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異域的憧憬---美術交流與美術作品的關系絲綢之路古代絲綢之路地圖許多史料中都記載著周穆王西巡相會西王母的故事,據說行程十九萬里,直到日落之地。根據這則神話,我們可以推測中國在很久以前就與異域有了交流和互動。公元前139年,張塞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二道。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往西,經河西走廊,運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再轉運到西亞和歐洲的大秦(古羅馬),開拓了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01中原人對異域民族的想象駱駝樂舞三彩傭 (唐)動物俑中,尤以馬與駱駝最為常見,因馬和駱駝是唐代絲綢之路的主要交通工具,常年往來于西域與長安之間。另唐人基中有各類家禽和家蓄俑,象征主人生前富足生活三彩駱駝是華夏文化包容開放的直觀呈現,也是連接東西方重要通道—絲綢之路,最具有代表性的象征符號。讓我們看到了唐朝對外交流貿易的文化象征三彩馬,太宗李世民識馬、愛馬,對馬的態度影響了當時的社會風俗,行成尚馬之風。品種優良的馬成為了一種貴族動物。以馬為題材的俑大致分為三類:放養馬、鞍馬和載人馬隨著與西域的交往不斷加深,中原的人們知道那里不光有一些奇異的動物,還有一些奇異的人,即“蠻夷”或“胡人”。在唐代的美術作品,特別是唐三彩中,出現了大量的胡人。他們深目高鼻,留著濃密的胡須,彈著琵琶,在駱駝背上載歌載舞,這是唐人想象中的胡人的典型形象。即便在七百多年后的明代瓷壺上,胡人依然被描繪成能歌善舞的形象,滑稽地穿著緊身衣蹦蹦跳跳。鳳頭驄照夜白好頭赤佚名五馬圖 局部 (北宋)李公麟西域裝束漢人內容:紙本水墨,畫的是五匹西域進貢給北宋朝廷的駿馬,各由一名奚官牽引。馬名依序是“鳳頭驄”、“錦膊驄”“好頭赤”、“照夜白”“佚名”,第五匹馬供名。五位奚官則前三人為西域裝束,后兩人為漢人裝束。形式:1)五匹馬體格健壯,雖毛色不一,姿態各異,但顯得馴養有素,極其溫順。五位奚官人物的面部刻畫很簡單,但狀貌極其生動。2)整幅畫面都運用了純熟的白描技法,把盛行于唐代吳道子時代的“白畫”發展的表現力,使藝術效果更為完善,體現了文人畫注重簡約、儒雅和淡泊的審美觀。意義:《五馬圖》對后世影響甚大,成為后世畫鞍馬人物的最佳范本,后人推其為“宋畫第一”。職貢圖(局部)(南朝)蕭繹畫面中,使臣著各式民族服裝,拱手而立。從使臣們風塵仆仆的臉上,可以看出各國使臣來到南朝朝廷時既嚴肅又欣喜的表情,同時也傳達出不同地域和民族使者的不同面貌和精神氣質。每一位使者身后,有一簡短的題記,敘述其國名、方位、山川道里、風土人情、與梁的關系以及歷來的朝貢情況。該摹本用筆為鐵線描,線條道勁流暢,敷色簡雅高古。人物基本形態的描繪比較準確,各使者的膚色、面目、須發、服飾及姿態、表情都各有別。有學者認為該幕本的摹繪非常忠實原作,得以了解蕭繹繪畫。但胡蜜丹、白題、未國使者的身體比例描繪還顯不足,有些人物體態也較生硬,從中可以看出蕭繹繪畫的局限。中國皇帝(法國)布歇 法國布歇是蓬帕杜夫人的寵臣,洛可可的代表畫家,被當時很多革命家唾罵的宮廷畫師。他的所有“中國風”都是臆想的東方宮廷的生活場景。像《中國皇帝上朝》更像是一次歐洲貴族懶懶散散的聚會,皇帝的穿著打扮也是滑稽可笑。但是雖說我們知道這個畫家并未對中國有實際的體驗,但那些瑰麗,唯美,奢靡的感覺還是感受的一清二楚的。當時,布歇正帶著他的洛可可繪畫,在法國宮廷混的春風得意。察覺到這股東方潮流后,他立馬決定給自己的畫作也安排上中國味。布歇專門去集市采購中國來的商品,收集大量中國畫和外銷瓷。與此同時,他抱緊來往中國的傳教士、旅行家和商人們的大腿,從他們口中獲取關于中國的一切。當材料準備得差不多時,就是這位狂想者展現真正技術的時間了一開始想象!02歐洲人對異域的想象薩爾丹納帕路斯之死(法國)德拉克羅瓦 羅浮宮 法國1826年德拉克洛瓦《薩爾丹納帕路斯之死》巴黎盧浮宮1、取材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的詩篇《薩爾丹納帕路斯》,亞述國王薩達納帕勒斯(古代亞述最后一個君主、暴君)在城堡淪陷時,下令殺光妻妾犬馬(陪葬),然后放火自焚的場景。2、死亡、恐怖和絕望籠罩3、構圖混亂:對角線延伸的紅色床單--指向畫面的唯一定點---冷漠的君王4、強調色彩:隨處可見的血紅色5、異國情調、華貴的珠寶、暴力血腥、扭曲的肢體、裸女---具有戲劇性、給人以視覺沖擊。馬的動感大宮女 法國 安格爾下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