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 依法行使權利精品學案課程標準 核心素養目標本課所依據的課程標準的相應部分是“成長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體對應的內容標準是:“掌握獲得法律幫助和維護合法權益的方式和途徑,提高運用法律的能力。本課所依據的課程標準的相應部分還有“我與他人和集體”中的“權利與義務”。 本課所依據的課程標準的相應部分還有“我與國家和社會”中的“法律與秩序”。 1.政治認同:感受憲法權威,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要求,增強文化自信、制度自信。 2.道德修養:踐行文明禮貌、遵紀守法的道德要求。 3.法治觀念:明確權利邊界,樹立法治觀念;增強權利意識,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和自由。 4.責任意識:樹立法治觀念,守規矩,重程序,依法參與公共事務,做法治社會的合格公民。【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行使權利有界限。教學難點:維護權利守程序。【基礎知識填空】一、行使權利有界限1.怎樣理解行使權利有界限?(1)任何權利都是有 的。公民行使權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2)個人的自由和權利不能以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集體利益為代價。同時,每個人合法的自由和權利都應當受到 ,我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也不得損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二、維護權利守程序2.維護權利守程序的含義及原因是什么?(1)含義:公民行使權利應依照 ,按照規定的活動方式、步驟和過程進行。(2)原因:遵守正當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實際享受權利,有效避免和化解3.當合法權利受到損害時,公民維護權利的方式有哪些?維護權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等。(1)和解是當事人之間通過協商 糾紛的方式。一些常見的消費、勞動爭議和交通事故糾紛等,當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諒的基礎上,依據法律,直接對話,分清責任,達成協議,解決糾紛。(2)調解是通過 解決糾紛的方式。調解人以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社會公德為依據,對糾紛雙方進行疏導、勸說,促使他們相互諒解,進行協商,自愿達成協議,解決糾紛。我國調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3)仲裁是通過 解決糾紛的方式。公民與其他個人或組織之間發生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爭議時,可以申請仲裁。當事人根據他們之間訂立的仲裁協議,自愿將其爭議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約束。(4)訴訟是通過 解決糾紛的方式。公民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維護自身權益。公民遇到人身關系或財產關系的爭議,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公民對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公民認為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侵犯了自己的權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解讀憲法】憲法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節選)第五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活動一:行使權利有界限【探究與分享】1.查閱憲法,了解我國憲法對公民行使權利作出的限制性規定。2.這些規定說明了什么?其對我們行使公民權利有何啟示?活動二:維護權利守程序【案例分析】案件一:小強與小西等同學在學校操場玩耍時,因意外致小西受傷。雙方家長就賠償事宜協商不成產生糾紛……案件二:小林媽媽的新手機使用沒多久就出現了質量問題,商家以各種理由不予以退換,小林爸爸氣不過,準備和朋友一起找商家算賬……請結合生活經驗和話題情境思考:雙方的糾紛可以通過哪些方式解決?★1.公民怎樣正確行使權利?①任何權利都是有范圍的。公民行使權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③公民行使權利應該按照法定程序,按照規定的活動方式、步驟和過程進行。④公民權利受到損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維護權利。維護權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等。2.和解的含義、程序、適用范圍、優勢?①含義:是當事人之間自行解決糾紛的方式。②程序:當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諒的基礎上,依據法律,直接對話,分清責任,達成協議,解決糾紛。③適用:一些常見的消費、勞動爭議和交通事故糾紛等,可以通過協商解決。④優勢/特點:是一種快速、簡便的爭議解決方式。3.調解的含義、依據、過程、方式?①含義:是通過調解組織解決糾紛的方式。②依據:調解人以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社會公德為依據。③過程:對糾紛雙方進行疏導、勸說,促進他們相互諒解,進行協商,自愿達成協議,解決糾紛。④調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4.仲裁的含義、適用、依據、特點?①含義:仲裁是通過仲裁機構解決糾紛的方式。②適用:公民與其他個人或組織之間發生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爭議時,可以申請仲裁。不適用范圍:①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②行政爭議 。③依據/程序:當事人根據他們之間訂立的仲裁協議,自愿將其爭議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約束。④特點:靈活性、終局性、保密性、國際性。5.訴訟的含義、類型、特點?①含義:訴訟是通過人民法院解決糾紛的方式。(打官司)②類型A.民事訴訟:人身關系或財產關系的爭議;(民告民)B.刑事自訴:某些侵犯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民告犯罪分子,針對犯罪行為)C.行政訴訟:行政機關的違法或者明顯不當的行政行為侵犯自己權益;(民告官)③特點:最權威、最正規的途徑,是維權的最后屏障。1.中學生李某熱衷網購,有一次在某網站所購某知名品牌運動鞋竟是冒牌貨。他應該( )①利用網絡對該商家的售假行為大肆渲染②向有關部門舉報,以免更多的消費者受騙③吃一塹長一智,就當花錢買個教訓④增強維權意識,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合法權益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針對下圖,幾位同學發表了以下評論,其中正確的是( )A.圖中欠債人的行為屬于犯罪行為,要負刑事責任B.圖中債主的行為違背了行使權利有界限這一要求C.圖中債主兩位朋友的行為完美展現了友誼的真諦D.圖中債主可以向人民檢察院提起訴訟,以此維權3、畢達哥拉斯說:“不能制約自己的人,不能稱之為自由的人。”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公民在行使權利時沒有絕對的自由②公民要正確行使權利,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和他人的利益③公民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以合法方式行使權利④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可能享有真正的自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古某以某小區停車場收費不合理為由,用鐵鏈封鎖該小區地下車庫消防通道,造成消防通道被堵塞,車輛無法常出入,當地公安局對古某作出行政處罰。這啟示我們( )①行使權利可不受限制和約束②要依法定程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③可以通過向人民檢察院起訴來維權④實施法律所禁止的行為,會受到法律制裁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5.張某在微信群散布張家口市某區有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虛假消息,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被公安機關處以行政拘留。此案件給我們的警示是( )①行使權利有界限 ②不誠信就會受到法律制裁③維護權利守程序 ④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判斷下列維權方式:(1)鄰居將張老師家的電動車前車燈撞碎,鄰居主動道歉得到了張老師的原諒。(2)河南公共頻道的百姓調解欄目幫助解決了很多矛盾糾紛。(3)某小區業主將開發商不履行合同造成業主權益受損反映給當地住建局,住建局出面協調,最終達成一致協議。(4)李老太太將不贍養自己的兒女告上法庭,法庭在開庭前進行調解。(5)某包工頭因拖欠農民工工資,農民工向仲裁機構提出仲裁。6.2021年4月19日,上海車展上一位身穿印有“剎車失靈”字樣T恤衫的車主張某站上展車車頂維權引發廣泛關注,起因是之前發生的剎車失靈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深夜發聲:責成河南省、上海市等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張某因擾亂公共秩序被處以行政拘留五日。請運用“依法行使權利”相關知識回答:(1)張某大鬧車展被拘留五日給了我們哪些警示?(4分)(2)公民權利受到損害時,應該怎樣維權?(4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BBADB二、材料分析題(1)①公民行使權利和自由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②公民行使權利和自由時必須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權利。(2)①公民權利如果受到損害,要懂得依照法定程序維護權利。②維護權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