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3.2命題、定理、證明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理解命題,定理及證明的概念,會區分命題的題設和結論。過程與方法:會判斷真假命題,知道證明的意義及必要性,了解反例的作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證明要步步有據,培養學生養成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會判斷一個命題的真假,了解定理的概念。難點:能夠分清命題的題設和結論,會把命題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教學過程:一、課堂引入同學們,我們初次見面,為了讓我們這堂課更加生動有趣,今天我給大家做個簡單自我介紹,請同學們認真聆聽,并判斷每句話的對錯.我是廖某某,我的年齡是28歲,身高是160 cm,今天我穿的是白色的上衣,我是你們這節課的數學老師.共同特點:都是對一件事的判斷.二、探究新知【探究1】 命題的概念師生共同總結判斷命題的依據:對一件事做出了肯定或否定的判斷的句子為命題,否則不是命題.【探究2】 命題的題設和結論命題由題設和結論兩部分組成,其中“題設”是已知事項,即命題中的已知條件;“結論”是由已知事項推出的事項,即結論是在已知條件的前提下可得到的結果.命題的表述有標準形式:“如果……那么……”【探究3】 定理與證明歸納:定理的作用不僅在于它揭示了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而且可以作為進一步確認其他命題真假的依據.三、課堂總結5.3.2命題、定理、證明 訓 練 展 示 導 學 案學習目標 1.掌握命題、定理的概念,并能分清命題的組成.2.了解證明的意義,知道要判斷一個數學結論是否正確3.通過討論、探究、交流等形式,讓學生在辯論中獲得知識體驗學生筆記 導 學 案 內 容認真專注 獨立思考 學習指導: 一、自主預習 1.判斷一件事情的語句,叫做 ,命題由 和 兩部分組成. 2.任何一個命題都可以寫成 的形式,正確的命題叫 ,錯誤的命題叫 . 3.一個命題是真命題,它的正確性是經過推理證實的,這樣的真命題叫做 . 4.命題“對頂角相等”的題設是 . 5.“同位角相等”是 命題.(填“真”或“假”). 6.有些命題是基本事實,還有些命題它們的正確性是經過推理證實的,這樣得到的真命題叫做 。定理也可以作為繼續推理的依據。 二、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 三、互動教學 知識點一:命題的定義和結構 判斷下列四個語句中,哪個是命題?哪個不是命題?并說明理由: (1)對頂角相等嗎? (2)畫一條線段AB=2cm; (3)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4)相等的兩個角,一定是對頂角. 2.把下列命題改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它的題設和結論. 1.內錯角相等;2.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3.平行于同一直線的兩直線平行; 知識點二:確定命題的真假 3.下列命題中:①相等的角是對頂角;②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相等;③不相交的兩條線段一定平行;④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叫做這個點到這條直線的距離.其中真命題有( ) A.0個 B.1個 C.2個 D.3個班級 小組 姓名 使用時間 年 月 日 編號:09導 學 案 內 容 學生筆記訓練展示 1.下列語句中,不是命題的是( ) A.如果a>b,那么a2>b2 B.內錯角相等 C.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D.過點P作PO⊥AB于點O 2.有下列四個命題:①相等的角是對頂角;②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③等角的鄰補角相等;④同一平面內,垂直于同一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其中真命題的個數為( ) A.1 B.2 C.3 D.4 3.下列命題中,是假命題的是( ) A.對頂角相等 B.同旁內角互補 C.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D.若|-x|=-x,則x≤0 4.將下列命題改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判斷命題的真假,是假命題的舉出反例. (1)等角的補角相等; (2)對頂角互補. 5.請把下面證明過程補充完整. 如圖,已知AD⊥BC于點D,點E在BA的延長線上,EG⊥BC于點C,交AC于點F,∠E=∠1.求證:AD平分∠BAC. 熟練掌握 自信展示 突破自我 大膽發言五、本課小結,本節課你收獲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板書設計:5.3.2命題、定理、證明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