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微專題四 解答化學反應速率圖 像題的思路第六章化學反應速率問題常以圖像題的形式出現,在相關圖像的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可能出現的物理量有物質的量、濃度、時間等。解題時,重點是理解圖像的意義和特點。1.關注圖像中的“點、線、面”(1)關注“面”——明確研究對象理解各坐標軸所代表量的意義及曲線所表示的是哪些量之間的關系。弄清楚是物質的量,還是物質的量濃度隨時間的變化。(2)關注“線”①弄清曲線的走向,是增大還是減小,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濃度減小的是反應物,濃度增大的是生成物。②分清突變和漸變;理解曲線“平”與“陡”即斜率大小的意義。(3)關注“點”解題時要特別關注特殊點,如坐標軸的交點、幾條曲線的交叉點、極值點、轉折點等。深刻理解這些特殊點的意義。2.聯系規律如各物質的轉化量之比與化學計量數之比的關系,各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之比與化學計量數之比的關系,外界條件的改變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規律等。3.正確判斷根據題干和題目要求,結合圖像信息,正確利用相關規律做出正確的判斷。1234跟蹤訓練1.(2023·杭州高一檢測)在2.0 L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1.0 mol HCl和0.3 mol O2,加入催化劑發生反應:4HCl(g)+O2(g) 2Cl2(g)+2H2O(g),HCl、O2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t2時,v正=v逆B.t3時已處于平衡狀態,升高溫度平衡狀態不會發生改變C.t1時,容器內氣體的總壓強比t2時的大D.t3時,容器中c(Cl2)=c(H2O)=0.4 mol·L-1√51234跟蹤訓練5t2時反應還沒有達到平衡,v正≠v逆,A項錯誤;t3時HCl和O2的物質的量不再發生變化,反應已經達到平衡,但升高溫度改變了原有條件,舊平衡會被破壞,一段時間后達到新的平衡,故升溫平衡狀態會發生改變,B項錯誤;該反應反應物氣體分子數大于生成物,t1時,反應物較多,氣體總分子數較大,t2時,反應物較少,氣體總分子數較小,故在恒溫恒容密閉容器內,t1時氣體的總壓強比t2時的大,C項正確;1234跟蹤訓練5t3時,列三段式:4HCl(g)+O2(g) 2Cl2(g)+2H2O(g)起始/mol 1 0.3 0 0轉化/mol 0.8 0.2 0.4 0.4平衡/mol 0.2 0.1 0.4 0.42.向絕熱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使反應SO2(g)+NO2(g)SO3(g)+NO(g)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正反應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由圖可得出的正確結論是A.反應在c點達到平衡狀態B.反應物濃度:a點小于b點C.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D.Δt1=Δt2時,SO2的轉化率:a~b段小于b~c段1234跟蹤訓練√51234跟蹤訓練5化學平衡狀態的標志是各物質的濃度不再改變,其實質是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且保持不變,c點對應的正反應速率顯然還在改變,故一定未達平衡,A錯誤;a點到b點正反應速率增加,反應物濃度不斷減小,B錯誤;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物濃度減小,但正反應速率增大,說明體系溫度升高,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即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C錯誤;1234跟蹤訓練5因為反應一直正向進行,且a~c段正反應速率一直在增大,故SO2的轉化率:a~b段小于b~c段,D正確。3.一定溫度下,在2 L的密閉容器中,X、Y、Z三種氣體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t min時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B.反應開始到10 min,用X表示的反應速率為0.079 mol·L-1·min-1C.反應開始到10 min時,Y的轉化率為79%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g)+2Y(g) 3Z(g)1234跟蹤訓練√5到10 min時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A錯誤;反應進行到10 min時,X、Y均減少了0.79 mol,Z增加了1.58 mol,用X表示的反應速率為 =0.039 5 mol·L-1·min-1,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g)+Y(g) 2Z(g),B、D錯誤;1234跟蹤訓練54.(2022·河北邯鄲高一期中)某學生用純凈的Cu與50 mL過量濃HNO3反應制取NO2 (不考慮NO氣體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所示(氣體體積均為標準狀況下測定,且忽略溶液體積變化)。1234跟蹤訓練5回答下列問題:(1)由圖像可知0~A、A~B、B~C段的反應速率最大的是______。1 min后A~B段反應速率逐漸加快,除產物可能有催化作用外,其主要原因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min后B~C段反應速率又逐漸變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跟蹤訓練5A~B該反應是放熱反2 min后反應物硝酸濃度的減小成為影響反應速率的主要原因,反應物濃度逐漸減小,反應速率逐漸變慢應,1 min后溶液溫度明顯升高,反應速率加快1234跟蹤訓練5相同時間內,A~B段產生的氣體最多,故A~B段反應速率最快;反應速率還與濃度、溫度有關,1 min后A~B段反應速率逐漸加快,除產物可能有催化作用外,還可能因為反應放熱,體系溫度升高,2 min后反應物硝酸濃度的減小成為影響反應速率的主要原因,反應物濃度逐漸減小,反應速率逐漸變慢。(2)計算在1~3 min內的反應速率: v(H+ )=_______ mol·L-1·min-1。1234跟蹤訓練50.225(3)若開始向反應溶液中加入固體KNO3,則1 min時測得V(NO2)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或“不確定”)84 mL。1234跟蹤訓練5大于向反應溶液中加入固體KNO3,硝酸根離子濃度增大,反應速率加快,1 min時測得V(NO2)大于84 mL。(4)下列措施不能加快v(NO2)的是___(填字母)。A.使用Cu粉代替Cu塊B.使用含有石墨的粗銅代替純銅C.使用稀硝酸代替濃硝酸D.在硝酸中加入少量濃硫酸1234跟蹤訓練5C1234跟蹤訓練5使用Cu粉代替Cu塊,接觸面積增大,反應速率加快,A不符合題意;使用含有石墨的粗銅代替純銅,構成原電池,反應速率加快,B不符合題意;使用稀硝酸代替濃硝酸,反應產生NO,不產生NO2,C符合題意;在硝酸中加入少量濃硫酸,H+的濃度增大,反應速率加快,D不符合題意。5.(2023·山東煙臺高一期中)恒溫下在2 L密閉容器中,X、Y、Z三種氣態物質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1)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跟蹤訓練53X(g)+Y(g)2Z(g)1234跟蹤訓練5根據圖像可知,5 min內X的物質的量減少0.6 mol、Y的物質的量減少0.2 mol 、Z的物質的量增加0.4 mol,X、Y是反應物、Z是生成物,物質的量的變化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5 min后物質的量不再改變,說明該反應可逆,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X(g)+Y(g) 2Z(g)。(2)從開始至5 min,Y的平均反應速率為_________________;X的轉化率為_____。1234跟蹤訓練50.02 mol·L-1·min-160%(3)反應達平衡時體系的壓強是開始時的____倍。1234跟蹤訓練5(4)下列描述中能表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的是_________(填序號)。①容器內溫度不變②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③混合氣體的壓強不變④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⑤Z(g)的物質的量濃度不變⑥容器內X、Y、Z三種氣體的濃度之比為3∶1∶2⑦某時刻v(X)=3v(Y)且不等于零⑧單位時間內生成2n mol Z,同時生成3n mol X1234跟蹤訓練5③④⑤⑧1234跟蹤訓練5恒溫容器,溫度是恒量,容器內溫度不變,反應不一定達到平衡狀態,故不選①;反應前后氣體總質量不變、容器體積不變,密度是恒量,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反應不一定達到平衡狀態,故不選②;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之和不同,容器體積不變,壓強是變量,混合氣體的壓強不變,反應一定達到平衡狀態,故選③;1234跟蹤訓練5反應前后氣體總質量不變,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之和不同,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是變量,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反應一定達到平衡狀態,故選④;反應達到平衡狀態,各物質濃度不再改變,Z(g)的物質的量濃度不變,反應一定達到平衡狀態,故選⑤;容器內X、Y、Z三種氣體的濃度之比為3∶1∶2,不能判斷濃度是否改變,反應不一定達到平衡狀態,故不選⑥;1234跟蹤訓練5某時刻v(X)=3v(Y),不能判斷正、逆反應速率是否相等,反應不一定達到平衡狀態,故不選⑦;單位時間內生成2n mol Z,同時生成3n mol X,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一定達到平衡狀態,故選⑧。(5)在某一時刻采取下列措施能加快反應速率的是____(填字母)。A.加催化劑B.降低溫度C.體積不變,充入XD.體積不變,從容器中分離出Y1234跟蹤訓練5AC1234跟蹤訓練5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故選A;降低溫度,反應速率減慢,故不選B;體積不變,充入X,反應物濃度增大,反應速率加快,故選C;體積不變,從容器中分離出Y,反應物濃度降低,反應速率減慢,故不選D。本課結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