學們能不能計算一下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周長呢?生:長方形的周長=(8+6)×2=28(cm)平行四邊形的周長=(8+6)×2=28(cm)師:所以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周長相等。師:大家能不能再計算一下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生:長方形的面積=8×6=48(cm )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8×6=48(cm )師:其他同學有不同意見嗎?生:不能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師:為什么?生:沒有高。師:老師給出高是5厘米,現在能計算了嗎?哪位同學能回答一下?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8×5=40(cm )師:通過驗證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不相等。師:在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時用到了哪個公式?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師:大家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如何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呢?情景一:將平行四邊形的一個角剪下來,移動到另一邊就組合成了長方形。情景二:將平行四邊形沿高剪開,平行四邊形就變成了長方形。生: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等于平行四邊行的高,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師出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課件】(黑板上貼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寫上“轉化”)二、回顧知識,構建聯系師:通過操作,我們知道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由長方形面積公式轉化而來的,用這種方法你還能得出哪些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呢?試著總結一下吧!小組合作完成框架圖。【師出示各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公式框架圖課件】1. 小組合作完成框架圖師:哪個小組能用字母表示出各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嗎?①長方形生:長方形的周長C=(a+b)×2,長方形的面積S=a×b師:誰還有不同想法?(提示:在乘法算式里當數字和字母相遇時?)生:長方形的周長C=2×(a+b),長方形的面積S=a×b師:誰還能再優化一下?生:長方形的周長C=2(a+b),長方形的面積S=ab②正方形生:正方形的周長C=a×4,正方形的面積S=a×a師:誰還有不同想法?生:正方形的周長C=4a,正方形的面積S=a ③平行四邊形生:平行四邊形面積S=ah④三角形生:三角形面積S=ah÷2師:誰有不同意見?生:三角形面積S= ah⑤梯形生:梯形面積S=(a+b)h÷2師:誰有不同意見?生:三角形面積S= (a+b)h⑥圓生:圓的周長C=2πr,圓的面積S=πr 。2.師:哪個小組能說一說,這些圖形的面積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小組匯報,其他小組補充)【老師用幻燈片演示各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①正方形:讓長方形的長和寬相等就轉化成了正方形。(黑板上貼出正方形,寫上“轉化”)②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沿對角線剪開,得到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那么三角形的面積就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黑板上貼出三角形,寫上“轉化”)③梯形:把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梯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積就=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除以二。(黑板上貼出梯形,寫上“轉化”)④圓:把圓平均分成若干等份,重新組合成形成近似的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于圓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等于圓的半徑,所以圓的面積S=。(黑板上貼出圓,寫上“轉化”)師:同學們,觀察一下我們在學習一些未知的圖形時,是用什么方法推導出公式的?生:轉化法。師:也就是說我們用轉化的方法,把未知的圖形轉化成已知的圖形,從而建立聯系。讓我們用上面的公式來解決一些簡單問題吧!三、運用公式,鞏固練習。【師出示課件】1.計算下面各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單位:cm)【找一個小組上臺板演】師:哪個小組能說說解題思路?(預設1)生:三角形的周長=30+40+50=120(cm)三角形的面積=50×30÷2=750(cm )師:誰有不同意見?生:三角形的面積不對,應該是40×30÷2=600(cm )師:50c m的邊在三角形的下邊,它不是底嗎?生:它是底,可圖中沒有給出對應的高。師:誰能做出50cm的高呢?(學生操作)師:所以我們不能用50cm作為底,為什么讓30cm和40cm為底和高?生:因為兩條直角邊垂直,互為底和高。師:回答的非常準確,我們在運用公式時,一定要使用對應的底和高。(預設2)生:三角形的周長=30+40+50=120(cm)三角形的面積=40×30÷2=600(cm )師:誰有不同意見?(無人回應)師:老師認為50c m的邊在三角形的下邊,它是底,所以三角形的面積=50×30÷2=750(cm )。同學們認為我說的有道理嗎?生:它是底,可圖中沒有給出對應的高。師:誰能做出50cm的高呢?(學生操作)師:所以我們不能用50cm作為底,為什么讓30cm和40cm為底和高?生:因為兩條直角邊垂直,互為底和高。師:回答的非常準確,我們在運用公式時,一定要使用對應的底和高。不能只看圖形的位置。師:誰能說說梯形的周長和面積呢? (學生回答)師:除了基本的公式運用之外,各圖形面積公式有哪些聯系呢?同學們請看導學案第2題又該如何解決呢?【師出示課件】2.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30 cm ,那么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少?師:誰能說一說自己的答案呢?(學生匯報)師:為什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除以2就是三角形的面積呢?(預設)生: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等底等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師:這名學生把最關鍵的一句話說出來了,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是通過等底等高建立聯系的。如果是組合圖形如何來解決呢?同學們請看下面這幅圖。四、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師動態展示課件】提問:①認真觀察這兩個圖形有什么聯系和區別,試著說一說吧。生:都是由一個正方形和一個半圓組成的。師:誰有不同看法?生:第一幅是由一個正方形加上一個半圓組成的,第二幅圖是由一個正方形減去一個半圓組成的。師:誰還有不同意見?生:第一幅圖是由三條邊加一條半個圓弧組成的,第二幅圖也是由三條邊加一條半個圓弧組成的。師:大家清楚了這兩幅聯系和區別,你能分別計算出部分的周長和面積嗎?【課件出示:②你能分別計算出部分的周長和面積嗎?】(小組交流,匯報展示)生:第一幅圖的周長:4×4=16(cm) 3.14×4÷2=6.28(cm) 16+6.28=22.28(cm)師:誰能畫一畫第一幅圖的周長是哪幾條邊?(學生操作)師:現在誰能說說求周長的思路及計算過程 生:這幅圖是由,正方形的三條邊和圓周長的一半組成的,所以列示為:4×3=12(cm)3.14×4÷2=6.28(cm)12+6.28=18.28(cm)師:我們求周長先要明確求那幾條線段,再列式計算。求面積也是相同的道理,誰來講解一下面積怎么求的 生:第一幅圖的面積:4×4=16(cm ) 3.14×(4÷2) ÷2=6.28(cm ) 16+6.28=22.28(cm )師:我們求出了第一幅圖的周長和面積,誰能來說一說第二幅的周長和面積 (講解過程同上)③通過計算,我發現了兩個圖形的周長( ),面積( ) 。師:遇到組合圖形時,我們把它分解成基本圖形來解決周長和面積問題。五、全課總結,暢談收獲。同學們,回憶一下今天咱們主要復習的什么內容呢?情景一 :我掌握了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公式。情景二:我學會了運用轉化思想將平面圖形聯系在一起。老師:大家的收獲真多呀!一些看似復雜的周長和面積問題,根據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就變得十分簡單了。今天的就復習到這里,同學們下課。(共13張PPT)平面圖形的認識與測量第2課時人教版 六年級下冊 第六單元一、設置懸念,問題導入把長方形拉伸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什么沒變? 什么變了?8cm6cm6cm5cm周長: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面積:物體表面的大小。長方形的面積=8×6=48(cm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8×5=40(cm )結論:周長沒變,面積變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底×高轉化二、回顧知識,構建聯系二、回顧知識,構建聯系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S=ah÷2ah轉化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S=(a+b)h÷2aabbh轉化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圓面積公式的推導rS=πr×r=πr 轉化三、運用公式,鞏固練習1.計算下面各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單位:cm)304050761382.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30 cm ,那么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少?30÷2=15( cm )答:三角形的面積是15cm 三、運用公式,鞏固練習4cm四、合作交流,解決問題1、①認真觀察這兩個圖形的陰影部分有什么區別和聯系,試著說一說吧!②你能分別計算出陰影部分的周長和面積嗎?4cm③經過計算我發現了兩個圖形的相等, 不相等。周長面積這節課你復習了什么?1、我復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五、全課總結,暢談收獲2、我學會了運用轉化思想,將平面圖形聯系在一起。 《平面圖形的認識與測量》第2課時導學案班級: 姓名:【學習目標】1.掌握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方法。2.借助轉化的方法,溝通平面圖形的內在聯系。3.把相關內容,結構化,形成整體框架,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學習過程】(6cm) 一、設置懸念,問題導入。(6cm)1.想一想:(8cm)把長方形拉伸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變了, 沒變。2.算一算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周長和面積吧!長方形的周長: 平行四邊形的周長:長方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3.結論:把長方形拉伸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 變了, 沒變。二、回顧梳理,構建聯系。【要求:獨立完成,組內交流】三、運用公式,鞏固練習。【相信自己,我最棒!】1.計算下面各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單位:cm)2.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30 cm ,那么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少?四、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小組合作,交流匯報。】①認真觀察這兩個圖形有什么區別和聯系,試著說一說吧!②你能分別計算出陰影部分的周長和面積嗎?③經過計算我發現了兩幅圖陰影部分的 相等, 不相等。五、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1、我復面圖形的( )和( )的計算方法。2、我學會了運用( )思想,將平面圖形聯系在一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11.平面圖形的認識與測量 導學案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docx 6.11.平面圖形的認識與測量 (教案)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docx 6.11.平面圖形的認識與測量 (課件)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