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整合清單06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與發展-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針對性復習】【精講+易考點】整合清單一、英國——以責任內閣制為核心的君主立憲制【知識導航】1.英國民主化歷程特點:和平漸進性;創新性;結合英國國情;延續性。利益妥協傳統。(1)議會制傳統:13世紀, 迫使國王簽署《大憲章》確立 原則,以限制 ,《牛津條例》奠定早期議會制雛形。(2)權利之爭:17世紀初國王加強君主專制, 和新貴族利益受到侵犯,他們要求進一步限制王權,在議會中同國王展開斗爭。(3)君主立憲制確立:1688年“ ”,1689年通過《 》,以法律限制了 權利,國王的立法權逐漸轉移到 控制的議會手中,此后 制度在英國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4)責任內閣制形成:18世紀初, 承擔了行政職責,權利逐漸加強,首相由議會大選中獲勝的 擔任,由首相提出內閣成員名單,組成內閣。內閣成員對 集體負責,與首相共進退。(5)普選權的擴大①19世紀中期 完成,工業資產階級日益壯大,要求進一步分享政權。通過斗爭,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 得到了更多的議席,進一步掌握了立法權。②19世紀后半期,議會進一步降低選民 資格限制,工人和農民也得到選舉權。20世紀初,婦女獲得普選權。【18世紀至今四次議會改革】逐步擴大了選舉權的范圍,直到實現普選權;(普選制被稱為“人民主權意志的絕對表現”)重新劃分選區,合理分配議席,逐漸接近均等代表制原則;實行秘密投票制;議員付薪制;調整兩院關系,擴大下院權力。此后仍有改革,如1999年廢除上院議員世襲制,改行選舉制。英國君主立憲制權力分配:二、美國聯邦制總統共和制【知識導航】民主化歷程2.獨立戰爭:1775年,獨立戰爭爆發,第二年,美國發表《獨立宣言》脫離英國獨立。獨立后各州結成松散的 ,地方權力過大,嚴重制約美國的發展,因此要求強化中央政府的權力。3.1787年憲法原則(1) 原則。聯邦權力高于各州,同時聯邦與州分權。(2) 原則① 權屬于總統,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武裝部隊總司令② 權歸國會,國會分參、眾兩院。國會擁有最高立法權。③ 權屬于各級法院,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任命,終身任職,擁有最高司法權。(3)民主制原則:總統和議員由 產生,有任期。總統由各州 選出,每屆任期4年,對憲法負責。4.兩黨制:體現了美國 體制,兩黨是 黨和 黨。5.憲政的發展:19世紀中期,選舉取消財產資格和宗教限制,基本實現成年白人男子普選權;19世紀中期美國內戰,聯邦政府廢除奴隸制,有限保障黑人公民權。20世紀初,婦女獲得普選權;20世紀中后期,黑人獲得完整普選權。美國分權制衡的體現: 、 、參眾兩院、兩黨制、民主制。三、法國——共和制度的曲折歷程1、民主共和的曲折歷程時間 國名(朝代名) 統治者(統治階級) 政體1 1789年前 波旁王朝 路易十六(末代君王) 君主專制2 1789-1792 波旁王朝 路易十六 君主立憲3 1792-1804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吉、雅、熱 民主共和4 1804-1815 法蘭西第一帝國 拿破侖 資產階級帝制5 1815-1830 波旁王朝 路易十八 君主專制6 1830-1848 七月王朝 奧爾良公爵(金融資產階級) 君主立憲7 1848-1852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路易波拿巴(拿破侖侄子) 民主共和8 1852-1870 法蘭西第二帝國 路易波拿巴 資產階級帝制9 1870-1940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共和派(資產階級) 民主共和6.法國:民主共和的特點:長期性、曲折性、政體不斷變換,最終通過 確立了共和制。7.法國:民主共和政體(1)大革命特點:曲折、長期、艱難(2)原因: 多元—— 多元—— 多元(3)重要政體①1789年—1792年君主立憲政體②1792年建立第一個共和政體③1870年(重新召開議會,協商解決問題)-194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8.1875年憲法(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1)立法權由 和參議院行使,參議院議員由 選舉產生,眾議院議員由 方式產生。(2)行政權由 和 掌握。總統由組成的國民議會選舉產生。內閣由 任命。總統和內閣共同對 負責。與美國相比,法國 權利相對小。9.法國民主制度的完善18世紀末法國婦女開始選舉權的斗爭,1940年“自由法國”宣布 ;20世紀初開始實行秘密投票制度。四、德國近代政體的發展(一)德意志帝國建立10.德意志帝國建立(1)背景:19世紀中期,德意志處于 狀態,阻礙了德意志地區的發展。(2)建立:普魯士通過三次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1871年實現了德意志地區的 。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普魯士國王成為德意志帝國皇帝。(二)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11.《德意志帝國憲法》內容:帝國為 國家。 掌握大權。 由皇帝任命,只對 負責,在內閣中擁有絕對權力。聯邦議會和帝國國會是立法機構,受皇帝制約。12.《德意志帝國憲法》特點——半民主半專制; 化與法制化脫節13.《德意志帝國憲法》影響①保留大量的 和 傳統,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因素。②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推動了 迅速發展。德國迅速成為強大的工業國家,但 卻仍然任重而道遠,存在 與 脫節的問題。14.《德意志帝國憲法》核心特點半專制:皇帝擁有大權; 對皇帝負責;議會權利小;普選范圍小。半民主:帝國國會議員由選舉產生;議會由立法權。【錯位的現代化】1870年后,舊的容克地主貴族通過對外戰爭實現國家統一,并掌握了現代化領導權,在隨后短短30年間,德國完成了經濟起飛,在工業生產方面甚至超過英、法。不過,現代化領導力量的錯位給德意志民族帶來于窮災難。為證明其統治的合法性,舊勢力再煽動民族情緒,挑起對外戰爭,結果德國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之一。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 貴族 法律至上 王權 新興資產階級 光榮革命 權利法案 國王 貴族 君主立憲 責任內閣 多數黨領袖 首相 工業革命 工業資產階級 財產【詳解】根據所學課本知識可知,13世紀初,英王約翰奉行的內為政策失敗,遭到貴族和市民反對,他們迫使國王簽署《大憲章》確立法律至上原則,以限制王權;1258年英國大貴族在牛津開會,通過了進一步限制王權的決議,即《牛津條例》,初步提出了組成國會管理國家的思想,奠定早期議會制雛形。17世紀初國王加強君主專制,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受到侵犯,他們要求進一步限制王權,在議會中同國王展開斗爭。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經過兩次內戰,議會獲勝,處死國王;隨后英國經歷了共和國、軍事獨裁和王朝復辟時期的反復斗爭,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革命成果獲得鞏固;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擴大議會權力,以法律限制了國王權利,國王的立法權逐漸轉移到貴族控制的議會手中,此后君主立憲制度在英國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18世紀初,責任內閣承擔了行政職責,權利逐漸加強,首相由議會大選中獲勝的多數黨領袖擔任,由首相提出內閣成員名單,組成內閣。內閣成員對首相集體負責,與首相共進退。這就是英國歷史上逐漸形成的內閣制度。19世紀中期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工業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成為重要的社會力量,尤其是日益壯大起來的工業資產階級要求進一步分享政權。通過斗爭,1832年英國進行了第一次議會改革,工業資產階級得到了更多的議席,進一步掌握了立法權;19世紀后半期又進行了多次議會改革,議會進一步降低選民的財產資格限制,工人和農民也得到選舉權,英國基本實現了成年男性的普選權。1918年,英國規定凡年滿30周歲的女性擁有選舉權,使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給予女性普選權的國家。2.邦聯【詳解】根據所學,美國獨立后各州結成松散的邦聯,地方權力過大,嚴重制約美國的發展,因此要求強化中央政府的權力。3. 聯邦制 三權分立 行政 立法 司法 民主選舉 選舉團【詳解】根據所學這是可知,1787年憲法有三大原則:(1)聯邦制原則,聯邦政府擁有最高權力,各州政府擁有一定自治權,聯邦權力高于各州,同時聯邦與州分權。(2)三權分立原則,行政權屬于總統,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武裝部隊總司令;立法權歸國會,國會分參、眾兩院;國會擁有最高立法權;司法權屬于各級法院,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任命,終身任職,擁有最高司法權;三者之間彼此制衡。(3)民主制原則,即總統和議員都是由民主選舉產生,有任期;總統由各州選舉團選出,每屆任期四年,對憲法負責。4. 制約平衡 民主 共和【詳解】根據所學可知,美國的兩黨制體現了美國制約平衡的體制,分別從民主黨和共和黨。5. 三權分立 聯邦制【詳解】憲政的發展:①19世紀中期,選舉取消財產資格和宗教限制,基本實現成年白人男子普選權;②19世紀中期美國內戰,聯邦政府廢除奴隸制,有限保障黑人公民權;③20世紀初,婦女獲得普選權;④20世紀中后期,黑人獲得完整普選權。美國分權制衡的體現:三權分立、聯邦制、參眾兩院、兩黨制、民主制。6.和平談判【詳解】根據所學,19世紀法國共和制確立的過程具有長期性、曲折性的特點,經過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復,最終通過和平談判確立了共和制。7. 經濟 政治 思想【詳解】法國大革命之所以曲折、長期和艱難,原因主要是因為經濟多元、政治多元和思想多元。所以①是經濟,②是政治,③是思想。8. 眾議院 眾議院議員 民主選舉 總統 內閣 總統 議會 總統【詳解】1875年憲法(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1)立法權由眾議院和參議院行使,參議院議員由眾議院議員選舉產生,眾議院議員由民主選舉方式產生。(2)行政權由總統和內閣掌握。總統由組成的國民議會選舉產生。內閣由總統任命。總統和內閣共同對議會負責。與美國相比,法國總統權利相對小。9.婦女選舉權【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18世紀末法國婦女開始選舉權的斗爭,1940年“自由法國”宣布婦女選舉權;20世紀初開始實行秘密投票制度。10. 四分五裂 統一【詳解】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中期,德意志處于四分五裂狀態,阻礙了德意志地區的發展,普魯士通過三次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1871年實現了德意志地區的統一。11. 君主立憲制 國王 首相 皇帝【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德意志帝國憲法》內容:帝國為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掌握大權。首相由皇帝任命,只對皇帝負責,在內閣中擁有絕對權力。聯邦議會和帝國國會是立法機構,受皇帝制約。故填空1.君主立憲制;2.國王;3.首相;4.皇帝。12.民主【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德意志帝國憲法》特點是半民主半專制、民主化與法制化脫節。13. 封建殘余 軍國主義 工業化 民主政治 工業化 民主化【詳解】根據德國1871年憲法的有關知識可知,《德意志帝國憲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和軍國主義傳統,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原因。《德意志帝國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推動了工業化迅速發展。德國迅速成為強大的工業國家,但民主政治卻仍然任重而道遠,存在工業化與民主化脫節的問題。14.內閣【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德意志帝國憲法》核心特點:半專制,皇帝擁有大權;內閣對皇帝負責;議會權利小;普選范圍小。故填空內閣。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