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課程標準】了解明清時期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重要變化;了解這一時期世界的變化對中國的影響,認識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重點難點】1.重點: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局限;思想領域的變化。2.難點: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局限。【要點梳理】一、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局限(一)經濟發展的表現1、農業:①新農作物品種的輸入: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明朝后期,一些新的農作物品種輸入中國。其中高產糧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廣種植,大幅度提高了糧食總產量。②多種經營的發展:江南等地區農業的多種經營日益興盛,經濟作物品種繁多,種植廣泛,很多農民還兼營產品初級加工或相關副業,以獲取更多的收入。2、手工業:新的經營方式手工業各行業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區的絲織、榨油、制瓷等行業中出現了新的經營方式,即開設工場,使用自由雇傭勞動進行較大規模的生產。3、商業:①貨幣變化: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經濟進入新的繁榮期。美洲等地的白銀通過海外貿易大量流入,促進了長途和大額貿易的發展,也有利于商業資本的集聚。②商人群體:一些地方的人以經商聞名,形成實力雄厚的商人群體,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晉商。③工商業市鎮:在工商業發達地區和交通要沖,興起一大批以經濟功能為主的工商業市鎮成為地區貿易網絡的核心。(二)經濟發展的局限①經濟:就全社會來看,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傳統小農經濟還占據壓倒優勢。(重農抑商政策)②政治:日益僵化的專制統治,壓制和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和轉型。(海禁、閉關鎖國政策)二、思想領域的變化(一)陸王心學1.背景:程朱理學獲得官方尊崇后,逐漸失去活力。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陸九淵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以“致良知”為核心的理論,追求達到圣賢境界,形成陸王心學。2.主張:“良知”就是隱藏在每個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發現、擴充、實行,這樣就可以達到圣賢境界。3.評價①陸王心學強調主觀能動性,激勵人們奮發立志。②以自己的內心為準則,又隱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③陸王心學帶有主觀唯心主義傾向。【知識拓展】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項目 程朱理學 陸王心學相同點 本質 都是以儒家的綱常倫紀來約束社會,維護專制統治,遏制人們的自然欲求內容 都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繼承了孔孟“仁”“禮”的儒學發展的新形式影響 都有助于維護專制統治,扼殺人的自然欲求;都強調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了積極作用不同點 世界本原 “理”在萬物 “理”在“心”中方法論 “格物致知” “發明本心”、“致良知”道德觀 主張人應以外在的天理為行為規范 主張應以“內心”的自修、自省達到良知哲學范疇 客觀唯心主義思想 主觀唯心主義思想3.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家(1)明朝后期:以李贄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個性自由,蔑視權威和教條,甚至否定傳統倫理道德標準,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震動。(2)清初三先生①黃宗羲嚴厲抨擊君主專制制度,稱專制帝王為“天下之大害”。他還反對重農抑商觀念,提出“工商皆本”。②顧炎武、王夫之也對高度集權的政治制度進行了批判。顧炎武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知識補充】思想領域變化的特點和實質(1)變化特點:①反傳統、反教條;②反君主專制,帶有一定民主色彩;③提倡“經世致用”;④反映了商品經濟發展等時代需求特點 表現反傳統、反教條 李贄指出儒家經典并非“萬世之至論”,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還提出男女平等和“童心說”“真心”反封建專制,帶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黃宗羲提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顧炎武提倡“眾治”,反對“獨治”。這對晚清民主思潮的興起產生了一定影響提倡“經世致用” 為學應求務實,致力于社會變革,力圖扭轉明末不切實際的學風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 反對重農抑商,提出“工商皆本”(2)實質:是對儒家思想的批判繼承,沒有超出儒學范圍三、小說與戲曲(一)背景:城市商品經濟繁榮、社會娛樂活動豐富、文化知識進一步普及。(二)成就1、小說:作品 作者 地位與評價《水滸傳》 施耐庵 我國最早的兩部長篇白話小說 開創了章回體的寫作體裁《三國志通俗演義》 羅貫中《西游記》 吳承恩 神話小說的杰作《儒林外史》 吳敬梓 諷刺小說的杰作《紅樓夢》 曹雪芹 我國古典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也是享譽世界的名著2、戲曲:①傳奇:明清戲曲創作趨向長篇化,情節更加曲折復雜,稱為傳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湯顯祖、清朝孔尚任等。②昆曲:舞臺演出方面,從江蘇昆山一帶發源的昆曲長期流行。③京劇:清朝道光年間,以徽班為基礎,融合徽、漢二調,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戲的藝術成分,形成了京劇,并且逐漸成為全國最流行的劇種。四、科技(一)傳統科技成果1、重要科技著作:①代表:李時珍《本草綱目》(醫藥學)、徐光啟《農政全書》(農學)、宋應星《天工開物》(工藝學)②特點:在各自領域對傳統科技進行了總結。2.地理: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記》是一部地理和地質學名著。3.大型典籍編纂:明成祖《永樂大典》、乾隆《四庫全書》(二)西學東漸①明朝后期: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等來華,與一些開明的中國士大夫合作翻譯西方科學書籍《幾何原本》,在一定范圍內傳播了西方科技知識。②清朝前期:傳教士運用歐洲先進測繪技術,幫助清廷繪制了精確的全國地圖【知識結構】【課后練習】1.明《兵律》規定“凡將馬、牛、軍需、鐵器、銅錢、絕匹、綢絹、絲綿,私出外境貨賣及下海者杖一百……貨物船車并入官。……若將人口、軍器出境及下海者絞,因而走泄事情者斬”。此規定表明明朝實行( )A.工商食官政策 B.重農抑商政策C.海禁政策 D.鹽鐵專賣政策2.明萬歷年間,蘇州“城中機戶數千”,雇工“數千人”。乾隆時,蘇州東半城更是“專其業者不啻萬家”,“有力者雇人織挽,貧者皆自織”。這反映當時江南地區( )A.自然經濟已經解體 B.民營絲織業得以較大發展C.全國普及雇傭勞動 D.政府鼓勵民間絲織業發展3.王陽明的弟子王艮,進行廣泛的講學傳道。他“駕一小蒲車,二仆自隨”,“沿途聚講”,以社會為講壇,以下層民眾為宣講對象。這( )A.標志儒家學者開始關注社會 B.反映了當時生產關系的轉型C.瓦解了程朱理學的理論體系 D.推動了儒學思想趨向平民化4.明末清初社會的劇烈動蕩,促進了思想界的活躍。其中,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守仁 D.顧炎武5.在李時珍以前,我國醫學書籍上記載的藥物品種繁雜,名稱混亂。李時珍上山采藥,并閱書八百多種、對古籍本草書上的藥物加以鑒別和考證。耗時30年,最終成就《本草綱目》。該書( )A.凝聚了中外醫學工作者巨大的心血 B.旨在鑒別和考證藥物名稱C.系統總結了16世紀以前醫藥學成果 D.由李時珍組織太醫院完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