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9屆新課標數學考點預測--解三角形一、考點介紹解三角形是高考必考內容,重點為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積公式,考題靈活多樣,近幾年經常以解答題的形式來考查,若以解決實際問題為背景的試題,有一定的難度.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三角形度量問題.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應用 能夠運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與測量和幾何計算有關的實際問題.二、高考真題1(2008年高考山東卷15).已知為的三個內角的對邊,向量,.若,且,則角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答案〗.2(2007年天津文17).在中,已知,,.(Ⅰ)求的值;(Ⅱ)求的值.〖解析〗(Ⅰ)在中,,由正弦定理,. 所以.(Ⅱ)解:因為,所以角為鈍角,從而角為銳角,于是,,..3(2008年高考重慶卷17).設的內角A,B,C的對邊分別為,且, ,求:(Ⅰ)的值;(Ⅱ)cotB +cot C的值.〖解析〗(Ⅰ)由余弦定理得=故.(Ⅱ)解法一:= ?。?br/>由正弦定理和(Ⅰ)的結論得 , 故.解法二:由余弦定理及(Ⅰ)的結論有=故.同理可得 ?。?br/> 從而.4(2008年高考遼寧卷17).在中,內角對邊的邊長分別是,已知,.(Ⅰ)若的面積等于,求;(Ⅱ)若,求的面積.〖解析〗(Ⅰ)由余弦定理及已知條件得,,又因為的面積等于,所以,得.聯立方程組解得,.(Ⅱ)由題意得,即,當時,,,,,當時,得,由正弦定理得,聯立方程組解得,.所以的面積.5(2008年高考全國一17).設的內角所對的邊長分別為,且.(Ⅰ)求的值;(Ⅱ)求的最大值.〖解析〗(Ⅰ)在中,由正弦定理及可得即,則;(Ⅱ)由得當且僅當時,等號成立,故當時,的最大值為.三、名校試題1(福建2008年高考樣卷·文).△ABC的內角A、B、C所對的邊分別為a、b、c,若sinA=,b=sinB,則a等于( )A. B. C. D.〖解析〗由得.〖答案〗D.2(山東省濟南市2009屆高三??祭?0).在△ABC中,A=,b=1,面積為,則=( ) A. B. C.2 D.4〖解析〗在△ABC中,,;又,.〖答案〗C.3(2008-2009廈門質檢二).在△ABC中,tanA=,cosB=.若最長邊為1,則最短邊的長為( )A. B. C. D.〖解析〗由條件知A、B都是小于,所以角C最大,又,B最小,由得,,所以最短邊長為.〖答案〗D.4(浙江省09年高考省教研室第一次抽樣測試數學試題(理)16).如圖,海平面上的甲船位于中心O的南偏西,與O相距10海里的C處,現甲船以30海里/小時的速度沿直線CB去營救位于中心O正東方向20海里的B處的乙船,甲船需要 小時到達B處.〖解析〗由題意,對于CB的長度可用余弦定理求解,得,因此,因此甲船需要的時間為(小時).〖答案〗.5 (江蘇省南京市2009屆高三第一次質量檢測數學試題11) .在中,角所對的邊分別為,則 .〖解析〗由及正弦定理得:,又,兩式平方相加得:.〖答案〗13.6(浙江2008學年第一學期十校高三期末聯考數學試題(理)) .在△ABC中,角A,B,C所對的邊分別是a,b,c,若,且,則△ABC的面積等于 . 〖解析〗由及余弦定理得:,由得,所以.〖答案〗2 . 7(和平區2008年高考數學(理)三模13). 在△ABC中,設角A、B、C的對邊分別為,且,則角B= 度.〖解析〗由及正弦定理得:,,所以,所以,又,.〖答案〗60. 8(廣東省四校聯考2009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數學理15).如圖在中,(1)求; (2) 記的中點為, 求中線的長.〖解析〗(1)由, 是三角形內角,得 (2)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 , ( CD = BC = 3 , 又在△ADC中, AC=2, cosC = ,由余弦定理得, =9(2009年濱海新區五所重點學校聯考理17).在中,分別是角的對邊,且.(Ⅰ)求角的大??;(Ⅱ)當a=6時,求其面積的最大值,并判斷此時的形狀.〖解析〗(Ⅰ)由已知得: , , ,∴ , ,∴ . (Ⅱ) ,∴, ∴ . 故三角形的面積 . 當且僅當b=c時等號成立;又,故此時為等邊三角形.10(漢沽一中2009屆高三月考文18).如圖,隔河看兩目標A、B,但不能到達,在岸邊選取相距km的C、D兩點,并測得∠ACB=75°,∠BCD=45°,∠ADC=30°,∠ADB=45°(A、B、C、D在同一平面內),求兩目標A、B之間的距離.〖解析〗在△ACD中,∠ADC=30°,∠ACD=120°,∴∠CAD=30°, ∴AC=CD=3. 在△BDC中,∠CBD=180°-(45°+75°)=60°, 由正弦定理,得BC==, 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cos∠BCA=+-2×cos75°=5.∴AB=. ∴兩目標A、B之間的距離為km. 四、考點預測(一)文字介紹在解三角形中要求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三角形度量問題,能夠運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與測量和幾何計算有關的問題.在具體解三角形時,要靈活運用已知條件,根據正、余弦定理,列出方程,進而求解,最后還要檢驗是否符合題意.解三角形是高考必考內容,重點為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積公式.可以以小題形式主要考查考題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積公式;也可以是簡單的解答題,主要與三角函數的有關知識一起綜合考查;隨著課改的深入,聯系實際,注重數學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將是一個熱點,所以不排除考查解三角形與三角函數、函數等知識一起的綜合應用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基本運算能力、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考點預測題1(遼寧省部分重點中學協作體2008年高考模擬).在△ABC中,角A,B,C的對邊為a,b,c,若,,,則角A=( )A.30° B.30°或105° C.60° D.60°或120°〖解析〗,即,又,所以或.〖答案〗D.2(2008年高考全國二17).在中,,. (Ⅰ)求的值;(Ⅱ)設的面積,求的長.〖解析〗(Ⅰ)由,得,由,得.所以.(Ⅱ)由得,由(Ⅰ)知,故,又,故,.所以.3(啟東市2009屆高三第一學期第一次調研考試19)(2008年湖南理高考19).在一個特定時段內,以點E為中心的7海里以內海域被設為警戒水域.點E 正北55海里處有一個雷達觀測站A.某時刻測得一艘勻速直線行駛的船只位于點A北偏東且與點A相距40海里的位置B,經過40分鐘又測得該船已行駛到點A北偏東+(其中sin=,)且與點A相距10海里的位置C. (1)求該船的行駛速度(單位:海里/小時);(2)若該船不改變航行方向繼續行駛.判斷它是否會進入警戒水域,并說明理由. 〖解析〗(1)如圖,AB=40,AC=10,.由于,所以cos=.由余弦定理得BC=所以船的行駛速度為(海里/小時).(2)解法一 如圖所示,以A為原點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設點B、C的坐標分別是B(x1,y2), C(x1,y2),BC與x軸的交點為D.由題設有,x1=y1= AB=40,x2=ACcos,y2=ACsin.所以過點B、C的直線l的斜率k=,直線l的方程為y=2x-40.又點E(0,-55)到直線l的距離d=.所以船會進入警戒水域.解法二: 如圖所示,設直線AE與BC的延長線相交于點Q.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從而.在中,由正弦定理得,AQ=.由于AE=55>40=AQ,所以點Q位于點A和點E之間,且QE=AE-AQ=15.過點E作EP BC于點P,則EP為點E到直線BC的距離.在Rt中,=.所以船會進入警戒水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