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3-2024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十二章第3節 機械效率第2課時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3-2024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十二章第3節 機械效率第2課時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2課時 機械效率的測量 學案
知識點1 測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
新知·預習
)
1、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需要測量四個物理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計算有用功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3、計算總功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實驗
·
探究
)
實驗一
【設計實驗】
用滑輪組提升物體,W有=Gh,W總=Fs,所以需要測出物重、拉力、物體上升的高度、繩子前進的距離。
【實驗器材】
刻度尺、鉤碼、彈簧秤、滑輪組兩個、鐵架臺、長約 2 m 的細繩。
【實驗步驟】
1.測出一個鉤碼的重力。
2.在滑輪組甲(一動一靜)上掛兩個鉤碼,記下鉤碼和繩子自由端的位置。豎直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上升一定高度,讀出測力計示數,用刻度尺測出鉤碼上升高度和繩自由端移動距離。
3.在滑輪組乙上(兩動兩靜)掛兩個鉤碼重復上述實驗。
4.在滑輪組乙上掛四個鉤碼重復上述實驗。
5.記錄數據,并計算三次實驗的機械效率。
【實驗數據】
鉤碼重G/N 1 1 2
鉤碼上升高度h/m 0.1 0.1 0.1
有用功W有/J 0.1 0.1 0.2
拉力F/N 0.4 0.3 0.5
繩端移動距離s/m 0.3 0.5 0.5
總功W總/J 0.12 0.15 0.25
機械效率η 83.3% 66.7% 80%
【結論】
(1)動滑輪重一定時,物重越大,機械效率越________。
(2)物重一定時,動滑輪越重,機械效率越________。
【分析討論】
1、比較3次兩種滑輪組有什么不同?機械效率有何差異?
2、分析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機械效率大小與與繩子的繞法、繩子段數,上升距離無關。
3、如何提高機械效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中,是否可以使彈簧測力計靜止時進行讀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二 探究:影響斜面機械效率的因素
實驗時沿斜面勻速拉動木塊,并在拉動中讀出拉力的大小。
【實驗數據】
實驗次數 斜面傾斜程度 斜面材料 木塊重力G/N 斜面高度h/m 有用功W有/J 拉力F/N 斜面長度s/m 總功W總/J 機械效率
1 較緩 木板 1 0.1 0.1 0.2 0.7 0.14 71.4%
2 較陡 木板 1 0.17 0.17 0.3 0.7 0.21 81%
3 陡 木板 1 0.24 0.24 0.4 0.7 0.24 85.7%
4 棉布 1 0.24 0.24 0.5 0.7 0.35 68.6%
5 毛巾 1 0.24 0.24 0.6 0.7 0.42 57.1%
【結論】
1、斜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同一斜面,拉同一物體,斜面越粗糙,拉力越大,效率越_______。
2、斜面的傾斜程度有關:粗糙程度相同,拉同一物體,斜面越陡(傾角越大),拉力越大,效率越_______。
(
典例·解讀
)
典例1、在“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中,小華用如圖所示的同一滑輪組提升不同鉤碼的方法, 分別做了甲、乙、丙 3 次實驗,實驗數據記錄如下:
實驗次數 鉤碼所受的重力 G/N 提升高度 h/m 拉力F/N 繩端移動的距離 s/m 機械效率η
1 2 0.05 1.0 0.15 66.7%
2 4 0 05 1.7 0.15 78.4%
3 6 0.05 ① 0.15 ②
(1)實驗中要豎直向上_______(選填“快速”或“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升高;
(2)表格中編號①處數據如圖丙所示為_______,編號②處數據應為_______;
(3)分析以上實驗數據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同一滑輪組提升不同的重物時,所提物體_______越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_______(選填“越高”、“不變”或“越低”)。
(
跟蹤
·
練習
)
1、小明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所用裝置如圖所示,實驗中每個鉤碼重2N,測得的數據如下表:
(
a
b
c
)
物理量 實驗次數 鉤碼總重G/N 鉤碼上升的高度h/m 測力計示數F/N 測力計移動距離s/ m 機械效率
1 4 0.1 1.8 0.3
2 6 0.1 2.4 0.3 83%
3 4 0.1 1.4 0.5 57%
4 4 0.2 1.4 1.0 57%
(1)在實驗中,測繩端拉力F 時,應盡量豎直向上______________拉動彈簧測力計且在拉動過程中讀數。
(2)第1次實驗測得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3)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第2次實驗是用_______圖做的;第4次實驗是用_______圖做的。(選填“a”、“b”或“c”)
(4)分析第1、2次實驗數據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分析第1、3次實驗數據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動滑輪個數越多(即動滑輪總重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______________。
(5)分析第3、4次實驗數據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被提升的高度______________。
知識點2 同一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特點
(
新知·預習
)
1、提高機械效率的主要辦法是__________________、使它更合理、更輕巧。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于保持和提高機械效率也有重要作用。
(
實驗
·
探究
)
1、【實驗探究】對于同一個滑輪組提升不同重物時,它的機械效率是否改變呢?
2、如何設計實驗證明?
實驗步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格設計:
鉤碼重 力G/N 提升高度h/m 有用功W有用/J 自由端拉力F/N 自由端移動距離s/ m 總功 W總/J 機械效率η
兩個鉤碼
四個鉤碼 m]
分析表格數據在與同學們交流討論,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師
·
總結
)
同一機械的效率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不同的工作狀態和環境而變化的.
例如:一個組裝好的滑輪組,其提起的物重越大,則其機械效率越高,因為此時的額外功(提起機械本身所需要的功)相對越??;
當然,由于機械間的摩擦而造成的額外功并不會減小.
當額外功一定時,在機械能承受的范圍內盡可能增加每次提起重物的重力,充分發揮機械的作用.
(
典例·解讀
)
典例2、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同一滑輪組進行兩次實驗,實驗數據如下表:
⑴此實驗所用滑輪的個數至少是________個,其中動滑輪有________個。
⑵第一次實驗測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_,第二次實驗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________第一次的機械效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次數 鉤碼重/N 鉤碼上升高度/cm 彈簧測力計示數/N 彈簧測力計移動距離/cm
1 2 10 0.8 40
2 5 5 1.5 20
(
跟蹤
·
練習
)
1.甲吊車比乙吊車的機械效率高,當它們分別把相同質量的物體勻速提升相同高度時,則( )
A.甲吊車的電動機做的有用功較多 B.乙吊車的電動機做的額外功較多
C.甲吊車的電動機做的總功較多 D.甲、乙兩吊車的電動機做的總功相同
2.小明用同一滑輪組分別將甲、乙兩組鉤碼提升相同的高度,如圖所示.他兩次提升鉤碼所用的拉力分別為F甲和F乙,則F甲____F乙;所做的有用功分別為W甲和W乙,機械效率分別為η甲和η乙,則W甲____W乙,η甲_____η乙.(均選填“>”、“=”或“<”)
    第2題圖 第3題圖
3. 在“探究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時,某小組利用自重不同的兩個動滑輪進行了如圖所示的三次測量,數據記錄如下:
實驗序號 鉤碼重(N) 動滑輪重(N) 拉力(N) 鉤碼上升的高度(m) 測力計移動的距離(m) 有用功(J) 總功(J) 機械效率(%)
1 4 0.5 2.3 0.2 0.4 0.8 0.92 87.0
2 4 0.9 2.5 0.2[ 0.4 0.8 1.0 80.0
3 6 0.5 3.3 0.2 0.4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1)完成表格中實驗數據①、②和③的計算.
(2)通過比較哪兩次實驗數據〔選填實驗序號〕,可以初步判斷動滑輪的機械效率與動滑輪的自重有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認為“同一個機械,它的機械效率是一個定值”,你可以用哪兩次實驗數據來驗證他的觀點是不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課時 機械效率的測量 學案
知識點1 測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
新知·預習
)
1、鉤碼的重力G  鉤碼提升的高度h 拉力F 繩端移動的距離s 
2、W有=Gh 
3、W總=Fs 
(
實驗
·
探究
)
【結論】 高 低
【分析討論】
2、①滑輪組輪與軸及輪與繩之間的摩擦。
②所提升的物重 。
③動滑輪的自重。
3、①增加被提升的物重。
②減小動滑輪的重。
③減小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
4、答:所測拉力減小(因為沒有摩擦力),機械效率增大,不能代表使用機械時的機械效率。
實驗二 探究:影響斜面機械效率的因素
【結論】
1、低 2、高
(
典例·解讀
)
典例1、緩慢 2.4 83.3% 重力 越高
(
跟蹤
·
練習
)
1、(1)勻速 (2)74% (3) b  c?。?)增大提升重物的重力 ?。?)無關 
知識點2 同一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特點
(
新知·預習
)
1、改進結構 
2、在使用中按照技術規程經常保養,使機械處于良好的狀態 
(
實驗
·
探究
)
用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提升兩個鉤碼,記錄鉤碼的重力、彈簧測力計的拉力、鉤碼上升的高度、繩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用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提升四個鉤碼,記錄鉤碼的重力、彈簧測力計的拉力、鉤碼上升的高度、繩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
典例·解讀
)
典例2、
(1)3 2
(2)62.5% 大于
(
跟蹤
·
練習
)
1、B
2、 <?。? <
3、 解:(1)第3次數據中,有用功W有用=Gh=6N×0.2m=1.2J,總功W總=FS=3.3N×0.4m=1.32J,機械效率η= W有用/ W總=1.2J/1.32J≈90.9%;
(2)①②兩次實驗中,鉤碼的重力相同,動滑輪的重力不同,機械效率也不同,因此探究的是機械效率與動滑輪自重的關系;
(3)比較①③,同一個機械,動滑輪重力不變,提升的物體重力不同時,機械效率也不同,提的物體越重,機械效率越大.
第3節 機械效率
第1課時 機械效率及其計算 學案
知識點1 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
新知·預習
)
1、在工作時,對人們有用的功 W有
2、在工作時,對于額外負擔所不得不做的功 W額
3、有用功與額外功的和,也叫動力功 W總
(
典例·解讀
)
典例1、C
典例2、(1)拉力做功:W總=FS=300N×12m=3600J;
(2)∵忽略摩擦和繩重,∴W額=(G桶+G動)h=(m桶+m動)gh=(8kg+2kg)×10N/kg×6m=600J
知識點2  機械效率的計算
(
新知·預習
)
1、 機械效率 有用功 總功的 η “依塔”(yita) 2 、W有用/W總
(
典例·解讀
)
典例3、拉力的作用點移動的距離S=2h=2*0.2m=0.4m
有用功W有=Gh=40N*0.2m=8J
總功W總=FS=25N*0.4m=10J
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是η=W有用/W總=8J/10J=80%
(
跟蹤
·
練習
)
1、D
2、解:手下降的高度h手=2h物=2*0.2m=0.4m
有用功W有=Gh物=400N*0.2m=80J
總功W總=F動h手=240N*0.4m=96J
則此杠桿的機械效率η=W有用/W總=80J/96J=83.3%
3 解:(1)1380J (2)1500J (3)9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浠水县| 嘉祥县| 清苑县| 陵川县| 新化县| 克什克腾旗| 丹江口市| 灵台县| 黄冈市| 岑巩县| 江源县| 姚安县| 桂平市| 蒙城县| 图片| 中西区| 三原县| 贡觉县| 龙山县| 祁阳县| 南陵县| 柳林县| 冷水江市| 洪泽县| 高密市| 南充市| 海晏县| 手游| 宁武县| 丹东市| 于都县| 沈阳市| 大同县| 塘沽区| 通江县| 桐庐县| 大姚县| 扎兰屯市| 华蓥市| 嘉义市| 敖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