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易混易錯知識55條(選擇性必修部分)--2024屆高三統編版歷史二輪專題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易混易錯知識55條(選擇性必修部分)--2024屆高三統編版歷史二輪專題復習

資源簡介

2024年高考歷史復習易混易錯知識55條
(選擇性必修部分)
1.斯巴達是寡頭政治,故沒有民主。
【闡釋】作為城邦的斯巴達,政治生活中具有相當濃厚的民主色彩。雖然從法律上看,長老會和國王擁有相當的權威,可是在實際的政治生活中,他們的地位并不顯赫。監察官對國王形成了有效監督,公民大會在選舉、宣戰、媾和等重要問題上享有決定權。斯巴達人仍能夠區別對待自己作為士兵和公民的身份。斯巴達200年來的穩定,也反映了公民對自己的地位相對滿意。
2.商朝是個彌漫著神權色彩的王朝
【闡釋】商朝是彌漫著神權的時代,神權可以凌駕于一切之上,有些人作為神權代理人可以與天地、鬼神直接對話,這些人擁有對占卜的解釋權,對于信奉神權的商王朝,這些人的權力甚至在商王之上。武丁統治時期是這些代理人最為猖狂的時期,在這之后的商王,不甘心作為傀儡,試圖擺脫神權勢力的束縛,武乙是其中反抗最為激烈的。記載中的雷擊而亡,通常被解讀為他對天神的反抗招致的報復,而這里作者說也有可能是這些神權代理人對他的報復。
3.古代中國內朝官向外朝官轉化的趨勢
【闡釋】內朝”是侍從皇帝的宮廷機構組織,“外朝”是以丞相為首的中央政府。內朝官多是近侍、外戚、宦官、秘書等人員。因為皇帝對外朝官心存戒心,特別是位高權重的宰相,且皇帝深居禁中,宰相晉見皇帝的朝儀煩瑣,不利于宰相及時向皇帝出謀劃策。此外,封建社會是家天下,家務與政務相連,皇家與政府相通;內朝官地位較低,且隨皇帝左右,既可隨意更換、隨時使喚,又能很好的貫徹皇帝的旨意。這些接近君主的近侍、仆從一旦受到皇帝的信任,就有機會參與政務、掌管機要,形成新的輔政集團。這些被皇帝委以臨時輔政的內朝機構,在牽制、架空外朝輔政機構的同時,久而久之就發展為制度。
4.商朝前期的王位世襲多考慮兄終弟及,為何不是父子相承呢?
【闡釋】商湯代夏而有天下之后,一改本族傳統,把商家的王位繼承制度改為兄終弟及,既是被迫的,也是在當時背景和形勢下的理智抉擇。在做出這項可能為內亂埋下禍根的抉擇時,他也利用其它方面的措施,比如廣建婚姻,來彌補缺陷。至商代后期,當商中央權力足夠大后,它也就放棄了兄終弟及,而恢復到父亡子繼的舊時傳統。
商初鞏固統治需要:避免王子間為爭奪儲位而進行爭斗;又制造出“公天下”的表象,減少民間接受商政權合法性的阻力。
商王繼承出現“兄終弟及”的現象可能是為了避免“兒童君王”。比起 “父死子繼”,王位“兄終弟及”更為合理,傳弟在先,子長大再傳回去,可以避免太甲之類的幼君執政。
嫡長子繼承制這種父子繼承的制度是在周朝才確立的,商朝時還沒有產生一種特定制度來促使父子繼承。這說明兄終弟及制與制度的不完善有關。
5.孫中山制定《臨時約法》有很大的反封建的進步性,有什么局限性?
【闡釋】存在“因人設法”的局限;職權不明,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凱權力;導致政爭不斷、政局動蕩。
6.中國近代政黨政治的失敗有什么寶貴的經驗教訓?
【闡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走西方資產階級“政黨政治”道路不符合中國國情,特別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本主義受三重壓迫,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弱小且有軟弱性,故無法實現。
7.漢代不僅僅察舉制一種選拔人才的方式,積功勞為官和征辟等也是兩漢官員選拔制度的重要補充。
【闡釋】征辟,拼音: zhēng bì 釋義:是中國漢代擢用人才的一種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兩種方式,皇帝征召稱“征(zhēng)”,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級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張衡傳》:“連辟公府,不就。”“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
8.唐朝門第觀念極強,為何到了宋朝“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
【闡釋】(1)政權更替與社會制度變革,推動了士族的消亡,庶族的崛起。通過從唐太宗到武則天等幾位皇帝的打壓,門閥世族的地位每況愈下,逐漸有了士庶合流的傾向;安史之亂后,唐末五代時期戰亂頻繁,隨后又是黃巢黃巾軍等農民起義戰爭的沖擊,到了五代,大批舊的門閥士族成員被殺,其士族譜牒也遭到大量焚毀,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在五代過度到宋朝的這段時期,就基本上退出了政治舞臺。
(2)科舉制度的成熟,寒門庶族取仕為官的比例越來越大,到了宋朝,門閥士族中有高官者,竟不多見。
(3) 土地所有制的變化,良賤體系的衰弛,門閥士族失去賴以為根基的基礎。
(4)商品經濟的發展,以“財婚”為主的新習俗,取代了門第婚姻。
9.中國古代的社會階層流動
【闡釋】中國古代社會有人認為秦國的軍功爵制的出現就不論身份有軍功即可逆襲的制度,是中國古代第一次階層流動;察舉制也為漢代選拔大量儒學人才,但后來出現了問題,特別是九品中正制的出現。
隋唐科舉制極大的促進了階層流動。科舉制度表達出了“時機均等,平等競爭,擇優錄取,公正公開”的原則,一定程度上促進社會流動與分層,使下層平民向上層社會流動,表達出一定的社會公平,使得科舉制度成為了古代中國社會流動的主要渠道。它主要表現為:某些下層人民,通過科舉考試而躋身仕途,成為統治階級的一分子:或者雖然沒有入仕,卻由下層人民的階層上升為士階層,為其子弟今后的社會流動奠定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根底。
10.西方文官為什么是終身制的?
【闡釋】西方實行“兩官分途”(分為政務官和事務官兩類),在選舉期間為了不受政黨政治選舉的影響,保障政府工作的穩定性,西方文官(事務官)為終身職業,且任期有法律保障。政務官與內閣共進退。
11.公務員一詞由來
【闡釋】公務員,顧名思義是指政府中辦理公務的人員,公務員這個詞是由英語翻譯過來的,英文中的civilservant直譯過來便是文職服務員。日語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的公務員叫做文官,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改名為公務員。其他國家的稱呼有聯邦官員政府雇員等等。在我國,履行公職的人員被稱為公務員。
12.世界上第一個建立文官制度國家是中國還是英國?
【闡釋】目前觀點有兩類,一個說中國、一個說英國。大多認為1870年,英國政府確立了文官制度,并被西方國家效仿。這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個正式確立文官制度的國家。又認為英國的文官制度直接采納了中國的科舉制。他們對公務員的考核錄用,在形式上實際就是當年中國的科舉制。現在西方國家對公務員的考選中的公開競考,多級考試、逐步淘汰等原則和方式都直接繼承了中國的科舉制。
13.儒家思想在戰國時期為什么沒有被重用?
【闡釋】儒家的仁政與德治思想在戰國時期難以落到實處,并不適用于兼并戰爭激烈的戰國時期,也未適應了統一戰爭的需要,故不適合當時時代的需要而備受冷落。
14.魏晉南北朝時期法律進一步儒家化的表現
【闡釋】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是中國法律儒家化的深入階段。魏明帝在朝廷設置律博士,命令專用儒家思想來解釋律令,進一步推動了律令的儒家化。此后,法律以親屬之間的尊卑親疏作為量刑的重要原則之一,目的在于維護儒家提倡的三綱五常。這一時期,儒家思想開始滲透到立法領域,掀起了引經注律的高潮。這樣的律文與原法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中國法律的儒家化向縱深邁出了具有實質意義的一步。
15.中國古代禮法關系
【闡釋】“禮”是中國古代社會長期存在的,旨在維護宗法血緣關系和宗法等級制度的宗法道德倫理觀念。中國古代“法”的概念如李悝所言“法者,刑也”。禮與法,表面似有矛盾,但二者同源,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都以維護統治者利益為最終目的。因此,中國古代一直將“禮”視為積極主動的規范,禁惡于未然;而將“刑”視為消極的處罰,懲惡于已然。凡“禮”所禁止的行為,必為“刑”所不容,法合于禮,禮入于法,最終導致禮法二者的融合。
16.羅馬法的基本精神
【闡釋】羅馬法的基本精神:
(1)保護私有財產(核心);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注重程序,無罪推定;
(4)滲透著“自然法”思想(基本原則:自然、理性、自由、平等)
17.唐羈縻府州
【闡釋】唐實行比較開門的民族政策。羈縻(籠絡、懷柔);羈縻府州是指古代朝廷在邊遠少數民族地區所置之府或州。以情況特殊﹐因其俗以為治﹐有別于一般州縣。相當于自治區。所謂“羈縻制度”是歷代封建王朝在多民族國家里對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少數民族地區所采取的一種民族政策。由少數民族首領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許世襲其職。還有財政上的自主權,但必須接受唐代在地方設置的最高行政機構都護府的監領。體現了唐代對少數民族采取籠絡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針,有利于民族之間的和平相處和自然融合。
18.清閉關政策是禁絕對外貿易嗎?
【闡釋】是嚴格限制。還有廣州一個地方可以和外國人貿易。
19.國聯為什么不能真正維護世界和平的作用
【闡釋】(1)沒有武裝部隊,無法對侵略者進行制裁。(2)制裁決議需要一致同意(“全體一致”原則),在操作上成為不可能。(3)一些強國沒有加入,缺乏權威性和普遍性。如美國沒有加入國聯,蘇俄和戰敗國最初都被排除在外。
20.漢代甘英初始大秦,大秦是當時什么國家?
【闡釋】羅馬帝國
21.為什么說宗教改革促進了西歐民族國家的產生
【闡釋】
(1)政治上:打擊了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剝奪了教會在各國的政治、經濟特權,各國王權得到加強,有利于民族國家的發展。
(2)經濟上:確立了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倫理規范和生活方式,奪取了大量原屬教會的財產,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3)精神文化上:
①打破了天主教會精神壟斷,使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發展了人文主義。
②發展本民族文化,各國普遍重視教育,興辦學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學在內的學習科目,促進了西歐各國民族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用本國語言書寫圣經,促進了民族語言的想形成。
③傳播了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旗幟。
22.圜錢是怎樣一種貨幣?
【闡釋】圜錢是從古代的紡輪或玉璧中演變成的,其表面圓形有孔,背平素,面文紀地名,兼有紀貨幣單位。主要流通于戰國時期的秦、魏。也稱圜金、環錢,是古代的一種銅幣。
戰國西周圜錢
23.在平時的學習中,好多同學對出國的蟻鼻錢不太清楚。
【闡釋】蟻鼻錢是中國戰國時期楚國流通使用銅貝,是一種面部有字、形狀似海貝的貨幣。蟻鼻錢(亦稱鬼臉錢)是江淮流域楚國流通的貨幣,由仿制貝轉化而來。因像一只螞蟻,加上鬼臉上的高鼻子,于是就有了蟻鼻錢這個名稱。
24.元朝的通用貨幣是什么?
【闡釋】元代貨幣以紙幣為主要貨幣,銅錢種類多,數量少。元代通行紙鈔。早期錢幣除蒙文大元及至大通寶外,鑄額均少。有些年號僅有廟宇錢傳世,舊稱供養錢。鑄造的通寶錢有大朝通寶、至元通寶、至正通寶、元貞通寶、大德通寶、至大通寶、大元通寶、延祐通寶、至治通寶、泰定通寶。除至正通寶中有幾種背文記值外,其余錢背文無記值。元世祖忽必烈時,發行了中統交鈔、中統寶鈔和至元寶鈔。這三種貨幣中,幣值最穩定的是中統交鈔,流通時間最長的是至元寶鈔。
25.南京國民政府發行的法幣的貶值狀況。
【闡釋】民國早期,流通一直是銀元和銀兩。到了中后期,主要流通貨幣是法幣,法幣剛發行的時候購買力是可以的,1936年的時候,當時100法幣能買兩頭牛,到了1942年買兩只雞,到了1948年時100法幣就只值4粒大米了。
26.金本位什么意思?
【闡釋】金本位即金本位制 (Gold standard),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來決定。金本位制于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在歷史上,曾有過三種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幣、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狹義來說,金本位制即指該種貨幣制度。
27.人類何時開始從食物采集者轉變為食物生產者?
【闡釋】約1萬年前,原始的農耕和畜牧出現,成為人類獲取食物的主要手段。農業出現的意義是人類經濟和社會生活上的第一次革命。人類開始從食物采集者轉變為食物生產者。農業的出現促進了生活和生產方式的變化。人類從遷徒過渡到定居,從臨時窩棚到長期住所,并逐漸形成聚落(聚落是人類聚居和生活的場所)。開始出現手工業勞動,文化藝術獲得發展。
28.四大文明古國地區發展的大事是什么?
【闡釋】四大文明古國屬于大河流域文明,為了減少旱澇對農業的影響,修建水利工程成為地區發展的大事。這些地區的統治者都將灌溉系統的開鑿、疏浚、維護作為主要工作之一。
29.馬鈴薯和甘薯也是在何時傳入中國的。
【闡釋】馬鈴薯和甘薯也是在明朝時傳入中國的。美洲糧食作物的傳入對我國農業和社會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有人稱之為我國第二個“糧食生產革命”。這些耐早耐瘠的高產作物,適于貧瘠山地沙土種植,不僅擴大耕地面積,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單位面積產量;進而促進了糧食總產量的增加,有助于民食問題的解決;也使我國傳統的糧食作物結構發生了變化;隨著這此作物種植范圍的擴大,能夠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商品糧,促進了糧食商品化的發展;尤其對山區開發具有重要意義,促進山區經濟作物種植的發展,又直接間接促進了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促進了農產品的商品化。但是在人口壓力下,由于流民墾山種植玉米、番薯,毀壞林木。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這一負面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這與當時的生產技術水平、社會經濟狀況和小農經濟局限性都有一定的關系,不完全是農民的責任。總的來說山區開發成績是主要的,當然歷史教訓也提醒我們必須在今后的農業開發過程中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
30.新科技革命對勞作方式有什么影響?
【闡釋】使人們的勞作方式發生了變革,影響了經濟增長模式與管理方式。粗放型經濟轉化為集約型經濟,人們逐漸依靠技術進步來實現利潤增長。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逐步建立。
31.工業革命后新的工廠制有何特點?
【闡釋】(1)廠房要有一定規模,工人實行倒班制。(2)制定規章制度,強化紀律意識,對工人進行管理。(3)生產流水線廣泛應用,各部門協同勞作,進行標準化生產。(4)原料由工廠統一分發,合理調配。(5)制定市場方案,開拓產品銷售渠道。帶來生產組織和管理形式的巨變,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32.交子與會子的區別
【闡釋】(1)流通范圍不同:交子僅在四川流通,會子在全國流通;
(2)發行地不同:交子于北宋發行,曾作為官方法定貨幣流通,故又稱官交子。會子發行于南宋。它由政府和戶部發行,是宋代最大的鈔票。
(3)發行時間不同:交子是中國政府官方發行的最早的紙幣,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仁宗天圣元年發,高宗紹興三十年發會子。
(4)定義不同。交子最初只是一種代替貨幣交易的信用憑證,即代金券。會子是宋朝發行量最大的紙幣,起源于臨安,也稱作“便錢會子”。
會子,是南宋于高宗紹興三十年由政府官辦、戶部發行的貨幣,仿照四川發行錢引的辦法發行。會子是宋朝發行量最大的紙幣,起源于臨安,也稱作"便錢會子"(即匯票、支票)。
33.古代的“匯票”指的是什么?
【闡釋】匯票是一種承諾支付的文書。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托付款人在見票時或者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匯票是一種無條件支付的委托,有三個基本當事人: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34.近代商業貿易的經營方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闡釋】(1)近代商業貿易的變化: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貿易的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2)近代商業貿易變化:商業經營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為了有效壟斷對外貿易,英、法、荷等國建立起一種新型股份制貿易公司。鴉片戰爭后,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新的商業經營形式被引入中國。表現形式有:設立銀行,民營股份制企業出現,股票開始走向市場,成立大型百貨公司。
隨著世界市場的初步建立,更多種類的商品出現在商貿領域。
19世紀中期,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貿易中心。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德等新興工業國家興起,英國的貿易壟斷地位被打破,世界貿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35.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
【闡釋】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1997年,泰國經濟疲弱,許多東南亞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和韓國等長期依賴中短期外資貸款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匯率偏高并大多維持與美元或一攬子貨幣的固定或聯系匯率,這給國際投機資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捕獵機會。由美國知名炒家索羅斯主導的量子基金乘勢進軍泰國,從大量賣空泰銖開始,迫使泰國放棄維持已久的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而實行自由浮動,從而引發了一場泰國金融市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之后危機很快波及到所有東南亞實行貨幣自由兌換的國家和地區……。
36.WTO與“關貿總協定”有什么區別
【闡釋】(1)世貿組織是具有國際法人資格的永久性組織。世貿組織是根據《維也納條約法公約》正式批準生效成立的國際組織,具有獨立的國際法人資格,是一個常投性、永久性存在的國際組織。而關貿總協定則僅是臨時適用的協定,不是一個正式的國際組織。
(2)世貿組織管轄范圍廣泛。關貿總協定產生于貨物貿易占國際貿易絕大多數的40年代末,加之建立國際貿易組織的哈瓦那憲章未能生效,關貿總協定僅管轄貨物貿易,世貿組織則不僅管轄貨物貿易的各個方面,還將貨物、服務、知識產權融為一體,置于其管轄范圍之內。
(3)世貿組織成員承擔義務的統一性。世貿組織成員不分大小,對其所管轄的多邊協議一律必須遵守,以一攬子方式接受世貿組織的協定、協議,不能選擇性地參加某一個或某幾個協議,不能對其管轄的協定、協議提出保留。但是,關貿總協定的許多協議,則是以守則式的方式加以實施的,締約方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
37.我國境內最早的運河是哪個?
【闡釋】中國最早的人工運河是春秋時期的邗(han)溝第一個時期是東周春秋時期。位于東南吳國的國王夫差,為了爭霸中原,向北擴張勢力,在公元前486年引長江水經瓜洲(今江蘇省邗江縣南部)北入淮河。這條聯系江、淮的運河,從瓜洲到末口(今淮安附近),當時稱為邗溝,長約150公里。這條運河就是京杭大運河的起源,是大運河最早的一段河道。后來,秦、漢、魏、晉和南北朝又相繼延伸了河道
38.法國米迪運河在什么方位?
【闡釋】法國米迪運河1667年開始修建,1681年竣工,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是歐洲近代最重要的土木工程之一。該運河有時被稱作朗格多克運河或雙海運河。其河道由5部分構成:即240公里的主河道,36.6公里的支線河道,兩條引水用的水源河道及兩小段連接河道,共計360公里,另外包括運河上的328座各類船閘、渡槽、橋梁、泄洪道和隧道等建筑工程設施,其中船閘就有65座。它代表著內陸水運技術在工業社會發展到的新水平,突出了運河本身的水利工程性質和技術特色。
39.中國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條使用鐵路和中國人自行設計的第一條鐵路分別是什么?
【闡釋】1881年,唐山至胥各莊的鐵路建成,這是中國人在自己國土上修建的第一條實用鐵路。1909年竣工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設計的“人”字形路軌,解決了鐵路的陡坡問題。
40.屠呦呦發明的青蒿素可以防治瘧疾,中醫中記載最早見于什么時候?
【闡釋】東晉葛洪所著《肘后備急方》記載了青蒿對瘧疾的治療作用。屠呦呦等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受到葛洪的《肘后備急方》中關于青蒿抗瘧記載的啟發,從青蒿中分離出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對人類防治瘧疾發揮了巨大作用。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1世紀以來,中醫藥蓬勃發展,走向世界。
41.西醫何時傳入中國?
【闡釋】明末清初,西醫傳入中國, 但影響有限。鴉片戰爭后,西式醫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來。這些醫院分科完備,技術先進。醫生憑借醫療設備,對各種疾病作出診斷,廣受歡迎。
42.社稷是什么意思?
【闡釋】中國有著五千多年悠久燦爛的文化,以農為本是其重要特點之一。早在西周時期,統治者為了祈求五谷豐登、國泰民安,每年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即祭祀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物神。后來,社稷逐漸成為國家的代稱。據《周禮》記載,社稷壇設于王宮右側,王宮左側是宗廟。
43.多元一體中華文化的形成
【闡釋】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意思是:中國的文化格局是一個多元的,所謂多元,就是說每一種文化都有他自己的獨立發展性,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個體。但是,同時又是一體的,就是有很好的整合性。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文化,而這些文化又互相融合,在統一的中華文化中融為一體。中原華夏族率先成為核心,并向四周輻射,推動著多元一體中華文化的形成。
44.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
【闡釋】人本思想體現到政治倫理上就是民本思想。春秋時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國家要順應民意。孔子要求統治者 體察民情,反對苛政。戰國時期,孟子提出了“仁政”說, 其中“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主張,閃耀著民本 思想的光輝。歷代思想家繼承了先秦民本思想。民本思想 發展為系統的理論學說,并在一定程度上轉化為政治實踐, 成為中華傳統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對推動中國歷史發展 起到了積極作用。
45.“阿拉伯數字”
【闡釋】印度的數字符號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至今仍被稱為“阿拉伯數字”。
46.拜占庭文化
【闡釋】由于地處歐、亞、非三洲交界處,拜占庭帝國繼承了 古代希臘、羅馬文化,融匯了基督教文化和來自西亞、北 非的文化,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時編纂的《羅馬民法大全》,為傳承羅馬法作出了貢獻,對歐洲的法學思想和法 制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是拜占庭文化的標志性成就。
47.雅利安人
【闡釋】雅利安人是歐洲19世紀文獻中對印歐語系各族的總稱。從印度和波斯古文獻的比較研究中推知,遠古在中亞地區曾有一個自稱"雅利阿"的部落集團,從事畜牧,擅長騎射,有父系氏族組織,崇拜多神。公元前2000至前1000年間,一支南下定居印度河上游流域,一支向西南進入波斯,另一支遷入小亞細亞。自18世紀歐洲語言學界發現梵語同希臘語、拉丁語、克爾特語、日耳曼語、斯拉夫語等有共同點后,也就是用"雅利安語"一詞概括這些語言(現通稱印歐語系語言),講有關語言的各族統稱為“雅利安人”。
雅利安主義的信徒們將金發碧眼的北歐和日耳曼諸民族視為是最純粹的“雅利安人種”成員。這種說法在20世紀30年代-50年代已被人類學家們所拋棄,但卻被希特勒和納粹分子所利用,并以之作為德國政府政策的依據,對猶太人、羅姆人(吉普賽人)以及其他一切非雅利安人采取滅絕措施。
  希特勒當年搞種族學,認為雅利安人(或稱印歐人種)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種族,理由是:(1)雅利安人外貌好看,金發、碧眼、白皙的皮膚,在黑、黃、白以及各種過渡人種中是最漂亮的。(2)雅利安人聰明,從古代希臘人、羅馬人到現在的西方人,都是世界文明的主要創造者。在雅利安人中,他認為歐洲的斯拉夫人、克爾特人、拉丁人都與外族混血,血統已經不純;亞洲的印度人、波斯人由于與土著嚴重混血,已經出現種族退化,成為劣等人種,只有日耳曼人在幾千中沒有與外族通婚,保持著純正的雅利安人血統。所以,他為了雅利安人保持高貴血統,不退化,要消滅歐洲境內的非雅利安人,特別是猶太人(來自中東,屬閃米特人)。
48.匈奴人逐步內遷
【闡釋】3—6 世紀,亞歐游牧部落開始了新一輪的大遷徙。 在中國,匈奴人逐步內遷,轉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區建立政權。此后,鮮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漸遷徙到中原,形成中國北方的民族大交融。
49.隨著殖民擴張,美洲族群的新變化
【闡釋】第安人數量的銳減,歐洲人和非洲黑人數量的激增,迅速改變了美洲的人口結構,出現了新的族群。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們相互之間的混血后代,逐漸成為美洲大陸的主要居民。來自不同地方的各個族群有著各具特色的文化,他們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認同,發展了歐洲文化主導、融合多種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50.華工與美洲、大洋洲的開發
【闡釋】19世紀初,英美等國開始陸續頒布禁止奴隸貿易的法令,黑奴貿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尋找新的廉價勞動力。
19世紀中葉后,清政府被迫允許列強在中國招募華工出國。華工被運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貿易。葡萄牙、英國、美國等國的殖民者往往迫使華工簽署契約,讓華工以未來若干年的工資支付運輸費用,獲取了巨額利潤。中國東南沿海的窮苦百姓,或是因為生活所迫,或是被誘騙、綁架成為苦力。在美國,華工是加利福尼亞金礦和中央太平洋鐵路工地等繁重勞動場所的主要勞動力。19世紀70年代,加利福尼亞的華工人數已有十幾萬。加勒比群島、秘魯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萬的華工。
19世紀中葉,大量華工來到澳大利亞開采金礦。到1858年,華工人數已超過4萬。在大洋洲的一些島嶼上,華工在種植園和礦山辛勤勞動,促進了這些地方的開發。很多華工后來回國,留下來的華工由于相同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往往愿意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了一個個唐人街。他們保留和傳播著中華文化,促進了美洲和大洋洲經濟、文化的發展。
51. 移民社會的多元文化
【闡釋】全球化背景下的現代世界出現了遍及各國的移民社會,移民社會的居民由不同文化傳統的民族組成。在不同文化的交匯、借鑒與認同中,這些移民社會形成各種多元一體的移民文化。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斷來到北美,共同建設美利堅合眾國。在這個過程中,白人驅逐、消滅北美印第安人,阻礙了印第安文化的正常發展,同時也吸收了非洲、亞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歐洲文化為主流的美國移民文化。民族和文化的多樣性是美國社會的顯著特征,而多元文化傳統也使美國社會始終存在著不同民族間的文化認同問題。
52.什么是“希臘化世界”和“希臘化時代”?
【闡釋】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去世,其部下陷入混戰,帝國逐漸分裂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國和馬其頓王國三個主要國家。這些區域被統稱為“希臘化世界”,從亞歷山大遠征到羅馬最終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間大約300年被稱為“希臘化時代”。
在希臘化世界中,希臘人和馬其頓人逐漸融合。他們基本壟斷了高級官職,占有大量土地,并享受稅收優惠,成為希臘化各國的統治階級。作為殖民者,他們生活于希臘風格的城市中,保持著希臘人的生活方式。被征服地區原有的上層人士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臘文化。他們說希臘語,模仿希臘人的生活方式,部分人躋身統治階級行列,成為國王的顧問和官員。
在希臘化時代,希臘文化的中心逐漸東移,亞歷山大城、安條克和帕加馬等成為新的希臘文化中心。
53.美國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樣性特點
【闡釋】移民群體的多源性決定了這種文化的多元性,多元性已成為美國社會與文化的本質特征之一;多樣的人口組成和多樣的文化造就了了美國文化的多樣性(種族多樣、宗教多樣)。
54.拉丁美洲為什么教“混血社會”?
【闡釋】在拉丁美洲,歐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種族融合 現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級分明的“混血社會”。
55.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的異同
【闡釋】(1)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貼上抄寫工整的書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面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體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紙覆在它的上面,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了。
(2)活字印刷: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印刷方法,使用可以移動的木刻字、金屬或膠泥字塊,用來取代傳統的抄寫,或是無法重復使用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不同:制作方法和保存不同;效率不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樊市| 缙云县| 蒲江县| 宜兰市| 星子县| 象州县| 工布江达县| 财经| 泰来县| 安庆市| 松桃| 长沙市| 北票市| 安岳县| 章丘市| 石河子市| 镇坪县| 都安| 治县。| 开平市| 类乌齐县| 阿拉善盟| 介休市| 泗阳县| 红安县| 麻城市| 鹤山市| 夏邑县| 高唐县| 视频| 宣汉县| 荥阳市| 密山市| 罗江县| 陵川县| 莱州市| 夏津县| 宿迁市| 新建县| 连江县| 法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