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0課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學習目標】①借助史料學習五四運動的過程、背景和影響,提升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能力;②通過中共一大、二大、三大的會議內容認識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的深遠影響;③通過梳理國民大革命的史實,認識國共合作領導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④體會先進知識分子、無產階級在民族危機中所表現出來的歷史使命感;【項目探究】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回國內。在京參加會試的各省舉人紛紛聯名上書??涤袨?、梁啟超組織了聯合各省舉人的“公車上書”,但未送達光緒皇帝,也未在全國興起波瀾。問題①:指出從公車上書到五四運動在救亡上有何變化?材料一名稱 創刊年份 主旨《新青年》 1915.9 民主、科學《每周評論》 1918.12 國內外大事《晨報》 1918.12 新思想《國民》 1919.1 增進人格——據據《五四運動畫傳》材料二工廠數(個) 工人數(萬人) 工人罷工次數——據周策縱《五四運動史》問題②:兩則資料對我們探究上述問題有何價值?材料三 1895年中國僅有日報19種,到1912年已達500種,1913—1918年的五六年間,新創辦的通訊社不下20家?!渡陥蟆窂?919年1月持續報道“山東問題”,五四期間關于學生游行示威的報道多達數十篇。巴黎和會期間,有5000封電報發給出席和會的中國代表。——據周策縱《五四運動史》等問題③:以上資料可給我們提供分析上述問題的什么新視角?材料四 五四后半年,涌現出400多種傳播新思想的刊物。毛澤東在《湘江評論》中說:“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1918—1921年底,報刊上有關馬克思主義的文章有147篇,其中五四以后發表的有133篇。一位美國記者1919年8月報道:“知識分子們已組織起來,計劃在農民、工人之間進行促進全國團結的工作”。——據周策縱《五四運動史》問題④:材料反映了五四運動后怎樣的時代特色?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早期探索材料一 中共“一大”部分參會人員表姓名 出生年 籍貫 備注何叔衡 1876 湖南 秀才,新民學會會員李達 1890 湖南 曾留學日本,《共產黨》月刊主編毛澤東 1893 湖南 師范畢業,新民學會《湘江評論》主編包惠僧 1894 湖北 記者,北京大學,陳獨秀指定代表陳潭秋 1896 湖北 師范畢業,武漢共產主義小組王盡美 1898 山東 師范畢業,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鄧恩銘 1901 貴州 中學生,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問題⑤:根據表格,歸納中共“一大”代表群體的特點。材料二問題⑥: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材料一 新三民主義的主要內容民族主義:對外反帝,對內反對民族壓迫,強調各民族平等和自決;民權主義:授予一切反帝和反封建軍閥的個人與團體一切自由和權利;民生主義:平均地權,節制資本,“耕者有其田”,改善工農狀況;問題⑦:新三民主義為何能成為國共合作的共同綱領?材料二 中共領導廣東省港罷工委員會組織了3000人的運輸隊、宣傳隊、衛生隊隨軍北上。北伐軍向長沙開進時,中共發動工農群眾參加帶路、送信、運輸、救護等工作,還組織農民自衛軍直接參戰。1926年10月到1927年3月,上海工人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第三次起義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取得勝利并占領上海。問題⑧:北伐戰爭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問題⑨:從國民革命的成與敗中你得出哪些認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