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1課時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第九單元 溶液課題2 溶解度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下冊我們已經知道,蔗糖或食鹽很容易地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若一種物質能溶于水,那么它能在定量的水中無限制地溶解下去嗎?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知識點 1實驗 9 – 5在室溫下,向盛有20mL水的燒杯中加入5g氯化鈉,攪拌;等溶解后,再加5g氯化鈉,攪拌,觀察現象。然后加入15mL水,攪拌,觀察現象。燒杯底部有少許固體未溶解再加入5gNaCl完全溶解再加入15mL水底部的NaCl固體又繼續溶解了實驗步驟物質的溶解是有限度的。增加溶劑的量,可將未溶物質溶解。固體全部溶解部分固體不溶解固體全部溶解氯化鈉在一定量水中不能無限溶解。氯化鈉溶解的質量隨著溶劑質量的增大而增大。在室溫下,向盛有20mL水的燒杯中加入5g硝酸鉀,攪拌;等溶解后,再加5g硝酸鉀,攪拌,觀察現象。當燒杯中硝酸鉀固體有剩余而不再繼續溶解時,加熱燒杯一段時間,觀察剩余固體有什么變化。然后再加入5g硝酸鉀,攪拌,觀察現象。待溶液冷卻后,又有什么現象發生?實驗 9 – 6固體溶解固體全部溶解固體全部溶解晶體析出在一定量的溶劑中,硝酸鉀溶解的量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固體部分溶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溶解是有限度的,溶質的溶解能力與溫度有關。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①要明確“一定溫度” 和“一定量溶劑”。這樣飽和與不飽和才有意義。對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理解②要明確“某一溶質”的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例如:在某一定溫度下不能再溶解NaCl的飽和溶液,可能還能溶解KNO3。結晶知識點 2硝酸鉀晶體雪花晶體冷卻熱飽和溶液結晶后所得到的溶液是飽和溶液。結晶已溶解的溶質以晶體的形式從溶液中析出的過程叫結晶。美麗的晶體結晶的方法:降溫結晶法和蒸發結晶法。海水貯水池蒸發池結晶池食鹽母液氯化鈉多種化工原料從海水中提取食鹽蒸發溶劑結晶—海水曬鹽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相同溶質、相同溫度: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1. 使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變為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分別是 、 、。添加硝酸鉀固體降低溫度蒸發溶劑2. 下列關于飽和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相同溫度下,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B.很濃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C.不飽和溶液降溫一定會變成飽和溶液D.對于同一溶質的溶液,在同一溫度時,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D3. 在一定溫度下,有一杯完全溶解的、飽和的氯化銨溶液,如果想把它變為不飽和溶液,下列可采取的指施有(已知氯化銨固體的溶解能力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降低溫度;②升高溫度;③加氯化銨固體;④加溶劑;⑤恒溫蒸發溶劑。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 D.②⑤C4. 30℃時,往100g硝酸鉀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鉀晶體,充分攪拌后,尚有部分晶體未溶,稍加熱后,晶體全部溶解,試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攪拌后及加熱前一定是飽和溶液B. 攪拌后及加熱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C. 加熱后一定是飽和溶液D. 加熱后一定不是飽和溶液A5. 為什么汗水帶有咸味?被汗水浸濕的衣服晾干后,常出現白色的斑跡。這是為什么?汗水中含有一些鹽分,因此有咸味。被汗水浸濕的衣服晾干后,水分蒸發了,但鹽分仍留在衣服上,就形成白色斑跡。6. 現有一瓶蒸餾水和一瓶氯化鉀溶液,可用什么簡單的辦法把它們鑒別開?(注意:在實驗室里,任何時候都不能嘗溶液的味道。)此題屬于開放式的習題,辦法有多種。最簡單的辦法是把一滴溶液滴在玻璃片上,晾干或烘干。有白色痕跡出現的原溶液是氯化鉀溶液,沒有痕跡的是蒸餾水。加溶劑、升高溫度加入溶質、蒸發溶劑、降低溫度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一般情況)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結晶的方法蒸發溶劑:適用于固體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影響不大的物質。如氯化鈉。冷卻熱飽和溶液:適用于固體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且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大的固體物質。如硝酸鉀。課后作業1.從課后習題中選取;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習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