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課 古代的生產工具與勞作【課標要求】1、了解勞動在社會生產中的作用,以及歷史上勞動工具和主要勞作方式的變化/2、理解勞動人民對歷史的推動作用,以及生產方式的變革對人類社會發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義【重點難點】重點:1、整理古代社會農具材質和灌溉工具的演變,認識人類社會的進步2、歸納古代手工業主要生產部門工具的演變難點:理解生產力發展與家庭和莊園為主要勞作方式的關系【知識梳理】(一)農業工具的變化1、耕作工具(1)石器舊石器時代時期的制作方法以打擊為主新時期時代在打擊的基礎上增加了磨制(2)青銅器青銅器最早出現在西亞、北非地區。約距今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已出現小件青銅器,不過青銅農具數量較少。(3)鐵器前15—前14世紀,小亞細亞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鐵技術,后來逐漸傳入兩河流域、中亞、北非和歐洲。中國在戰國時期,鐵質農具在農業生產中逐步推廣。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灌鋼法制作的農具2、灌溉工具的發明(1)原始社會末期,人們已經用陶器汲水灌溉;(2)古埃及和中國等地,人們已懂得利用杠桿原理進行灌溉;(3)我國在東漢末年已出現翻車,三國時期馬鈞進行了改進。唐朝出現了筒車,借助水力汲水灌溉。3、畜牧工具豢養馴化禽畜的古代畜牧業,也有其自身的工具設施。古人用圈廄來飼養禽畜,用馬槽來喂馬。不少工具設施到今天仍然發揮著作用(二)手工業工具的進步1、紡織業(1)約三萬年前,山頂洞人已經使用骨針縫制獸皮。(2)新石器時代后期,中國古人已經使用陶紡輪。(3)漢代普遍使用紡車,并開始使用提花機。(4)元代以后,織布機成為農耕家庭必備的生產工具。2、陶瓷業(1)人們最初用泥條盤筑的方式來制造陶器。(2)新時期時代晚期,開始采用坯車來制坯。(3)南朝時,把坯件放在匣缽中,防止在燒制過程中氣體和有害物質污損坯件(4)唐宋時,在器物底部放置支釘,防止器物在燒制過程中粘連3、治煉業(1)古人用煅打金屬原料的方式制作小型器具,工具包括土爐、錘、銼等。(2)后來還采取鑄造的方式制作大型金屬器具,工具包括坩鍋、范等。(三)勞作方式的發展1、農業家庭式勞作:工業時代前,各國普遍采用。戰國時期,中國逐漸確立的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的經營方式。2、農業莊園式勞作:羅馬共和國晚期,出現了大型奴隸制莊園。中世紀歐洲長期存在。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塢堡。3、手工業有家庭式勞作,作坊式勞作等形式。手工業者職業世代相襲,政府登記造冊進行管理。達標檢測1.“番薯,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種,……若于高仰沙土,深耕厚壅,大旱則汲水灌之,無患不熟。閩、廣人賴以救饑,其利甚大。”此物種在中國最早見于A.隋唐時期 B.宋元時期 C.明清時期 D.鴉片戰爭后2.下圖為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地區出土的東漢墓壁畫(局部),描繪了農業生產的場景。據此可推知,東漢時期該地區A.屯戍政策推動邊疆開發 B.耕作方式受中原影響C.農業生產工具不斷進步 D.農耕經濟取代游牧經濟3.漢代出現的代田法是先把田地開成一條條深寬各一尺的壟和溝,第一年把莊稼種在溝里,出苗后,逐漸把壟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來的壟上,再如法開溝栽種(如下圖所示)。這種農業生產技術所表現的本質特點是A.重視水利 B.休耕輪作 C.精耕細作 D.刀耕火種4.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積累的生產經驗,推動了農業和手工業生產工具的進步,把以下勞動工具按照最早可能出現的時間先后排列(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5.據下表推知,“箕”主要用于不同史籍關于“箕”的記述表記述 出處箕之簸物,雖去粗留精,然要其終,皆有所除是也 《莊子》箕主簸揚,糠秕及陳 漢李尤《箕銘》A.手工業生產 B.農業播種 C.谷物清選 D.盛放物品6.水利灌溉工具對古代農耕文明的發展是舉足輕重的。作為“人體功能的延伸”,古代灌溉工具不僅反映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更反映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人造物的設計思想,折射出人與自然之間純樸而和諧的關系。下面灌溉工具對中國古代農耕文明的發展影響最大的是( )A. B.C. D.7.《西京雜記》記載:“霍光妻遺淳于衍蒲桃錦二十四匹,散花綾二十五匹。綾出鉅鹿陳寶光家,寶光妻傳其法。……機用一百二十躡,六十日成一匹,匹值萬錢。”這反映了漢代A.織機構造操作復雜 B.官營織品精美昂貴C.紡織機是農耕家庭不可或缺的工具 D.手工織品市場廣闊8.下圖反映了中國古代( )A.農業生產工具的進步 B.家庭勞作方式的發展C.生產關系的不斷變化 D.商業貿易范圍的擴大9.據考古發現,遼寧牛河梁遺址出土的石器分為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細石器三種,其中包含石鏟、石鋤、石耜、石磨盤、石磨棒等。甘肅馬家窯遺址出土了大量石斧、石鏟、石刀、骨柄石刃刀、鋤、鐮等,這些生產工具一般通體磨光。這些可以用于印證當時我國( )A.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B.農耕經濟已經產生C.手工業和農業實現分工 D.打制石器技術發達10.史載:明代江南昆山縣的農家婦女“凡耕耘、刈獲、桔槔之事,與男子共其勞”,但“麻縷機織之事,則男子素習焉,婦人或不如也”。據此可以推斷出,該地區A.農民生活與市場關系密切 B.采用傳統的生產方式C.婦女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 D.缺乏精耕細作的技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