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離子反應(第二課時) 1 高中課程標準人教版 化學 必修1 第一章《物質及其變化》 第二節離子反應 離子反應 1 2 3 教材分析 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4 教學反思 目錄 01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課標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學目標 內容要求 認識酸、堿、鹽等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能發生電離。通過實驗事實認識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 學業要求 能利用電離、離子反應等對常見的翻譯進行分類和分析說明。能用電離方程式表示某些酸、堿、鹽的電離。能用離子方程式正確表示典型物質的主要化學性質。 教學重難點 教材分析 課標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學目標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人教版化學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是學生認識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起始課。 從教材的體系看,它是初中學習溶液導電性、酸堿鹽知識的延續和深化,又是高中學習電解質溶液理論知識的基礎,所以從知識體系看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從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學反應分類標準的另一種形式以及從本質分析化學反應的原理基礎,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從事化學專業必備的重點知識和能力。掌握好這一內容,既鞏固了初中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后面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進而使學習者揭示和理解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 教學重難點 教材分析 課標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學目標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能根據實驗現象從微觀的視角認識離子反應;能夠用離子方程式表達水溶液中離子間的反應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 基于證據對物質在水溶液中的反應提出假設,通過分析推理和證據加以證實;初步建立對于認知水溶液中物質反應的思路和方法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形成離子反應是有條件的觀念,認識離子之間發生反應遵循一定的規律,理解離子間的反應存在定量關系 教學重難點 教材分析 課標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 能從問題出發,確定探究目的 (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探究 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 通過豬發生銅中毒的問題情境分析,認識離子反應在解決生活、生產中相關問題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教材分析 課標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重點 難點 離子反應的本質及方程式的書寫 離子反應的概念及其發生的條件 02 教學方法 能力層面: 思維習慣為從宏觀感性的角度看問題,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及發散思維能力,但仍缺乏微觀探究的意識,難以從微觀(離子角度)認識物質及溶液中離子間的相互作用(離子反應),無法主動運用實驗探究解決實際問題。 知識層面: 學生在上一節課充分地學習了電解質相關內容 發展方向: 本課是要指導學生運用上一節課的學習內容和方法來認識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并從微觀的角度探析離子反應的本質,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為以后鹽類的水解,電池相關內容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情分析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 學情分析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 01 02 情境教學法 問題探究法 03 教學過程 環節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學過程 環節二 構建模型 突破難點 多重表征 深化理解 環節三 環節四 宏觀現象 微觀實質 環節五 分類討論 理解意義 環節六 角度回顧 解決問題 非洲豬瘟 環節二 構建模型 突破難點 環節一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環節六 角度回顧 解決問題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家豬和各種野豬(非洲野豬、歐洲野豬等)引起的一種急性、出血性、烈性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該病也是各國重點防范的一類動物疫情。 環節三 多重表征 深化理解 環節五 分類討論 理解意義 環節四 宏觀現象 微觀實質 非洲豬瘟 非洲豬瘟造成豬大量死亡,豬價急劇上升,急需提高豬的產量以緩解豬肉的供應壓力。適量的????????????+可刺激動物生長,因此,????????????????????常作為飼料添加劑。然而一些養殖戶對添加劑過于迷信,在飼養過程中加入過量的????????????????????導致豬????????????+中毒。 ? 環節二 構建模型 突破難點 環節一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環節六 角度回顧 解決問題 環節三 多重表征 深化理解 環節五 分類討論 理解意義 環節四 宏觀現象 微觀實質 現需要一種化學試劑對豬進行洗胃,請大家從反應原理的角度尋找合適的試劑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學生討論,分析,找出不同的試劑,如BaCl2、Ba(OH)2、NaOH、Ba(NO3)2等。 設計意圖: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需要在真實的情境中培養,因此以近期的社會熱點為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滲透社會責任素養的培養。 ? 活動1 小組合作完成CuSO4(aq)和BaCl2(aq)反應的實驗。 ? 觀察并分析實驗現象,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溶質在水溶液中以什么形式存在? (2)哪些離子之間發生了相互作用?結果如何? (3)如何用化學用語表征這一過程? 設計意圖:選取氯化鋇和硫酸銅作為實驗材料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實驗,借助宏觀現象(如沉淀、Cu2+的顏色等)幫助學生認識微觀反應的過程——Ba2+與????????42?反應,Cu2+與Cl?沒有參加反應。 ? 環節二 構建模型 突破難點 環節一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環節六 角度回顧 解決問題 環節三 多重表征 深化理解 環節五 分類討論 理解意義 環節四 宏觀現象 微觀實質 如何從微觀的角度分析該過程呢? 請同學們完成學案上的“水溶液三維認知模型圖”。 模仿分析CuSO4和BaCl2的反應過程對CuSO4與NaOH的反應進行分析。 ? 設計意圖: 指導學生在學案上完成“水溶液三維認知模型圖”,這是本節課的亮點和關鍵設計?!八芤喝S認知模型圖”突破原有的以知識為主的呈現方式,引導學生從宏觀現象入手,順利分析微粒變化過程(離子反應方程式),完成了“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的認識和水溶液三維認知模型的構建。 環節二 構建模型 突破難點 環節一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環節六 角度回顧 解決問題 環節三 多重表征 深化理解 環節五 分類討論 理解意義 環節四 宏觀現象 微觀實質 思考與討論:哪一個離子反應方程式更合理呢? 活動2 向燒杯中加入????????????????.????????????????/????????????(????????)????,滴加幾滴酚酞,逐滴滴入????.????????????????/????????????????????????。觀察實驗現象并根據現象完成水溶液三維認知模型圖。 ? 記錄實驗現象:隨著硫酸的滴入,溶液逐漸褪色。 離子反應方程式: 設計意圖:在概念深化部分,選取Ba(OH)2和H2SO4這一典型反應進行小組合作實驗,并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自主完成水溶液三維認知模型圖。學生主要列出了以上三種離子反應方程式??梢钥闯觯瑢W生能判斷出哪些離子參與了反應,但是對于量的關系理解不到位。拋出問題后讓學生各抒己見,最后再引導學生用實驗來證明。 ? 環節二 構建模型 突破難點 環節一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環節六 角度回顧 解決問題 環節三 多重表征 深化理解 環節五 分類討論 理解意義 環節四 宏觀現象 微觀實質 教師解讀:通過實驗可以發現,當電導率數值達到最低點時,反應體系的pH約為7。也就意味著Ba2+、SO42?、OH?、H?+ 之間的反應同時達到終點。再結合水溶液三維認知模型進行分析,每生成1?mol?BaSO4的同時一定會生成2?mol?H2O,所以離子方程式③是正確的。 ? 實驗驗證: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利用電導率傳感器和pH傳感器跟蹤測定反應過程的溶液pH和電導率變化。 設計意圖:利用數字化實驗技術,結合水溶液三維認知模型,可以輕易幫助學生理解并判斷出三個離子反應方程式中哪一個是正確的,以及同一溶液中多種離子間存在定量關系,加深學生對“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必須根據客觀事實準確反映這種內在聯系”的理解。 環節二 構建模型 突破難點 環節一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環節六 角度回顧 解決問題 環節三 多重表征 深化理解 環節五 分類討論 理解意義 環節四 宏觀現象 微觀實質 通過電導率圖像和上階段的實驗,引導學生思考離子反應的實質是離子濃度的減小。根據已有知識,學生認為離子濃度減小的方式為生成沉淀、水和氣體。 播放《美麗化學》中CaCO3、Na2CO3,分別與鹽酸反應的高清視頻 ? 環節二 構建模型 突破難點 環節一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環節六 角度回顧 解決問題 環節三 多重表征 深化理解 環節五 分類討論 理解意義 環節四 宏觀現象 微觀實質 簡單小結:離子反應的實質及發生條件的思維導圖 設計意圖:通過電導率圖像直觀清晰地幫助學生理解離子反應的實質是朝著反應離子濃度減小的方向進行,引導學生結合宏觀現象和微觀實質總結出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利用高清視頻,真實地呈現出碳酸鈣、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的現象,學生清晰地看到氣泡是從溶液各處和貝殼表面生成。一方面表明了生成氣體是減小離子濃度的一種方式,另一方面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碳酸根在兩個體系中存在的形式不同,因此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時應該按照其真實的存在形式來書寫。 環節二 構建模型 突破難點 環節一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環節六 角度回顧 解決問題 環節三 多重表征 深化理解 環節五 分類討論 理解意義 環節四 宏觀現象 微觀實質 活動3 請將先前提出的處理硫酸銅方案中的試劑進行分類,再將離子反應方程式補充完整,并找出規律。 環節二 構建模型 突破難點 環節一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環節六 角度回顧 解決問題 環節三 多重表征 深化理解 環節五 分類討論 理解意義 環節四 宏觀現象 微觀實質 只產生BaSO4沉淀: BaCl2與Ba(NO3)2 Ba2++SO42?=?BaSO4↓ 只產生Cu(OH)2沉淀: NaOH Cu2++2OH?=Cu(OH)2↓ 產生BaSO4和Cu(OH)2沉淀:?Ba(OH)2 Ba2++Cu2++2OH?+SO42?=BaSO4↓+Cu(OH)2↓ ? 思考與討論:哪種試劑最合適給豬洗胃呢? 教師拓展: 豬中毒后先使用0.2%~0.3%的亞鐵氰化鉀K4Fe(CN)6溶液洗胃,然后灌5~8個雞蛋清,連用2~3天。反應原理為:2Cu2++[Fe(????????)6]4?=????????2[Fe(????????)6]↓。 ? 設計意圖:運用分類的思想,將先前方案中的試劑進行分類,學生在書寫完離子反應方程式后會發現相同類型的反應離子方程式相同,得出了離子反應的意義,以及以是否有離子參與反應為標準重新對化學反應進行分類。經過本節課的學習,各小組找到了最合適的洗胃試劑。最后,教師給出實際醫療中使用的洗胃試劑,既呼應了本節課的引入,又強化了離子反應知識的應用。 環節二 構建模型 突破難點 環節一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環節六 角度回顧 解決問題 環節三 多重表征 深化理解 環節五 分類討論 理解意義 環節四 宏觀現象 微觀實質 回顧粗鹽提純的流程,以離子反應的角度再次理解粗鹽提純過程中各種試劑添加的用量和順序。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熟悉的粗鹽提純過程,加深學生對離子反應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微粒觀,同時讓學生感受化學知識與生產生活的密切聯系。 04 教學反思 1 在核心素養的引領下設計教學,教學設計環節都盡可能指向發展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2 重視情境、問題、活動三者的融合貫穿。 運用分類思想和數字化實驗,探究多種離子間反應的定量關系,理解離子反應的本質與意義。 教學反思 3 4 以物質在水溶液中的真實存在 形式為出發點,通過建立模型來完成 感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