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9江蘇高考數學科考試說明 一、命題指導思想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數學科(江蘇卷)命題將遵循教育部考試中心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數學科)大綱》精神,依據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和江蘇省《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教學要求》,既考查中學數學的基礎知識和方法,又考查考生進入高等學校繼續學習所必須的基本能力。1.突出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對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貼近教學實際,既注意全面,又突出重點,注重知識內在聯系的考查,注重對中學數學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2.重視數學基本能力和綜合能力的考查數學基本能力主要包括空間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這幾方面的能力。(1)空間想象能力是對空間圖形的觀察、分析、抽象的能力。考查要求是:能夠根據題設條件想象并作出正確的平面直觀圖形,能夠根據平面直觀圖形想象出空間圖形;能夠正確地分析出圖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關系,并能夠對空間圖形進行分解和組合。(2)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要求是:能夠通過對實例的探究發現研究對象的本質;能夠從給定的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結論,并用于解決問題或作出新的判斷。(3)推理論證能力的考查要求是:能夠根據已知的事實和已經獲得的正確的數學命題,運用歸納、類比和演繹進行推理,論證某一數學命題的真假性。(4)運算求解能力的考查要求是:能夠根據法則、公式進行運算及變形;能夠根據問題的條件尋找與設計合理、簡捷的運算途徑;能夠根據要求對數據進行估計或近似計算。(5)數據處理能力的考查要求是:能夠運用基本的統計方法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以解決給定的實際問題。數學綜合能力的考查,主要體現為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要求能夠綜合地運用有關的知識與方法,解決較為困難的或綜合性的問題。3.注重數學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的考查數學的應用意識的考查,要求能夠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構造數學模型,將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創新意識的考查,要求能夠綜合,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思想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 二、考試內容及要求數學試卷由必做題與附加題兩部分組成。選修測試歷史的考生僅需對試題中的必做題部分作答;選修測試物理的考生需對試題中必做題和附加題這兩部分作答。必做題部分考查的內容是高中必修內容和選修系列1的內容;附加題部分考查的內容是選修系列2(不含選修系列1)中的內容以及選修系列4中專題4-1《幾何證明選講》、4-2《矩陣與變換》、4-4《坐標系與參數方程》、4-5《不等式選講》這4個專題的內容(考生只需選考其中兩個專題)。 對知識的考查要求依次分為了解、理解、掌握三個層次(在下表中分別用A、B、C表示)。了解:要求對所列知識的含義有最基本的認識,并能解決相關的簡單問題。理解:要求對所列知識有較深刻的認識,并能解決有一定綜合性的問題。掌握:要求系統地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并能解決綜合性較強的或較為困難的問題。具體考查要求如下:1.必做題部分內 容 要 求 A B C 1.集合 集合及其表示 √ ? ? 子集 ? √ ? 交集、并集、補集 ? √ ? 2.函數概念與基 本初等函數Ⅰ 函數的有關概念 ? √ ? 函數的基本性質 ? √ ? 指數與對數 ? √ ? 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 √ ? 對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 √ ? 冪函數 √ ? ? 函數與方程 √ ? ? 函數模型及其應用 ? √ ? 3.基本初等函數Ⅱ (三角函數)、三角恒等變換 三角函數的有關概念 ? √ ? 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式 ? √ ? 正弦、余弦的誘導公式 ? √ ? 正弦函數、余弦函數、正切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 √ ? 函數 的圖象和性質 √ ? ? 兩角和(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 ? √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 √ ? 幾個三角恒等式 √ ? ? 4.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應用 ? √ ? 5.平面向量 平面向量的有關概念 ? √ ? 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 ? √ ? 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 ? √ ? 平面向量的的數量積 ? ? √ 平面向量的平行與垂直 ? √ ? 平面向量的應用 √ ? ? 6.數列 數列的有關概念 √ ? ? 等差數列 ? ? √ 等比數列 ? ? √ 7.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 ? ? √ 一元二次不等式 ? ? √ 線性規劃 √ ? ? 8.復數 復數的有關概念 ? √ ? 復數的四則運算 ? √ ? ? 內 容 要 求 A B C 8.復數 復數的幾何意義 √ ? ? 9.導數及其應用 導數的概念 √ ? ? 導數的幾何意義 ? √ ? 導數的運算 ? √ ? 利用導數研究函數的單調性和極大(小)值 ? √ ? 導數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 √ ? 10.算法初步 算法的有關概念 √ ? ? 流程圖 √ ? ? 基本算法語句 √ ? ? 11.常用邏輯用語 命題的四種形式 √ ? ? 必要條件、充分條件、充分必要條件 ? √ ? 簡單的邏輯聯結詞 √ ? ? 全稱量詞與存在量詞 √ ? ? 12.推理與證明 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 ? √ ? 分析法和綜合法 √ ? ? 反證法 √ ? ? 13.概率、統計 抽樣方法 √ ? ? 總體分布的估計 √ ? ? 總體特征數的估計 ? √ ? 變量的相關性 √ ? ? 隨機事件與概率 √ ? ? 古典概型 ? √ ? 幾何概型 √ ? ? 互斥事件及其發生的概率 √ ? ? 統計案例 √ ? ? 14.空間幾何體 柱、錐、臺、球及其簡單組成體 √ ? ? 三視圖與直視圖 √ ? ? 柱、錐、臺、球的表面積和體積 √ ? ? 15.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平面及其基本性質 √ ? ? 直線與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與性質 ? √ ? 兩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與性質 ? √ ? 16.平面解析幾何初步 直線的斜率和傾斜角 ? √ ? 直線方程 ? ? √ 直線的平行關系與垂直關系 ? √ ? 兩條直線的交點 ? √ ? 兩點間的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 ? √ ? 圓的標準方程和一般方程 ? ? √ ? ? 內 容 要 求 A B C 16.平面解析幾何初步 直線與圓、圓與圓的位置關系 ? √ ? 空間直角坐標系 √ ? ? 17.圓錐曲線與 方程 橢圓的標準方程和幾何性質(中心在坐標原點) ? √ ? 雙曲線的標準方程和幾何性質(中心在坐標原點) √ ? ? 拋物線的標準方程和幾何性質(頂點在坐標原點) √ ? ? ? 2.附加題部分 內 容 要 求 A B C ? 選修系列2 :不含選修系列1 中 的 內 容 1.圓錐曲線與方程 曲線與方程 √ ? ? 拋物線的標準方程和幾何性質(頂點在坐標原點) ? √ ? 2.空間向 量與立體幾何 空間向量的有關概念 √ ? ? 空間向量共線、共面的充分必要條件 ? √ ? 空間向量的線性運算 ? √ ? 空間向量的坐標表示 ? √ ? 空間向量的數量積 ? √ ? 空間向量的共線與垂直 ? √ ? 直線的方向向量與平面的法向量 ? √ ? 空間向量的應用 ? √ ? 3.導數及其應用 簡單的復合函數的導數 ? √ ? 定積分 √ ? ? 4.推理與證明 數學歸納法的原理 √ ? ? 數學歸納法的簡單應用 ? √ ? 5.計數 原理 ? 分類加法計數原理 ? √ ? 分步乘法計數原理 ? √ ? 排列與組合 ? √ ? 二項式定理 ? √ ? 6.概率 統計 離散型隨機變量及其分布列 √ ? ? 超幾何分布 √ ? ? 條件概率及相互獨立事件 √ ? ? 次獨立重復試驗的模型及二項分布 ? √ ? 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均值和方差 ? √ ? 內 容 要 求 A B C ? ? ? 選 修 系 列 4 中 的 4 個 專 題 ? ? ? ? ? ? 7.幾何證 明選講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定理 ? √ ? 射影定理 √ ? ? 圓的切線的判定和性質定理 ? √ ? 圓周角定理,弦切角定理 ? √ ? 相交弦不定期理、割線定理、切割線定理 ? √ ? 圓內接四邊形的判定與性質定理 ? √ ? 8.矩陣與變換 矩陣的有關概念 √ ? ? 二階矩陣與平面向量 ? √ ? 常見的平面變換 ? √ ? 矩陣的復合與矩陣的乘法 ? √ ? 二階逆矩陣 ? √ ? 二階矩陣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 √ ? 二階矩陣的簡單應用 ? √ ? 9.坐標系與參數方程 坐標系的有關概念 √ ? ? 簡單圖形的極坐標方程 ? √ ? 極坐標方程與直角坐標方程的互化 ? √ ? 參數方程 ? √ ? 直線、圓和橢圓的參數方程 ? √ ? 參數方程與普通方程的互化 ? √ ? 參數方程的簡單應用 ? √ ? 10.不等式選講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 √ ? 含有絕對值的不等式的求解 ? √ ? 不等式的證明(比較法、綜合法、分析法) ? √ ? 幾個著名不等式 √ ? ? 利用不等式求最大(小)值 ? √ ? 數學歸納法與不等式 ? √ ? ? ? ? ? 三、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 (一)考試形式 閉卷、筆試,試題分必做題和附加題兩部分。必做題部分滿分為16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附加題部分滿分為40分,考試時間30分鐘。 (二)考試題型 1.必做題 必做題部分由填空題和解答題兩種題型組成。其中填空題14小題,約占70分;解答題6題,約占90分。 2.附加題 附加題部分由解答題組成,共6題。其中,必做題2題,考查選修系列2(不含選修系列1)中的內容;選做題共4題,依次考查選修系列4中4-1、4-2、4-4、4-5這4個專題的內容,考生從中選2題作答。 填空題只要求直接寫出結果,不必寫出計算和推理過程;解答題應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 (三)試題難易比例 必做題部分由容易題、中等題和難題組成。容易題、中等題和難題在試卷中的比例大致為4:4:2。 附加題部分由容易題、中等題和難題組成。容易題、中等題和難題在試卷中的比例大致為5:4:1。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