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2中國與新興國際組織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分析二十國集團、上海合作組織、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發揮的作用。 政治認同:認同中國越來越積極參與國際組織活動,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發揮著建設性作用。 科學精神:分析新興國際組織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發揮的作用,樹立科學精神。公共參與:中國積極推動新興國際組織的發展。【教材導學 知識梳理】(一)二十國集團1.成立背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國際社會深感有必要對全球經濟進行監管和治理,然而,西方國家主導的舊的國際機制已難以勝任此任務,二十國集團因此成為新的全球經濟治理平臺。2.成員特點:成員涵蓋面廣、代表性強,其構成了兼顧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3. 運行機制:領導人峰會。每次峰會前不定期舉行協調人會議、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以及貿易、勞工、就業、農業、金融、數字經濟、衛生等專業部長會議。4.探討的主題:主要討論全球重大經濟金融熱點問題。5.地位:新的全球經濟治理平臺,是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6.中國與二十國集團的關系:(1)地位:中國是二十國集團的創始國,也是二十國集團中最大的發展中國家。(2)作用:①二十國集團已成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平臺。②中國提出共同構建創新、開放、聯動和包容型世界經濟的中國主張,倡導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經濟治理觀,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完善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二)金磚國家1、產生背景金磚國家的誕生和發展,是世界經濟變遷和國際格局演變的產物。其成員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2、地位金磚國家已成為新型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加強團結合作,維護共同利益的重要平臺。3、理念:以對話合作、共謀發展的宗旨的“金磚+”合作理念。4、突出貢獻(作用):金磚國家秉承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推動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深入,深化了團結互信,增進了五國人民福祉,拉緊了利益和情感紐帶,為世界經濟企穩復蘇并重回增長之路做出了突出貢獻。5、開放的金磚機制:金磚國家不是封閉的俱樂部。從2013年開始,歷次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均由主席國邀請一些非金磚國家進行對話交流。(三)上海合作組織1、上合組織的成立1996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首次會晤,建立“上海五國” 會晤機制。2001年,烏茲別克斯坦加入,六國元首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宣布上海合作組織成立。2.上海合作組織的性質、工作語言和秘書處① 性質: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英語縮寫“SCO”)是第一個在中國境內宣布成立、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秘書處設在中國的國際組織。② 工作語言:漢語和俄語。③ 秘書處:設在北京。3.“上海精神”的內涵及其作用(1)內涵:在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2)作用:①上海合作組織是世界上幅員最廣、人口最多的綜合性區域合作組織。②在“上海精神”的指引下,上合組織開創了自冷戰結束以來的區域合作新模式,成為當今世界區域合作的典范。4.上合組織的貢獻(作用)(1)在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組織開創了至冷戰結束以來區域合作的新模式,成為當今世界區域合作的典范。(2)上合組織自成立之初,就將打擊"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勢力),維護地區安全穩定視為最重要的合作領域。上合組織地區反恐怖機構執行委員會作為上合組織的常設機構,在國際反恐領域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四)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1、性質: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中國倡議成立的多邊金融合作機構(性質),亞投行于2016年1月正式運營,總部設在北京,工作語言為英語。2、作用:亞投行致力于亞洲地區基礎設施投資,為能源、電力、交通、通信、農業基建、供水、環衛、城建和物流等工程項目提供資金支持。3、運作原則和目標:(1)原則:公開、透明、獨立、問責(2)目標:精簡、廉潔、綠色。4、特點亞投行充分借鑒現有多邊金融機構長期積累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制定和實施嚴格的規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亞投行在現行國際經濟金融秩序下運行,同其他全球和區域多邊開發銀行的關系是相互補充而非相互替代。5、中國與亞投行中國在亞投行中占據重要地位。中國是亞投行第一大股東和投票權占比最高的國家。亞投行首任行長也是中國人。【預習自測 判斷正誤】1.二十國集團成員涵蓋面廣、代表性強,其構成主要照顧發展中國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2.金磚五國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金磚精神,推動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深入。3.上海合作組織堅持平等、互利、協商、尊重多樣性的“上海精神”。4.亞投行在現行國際經濟金融秩序下運行,同其他全球和區域多邊開發銀行的關 系是相互替代。矯正:總議題:中國與新興國際組織議題一:二十國集團議學情境:播放視頻《一分鐘了解二十國集團》。展示材料:“二十國集團承載著世界各國期待,使命重大。我們要努力把二十國集團建設好,為世界經濟繁榮穩定把握好大方向。”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上的開幕辭中這樣強調。從2013年起,習近平主席連續出席或主持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習近平主席著眼時代發展、把握歷史大勢,就推動二十國集團合作、加強國際宏觀政策協調等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二十國集團舞臺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中國印記。二十國集團成員匯聚了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經濟總量約占全球的85%。在國際體系變革的關鍵階段,二十國集團加強政策協調與合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增無減。“要把二十國集團建設成穩定世界經濟、構建國際金融安全網、改善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力量”; “真正成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器、全球增長的催化器、全球經濟治理的推進器,更好造福各國人民”;“二十國集團要確定目標、指明方向、發揮領導力”……習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倡議和主張,倡導二十國 集團實現向中長期政策轉型、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以平等為基礎,以開放為導向,以合作為動力,以共享為目標。中國秉持全球經濟治理觀,推動共同走出一條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的發展之路。議學任務:結合上述視頻和材料,為什么二十國集團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平臺?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1.成立背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國際社會深感有必要對全球經濟進行監管和治理,然而,西方國家主導的舊的國際機制已難以勝任此任務,二十國集團因此成為新的全球經濟治理平臺。2.成員特點:成員涵蓋面廣、代表性強,其構成了兼顧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3. 運行機制:領導人峰會。每次峰會前不定期舉行協調人會議、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以及貿易、勞工、就業、農業、金融、數字經濟、衛生等專業部長會議。4.探討的主題:主要討論全球重大經濟金融熱點問題。5.地位:新的全球經濟治理平臺,是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6.中國與二十國集團的關系:(1)地位:中國是二十國集團的創始國,也是二十國集團中最大的發展中國家。(2)作用:①二十國集團已成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平臺。②中國提出共同構建創新、開放、聯動和包容型世界經濟的中國主張,倡導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經濟治理觀,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完善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智慧。議題二:金磚國家議學情境:播放視頻《金磚擴容:40多國爭相加入,機會難以放棄!》。展示材料:金磚國家(BRICS),因其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中國(China)和南非(South Africa)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該詞與英語單詞的磚(Brick)類似,因此被稱為“金磚國家”。金磚國家國土面積占世界領土總面積26.46%,人口占世界總人口41.93%。據估算,2021年五國經濟總量約占世界的25.24%,貿易總額占世界的17.9%。2022年,五國在世界銀行的投票權為14.06%,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總量為14.15%。2001年,美國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師吉姆·奧尼爾首次提出“金磚四國”這一概念,特指世界新興市場。2006年,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四國外長在聯合國大會期間舉行首次會晤,開啟金磚國家合作序幕。2009年6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首次會晤,推動金磚合作升級至峰會層次。2011年,南非正式加入金磚國家,金磚國家擴為五國,英文名稱定為BRICS。2009年以來,金磚國家領導人共舉行14次會晤、9次非正式會晤。議學任務:結合上述視頻和材料,談談你對金磚國家的印象。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1、產生背景金磚國家的誕生和發展,是世界經濟變遷和國際格局演變的產物。其成員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2、地位金磚國家已成為新型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加強團結合作,維護共同利益的重要平臺。3、理念:以對話合作、共謀發展的宗旨的“金磚+”合作理念。4、突出貢獻(作用):金磚國家秉承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推動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深入,深化了團結互信,增進了五國人民福祉,拉緊了利益和情感紐帶,為世界經濟企穩復蘇并重回增長之路做出了突出貢獻。5、開放的金磚機制:金磚國家不是封閉的俱樂部。從2013年開始,歷次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均由主席國邀請一些非金磚國家進行對話交流。議題三:上海合作組織議學情境:播放視頻《上合組織拉開擴員序幕》。展示材料:7月4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正式接收伊朗為成員國,簽署白俄羅斯加入上海合作組織義務的備忘錄。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以來,始終遵循“上海精神”,持續鞏固成員國睦鄰友好與政治互信,深入推進各領域合作,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了重要的建設性作用。上海合作組織的再次擴員引發廣泛關注,不斷發展壯大的上海合作組織將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和正能量。“上海精神”是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壯大的生命力所在。2001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6國領導人聚首黃浦江邊,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從成立伊始直面各種威脅挑戰,到克服重重困難、不斷發展,上海合作組織一路發展壯大的原因就在于創造性地提出并始終踐行“上海精神”,主張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由此使上海合作組織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強勁合作動力。2017年,上海合作組織首次擴員接收印度和巴基斯坦為成員國。此次會議接收伊朗成為上海合作組織的正式成員國,簽署白俄羅斯加入上海合作組織義務備忘錄,可以說再次彰顯出“上海精神”的強大吸引力。上海合作組織前副秘書長波塔片科認為,“上合大家庭”進一步擴大意味著“上海精神”正在全球迅速傳播。議學任務:結合上述視頻和材料,你如何理解上海合作組織的擴員?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上海合作組織擴員既有積極意義,也會帶來新的不確定性。擴員是上海合作組織根據國際局勢和上海合作組織內外形勢的變化,與時俱進、保持組織活力的重要舉措。上海合作組織擴員拓展了其政治與經濟空間,提升了國際影響力,使得“上海精神”在更大范圍被接受和遵守,在更多國家獲得認同。上海合作組織接收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后,成為世界上幅員最廣、人口最多、潛力最大的地區性國際組織。但是,擴員也會使上海合作組織關注的議題增多,可能分散注意力。上海合作組織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強勁合作動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創造性地提出并始終踐行“上海精神”,主張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這超越了文明沖突、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等陳舊觀念,掀開了國際關系史上嶄新的一頁,得到國際社會日益廣泛的認同。教師講解:1、上合組織的成立1996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首次會晤,建立“上海五國” 會晤機制。2001年,烏茲別克斯坦加入,六國元首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宣布上海合作組織成立。2.上海合作組織的性質、工作語言和秘書處① 性質: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英語縮寫“SCO”)是第一個在中國境內宣布成立、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秘書處設在中國的國際組織。② 工作語言:漢語和俄語。③ 秘書處:設在北京。3.“上海精神”的內涵及其作用(1)內涵:在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2)作用:①上海合作組織是世界上幅員最廣、人口最多的綜合性區域合作組織。②在“上海精神”的指引下,上合組織開創了自冷戰結束以來的區域合作新模式,成為當今世界區域合作的典范。4.上合組織的貢獻(作用)(1)在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組織開創了至冷戰結束以來區域合作的新模式,成為當今世界區域合作的典范。(2)上合組織自成立之初,就將打擊"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勢力),維護地區安全穩定視為最重要的合作領域。上合組織地區反恐怖機構執行委員會作為上合組織的常設機構,在國際反恐領域的影響力與日俱增。5、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相關鏈接)中國大力推動上合組織的經濟合作。共建“一帶一路”中許多重大項目都位于上合組織的區域內;中國大力推動上合組織成員國的金融合作。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是上合組織銀聯體的發起行,也是這一銀聯體中貸款規模最大,最活躍的成員國。議題四: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議學情境:播放視頻《中國成立亞投行,美國威脅不許盟友加入,英國帶頭加入》。展示材料:進入21世紀以來,新興國家日益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但不合理的國際金融機制并未改觀。亞洲擁有全球60%人口,亞洲經濟占全球經濟總量的1/3,但由于建設資金有限,一些國家鐵路、公路、橋梁、港口、機場和通訊等基礎設施嚴重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區域的經濟發展。國務院參事湯敏坦言,有限的資金量令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不能全力支持亞洲基礎設施建設,這成為亞投行成立的重要背景。五年多來,亞投行累計批準貸款額超過220億美元,累計批準項目108個,朋友圈也越來越大,截至2021年10月,已由57個創始成員發展到來自六大洲的104個成員,并實現三家國際評級機構最高信用評級“全滿貫”。亞投行行長金立群說,亞投行將始終沿著共商、共建、共享的道路走下去。亞投行的成立,是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標志著亞投行作為一個多邊開發銀行的法人地位正式確立。從1980年中國開始恢復在世界銀行席位,到亞投行揚帆起航,中國正向全世界展現出中國擔當和中國力量。議學任務:結合上述視頻和材料,中國為什么要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個倡議為什么得到多個國家的熱烈響應?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1、性質: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中國倡議成立的多邊金融合作機構(性質),亞投行于2016年1月正式運營,總部設在北京,工作語言為英語。2、作用:亞投行致力于亞洲地區基礎設施投資,為能源、電力、交通、通信、農業基建、供水、環衛、城建和物流等工程項目提供資金支持。3、運作原則和目標:(1)原則:公開、透明、獨立、問責(2)目標:精簡、廉潔、綠色。4、特點亞投行充分借鑒現有多邊金融機構長期積累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制定和實施嚴格的規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亞投行在現行國際經濟金融秩序下運行,同其他全球和區域多邊開發銀行的關系是相互補充而非相互替代。5、中國與亞投行中國在亞投行中占據重要地位。中國是亞投行第一大股東和投票權占比最高的國家。亞投行首任行長也是中國人。1、 二十國集團2、 金磚國家3.上海合作組織4.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1.當地時間2023年8月15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開幕。在當前形勢下,二十國集團始終在努力達成具體共識,通過抗疫基金應對今后可能的疫情,幫助低收入國家增加財政政策空間,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更快落實等。材料表明,二十國集團( )①是當今世界區域合作的典范②通過獨特方式推進成員間合作③是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平臺④凝聚共識推動解決全球性問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 2023年10月26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舉行。會議決定,上合組織繼續加強政策溝通、安全合作、貿易暢通、資金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繼續在國際局勢的穩定和發展上發揮重要作用。對上海合作組織認識正確的是( )①是世界上幅員最廣、人口最多的專門性區域性國際組織,是當今國際社會日益重要的行為體②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秘書處設在北京的國際組織,中國主導世界秩序的作用越來越大③開創了自冷戰結束以來區域合作的新模式,成為當今世界區域合作的典范,是多邊外交的重要舞臺④是促進國家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交流、協調與合作的紐帶,是全球治理的重要載體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截至2023年10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已經累計批準項目235個,融資額超過448億美元,帶動各類資本近1500億美元。隨著成員擴展,亞投行不僅開始著眼非洲、拉丁美洲、中東歐等地區成員的基礎設施發展需求,還及時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全球性挑戰。這說明( )①亞投行作為多邊金融合作機構自主開展活動②維護地區安全穩定是亞投行的主要合作領域③亞投行已經逐漸成為區域一體化組織的典型④亞投行能響應多元需求以促進成員共同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二十國集團(G20)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二十國集團成員涵蓋面廣,代表性強,該集團的GDP占全球經濟的90%,貿易額占全球的80%,因此已取代G8成為全球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G20的成立為國際社會齊心協力應對經濟危機,推動全球治理機制改革帶來了新動力和新契機,全球治理開始從“西方治理”向“西方和非西方共同治理”轉變。材料表明( )①西方國家主導的舊的國際機制已難以勝任全球經濟治理的任務②其組成成員涵蓋面廣、代表性強,利于不同國家和地域的利益平衡③二十國集團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④其成員經濟實力強,國際政治地位高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5.目前,上海合作組織同聯合國等國際和地區組織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其成員國的經濟和人口總量分別約占全球的20%和40%。上海合作組織是( )①橫跨歐亞大陸的地區性國家聯盟②維護地區及全球安全穩定的重要因素③推動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主導力量④堅持開放包容、促進互利合作的多邊機制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6.2023年10月26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舉行。會議決定,上合組織繼續加強政策溝通、安全合作、貿易暢通、資金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繼續在國際局勢的穩定和發展上發揮重要作用。對上海合作組織認識正確的是( )①是世界上幅員最廣、人口最多的專門性區域性國際組織,是當今國際社會日益重要的行為體②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秘書處設在北京的國際組織,中國主導世界秩序的作用越來越大③開創了自冷戰結束以來區域合作的新模式,成為當今世界區域合作的典范,是多邊外交的重要舞臺④是促進國家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交流、協調與合作的紐帶,是全球治理的重要載體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上海合作組織是當今世界幅員最廣、人口最多的綜合性區域組織。成立20多年來,上合大家庭成員不分大小強弱,平等地坐在一起,共話合作、共謀發展,認真聆聽并仔細考慮各方提出的觀點與建議,為解決共同面臨的問題而努力,開創了“結伴不結盟、對話不對抗”全新模式,始終致力于維護地區安全,促進共同發展。在各成員國共同努力下,上合組織各領域合作不斷邁上新臺階,地區穩定發展局面不斷得到鞏固。當前,國際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調整,上合組織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越來越多國家希望成為“上合大家庭”的一員。請運用所學《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知識說明這一現象。答案:DDBACD7.共同利益是國家間合作的基礎。上合組織開創的“結伴不結盟、對話不對抗”全新模式讓對話與談判成為解決沖突的主要手段,促進了地區穩定與發展,符合各國的共同利益,成為當今世界區域合作的典范,有利于推動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