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1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課程標準】了解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和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簡述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描述法治中國的藍圖。【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通過學習,認同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科學性;知道我國法治發展的巨大成就,增強依法治國的信心。科學精神: 辯證分析法治發展的曲折歷程,引導學生科學理解法治建設的進程是不斷推進、逐步深化的。法治意識:樹立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法治意識,將法治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公共參與: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學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覺參與法治建設的偉大實踐。【重點難點】重點:知道我國法律發展歷史的特點,理解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主要內容,掌握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難點:理解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將法治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基礎知識一 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1.法律的產生與發展(1)產生: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______的產物。(2)發展:在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_____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近代以來,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______逐漸成為現實,法治代替了____,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2.中國法治發展的歷程(1)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_____作出了重要貢獻。二 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1.法的產生和本質(1)產生: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_____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2)本質: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_____和共同意志。2.法的決定因素(1)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_______決定的。(2)這一因素主要包括地理環境、人口和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其中_____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3.法的類型(1)法的歷史類型: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四種歷史類型的法,即奴隸制法、封建制法、_______和社會主義法。(2)我國當代的法的類型:_______。4.法的內涵(1)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_______的一種社會規范。(2)法是由國家___或____的社會規范。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3)法是由國家_____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______的社會規范。5.法的職能(1)政治職能:法維護一定_____的作用。(2)社會職能:法管理一定______的作用。6.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_____的體現。三 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一國法治的決定因素:由該國的_____和____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2.中國人民的法治實踐:______,建設______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3.巨大成就(1)形成了以_____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2)依法行政和______水平不斷提高。(3)人權的法治保障方面:在通過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的________的同時,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4.法治建設在路上(1)中國人民正在全面落實_______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_____國家。這是一場由______領導的、___________參與的、史無前例的偉大社會實踐。(2)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中華民族,正在_______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努力開創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新境界。課后鞏固1.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你們的觀念本身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的產物,正像你們的法不過是被奉為法律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而這種意志的內容是由你們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來決定的。”對這段話解讀正確的是( )A.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B.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各種社會規范C.法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生產方式是其決定性因素D.法是社會各階級、各階層人民共同意志的體現2.中國人民為爭取民主、自由、平等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奮斗,深知法治的意義與價值,倍加珍惜自己的法治成果。以下屬于新中國法治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是( )①是由我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決定的②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③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④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震驚全國的唐山打人事件主犯陳繼志,因犯尋釁滋事罪、搶劫罪、聚眾斗毆罪、故意傷害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數罪并罰,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24年,并處罰金人民幣32萬元。人民法院的判決體現了法在國家治理中的( )A.政治職能 B.社會職能 C.經濟職能 D.文化職能4.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善于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讓互聯網成為同群眾交流溝通的新平臺。這是基于( )①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要②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和黨的自身利益的需要③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④"互聯網+"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的基本方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公正與權利的理念,體現了人類社會法文明近具有的共同價值觀。這種共同的價值觀,正是中西法文明,也是古今法文明的契合、連接之處。從下而關于“法”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生產方式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B.法的政治職能、社會職能只體現在政治建設和社會建設中C.中華法系的發展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D.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