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整合清單02中國古代史之秦漢時期-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針對性復習】【精講+易考點】整合清單一、秦朝社會定型的表現1.秦朝社會定型的表現A.政治:(1)自秦朝建立,兩條線索貫穿古代中國政治史。① ② 專制集權體制(2)專制主義:君vs相;爭奪 權= 起草權+審議權(3)中央集權:中央vs地方B.經濟: 經濟逐步居主導C.思想:實現 (法家)(一)秦朝專制體制的確立1.君權:皇帝制 (皇權的至上性;皇位的世襲性)2.相權: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行政)(軍事)(律令圖籍;監察)九卿:九卿 (家國不分)結論: 政治成為主體取代 政治3.文書制度:(1)從皇帝到各級官僚系統形成以文書行政的規則(便于管理龐大的國家);(2)文書的格式和傳送都有嚴格的制度規定;(3)皇帝本人每天批閱大量公文,有數量要求,不完成不能休息。(二)秦朝中央集權體制的確立3.秦朝郡縣制:(1)特點:①體現集權,實現了中央對地方的直接管理(垂直);②替代了 的分封;(2)郡縣管理方式:①全國土地、人民歸 ;②地方官由 任命,不能 ;定期(3)郡縣之下設置 、 、(三)服務于專制集權體制的選官和監察制度4.選官制度的變化:朝代 官制 標準 制度范疇(1)先秦:世卿世祿(世官制) 血緣 貴族政治 (傳子) (2)秦朝: 軍功 官僚政治(傳 )5.監察制度的特點:(1)權力來源于 ,服務于 ,隨皇權強化而不斷強化,一定程度可 皇權,但制約有限(2)體系獨立(3)只有 對 進行監督;缺少媒體、大眾多元的監督(4)以 監3.秦朝監察:中央設御史大夫 地方設監郡御史二、兩漢專制集權體制的初步發展(一)專制體制的發展6.中朝、外朝制度(1)中朝:就是皇帝和親信們,進行幕后 的制度(2)外朝:就是以宰相為代表的朝臣,處于被 的狀態。(二)中央集權體制7.郡國并行制的推行制的推行(1)定義:一面在全國繼續推廣 制;一面 諸侯國(2)特點:①王國內部實行 (郡縣長官由 任免,不能世襲,定期 )②地方依然有很大權力(財政、軍政、行政)8.中央集權體制發展:推恩令(1)定義:除嫡長子外,其余兒子都有繼承權(2)影響:基本解決 —— 成為了中央管理地方的主流制度(三)服務于專制集權體制的選官和監察制度9.選官名稱: 制,標準:道德(聲望)10.監察名稱:地方設 職能:監察① 長官② 長官③豪強地主三、兩漢經濟(一)影響農業發展4要素1.環境:天:氣候地:盆地;丘陵人:當地文化傳統(經商傳承);勞動力2.政府政策: 重農3.配套的傳統科技: 醫學、藥學、數學、天文4.農業自身技術和工具的進步: 鐵犁牛耕、休耕法(二)土地私有制的代表漢代的莊園經濟11.漢代的莊園經濟(1)組成形式:大地主 + 佃農(2)特點: ① 大, 勞動(分工);自給自足②濃厚的 色彩;等級嚴格③賦役特點田莊主人擁有 ④ 的產物(3)賦役:士族地主不繳納賦役;庶族地主繳納賦役四、秦漢重點知識歸納12.政治: ;專制集權的確立期; 郡縣制實現了中央對地方的直接控制選官:世卿世祿——軍功爵——察舉、征辟(血緣、世襲才能、任期)監察:中央:御史大夫——御史臺(監察機構)地方:刺史13.經濟: 確立期;由重稅逐步轉向輕徭薄賦;手工業生產標準化;對 持肯定態度;統一:統一貨幣;度量衡;均輸平準;鹽鐵官營14.思想:大一統;秦朝: 家西漢前期: 家(休養生息)——服務于政治、經濟武帝: 官學化(倫理道德;民本;入世;等級;教化;和諧)東漢:儒學作為 制定的依據之一佛教傳入、道教盛行、沖擊儒學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 專制主義 中央集權 決策 小農經濟 一統【詳解】結合題意和所學知識可知,秦朝社會定型的表現有:A.政治:(1)自秦朝建立,兩條線索貫穿古代中國政治史。①專制主義、②中央集權專制集權體制。(2)專制主義:君vs相;爭奪決策權= 起草權+審議權。(3)中央集權:中央vs地方:B.經濟:小農經濟經濟逐步居主導;C.思想:實現一統(法家)。2. 官僚 貴族血緣【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時期的官僚政治成為主體取代貴族血緣政治。3. 分權共治 中央 皇帝 世襲 考核 鄉 亭 里【詳解】秦朝郡縣制:(1)特點:①體現集權,實現了中央對地方的直接管理(垂直);②據所學可知,郡縣制替代了①分權共治的分封。(2)郡縣管理方式:據所學可知①全國土地、人民歸②中央;②地方官由③皇帝任命,不能④世襲;定期⑤考核。 (3)郡縣之下設置⑥鄉、⑦亭、⑧里。 4. 軍功爵制 賢【詳解】朝代 官制 標準 制度范疇(2)秦朝:據所學可知,秦朝實行的選官制度是(軍功爵制)。選官標準是軍功。 制度范疇是官僚政治(傳賢)。5. 皇權 皇權 制約 官員 官員 小官 大官【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古代中國監察制度的特點有權力來源于皇權,服務于皇權,隨皇權強化而不斷強化,一定程度可制約皇權,但制約有限;體系獨立;只有官員對官員進行監督;缺少媒體、大眾多元的監督;以小官監大官。因此①應填皇權,②應填皇權,③應填制約,④應填官員,⑤應填官員,⑥應填小官,⑦應填大官。6. 決策 架空【詳解】根據所學可知,中朝、外朝制度,中朝:就是皇帝和親信們,進行幕后決策的制度;外朝:就是以宰相為代表的朝臣,處于被架空的狀態。7. 郡國并行 郡縣制 分封 郡縣 中央 考核【詳解】根據所學可知,郡國并行制的推行,一面在全國繼續推廣郡縣制;一面分封諸侯國。王國內部實行郡縣(郡縣長官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襲,定期考核)。地方依然有很大權力(財政、軍政、行政)。8. 王國問題 郡縣制【詳解】結合題意和所學知識可知,中央集權體制發展表現有:推恩令(1)定義:除嫡長子外,其余兒子都有繼承權;(2)影響:基本解決王國問題——郡縣制成為了中央管理地方的主流制度。9.察舉制【詳解】結合所學可知,漢朝的選官制度是察舉制,標準是道德(聲望),因此填寫察舉制。10. 刺史 郡縣 王國【詳解】根據所學可知,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澄清吏治,將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每州設刺史一人。刺史級別不高,但權力很大,代表皇帝巡行郡國,其職能是監察郡縣長官、王國長官和豪強地主。所以①處應填“刺史”、②處應填“郡縣”、③處應填“王國”。11. 規模 協作 宗族血緣 私人武裝 土地兼并【詳解】結合所學可知,漢代莊園經濟的特點是規模大,協作勞動(分工);自給自足;濃厚的宗族血緣色彩;等級嚴格,賦役特點是田莊主人擁有私人武裝,是土地兼并的產物,①處填寫規模;②處填寫協作;③處填寫宗族血緣; ④處填寫私人武裝;⑤處填寫土地兼并。12. 大一統 民族融合【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漢時期政治上是大一統;專制集權的確立期是民族融合。13. 小農經濟 重農抑商【詳解】根據所學知識,漢朝的經濟,小農經濟確立期;由重稅逐步轉向輕徭薄賦;手工業生產標準化;對重農抑商持肯定態度;統一方面:統一貨幣;度量衡;均輸平準;鹽鐵官營。故填空1.小農經濟;2.重農抑商。14. 法 道 儒學 法律【詳解】根據所學可知,秦漢思想上實行大一統。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國;西漢前期,尊奉道家黃老無為思想,采取“與民休息”政策;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成為封建正統思想,儒學官學化;東漢時期,重視儒學,儒學作為法律制定的依據之一。由此可知,①處應填“法”、②處應填“道”、③處應填“儒學”、④處應填“法律”。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