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8課 辛亥革命 同步導學案(無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8課 辛亥革命 同步導學案(無答案)

資源簡介

第18課 辛亥革命
【課標要求】
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nèi)容,理解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成立對中國結束帝制、建立民國的意義及局限性。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辛亥革命爆發(fā)的必然性、了解三民主義的內(nèi)容。
2.難點:體會孫中山讓位袁世凱的政治妥協(xié)智慧,認識辛亥革命的性質(zhì)、理解辛亥革命的意義與局限。
【名詞解釋】辛亥革命
廣義:即公元1894年至1912年初,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狹義:自1911年10月10日(農(nóng)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fā),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前后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fā)生的革命事件。
【知識梳理】
一、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背景)
(一)政治根源:民族危機加劇,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失敗,清政府權威下降,面臨巨大的政治危機
1.清末“新政”:1901年開始 領導階級:地主階級頑固派
(1)背景:《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試圖通過“新政”進行“自救”
(2)內(nèi)容:在官制、軍事、商業(yè)、教育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為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準備了條件。
官制 改革官制,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 新設商部、學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機構 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封建頑固勢力,但也反映出清政府已淪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
軍事 編練新軍(清朝掘墓人) 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中國國防實力,但后來兵為將有,造成軍閥割據(jù)局面
商業(yè) 倡導創(chuàng)辦工商企業(yè),頒布一系列工商業(yè)規(guī)章和獎勵實業(yè)的辦法 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
教育 推行教育改革,廢除科舉,建立學制 形成了重視西方科技與社會政治學說的風氣,培養(yǎng)了近代科技、教育、軍事人才
(3)特點:與戊戌維新時期所頒布的改革舉措多相似
(4)評價:
①新政是清政府迫于壓力采取的改良措施,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政府的統(tǒng)治。
②新政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為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準備了條件。
③腐敗無能的權貴掌握政權,清政府不可能為中國找到真正的出路。
(5)認識: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國才有希望。
2.預備立憲
(1)原因:革命運動的推動。晚晴政府為抵制革命,籠絡資產(chǎn)階級上層(立憲派)維護封建統(tǒng)治
(2)時間:1906年9月—1911年。
(3)概況
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立憲派成立了預備立憲公會,積極推進立憲運動。
②1908年8月,清政府頒布《欽定憲法大綱》,作為制定“憲法”的準備。
③立憲派先后發(fā)起三次速開國會的請愿運動,但很快被證明此路不通。
④1911年5月,清政府組織“皇族內(nèi)閣”。
(4)評價:
①進步性:立憲改革客觀上順應了中國近代政治民主化的潮流。
②局限性:立憲改革以維護封建貴族專制統(tǒng)治為目的,實際上是一場騙局。
(5)結果:不少立憲派人士認識到清政府實無誠意推行立憲,轉(zhuǎn)而支持革命。推動了革命形勢的發(fā)展,加速了清王朝的覆滅。
(二)革命準備
1.經(jīng)濟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
2.階級基礎:民族資產(chǎn)階級力量壯大;
3.組織基礎:革命團體、政黨的建立
(1)興中會成立:1894 年11 月,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興中會。(中國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
(2)成立同盟會:1905年8月20日,孫中山與黃興等人在日本東京創(chuàng)建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有力促進了革命運動的發(fā)展。
4.思想基礎
(1)同盟會綱領:孫中山提出的“驅(qū)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成為中國同盟會綱領。
(2)三民主義:在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fā)刊詞中,1905年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順應了近代化、民主化的潮流)
5.軍事基礎:孫中山組織了多次反清武裝起義。1911年4月27日的廣州黃花崗起義給清政府以沉重打擊。
6.有利時機:1911年保路運動
清政府將已歸民間所有的川漢、粵漢鐵路筑路權收歸“國有”后,又出賣給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引發(fā)保路運動,清政府調(diào)湖北新軍入川鎮(zhèn)壓,湖北防務空虛。
二、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成立(過程)
1.奪取政權:武昌起義
(1)爆發(fā):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內(nèi)新軍工程第八營打響了武昌起義第一槍。
(2)結果:起義軍控制了武漢三鎮(zhèn),成立湖北軍政府(地方政權),推黎元洪為都督。
(3)影響:武昌起義勝利后的兩個月內(nèi),湖南、廣東等14 個省和上海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清王朝在全國的統(tǒng)治土崩瓦解。
2.建立政權:中華民國的建立: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臨時大總統(tǒng)。新的共和政體就此產(chǎn)生。
3.結局: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1)原因
①英國等列強支持。
②袁世凱的威脅利誘:率軍南下攻陷漢口、漢陽,以武力威脅革命勢力,同時誘使革命黨人展開和議。
③孫中山妥協(xié)退讓: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凱贊成共和,即推舉袁世凱做大總統(tǒng)。
(2)結果
①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頒布《清帝遜位詔書》,宣告統(tǒng)治中國260多年的清王朝結束。
②2月15 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tǒng),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袁世凱手中。
4.鞏固政權: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時間:1912年3月11日頒布。
(2)制定機構:臨時參議院。
(3)內(nèi)容
①主權在民: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全體國民;
②自由平等:國民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為新文化運動創(chuàng)造條件。
③三權分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tǒng)、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tǒng)治權,國務員須副署臨時大總統(tǒng)公布的法律及命令。
④責任內(nèi)閣制、共和代議制:總統(tǒng)和議員由選舉產(chǎn)生
(4)地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zhì)的重要文件。
三、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1.性質(zhì):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2.功績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統(tǒng)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曾有過的共和政體。
(2)思想: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
(3)風俗文化:促使文化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fā)生新的變化。
(4)經(jīng)濟: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3.局限性
(1)辛亥革命沒有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沒有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
(2)缺乏一個能夠提出科學的革命綱領、能夠發(fā)動廣大民眾,以及組織嚴密的革命政黨的領導。
4.啟示: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課后練習】
1.立憲派之所以對清末新政大失所望,開始另找出路,是因為(  )C
A.清政府實行“預備立憲” B.清政府頒布欽定憲法大綱
C.清政府組成皇族內(nèi)閣 D.立憲派在資政院缺少席位
2.1912年,孫中山代表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兩個“臨時”的提法從本質(zhì)上體現(xiàn)了(  )C
A.革命黨人為袁世凱奪權留有余地 B.孫中山不計較個人名利的品質(zhì)
C.革命黨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D.中華民國政權還缺乏人民的支持
3.孫中山在一次演講中說:“至于政府之組織,有總統(tǒng)制,有內(nèi)閣制之分。法國則內(nèi)閣制度,美國則總統(tǒng)制度。”《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guī)定實行的是(  )A
A.責任內(nèi)閣制     B.君主立憲制
C.總統(tǒng)共和制 D.專制君主制
4.費正清在《劍橋中華民國史》中指出:“形式上,辛亥革命與其說是開端,倒不如說是終結。”作者旨在說明辛亥革命(  )B
A.改變近代中國社會性質(zhì) B.結束君主專制制度
C.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D.傳播民主共和理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苑县| 平原县| 和田市| 阳春市| 内丘县| 广水市| 巫山县| 华容县| 阳新县| 江山市| 南开区| 顺平县| 林州市| 大埔区| 公主岭市| 吉林省| 瑞丽市| 庆安县| 平乐县| 贵阳市| 姚安县| 汕尾市| 天全县| 略阳县| 都江堰市| 高要市| 兴化市| 岳普湖县| 虞城县| 交城县| 合山市| 手游| 芦山县| 昌图县| 九江市| 中方县| 隆昌县| 乾安县| 娄烦县| 福泉市| 云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