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綿陽中學高2021級高三上期測試(二)理科綜合化學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在答題卡上將自己的姓名、班級、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填寫清楚,考生考試條碼由監考老師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條碼粘貼處”。2.選擇題使用2B鉛筆填涂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標號的位置上,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的對應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答題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上、試卷上答題無效。3.考試結束后由監考老師將答題卡收回。4.考試時間:5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Ag:1081. 武當山金殿是銅鑄鎏金大殿。傳統鎏金工藝是將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漆”,涂在器物表面,然后加火除汞,使金附著在器物表面。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鎏金工藝利用了汞的揮發性 B. 鎏金工藝中金發生了化學反應C. 鎏金工藝的原理可用于金的富集 D. 用電化學方法也可實現銅上覆金2. 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中雜化的原子數為B. 中氙的價層電子對數為C. 中配位鍵的個數為D. 用生氫劑與水反應制氫時生成時轉移電子數目為3. 下圖為一種典型的不對稱有機催化反應,下列有關表述錯誤的是A. 乙中碳原子有兩種雜化方式 B. 甲、乙、丙物質內都有分子間氫鍵C. 甲中所有原子不可能處于同一平面內 D. 三種物質中只有丙有手性碳4. W、X、Y、Z 是同周期主族元素,Y的最外層電子數是X次外層電子數的3倍,四種元素與鋰組成的鹽是一種新型電池的電解質(結構如圖,箭頭指向表示共用電子對由W提供,陰離子中所有原子均達到8e-穩定結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該物質中含離子鍵、極性鍵和非極性鍵B. 在四種元素中W的非金屬性最強C. Y和Z兩元素形成化合物不止一種D. 四種元素的原子半徑中Z的半徑最大5. 下列四個常用電化學裝置的敘述錯誤的是圖Ⅰ水果電池圖 圖Ⅱ干電池 圖Ⅲ鉛酸蓄電池 圖Ⅳ氫氧燃料電池A. 圖Ⅰ所示電池中,電流從銅片流出B. 圖Ⅱ所示干電池中鋅皮作負極C. 圖Ⅲ所示電池為二次電池,放電過程中負極質量增加D. 圖Ⅳ所示電池中正極反應為:6. 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 用裝置甲制備乙酸甲酯B. 用裝置乙比較Na2CO3、NaHCO3與酸反應的快慢C. 用裝置丙探究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D. 用裝置丁驗證酸性強弱:醋酸>碳酸>苯酚7. 我國科研人員提出了由和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的催化反應歷程。該歷程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生成總反應的原子利用率為100%B. 該催化劑可有效提高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鍵D. 過程中,有C H鍵發生斷裂二、非選擇題:本卷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部分。第8~10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11~12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一)必考題:共43分。8. 亞硫酰氯(SOCl2)又名氯化亞砜,是一種無色或淡黃色發煙液體,有強烈刺激性氣味,常用作脫水劑,主要用于制造酰基氯化物,還用于醫藥、農藥、染料等的生產。某實驗小組設計實驗制備氯化亞砜并探究其性質。已知:①實驗室制備原理為。②資料卡片:物質 熔點/℃ 沸點/℃ 相對分子質量 其他76.1 137.5 遇水劇烈水解,易與反應1.25 1058 153.5 遇水劇烈水解,能溶于78.8 119 遇水劇烈水解,受熱易分解實驗一:制備并探究SOCl2的性質,制備SOCl2的裝置如圖(夾持裝置已略去)。(1)a儀器名稱為_______,b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2)可通過固體與70%濃反應制取,可通過固體與濃鹽酸反應制取,則上圖中制取的裝置為_______(填字母)。(3)將上述裝置制得的SOCl2通過蒸餾方法提取出來(加熱及夾持裝置略),裝置安裝順序為①⑨⑧_______(填序號)。(4)甲同學認為SOCl2可用作熱分解制取無水的脫水劑,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但乙同學認為該實驗可能發生副反應使產品不純,所以乙同學取少量在不斷通入SOCl2蒸氣的條件下加熱,充分反應后通入N2,加水溶解,取溶解后的溶液少許,加入_______(填寫試劑和實驗現象),說明發生了副反應。實驗二:測定某SOCl2樣品中SOCl2的純度。①準確稱量稱量瓶和蓋的總質量,迅速加入樣品,立即蓋緊,稱量,質量為。②連同稱量瓶一起放入盛有溶液的密封水解瓶中,蓋緊并用蒸餾水封口,輕輕搖動,待稱量瓶蓋打開,將水解瓶放入冰水浴,浸泡水解1h后,將水解瓶中的溶液全部轉移到容量瓶中,洗滌水解瓶2~3次,洗滌液一并轉入容量瓶中,靜置至室溫,定容,搖勻,得到溶液M。③準確量取溶液M于碘量瓶中,加入兩滴指示劑,用的鹽酸中和過量的溶液至恰好完全。④準確加入碘標準溶液,充分反應后,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劑,用的溶液滴定過量的碘,反應為。平行測定兩次,反應消耗溶液的平均體積為。(5)判斷滴定終點的方法為_______,樣品中SOCl2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下列情況會導致測定的SOCl2的質量分數偏高的是_______(填標號)。A.實際碘標準溶液濃度偏低B.實際溶液濃度偏低C.水解過程,氣體吸收不充分,有部分氣體逸出D.滴定達終點時發現滴定管尖嘴內有氣泡生成9. 二甲醚()是一種應用前景廣闊的清潔燃料,以CO和為原料生產二甲醚主要發生以下三個反應:編號 熱化學方程式 化學平衡常數①②③回答下列問題:(1)該工藝的總反應為 ,該反應______,化學平衡常數K=_______(用含、、的代數式表示)。(2)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產率的有________。A. 分離出二甲醚 B. 升高溫度C. 改用高效催化劑 D. 增大壓強(3)工藝中反應①和反應②分別在不同反應器中進行,無反應③發生。該工藝中反應③的發生提高了的產率,原因是_______。(4)以通入1L的反應器中,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 ,其CO的平衡轉化率隨溫度、壓強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A. 該反應的B. 若在和316℃時反應達到平衡,則CO轉化率小于50%C. 若在和316℃時反應達到平衡,轉化率等于50%D. 若在和316℃時,起始時,則達平衡時CO轉化率大于50%(5)某溫度下,將和4.0molCO充入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反應達平衡后測得二甲醚的體積分數為25%,則該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K=______。10. 超細銀粉在光學、生物醫療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由含銀廢催化劑制備超細銀粉的過程如圖:資料:i.含銀廢催化劑成分:主要含Ag、及少量MgO、、、等ii.為載體,且不溶于硝酸(1)預處理過程Ⅰ中,為提高銀的浸取速率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銀與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2)分離除雜①過程Ⅱ中,檢驗沉淀表面的已洗滌干凈的操作是______。②過程Ⅳ中,被氧化為,同時獲得粗銀,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3)回收率測定采用如下方法測定粗銀中銀的回收率:取mg粗銀樣品用硝酸溶解,以鐵銨礬為指示劑,用cmol/L的KSCN標準溶液滴定,消耗標準溶液VmL。已知:i.(白色) ;(紅色)ii.開始沉淀的pH為1.5,完全沉淀的pH為2.8iii.AgSCN可溶于濃硝酸①判斷已達滴定終點時的現象是________。②為保證獲取數據準確性,滴定時溶液一般控制在0.1~1mol/L之間,氫離子濃度太小對實驗的影響是______。③該工藝獲得粗品中銀的回收率是______(用字母表示)。(4)精煉精煉裝置如圖所示,電解液為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填選項)。A. 體系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B. 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 鈦電極電勢高D. 陰極區可獲得超細銀粉的原理:(二)選考題:共15分。請考生從2道化學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11. 銅元素是一種金屬化學元素,也是人體所必須的一種微量元素, 銅也是人類最早發現的金屬,是人類廣泛使用的一種金屬,屬于重金屬。(1)寫出基態銅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2)簡單金屬離子在水溶液中的顏色大多與價層電子中含有的未成對電子數有關,如Fe3+呈黃色,Fe2+呈綠色,Cu2+呈藍色等。預測Cu+為_____色,解釋原因________________。(3)X射線研究證明,CuCl2的結構為鏈狀,如圖所示,它含有的化學鍵類型為_________,在它的水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得到 [Cu(NH3)4]Cl2溶液, [Cu(NH3)4]Cl2中H-N-H的夾角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NH3分子中的H-N-H的夾角,原因是___________。(4)某種銅的氯化物晶體結構如圖:此晶體中銅原子的配位數是__________,若氯原子位于銅形成的四面體的體心,且銅原子與銅原子、銅原子與氯原子都是采取最密堆積方式,則氯原子與銅原子半徑之比為__________________。12. 諾獎得主利斯特利用多種有機小分子代替金屬進行“不對稱催化”。例如脯氨酸就具有催化高效,低價綠色的特點。由丙氨酸( )、脯氨酸( )等試劑合成某高血壓治療藥物前體F,其合成路線圖如下:(1)化合物B中含有的官能團名稱為_______。(2)反應②反應類型是_______;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3)化合物E是脯氨酸與某醇反應的產物,則E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它含有_______個手性碳原子。(4)化合物A有多種同分異構體,其中屬于酸,且苯環上有兩個取代基的共有_______種(不考慮立體異構)。其中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結構簡式_______(不考慮立體異構)。①羧酸直接與苯環相連;②苯環上的核磁共振氫譜為2組峰;③含有2個甲基(5)結合以上合成路線信息,請設計以乙醇、乙二醇和甘氨酸( )為原料,合成聚酯類高分子有機物( )的合成路線:_______(其他試劑任選)。綿陽中學高2021級高三上期測試(二)理科綜合化學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在答題卡上將自己的姓名、班級、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填寫清楚,考生考試條碼由監考老師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條碼粘貼處”。2.選擇題使用2B鉛筆填涂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標號的位置上,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的對應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答題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上、試卷上答題無效。3.考試結束后由監考老師將答題卡收回。4.考試時間:5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Ag:1081. 武當山金殿是銅鑄鎏金大殿。傳統鎏金工藝是將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漆”,涂在器物表面,然后加火除汞,使金附著在器物表面。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鎏金工藝利用了汞的揮發性 B. 鎏金工藝中金發生了化學反應C. 鎏金工藝的原理可用于金的富集 D. 用電化學方法也可實現銅上覆金【答案】B【解析】【詳解】A.加熱除汞,說明汞易揮發,A正確;B.將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漆”,然后加熱汞揮發后留下金,整個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錯誤;C.金溶于汞中,然后再加熱除去汞,使得金的純度增大,所以可以用于金的富集,C正確;D.用電解的方法,銅做陰極,電解液中含有可溶性的含金離子,則可實現銅上鍍金,D正確;故選B。2. 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中雜化的原子數為B. 中氙的價層電子對數為C. 中配位鍵的個數為D. 用生氫劑與水反應制氫時生成時轉移電子數目為【答案】A【解析】【詳解】A.中sp3雜化的原子數為,故A錯誤;B.0.5mol XeF4中氙的價層電子對數為0.5mol×6×NA/mol=3NA,故B正確;C.中配位鍵的個數為1mol×4×NA/mol=4NA,故C正確;D.與水反應,H是-1價的,水中的H是+1價的,兩者相遇,一個歸中反應生成氫氣,+2價的Ca化合價不變,生成時轉移電子數目為,故D正確;故答案選A。3. 下圖為一種典型的不對稱有機催化反應,下列有關表述錯誤的是A. 乙中碳原子有兩種雜化方式 B. 甲、乙、丙物質內都有分子間氫鍵C. 甲中所有原子不可能處于同一平面內 D. 三種物質中只有丙有手性碳【答案】B【解析】【詳解】A.乙中從左到右第一個和第三個碳原子價層電子對數為4,雜化方式為sp3,第二個碳原子價層電子對數為3,雜化方式為sp2,因此碳原子有兩種雜化方式,故A正確;B.氫鍵必須是電負性大的原子連的氫原子與另外分子電負性大得原子之間形成氫鍵,甲物質沒有分子間氫鍵,故B錯誤;C.甲中含有甲基,因此所有原子不可能處于同一平面內,故C正確;D.三種物質中只有丙有手性碳,用“*”標的碳原子為手性碳原子,故D正確;故答案選B。4. W、X、Y、Z 是同周期主族元素,Y的最外層電子數是X次外層電子數的3倍,四種元素與鋰組成的鹽是一種新型電池的電解質(結構如圖,箭頭指向表示共用電子對由W提供,陰離子中所有原子均達到8e-穩定結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該物質中含離子鍵、極性鍵和非極性鍵B. 在四種元素中W的非金屬性最強C. Y和Z兩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止一種D. 四種元素的原子半徑中Z的半徑最大【答案】D【解析】【分析】W、X、Y、Z是同周期主族元素,Y的最外層電子數是X次外層電子數的3倍,可知X有2個電子層,四種元素都是第二周期的元素,X的次外層電子數只能為2,Y的最外層電子數為6,Y為O元素;由四種元素與鋰組成的鹽是一種新型的鋰離子電池的電解質,Z可形成4對共用電子對,Y可形成2對共用電子對,X可形成3對共用電子對和1個配位鍵(接受孤電子對),則Z為C元素、、X為B元素,W可提供孤電子對,且形成1對共用電子對,則W為F元素,以此來解答。【詳解】由上述分析可知,W為F、X為B、Y為O、Z為C元素。A. 該化合物是離子化合物,含離子鍵,在陰離子中含有不同種元素原子之間形成的極性共價鍵,陰離子中含有C原子之間的非極性共價鍵及F、B原子之間的配位鍵,配位鍵屬于極性共價鍵,A正確;B. 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數越大,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在這四種元素中非金屬性最強的元素是F元素,B正確;C. C、O元素可形成CO、CO2等化合物,故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種類不止一種,C正確;D. 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數越大,原子半徑越小,在上述元素中B元素原子序數最小,故四種元素的原子半徑中B的半徑最大,D錯誤;故答案選D。【點睛】本題考查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把握化學鍵、元素的性質來推斷元素為解答關鍵。注意配位鍵的形成,注意同一周期元素的非金屬性從左到右逐漸增強,元素的原子半徑逐漸減小的變化規律,同種元素的原子形成非極性鍵,不同種元素的原子形成極性共價鍵,試題側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與應用能力。5. 下列四個常用電化學裝置的敘述錯誤的是圖Ⅰ水果電池圖 圖Ⅱ干電池 圖Ⅲ鉛酸蓄電池 圖Ⅳ氫氧燃料電池A. 圖Ⅰ所示電池中,電流從銅片流出B. 圖Ⅱ所示干電池中鋅皮作負極C. 圖Ⅲ所示電池為二次電池,放電過程中負極質量增加D. 圖Ⅳ所示電池中正極反應為:【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原電池中兩極的活潑性及電極反應判斷正負極,根據正負極的特點判斷電流、電子流出方向;根據點金反應判斷電極的變化;【詳解】A.圖Ⅰ中銅、鋅構成原電池,鋅做負極,銅做正極,故電流從銅片流出,故A正確;B.圖Ⅱ中的干電池鋅做負極、石墨做正極,故B正確;C.圖Ⅲ二次電池鉛蓄電池,負極反應為:Pb-2e-+=PbSO4,故C正確;D.圖Ⅳ氫氧燃料電池,根據圖示判斷電解池提供酸性環境,故正極反應為:,故D錯誤;故選答案D。【點睛】此題考查原電池的應用,注意電極反應的書寫根據電解質的環境判斷。6. 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 用裝置甲制備乙酸甲酯B. 用裝置乙比較Na2CO3、NaHCO3與酸反應的快慢C. 用裝置丙探究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D. 用裝置丁驗證酸性強弱:醋酸>碳酸>苯酚【答案】B【解析】【詳解】A.乙酸乙酯能和氫氧化鈉反應,氫氧化鈉溶液應換成飽和碳酸鈉溶液,A項錯誤;B.碳酸鈉和鹽酸反應需要分步進行,第二步即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可通過加入等濃度的鹽酸能比較快慢,B項正確;C.右側試管再加入硫氰化鉀溶液,硫氰化鉀濃度增大,體積增大,氯化鐵的濃度減小,不能探究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C項錯誤;D.醋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醋酸,醋酸和二氧化碳都能和苯酚鈉反應生成苯酚,不能比較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強弱,應除去醋酸,D項錯誤;故選B。7. 我國科研人員提出了由和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的催化反應歷程。該歷程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生成總反應的原子利用率為100%B. 該催化劑可有效提高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鍵D. 過程中,有C H鍵發生斷裂【答案】B【解析】【詳解】A.根據圖示,生成CH3COOH的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4+CO2CH3COOH,原子利用率為100%,A項正確;B.催化劑不能使化學平衡發生移動,不能提高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B項錯誤;C.由圖示可知,①的總能量高于②的總能量,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鍵,C項正確;D.CH4中有4個C—H鍵,CH3COOH中只有3個C—H鍵,結合圖示(CH4選擇性活化),CH4→CH3COOH過程中,有C—H鍵發生斷裂,D項正確;答案選B。二、非選擇題:本卷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部分。第8~10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11~12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一)必考題:共43分。8. 亞硫酰氯(SOCl2)又名氯化亞砜,是一種無色或淡黃色發煙液體,有強烈刺激性氣味,常用作脫水劑,主要用于制造酰基氯化物,還用于醫藥、農藥、染料等的生產。某實驗小組設計實驗制備氯化亞砜并探究其性質。已知:①實驗室制備原理為。②資料卡片:物質 熔點/℃ 沸點/℃ 相對分子質量 其他76.1 137.5 遇水劇烈水解,易與反應1.25 105.8 153.5 遇水劇烈水解,能溶于78.8 119 遇水劇烈水解,受熱易分解實驗一:制備并探究SOCl2的性質,制備SOCl2的裝置如圖(夾持裝置已略去)。(1)a儀器的名稱為_______,b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2)可通過固體與70%濃反應制取,可通過固體與濃鹽酸反應制取,則上圖中制取的裝置為_______(填字母)。(3)將上述裝置制得的SOCl2通過蒸餾方法提取出來(加熱及夾持裝置略),裝置安裝順序為①⑨⑧_______(填序號)。(4)甲同學認為SOCl2可用作熱分解制取無水的脫水劑,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但乙同學認為該實驗可能發生副反應使產品不純,所以乙同學取少量在不斷通入SOCl2蒸氣的條件下加熱,充分反應后通入N2,加水溶解,取溶解后的溶液少許,加入_______(填寫試劑和實驗現象),說明發生了副反應。實驗二:測定某SOCl2樣品中SOCl2的純度。①準確稱量稱量瓶和蓋的總質量,迅速加入樣品,立即蓋緊,稱量,質量為。②連同稱量瓶一起放入盛有溶液的密封水解瓶中,蓋緊并用蒸餾水封口,輕輕搖動,待稱量瓶蓋打開,將水解瓶放入冰水浴,浸泡水解1h后,將水解瓶中的溶液全部轉移到容量瓶中,洗滌水解瓶2~3次,洗滌液一并轉入容量瓶中,靜置至室溫,定容,搖勻,得到溶液M。③準確量取溶液M于碘量瓶中,加入兩滴指示劑,用的鹽酸中和過量的溶液至恰好完全。④準確加入碘標準溶液,充分反應后,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劑,用的溶液滴定過量的碘,反應為。平行測定兩次,反應消耗溶液的平均體積為。(5)判斷滴定終點的方法為_______,樣品中SOCl2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下列情況會導致測定的SOCl2的質量分數偏高的是_______(填標號)。A實際碘標準溶液濃度偏低B.實際溶液濃度偏低C.水解過程,氣體吸收不充分,有部分氣體逸出D.滴定達終點時發現滴定管尖嘴內有氣泡生成【答案】(1) ①. (球形)冷凝管 ②. 吸收未反應的和蒸氣,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三頸瓶(2)A (3)⑥⑩③⑤(4) ①. ②. 溶液,產生藍色沉淀或溶液,產生白色沉淀(5) ①. 當滴入最后半滴溶液時,溶液藍色褪去,且半分鐘內不再恢復原來的顏色 ②. ③. AD【解析】【分析】制備SOCl2需要先制取氯氣和二氧化硫,根據裝置分析,用高錳酸鉀和濃鹽酸反應制取,氯氣中含有氯化氫和水,需要用飽和食鹽水除去氯化氫,故裝置的左側為制取氯氣,右側為制取二氧化硫。據此分析。【小問1詳解】a為冷凝管,因為反應過程有很多有毒的氣體,需要進行處理,故b為吸收未反應的Cl2、SO2和SOCl2蒸氣,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三頸瓶。小問2詳解】根據分析裝置A為制取氯氣。【小問3詳解】組裝蒸餾裝置對混合物進行整理提純,按由上而下、由左到右的順序組裝,安裝順序為①⑨⑧,然后連接冷凝管,蒸餾裝置中應選擇直形冷凝管⑥,結構連接尾接管⑩,四氯化鈦容易水解,為防止外界水蒸氣進行最后連接③⑤。故連接順序為:⑥⑩③⑤。【小問4詳解】SOCl2可用作熱分解FeCl3 6H2O制取無水FeCl3的脫水劑,SOCl2遇水劇烈水解生成氧化鋁和氯化氫,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Cl2具有還原性,鐵離子具有氧化性,二者可以反應生成亞鐵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所以可以檢驗亞鐵離子,用鐵氰化鉀,或用鋇離子檢驗硫酸根離子。方法為:溶液,產生藍色沉淀或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小問5詳解】滴定終點為碘單質完全反應,故終點的現象為:當滴入最后半滴溶液時,溶液藍色褪去,且半分鐘內不再恢復原來的顏色;根據方程式SOCl2+ 4NaOH=Na2SO3+2NaCl+ 2H2O ; Na2SO3+H2O+I2=Na2SO4+2HI ;分析,有關系式為,SOCl2 ---I2,硫代硫酸鈉的物質的量為0.1V×10-3mol,則與SOCl2反應的碘的物質的量為(0.05×0.05-0.05V×10-3) mol,則SOCl2的質量為119×(0.05×0.05-0.05V×10-3)g,則質量分數為 =。A.實際碘標準溶液濃度偏低,則硫代硫酸鈉的用量減少,則與SOCl2反應的碘量增加,則SOCl2的質量分數增大。 B.實際溶液濃度偏低,則用量大,與與SOCl2反應的碘量減少,則SOCl2的質量分數減少;C.水解過程,氣體吸收不充分,有部分氣體逸出,則SOCl2的質量分數減小;D.滴定達終點時發現滴定管尖嘴內有氣泡生成,則標準液體積變小,與SOCl2反應的碘量增加,則SOCl2的質量分數增大。故選AD。9. 二甲醚()是一種應用前景廣闊的清潔燃料,以CO和為原料生產二甲醚主要發生以下三個反應:編號 熱化學方程式 化學平衡常數①②③回答下列問題:(1)該工藝的總反應為 ,該反應______,化學平衡常數K=_______(用含、、的代數式表示)。(2)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產率的有________。A. 分離出二甲醚 B. 升高溫度C. 改用高效催化劑 D. 增大壓強(3)工藝中反應①和反應②分別在不同的反應器中進行,無反應③發生。該工藝中反應③的發生提高了的產率,原因是_______。(4)以通入1L的反應器中,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 ,其CO的平衡轉化率隨溫度、壓強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A. 該反應的B. 若在和316℃時反應達到平衡,則CO轉化率小于50%C. 若在和316℃時反應達到平衡,轉化率等于50%D. 若在和316℃時,起始時,則達平衡時CO轉化率大于50%(5)某溫度下,將和4.0molCO充入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反應達平衡后測得二甲醚的體積分數為25%,則該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K=______。【答案】(1) ①. ②. (2)AD(3)反應③消耗了反應②中的產物,使反應②的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從而提高的產率 (4)CD(5)2.25【解析】【小問1詳解】由蓋斯定律可得,總反應3CO(g)+3H2(g) CH3OCH3(g)+CO2(g)為方程式①×2+②+③相加所得,故△H=2△H1+△H2+△H3;化學平衡常數K=K12 K2 K3;【小問2詳解】A.分離出二甲醚,使平衡正向移動,所以能提高二甲醚的產率,A正確;B.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降低二甲醚的產率,B錯誤;C.改用高效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不影響平衡移動,不改變二甲醚產率,C錯誤;D.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提高二甲醚產率,D正確;故答案為:AD;【小問3詳解】反應③消耗了反應②中的產物H2O,使反應②的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從而提高CH3OCH3的產率;【小問4詳解】A.升高溫度CO轉化率降低,說明平衡逆向移動,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則該反應△H<0,故A錯誤;B.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則CO轉化率增大,根據圖知,壓強P1>P2>P3,增大壓強CO轉化率增大,CO轉化率應該大于50%,故B錯誤;C.當反應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其計量數之比時,反應物的轉化率相等,所以若在P3和316℃時反應達到平衡,H2的轉化率等于50%,故C正確;D.若在P3和316℃時,起始時,則達平衡時CO的轉化率增大,所以CO轉化率大于50%,故D正確;故答案為:CD;小問5詳解】相同條件下,氣體體積分數等于其物質的量分數,設參加反應的n(CO)=xmol,二甲醚物質的量分數=,x=3,則平衡時c(H2)=、c(CO)=、c(CH3OCH3)=、c(H2O)=,化學平衡常數K= ==2.2510. 超細銀粉在光學、生物醫療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由含銀廢催化劑制備超細銀粉的過程如圖:資料:i.含銀廢催化劑成分:主要含Ag、及少量MgO、、、等ii.為載體,且不溶于硝酸(1)預處理過程Ⅰ中,為提高銀的浸取速率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銀與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2)分離除雜①過程Ⅱ中,檢驗沉淀表面的已洗滌干凈的操作是______。②過程Ⅳ中,被氧化為,同時獲得粗銀,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3)回收率測定采用如下方法測定粗銀中銀的回收率:取mg粗銀樣品用硝酸溶解,以鐵銨礬為指示劑,用cmol/L的KSCN標準溶液滴定,消耗標準溶液VmL。已知:i.(白色) ;(紅色)ii.開始沉淀的pH為1.5,完全沉淀的pH為2.8iii.AgSCN可溶于濃硝酸①判斷已達滴定終點時的現象是________。②為保證獲取數據準確性,滴定時溶液一般控制在0.1~1mol/L之間,氫離子濃度太小對實驗的影響是______。③該工藝獲得粗品中銀的回收率是______(用字母表示)。(4)精煉精煉裝置如圖所示,電解液為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填選項)。A. 體系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B. 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 鈦電極電勢高D. 陰極區可獲得超細銀粉的原理:【答案】(1) ①. 磨碎、加熱 ②.(2) ①. 取適量最后一次洗滌液于試管中,加入幾滴KSCN溶液,若溶液不變紅,說明已被洗滌干凈 ②.(3) ①. 當滴入最后一滴KSCN標準液,錐形瓶中溶液由黃色變為紅色,且半分鐘內不褪色即達到滴定終點 ②. 太小會導致水解,對滴定終點顏色判定產生干擾 ③. 或 (4)D【解析】【分析】含銀廢催化劑主要含Ag、α Al2O3及少量MgO、SiO2、K2O、Fe2O3等,磨碎、加熱,用稀硝酸溶解,過濾,濾渣為α Al2O3及少量SiO2,濾液中有Ag+、Mg2+、K+、Fe3+,加NaCl形成AgCl沉淀,過濾、洗滌,沉淀用氨水溶解,AgCl+2NH3 H2O=Ag(NH3)2Cl+2H2O過程Ⅳ中,用N2H4 H2O還原銀,氯化二氨合銀中加入肼,利用肼的還原性把銀離子還原生成空氣成分之一氮氣,化學方程式為4 Ag(NH3)2Cl+N2H4+4H2O=4Ag↓+N2↑+4NH4Cl+4NH3 H2O,電解精煉粗銀得超細銀粉,據此分析解答。【小問1詳解】過程I中,為提高銀的浸取速率采取的措施有磨碎、加熱,銀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銀、一氧化氮和水,離子方程式是,故答案為磨碎、加熱;。【小問2詳解】①過程Ⅱ中,檢驗沉淀表面的Fe3+已洗滌干凈的操作是取適量最后一次洗滌液于試管中,加入幾滴KSCN溶液,若溶液不變紅,說明Fe3+已被洗滌干凈,故答案為取適量最后一次洗滌液于試管中,加入幾滴KSCN溶液,若溶液不變紅,說明已被洗滌干凈;②過程Ⅳ中,N2H4 H2O被氧化為N2,銀離子被還原,獲得粗銀,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故答案為。【小問3詳解】①判斷已達滴定終點時的現象是當滴入最后一滴KSCN標準液,錐形瓶中溶液由黃色變為紅色,且半分鐘內不褪色即達到滴定終點,故答案為當滴入最后一滴KSCN標準液,錐形瓶中溶液由黃色變為紅色,且半分鐘內不褪色即達到滴定終點;②為保證獲取數據準確性,滴定時溶液c(H+)一般控制在0.1~1mol/L之間,氫離子濃度太小對實驗的影響是c(H+)太小會導致Fe3+水解,對滴定終點顏色判定產生干擾,故答案為c(H+)太小會導致水解,對滴定終點顏色判定產生干擾;③用cmol/L的KSCN標準溶液滴定,消耗標準溶液VmL,n(Ag)=c mol/L×V×10 3L,該工藝獲得粗品中銀的回收率是,故答案為或。【小問4詳解】A.體系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故A錯誤;B.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故B錯誤;C.鈦電極是陰極電勢低,故C錯誤;D.陰歷區可獲得超細銀粉的原理:Ti3+將銀離子還原,Ti3++Ag+=Ag+Ti4+,故D正確;故答案選D。(二)選考題:共15分。請考生從2道化學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11. 銅元素是一種金屬化學元素,也是人體所必須的一種微量元素, 銅也是人類最早發現的金屬,是人類廣泛使用的一種金屬,屬于重金屬。(1)寫出基態銅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2)簡單金屬離子在水溶液中的顏色大多與價層電子中含有的未成對電子數有關,如Fe3+呈黃色,Fe2+呈綠色,Cu2+呈藍色等。預測Cu+為_____色,解釋原因________________。(3)X射線研究證明,CuCl2的結構為鏈狀,如圖所示,它含有的化學鍵類型為_________,在它的水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得到 [Cu(NH3)4]Cl2溶液, [Cu(NH3)4]Cl2中H-N-H的夾角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NH3分子中的H-N-H的夾角,原因是___________。(4)某種銅的氯化物晶體結構如圖:此晶體中銅原子的配位數是__________,若氯原子位于銅形成的四面體的體心,且銅原子與銅原子、銅原子與氯原子都是采取最密堆積方式,則氯原子與銅原子半徑之比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 3d104s1 ②. 無 ③. Cu+中無單電子 ④. 共價鍵、配位鍵 ⑤. 大于 ⑥. [Cu(NH3)4]Cl2 中氮原子無孤電子對,NH3 中氮原子有孤電子對,孤電子對對成鍵電子排斥力大,鍵角小 ⑦. 4 ⑧.【解析】【詳解】(1)銅是29號元素,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104s1,價層電子排布式3d104s1,故答案為:3d104s1;(2) 根據價層電子排布,Fe3+有5對未成對電子,呈黃色;Fe2+有4對未成對電子,呈綠色,可知Cu+無顏色,因為Cu+中無單電子,故答案為:無;Cu+中無單電子;(3)根據氯化銅的結構可知分子中含有的化學鍵類型為共價鍵、配位鍵;NH3中N原子含有3個共價鍵和1個孤電子對,由于NH3提供孤對電子與Cu2+ 形成配位鍵后,N-H成鍵電子對受到的排斥力減小,所以H-N-H鍵角增大或NH3分子內存在孤電子對,孤電子對與共用電子對之間的斥力更大,所以NH3的鍵角更小,故答案為:共價鍵、配位鍵;大于; [Cu(NH3)4]Cl2 中氮原子無孤電子對,NH3 中氮原子有孤電子對,孤電子對對成鍵電子排斥力大,鍵角小;(4)晶胞中Cl原子數目為4,晶胞中Cu原子數目為8×+6×=4,二者原子數目為1∶1,故配位數也相等,Cu原子與周圍4個Cl原子形成正四面體,Cu的配位數為4;若C1原子位于Cu原子構成的四面體體心,則體對角線是銅原子和氯原子的半徑之和的4倍,Cu原子位于立方體的頂點和面心,為面心立方最密堆積,則面對角線是銅原子半徑的4倍,設晶胞的邊長為a cm,面對角線等于,則銅原子半徑為,體對角線等于,則氯原子半徑為,則氯原子與銅原子半徑之比等于,故答案為:4;。12. 諾獎得主利斯特利用多種有機小分子代替金屬進行“不對稱催化”。例如脯氨酸就具有催化高效,低價綠色的特點。由丙氨酸( )、脯氨酸( )等試劑合成某高血壓治療藥物前體F,其合成路線圖如下:(1)化合物B中含有的官能團名稱為_______。(2)反應②的反應類型是_______;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3)化合物E是脯氨酸與某醇反應的產物,則E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它含有_______個手性碳原子。(4)化合物A有多種同分異構體,其中屬于酸,且苯環上有兩個取代基的共有_______種(不考慮立體異構)。其中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結構簡式_______(不考慮立體異構)。①羧酸直接與苯環相連;②苯環上的核磁共振氫譜為2組峰;③含有2個甲基(5)結合以上合成路線信息,請設計以乙醇、乙二醇和甘氨酸( )為原料,合成聚酯類高分子有機物( )的合成路線:_______(其他試劑任選)。【答案】(1)溴原子、羧基(2) ①. 酯化反應(或取代反應) ②. ++HBr(3) ①. ②. 1(4) ①. 15 ②.(5)CH3CH2OHCH3COOHBrCH2COOHHOOCCH2NHCH2COOH【解析】【分析】由有機物的轉化關系可知, 在少量磷單質作用下與溴發生取代反應生成 ,周圍A為 、B為 ;在濃硫酸作用下, 乙醇共熱發生酯化反應生成 , 在吡啶和酸性條件下與丙氨酸發生取代反應生成 ;在DCC作用下 與 發生取代反應生成F。【小問1詳解】由分析可知,化合物B的結構簡式為 ,官能團為溴原子、羧基,故答案為:溴原子、羧基;【小問2詳解】反應②為在濃硫酸作用下, 乙醇共熱發生酯化反應生成 和水,酯化反應屬于取代反應;反應③為 在吡啶和酸性條件下與丙氨酸發生取代反應生成 和溴化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Br,故答案為:取代反應;++HBr;【小問3詳解】由分析可知,E的結構簡式為 ,分子中含有1個連有4個不同原子或原子團的手性碳原子,故答案為: ;1;【小問4詳解】A的同分異構體屬于酸,且苯環上有兩個取代基,則兩個取代基可能為—COOH和—CH2CH2CH3、或—COOH和 、或—CH2COOH和—CH2CH3、或—CH2CH2COOH和—CH3、或 和—CH3,每組取代基在苯環上都有鄰間對三種位置關系,所以符合條件的同分異構體共有5×3=15種;其中符合羧酸直接與苯環相連;苯環上的核磁共振氫譜為2組峰,含有2個甲基的結構簡式為 ,故答案為:15; ;【小問5詳解】由以上合成路線信息可知,以乙醇、乙二醇和甘氨酸為原料合成聚酯類高分子有機物 的合成步驟為乙醇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發生氧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酸在少量磷單質作用下與溴發生取代反應生成BrCH2COOH,BrCH2COOH在吡啶、酸性條件下與甘氨酸發生取代反應生成HOOCCH2NHCH2COOH,在濃硫酸作用下,HOOCCH2NHCH2COOH與乙二醇共熱發生縮聚反應生 ,成合成路線為CH3CH2OHCH3COOHBrCH2COOHHOOCCH2NHCH2COOH,故答案為:CH3CH2OHCH3COOHBrCH2COOHHOOCCH2NHCH2COOH。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四川省綿陽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期測試(二)理科綜合試題(原卷版).docx 四川省綿陽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期測試(二)理科綜合試題(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