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7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同步導學案(含答案)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7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同步導學案(含答案)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資源簡介

第17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課標要求】
概述晚清時期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理解其性質和意義;認識資產階級維新派救亡圖存的探索,客觀評價其歷史作用;認識中國民族危機不斷加深的過程。
【重點難點】
1.重點:戊戌維新運動失敗的原因;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和影響。
2.難點:《辛丑條約》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知識梳理】
知識點一、戊戌維新運動
1、背景:
(1)政治:甲午中日戰爭后,民族危機加劇
(2)經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初步發展
(3)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逐漸壯大,作為新的階級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4)思想:西方啟蒙思想傳入,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產生并發展
2、原因:托古改制更具合理性,為變法提供理論依據,借以解放人們的思想;反映當時守舊勢力仍然強大,資產階級軟弱妥協。
3、特點:托古改制,把西方資產階級政治思想與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相結合(借助經學的外衣或打著孔子的旗號否定君主專制)。
4、序幕----公車上書
(1)概況:1895年,在京官員及在京參加會試的各省舉人紛紛聯名上書。康有為、梁啟超組織了聯合各省舉人的“公車上書”。
(2)結果:未送達御前,但拉開了維新運動的序幕
5、發展:從1895年夏到1898年春,維新派積極組織學會、創辦報紙。維新思想得到較大宣傳,為變法奠定了思想基礎。
6、高潮:百日維新
(1)開始:1898年6月11日
(2)內容和影響——除舊布新光緒帝在維新派的推動下,頒布“明定國是”詔書
7、結果:戊戌政變(戊戌維新運動失敗)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慈禧太后囚禁光緒帝,臨朝訓政,
(2)變法期間的改革措施除京師大學堂外全部廢止。
(3)康梁被迫逃亡海外,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六人,被殺于北京菜市口,史稱“戊戌六君子”。
8、失敗原因:
(1)客觀:以慈禧為代表的頑固守舊勢力的強大。
(2)主觀:資產階級改良派自身的軟弱性和妥協性。
①維新派沒有嚴密的組織,把希望寄托在沒有實權的皇帝身上。
②維新派缺乏可靠的社會基礎,脫離群眾。
③維新派變法策略比較激進,急于求成,某些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知識點二、義和團運動
(1)原因: ①《馬關條約》的簽訂,刺激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民族危機加劇;
②西方勢力深入中國城市、鄉村,引發一系列沖突;特別是德國強占膠州灣,進一步刺激山東民眾。
(2)影響: (1)積極性: 具有強烈的反帝愛國傾向,它所展現的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犧牲精神,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
(2)局限性:存在明顯的盲目排外行為;沒有認清清政府的本質,無法阻止中國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淵。
知識點三、八國聯軍侵華
1、原因
(1)根本原因:列強為了維護在華利益,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2)直接原因:鎮壓義和團運動。
2、“東南互保”
表現:①削弱了全國抗擊侵略的力量,不利于國家統治;使南方免遭戰火
②體現地方大臣政治事務上的獨立性,嚴重動搖清政府統治的根基,為清朝滅亡埋下伏筆
簽約:《辛丑條約》
①概況: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德、俄、英、法等十一個帝國主義國家簽訂了空前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這就是李鴻章和慶親王奕劻代表清政府與各國列強簽約時的情景。
②內容:
項目 主 要 內 容 主 要 危 害
懲辦 懲辦“首禍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 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賠款 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 ,本息共計約9.82億兩 加劇了中國的貧困和經濟的衰敗
劃界 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中國人不得居住, 各國可派兵駐守 列強通過外交途徑加強對清政府的控制,實際上成為“國中之國”
駐軍 拆除大沽及有礙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臺,各國可在自北京至山海關沿鐵路12個重要地區駐扎軍隊 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
雙禁 禁止華北科舉考試5年;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加入任何“與諸國仇敵之會”等 清政府已成為“洋人的朝廷”
③影響:近代中國史上主權喪失最嚴重、賠款最龐大的不平等條約
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
【思考與探究】
◆思考點
中國是如何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答案:(1)1840—1842年,鴉片戰爭失敗后《南京條約》的簽訂,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1856—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后《天津條約》《北京條約》《諼理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3)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后《馬關條約》的簽訂,進一步把中國社會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4)1900-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簽訂的《辛丑條約》,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問題探究
嗚呼!觀今日之世變,蓋自秦以來未有若斯之亟也。夫世之變也,莫知其所由然,強而名之曰運會。運會既成,雖圣人無所為力,蓋圣人亦運會中之一物。既為其中之一物,謂能取運會而轉移之,無是理也。彼圣人者,特知運會之所由趨,而逆睹其流極。唯知其所由趨,故后天而奉天時;唯逆睹其流極,故先天而天不違。于是裁成輔相,而置天下于至安。后之人從而觀其成功,遂若圣人真能轉移運會也者,而不知圣人之初無有事也。即如今日中倭之構難,究所由來,夫豈一朝一夕之故也哉!
——嚴復《論世變之亟》,《直報》1895年2月4日
閱讀上述材料,結合所學,談談戊戌變法的背景。
答案:政治上:甲午戰爭的失敗和民族危機的加深激發民族意識覺醒。經濟上:19世紀末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階級上: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思想上:維新思想的產生與發展,維新派同頑固勢力的論戰。組織上:強學會、保國會等資產階級政治團體的建立。
【課后練習】
1.某一思潮在甲午戰爭以后開啟了中國從傳統過渡到現代的轉型時期。以民權、議院、民智、學會等為核心話語,以君主立憲制為政治理想,并且該思潮既是對以前近代民本思想的超越,又是后期民主革命思潮的基礎和源泉,是近現代政治思想史的里程碑。該思潮是(  )B
A.洋務思潮 B.維新思潮
C.共和革命思潮 D.民主與科學思潮
2.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臨朝聽政”,將光緒帝囚禁于瀛臺。導致慈禧這一做法的最主要原因是(  )A
A.戊戌變法觸動了慈禧統治的基礎 B.戊戌變法挑戰了慈禧的權威
C.戊戌變法提拔了一些維新人士 D.戊戌變法使資產階級獲得了政權
3.“弟子存心苦用功,遍地草茅都成兵。愚蒙玉體仙人意,除滅鬼子保大清。”材料表明義和團(  )A
A.以“扶清滅洋”為口號 B.志在推翻清政府的統治
C.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 D.引發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4.西方列強在北方橫行之時,南方許多督撫卻和各參戰國洽商“東南互保”協議,表示“無論北方情形如何,請列國勿進兵長江流域與各省內地”,免除了列強的南顧之憂,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根基。這一場景發生于(  )D
A.鴉片戰爭時期 B.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
C.甲午中日戰爭時期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期
5.下圖是1908年《戊申全年畫報》刊載的一幅漫畫,畫中文字為“對外笑容,對內怒容”。該漫畫巧妙地將兩種表情結合在一張畫上。這幅漫畫意在(  )C
A.批評列強對華采取雙重標準
B.抨擊北洋政府對內獨裁對外妥協
C.諷刺清廷已淪為洋人的朝廷
D.建議政府應采用靈活的統治策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枞阳县| 泽普县| 禄劝| 黎城县| 民县| 卢龙县| 安远县| 塘沽区| 滨海县| 固镇县| 陆丰市| 鄢陵县| 临颍县| 陇西县| 安岳县| 嘉荫县| 申扎县| 鹰潭市| 平谷区| 郎溪县| 田阳县| 屯留县| 呼图壁县| 东明县| 突泉县| 江都市| 宿迁市| 新竹县| 江阴市| 西乌珠穆沁旗| 桓仁| 沅江市| SHOW| 车致| 德庆县| 苗栗市| 澎湖县| 鸡泽县| 浪卡子县| 沙湾县| 榆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