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中考化學微專題十一科學探究題 課件(共63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中考化學微專題十一科學探究題 課件(共63張PPT)

資源簡介

(共63張PPT)
微專題十一
化學 中考總復習
科學探究題
類型一 混合物成分及含量的探究
1.(2023·深圳)已知H2與菱鐵礦(主要成分FeCO3,其他成分不參與反應)反應制成納米鐵粉。某小組進行探究并完成如下實驗:
查閱資料:①H2能與CuO反應生成H2O,H2O能使無水硫酸銅變藍;
②CO2與無水硫酸銅不反應。
(1)某同學探究反應后氣體成分,先將反應后氣體通入無水硫酸銅,無水硫酸銅變藍,證明氣體中含有__,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Ca(OH)2===CaCO3↓+H2O
H2與菱鐵礦(主要成分FeCO3,其他成分不參與反應)反應制成納米鐵粉。某同學探究反應后氣體成分,先將反應后氣體通入無水硫酸銅,H2O能使無水硫酸銅變藍,觀察到無水硫酸銅變藍,證明氣體中含有水;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此時將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2)對剩余氣體成分進行以下猜想:
猜想一:H2;猜想二:____;猜想三:CO和H2。
濃H2SO4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中現象:____________; 乙中無水CuSO4變藍; 丙中變渾濁 猜想____正確
CO
除去剩余氣體中的水蒸氣
黑色固體變紅

對剩余氣體成分進行以下猜想,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則H2和FeCO3反應后生成的物質除了鐵、水、二氧化碳之外,氫氣可能過量,H2和FeCO3反應可能生成一氧化碳,則猜想二是CO;將剩余氣體通過濃硫酸進行干燥,濃H2SO4的作用:除去剩余氣體中的水蒸氣,避免對后續實驗造成干擾。由乙中無水CuSO4變藍,丙中變渾濁,說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氫氣和氧化銅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銅和水,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則甲中現象是:黑色固體變紅,由此可知剩余氣體中有氫氣和一氧化碳,所以猜想三正確。
(3)熱處理后的納米鐵粉能夠除去地下水中的磷元素,450 ℃或者550 ℃熱處理納米鐵粉的除磷率以及pH如圖所示,分析_____ ℃時以及____(填“酸性”或“堿性”)條件下處理效果更好。
550
酸性
熱處理后的納米鐵粉能夠除去地下水中的磷元素,由圖可知,在550 ℃以及酸性條件下處理效果更好。
2.(2023·汕頭一模)化學實踐活動課上,老師拿來一包久置空氣中的堿石灰干燥劑(氧化鈣和氫氧化鈉的混合物),讓同學們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1)堿石灰極易與空氣中的水蒸氣、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其中氧化鈣與水反應_____(填“放出”或“吸收”)熱量,氫氧化鈉在空氣中變質的原因,用化學方程式解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堿石灰要_____保存。
放出
2NaOH+CO2===Na2CO3+H2O
密封
【查閱資料】氯化鈣溶液呈中性,碳酸鈉溶液呈堿性。
【設計實驗】設計如下流程進行實驗。
(2)同學們決定對這包堿石灰成分進行探究。
【猜想假設】
猜想Ⅰ:未變質,只含有氧化鈣和氫氧化鈉;
猜想Ⅱ:部分變質,有氫氧化鈣、碳酸鈣和碳酸鈉等;
猜想Ⅲ:完全變質,只含有碳酸鈣和碳酸鈉。
實驗 實驗步驟 現象 結論
實驗1 取少量堿石灰樣品于燒杯中,加入足量的水,觸摸燒杯外壁,充分攪拌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 溫度①__________ (填“升高”“降低”或“沒有變化”) 猜想Ⅲ
正確
實驗2 取少量上述濾渣于試管中,滴加過量②_______,并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產生氣泡,澄清石灰水③_______
實驗3 取少量上述濾液于另一支試管中,先滴加酚酞溶液,再滴加過量氯化鈣溶液 溶液先變成紅色,④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沒有變化
稀鹽酸
變渾濁
后產生白色沉淀,紅色褪去
根據實驗的結論,猜想Ⅲ正確,說明已經完全變質,只含有碳酸鈣和碳酸鈉。
實驗1:碳酸鈣難溶于水,碳酸鈉溶于水溫度變化不明顯。
實驗2:濾渣為碳酸鈣,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氣體,會產生氣泡,生成的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3:濾液中含有碳酸鈉,碳酸鈉溶液呈堿性,可使酚酞溶液變紅;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會產生白色沉淀,Na2CO3反應完全后溶液紅色褪去。
【討論分析】實驗3是否可以先滴加過量氯化鈣溶液,再滴入酚酞溶液?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先滴加過量氯化鈣溶液,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再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不變紅,也可證明
實驗3可以先滴加過量氯化鈣溶液,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含有碳酸鈉,反應完全后溶液呈中性,再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不變紅。
類型二 反應后物質成分的探究
3.(2023·潮州模擬)某興趣小組用氫氧化鉀溶液和稀硫酸進行中和反應實驗。
(1)甲同學在燒杯中加入約5 mL氫氧化鉀溶液,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此時溶液呈___色,接著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再用玻璃棒攪拌,發現溶液變為無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KOH+H2SO4===K2SO4+
2H2O
氫氧化鉀溶液顯堿性,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紅色;氫氧化鉀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OH+H2SO4===K2SO4+2H2O。
(2)乙同學對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成分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
猜想一:K2SO4;
猜想二:K2SO4和KOH;
猜想三:______________。
以上猜想中,可以直接排除的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2SO4和H2SO4
猜想二
含有氫氧化鉀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色,而實驗中反應后的溶液為無色
恰好完全反應時只有K2SO4;氫氧化鉀過量時有K2SO4和NaOH;稀硫酸過量時有K2SO4和H2SO4。
【實驗探究】
為了驗證另外兩種猜想,乙同學設計如下實驗方案:
方案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方案1 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向試管中滴加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產生 猜想三成立
方案2 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向試管中加入少量的CuO粉末,振蕩 猜想三成立
固體粉末減少(或消失),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
若猜想三成立,則溶液中存在硫酸,硫酸能與氧化銅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實驗現象是固體粉末減少(或消失),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
【評價與反思】
①丙同學針對上述方案提出疑問,認為方案1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學們經過反思與討論,最后認為方案2中的CuO粉末可以用下列的某些物質代替,也能得到同樣的實驗結論,請你選出可用藥品___(填字母)。
A.Fe2O3 B.NaCl C.CaCO3 D.Cu
溶液中含有的K2SO4也能和BaCl2反應生成白色沉淀
AC
Fe2O3能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將Fe2O3加入溶液中實驗現象是固體粉末減少(或消失),溶液由無色變成黃色,現象明顯,A符合題意;NaCl不能與硫酸反應,加入NaCl無明顯變化,B不符合題意;
CaCO3能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鈣、二氧化碳和水,將CaCO3加入溶液中實驗現象是產生氣泡,現象明顯,C符合題意;
Cu不能與硫酸反應,加入Cu無明顯變化,D不符合題意。
③分析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成分時,除了考慮生成物外,還要考慮_____________。
反應物的用量
4.(2022·廣州)某校學生用鹽酸和碳酸鈣制備CO2,產生了大量廢液。興趣小組通過以下研究確定廢液處理方案:
(1)廢液成分的確定。
①寫出制備CO2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推測廢液所含溶質。
推測一:________;
推測二:CaCl2和HCl。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l2
碳酸鈣和鹽酸的反應情況有三種,恰好反應和碳酸鈣過量時,溶質只有氯化鈣;鹽酸過量時,則溶質有氯化氫和氯化鈣。
③若要用一種藥品驗證哪種推測成立,可選擇的有哪些?_____(填字母)。
A.石蕊溶液 B.AgNO3溶液 C.鋅粒 D.CuO粉末
ACD
根據題意,只要證明是否含有鹽酸就可以。氯化鈣溶液呈中性,鹽酸可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故A可驗證;
氯化鈣和鹽酸中都含有氯離子,和AgNO3溶液反應都產生白色沉淀,故B不可驗證;
鋅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產生氣泡,故C可驗證;
鹽酸和氧化銅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黑色粉末減少(或消失),溶液變藍色,故D可驗證。
(2)廢液的處理。
實驗表明廢液中的溶質是CaCl2和HCl,小組決定用Na2CO3除去它們。
【提出問題】如何估算Na2CO3固體的用量?
【進行實驗】取100 mL廢液樣品于燒杯中,逐滴滴加5.3%的Na2CO3溶液,用pH傳感器測定滴加過程中溶液的pH。實驗結果如圖所示。
【結果討論】
①a~b階段,觀察到燒杯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
產生氣泡
碳酸鈉加入含有鹽酸和氯化鈣的溶液中,碳酸鈉先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然后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因此a~b階段為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觀察到燒杯中的現象是產生氣泡。
②b點后曲線平緩階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l2+Na2CO3===CaCO3↓+2NaCl
b點后為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l2+Na2CO3===CaCO3↓+2NaCl。
③c點時,取少量燒杯中的清液于試管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處理100 mL廢液,所需5.3%的Na2CO3溶液的體積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20 mL。
小于
c點時,取少量燒杯中的清液于試管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碳酸鈉溶液已經過量,說明處理100 mL廢液,所需5.3%的Na2CO3溶液的體積小于120 mL。
④將燒杯中的沉淀過濾、洗滌、干燥、稱重,質量為4 g。若處理10 L該廢液,理論上需要Na2CO3固體______g。(實驗所用Na2CO3溶液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3)
530
設生成4 g碳酸鈣沉淀需碳酸鈉的質量為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x    4 g
x=4.24 g
1 g·cm-3=1 g·mL-1,故所需碳酸鈉溶液的體積為4.24 g÷5.3%÷1 g·
mL-1=80 mL,即80 mL碳酸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4.24 g,故與HCl反應的20 mL碳酸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4.24 g÷4=1.06 g,
則處理100 mL廢液需碳酸鈉固體為4.24 g+1.06 g=5.3 g,因此若處理10 L該廢液,理論上需要Na2CO3固體為10×1 000 mL÷100 mL×5.3 g=530 g。
5.(2023·東莞二模)超市出現了一種名為“污漬爆炸鹽”的洗滌新產品,能在瞬間去除洗衣粉難以除去的多種頑固污漬。某校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對該產品開展探究活動。
【查閱資料】①“污漬爆炸鹽”的主要成分是過碳酸鈉(Na2CO4),它是一種白色結晶顆粒,易溶于水,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鹽和一些化合物起到去除污漬的作用。
②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的溶液都顯堿性。
【提出問題】“污漬爆炸鹽”與水反應后,生成物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
(1)猜想一:Na2CO3和H2O2;
猜想二:Na2CO3和NaOH;
猜想三:Na2CO3、______________。
H2O2和NaOH
由猜想一、二的內容以及實驗探究步驟是驗證是否存在過氧化氫、碳酸鈉、氫氧化鈉,可知猜想三為Na2CO3、H2O2和NaOH。
【實驗探究】
(2)
序號 步驟 現象 結論
① 取少量“污漬爆炸鹽”于燒杯中加入足量的蒸餾水充分攪拌 固體完全溶解形成無色溶液 -
② 取少量①中的溶液于試管中,先向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粉末,再伸入帶火星木條 產生大量氣泡,木條復燃 猜想_____不成立

序號 步驟 現象 結論
③ 取適量①中的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振蕩、靜置 有_________產生 猜想一成立
④ 取適量③中的上層清液于試管,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振蕩 無藍色沉淀產生
白色沉淀
硫酸銅溶液(或CuCl2
溶液等,合理即可)
②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則生成物中一定有H2O2,所以猜想二不成立。
③④的結論都是猜想一成立,說明生成物中存在Na2CO3和H2O2,不存在NaOH;
取適量①的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振蕩、靜置,氯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可以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
④是檢驗氫氧化鈉的存在,根據無藍色沉淀產生,可知加入的是含Cu2+的鹽溶液,氫氧化鈉和可溶性銅鹽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無藍色沉淀生成說明沒有氫氧化鈉。
【小結】
(3)請寫出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5)“潔廁靈”的有效成分是稀鹽酸,“污漬爆炸鹽”與潔廁靈____(“能”或“不能”)混用,原因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鈉的檢驗造成干擾
將碳酸鈉完全除去,防止對氫氧化
不能
Na2CO3+2HCl===2NaCl
+H2O+CO2↑
類型三 實驗異常現象的探究
6.(2021·廣東,19)某興趣小組探究鎂與稀鹽酸的反應。
(1)鎂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前,用砂紙打磨鎂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Mg+2HCl===MgCl2+H2↑
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鎂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能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鎂,覆蓋在表面,實驗前,用砂紙打磨鎂條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3)將打磨后的鎂條放入稀鹽酸中,一段時間后發現有“灰白色沉淀”產生的異常現象。
【提出問題】灰白色沉淀可能含有什么物質?
【查閱資料】Mg(OH)2受熱分解生成MgO和H2O;變色硅膠遇水由藍色變為粉紅色;堿式氯化鎂[Mg(OH)Cl]不溶于水,受熱易分解生成MgO和HCl氣體。
【提出假設】甲同學認為灰白色沉淀中不含MgCl2,你認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氯化鎂易溶于水
乙同學認為灰白色沉淀中可能含有:
猜想Ⅰ:Mg;
猜想Ⅱ:Mg(OH)Cl;
猜想Ⅲ:Mg(OH)2。
【實驗探究】乙同學將灰白色沉淀洗滌、干燥后,分別置于編號為①②③的試管中。
序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實驗1 向試管①中加入適量________ __________(填物質名稱) 沉淀消失,無氣泡產生 猜想Ⅰ不成立
實驗2 加熱試管②,并將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濾紙條置于試管口 濾紙條變紅 猜想Ⅱ_____
實驗3 加熱試管③,將產生的氣體通過變色硅膠 變色硅膠____ ____________ 猜想Ⅲ成立
稀鹽酸
(或稀硫酸)
成立
由藍色變為粉紅色
濾紙條變紅,是因為反應生成的氯化氫溶于水形成鹽酸,鹽酸能使石蕊溶液變紅色,猜想Ⅱ成立。變色硅膠由藍色變為粉紅色,說明反應生成水,猜想Ⅲ成立。
【討論分析】實驗2中濾紙條變紅是由于HCl氣體溶于水使溶液呈____性,
生成HCl氣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7.(2023·肇慶懷集縣二模)甲同學在學習了金屬活動性順序后,根據金屬的化學性質,嘗試用鈉置換出硫酸銅溶液中的銅。他取一小塊金屬鈉放入盛有硫酸銅溶液的燒杯中,并沒有觀察到預想的現象,而是看到鈉浮在水面上快速游動,發出嘶嘶聲,溶液中出現藍色沉淀,待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藍色濾渣。甲同學對濾渣的成分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濾渣是什么?
【查閱資料】鈉是一種化學性質非常活潑的金屬,能夠和水反應生成堿和氫氣。
【猜想與假設】猜想一:全部是Cu;
猜想二:全部是Cu(OH)2;
猜想三:Cu和Cu(OH)2的混合物。
乙同學認為猜想一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與驗證】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取少量藍色濾渣于燒杯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攪拌 猜想二正確。寫出濾渣溶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銅是紫紅色的,不是藍色的
藍色濾渣全部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Cu(OH)2+H2SO4===CuSO4+2H2O
【結論與反思】
(1)甲同學預想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實驗過程中生成藍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研究】
甲同學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認為鈣和水的反應一定比鈉更劇烈,他分別取大小相同的兩塊金屬同時放入等質量同溫度的水中觀察,發現鈣開始劇烈反應,后沉入水中,反應變得緩慢,而鈉在水面上與水持續劇烈反應。請你分析鈣與水反應速率變緩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鈉表面有紫紅色固體析出
Cu(OH)2↓+Na2SO4
CuSO4+2NaOH===
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微溶于水,包裹在鈣表面,阻止反應持續進行
8.(2023·茂名高州市二模)某化學興趣小組請你參與實驗探究。
(1)銅片在常溫下不與稀硫酸反應,原因是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________________,但發現銅片在加熱的條件下可以與濃硫酸反應,產生氣泡,溶液呈藍色。
探究一:產生的氣體是什么?
【查閱資料】SO2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有毒的氣體,能使品紅溶液褪色。
【作出猜想】猜想一:SO2;猜想二:H2。
銅排在氫的后面
【實驗與分析】
(2)同學們把產生的氣體通入品紅溶液(如圖),觀察到
______________,由實驗現象及資料信息,確認猜想
一正確。
(3)試管口用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團塞住,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紅溶液褪色
吸收SO2氣體,防止污染空氣
二氧化硫會造成空氣污染,二氧化硫屬于酸性氣體,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故試管口用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團塞住,其作用是吸收SO2氣體,防止污染空氣。
探究二:藍色溶液中的溶質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CuSO4;猜想二:CuSO4和H2SO4。
【實驗探究】
(4)取一定量反應后的溶液進行稀釋,然后取樣品進行下列實驗:
步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① 向樣品中加入少量的CuO粉末 溶液中含有H2SO4
② 向樣品中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 溶液中含有CuSO4
黑色粉末溶解
產生藍色沉淀
①根據實驗結論溶液中含有H2SO4,向樣品中加入少量的CuO粉末,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故可觀察到黑色粉末溶解。
②根據實驗結論,溶液中含有CuSO4,向樣品中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可觀察到產生藍色沉淀。
(5)步驟①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驟②中的反應能發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O+H2SO4===CuSO4+H2O
反應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拓展延伸】
(6)根據以上探究,同學們設計了兩種制取硫酸銅的實驗方案:
這兩種方案中_____較好,該方案較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節約藥品)
無污染、節約H2SO4(或
方案①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硫,方案②過程中不會產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會污染空氣;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①Cu+2H2SO4(濃)
H2O可知,這兩種方案中②消耗硫酸較少,且①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硫氣體污染空氣,方案②過程中不會產生二氧化硫。
類型四 對物質性質的探究
9.(2023·深圳模擬)同學們從化學課上知道:蚊蟲叮咬時,能在人的皮膚內分泌出蟻酸刺激皮膚。課外興趣小組同學決定對蟻酸的性質進行探究。
【查閱資料】
Ⅰ.蟻酸又叫做甲酸,化學式為HCOOH。
Ⅱ.蟻酸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分解反應,生成兩種氧化物。
Ⅲ.無水CuSO4是一種白色固體,遇水會變成藍色。
【提出問題】蟻酸分解產生的兩種氧化物是什么?
【作出猜想】
甲同學根據蟻酸中含有氫元素,推測出生成物中含有水。乙同學猜想另一種生成物是氣體,提出了三種猜想:
猜想1:該氣體是CO2;猜想2:該氣體是CO;猜想3:該氣體是SO2。
大家一致認為猜想3是錯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反
應物中不含硫元素,不能生成二氧化硫
【實驗探究】將蟻酸分解產生的氣體通過如下裝置(部分夾持儀器已略去),觀察現象。
①A中白色固體變為___色,說明甲酸分解產生的氣體中有水蒸氣;

甲酸分解生成水,無水硫酸銅遇水變成藍色,則A中白色固體變為藍色。
②B裝置無明顯變化,D裝置中石灰水變渾濁;
③C裝置中紅棕色固體變黑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結合上述現象,得出結論:猜想2成立。
Fe2O3+3CO
B裝置無明顯變化,D裝置中石灰水變渾濁,則說明氣體中不含二氧化碳,而一氧化碳能與氧化鐵高溫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產生的二氧化碳使D中石灰水變渾濁,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3CO
2Fe+3CO2。
【討論交流】
①從環保角度看,該裝置的不足之處是__________________。
沒有尾氣處理裝置
一氧化碳有毒,會污染空氣,則該裝置的不足之處為沒有尾氣處理裝置。
②蟻酸在一定條件下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被蚊蟲叮咬后,可利用家庭常見物質________涂敷叮咬處以緩解痛癢。
肥皂水
甲酸顯酸性,則被蚊蟲叮咬后,應涂敷堿性物質,如肥皂水等。
類型五 反應條件及影響因素的探究
10.(2022·廣州)某化學興趣小組研究影響化學反應快慢的因素。
(1)如圖是實驗室中常用的儀器。
①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_。
②從圖中選擇合適的儀器組裝一套CO2發生裝置,要求添加鹽酸無需拆開裝置,需要用到的儀器有哪些?_____(填字母)。
長頸漏斗
ABD
實驗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該反應是固液常溫型反應,要求添加鹽酸無需拆開裝置,故需要用長頸漏斗,便于隨時添加液體,用長頸漏斗需要帶導管的雙孔橡膠塞,還需要錐形瓶做反應容器。
(2)該小組的實驗設計和數據記錄如表。每個實驗均在反應開始后,就立即用排水法連續收集多瓶CO2;表中“-”表示氣泡太少,不再收集。
序號 反應物 收集每瓶氣體所用時間(單位:秒)
鹽酸濃度 鹽酸體積 大理石形狀 第1瓶 第2瓶 第3瓶 第4瓶 第5瓶 第6瓶
實驗1 10% 70 mL 小顆粒 8 9 10 12 14 19
實驗2 塊狀 11 12 15 17 21 23
實驗3 7.5% 70 mL 小顆粒 10 12 13 15 17 26
實驗4 塊狀 t 14 16 19 22 24
實驗5 5% 70 mL 小顆粒 14 18 19 32 63 -
實驗6 塊狀 20 31 59 - - -
①該小組研究了哪些因素對反應快慢的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為了分析濃度對反應快慢的影響,可對比表中實驗___(填字母)。
A.2和3 B.2和4 C.4和5 D.1和6
鹽酸濃度、大理石形狀
B
③根據實驗數據反映出的規律,表中數值t的合理范圍是____<t<____。
11
14
根據實驗數據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鹽酸濃度越大,第1瓶收集時間越短,故t>11;條件相同時,第1瓶時間比第2瓶短,故t<14,即11<t<14。
(3)該小組在反應開始后立即收集第1瓶氣體,你認為該做法合理嗎?說出你的觀點并闡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理,每個實驗均在反應開始后,就立即收集,收集的空氣體積一樣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台县| 边坝县| 凌云县| 镇江市| 筠连县| 清原| 安溪县| 进贤县| 枝江市| 通化县| 湾仔区| 白沙| 左贡县| 攀枝花市| 封开县| 鸡东县| 搜索| 吉林市| 达孜县| 历史| 江北区| 吉林省| 凌云县| 乐都县| 常宁市| 沧源| 辽宁省| 文成县| 古田县| 瑞金市| 南昌县| 丹东市| 通州区| 屯门区| 开远市| 东乡| 扶余县| 正宁县| 卓资县| 太湖县| 利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