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三章 相交線平行線專項提高【知識要點】一、相交線1、鄰補角及鄰補角的性質:(1)概念:兩個角有 ,它們的另一邊互為 ,具有這種關系的兩個角叫做互為鄰補角.(2)性質:互為鄰補角的兩個角 ,但互補的兩個角不一定互為鄰補角.2、對頂角及其性質:(1)概念:兩個角有公共頂點,并且一個角的兩邊分別是另一個角兩邊的 ,具有這種關系的兩個角叫做互為對頂角.(2)性質: .3、兩條直線的夾角: .4、垂線(1)概念:如果兩條直線的夾角為 ,那么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2)垂直公理: ,過直線上或直線外的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可以作一條,并且只能作一條(3)中垂線:過線段 且 這條線段的直線,叫做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簡稱中垂線.5、垂線段:聯結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 最短.6、點到直線的距離: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 ,叫做這個點到直線的距離.如果一個點在直線上,那么就說這個點到直線的距離為零.二、平行線1、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 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2、平行線間距離處處相等:兩條平行線中,任意一條直線上的所有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是一個定值,這個定值叫做這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3、平行線的判定(1) ,兩直線平行(2) ,兩直線平行(3) ,兩直線平行(4)平行線的傳遞性: 的兩直線平行4、平行線的性質(1)兩直線平行, .(2)兩直線平行, .(3)兩直線平行, .專題大綱1、鄰補角與對頂角2、垂線與斜線3、等積變形4、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5、平行線基本模型6、平行線與翻折專題精講專題一 鄰補角與對頂角【例1】如圖所示,O是直線AB上任意一點,以O為端點任意做一條射線OC,且OD平分∠BOC,OE平分∠AOC,則∠DOE的度數為 .(ABCDEO)【練習1】下列說法:①有一條公共邊且和為180°的兩個角是鄰補角;②互補的兩角一定是鄰補角;③對頂角相等;④相等的角是對頂角;⑤如果兩個角不相等,那么這兩個角一定不是對頂角;⑥如果兩個角不是對頂角,那么這兩個角不相等.其中正確的說法是【練習2】如圖,直線、相交于點O,平分;平分.若,則 °【練習3】已知∠AOB與∠BOC互為鄰補角,且∠BOC>∠AOB,OD平分∠AOB,射線OE使,當∠DOE=72°時,∠EOC的度數為 .專題二 垂線與斜線【例2】如圖,直線,相交于點,若,則直線與的夾角度數為 .【練習1】如圖,,,,.點到直線的距離 ,到直線的距離是 .練習1圖 練習2圖【練習2】如圖,點O是直線上一點,,,是的平分線,則的度數是 °. 【練習3】如果兩個角的兩邊分別垂直且其中一個角比另一個角的4倍少30°,則這兩個角的度數分別為 .【練習4】已知點O在直線AB上,以點O為端點的兩條射線OC、OD互相垂直,若∠AOC=30°,則∠BOD的度數是 .【練習5】如圖,O是直線AB上任意一點,以O為端點任意做一條射線OC,若平分,,試說明平分專題三 等積變形【例3】如圖,,、交于點,若,,則 .【練習1】如圖,直線,點、位于直線上,點、位于直線上,且,如圖的面積為6,那么的面積為 .【練習2】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D∥BC,AD=BC,E為AB上一點,CF⊥BE,垂足為點F.如果四邊形ABCD面積為48,BE=7,那么CF= .練習1圖 練習2圖【練習3】已知,AB∥CD,且CD=2AB,△ABE和△CDE的面積分別為2和8,則△ACE的面積是【練習4】如圖,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EFG兩正方形的面積分別是10和3,那么陰影部分面積是 .練習3圖 練習4圖專題四 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例4-1】如圖,CE平分∠ACD,∠1=∠B,說明AB∥CE.(ABCDE)【練習1】已知AE是∠BAP的平分線,PE是∠APD的角平分線,∠1+∠4=90°,請說明AB∥CD的理由.【練習2】已知:如圖,∠ABC=∠ADC,BF、DE分別平分∠ABC與∠ADC,且∠1=∠3.說明AB∥DC的理由.【練習3】如圖,AB⊥BG,CD⊥BG,∠A +∠AEF180°.說明CD∥EF的理由.【例4-2】如圖,AB//DE,CM平分∠BCE,,,求∠DCN的度數【練習1】如圖,已知,平分,=150°,則 °【練習2】已知的兩條邊分別與的兩條邊平行,且的度數比的的2倍小,則;【練習3】如圖,已知AD平分,,試說明的理由.(ABCDEF)【練習4】已知:如圖,E、F分別是AB和CD上的點,DE、AF分別交BC于G、H,A=D,1=2,試說明:B=C.(ABCDEFGH)專題五 平行線基本模型【例5】如圖,已知AB∥ED,試說明:∠B+∠D=∠C.【練習1】如圖,已知AB//CD,那么、、之間的關系為【練習2】如圖,AB//CD, ,,則的度數是 .【練習3】如圖,已知,,和的平分線交于點,= °練習1圖 練習2圖 練習3圖【練習4】如圖,AB∥CD,求證:∠B+∠F+∠D=∠E+∠G專題六 平行線與翻折【例6】如圖①是長方形紙帶,將紙帶沿EF折疊成圖②,再沿BF折疊成圖③.(1)若∠DEF=20°,則圖③中∠CFE度數是 .(2)若∠DEF=,把圖③中∠CFE用表示.【練習1】有一條直的等寬紙帶,按如圖折疊時,紙帶重疊部分中的∠= 度。【練習2】一個四邊形紙片,,把紙片按如圖所示折疊,使點落在邊上的點,是折痕,若,那么.【練習3】如圖a,已知長方形紙帶ABCD,AB∥CD,AD∥BC,∠BFE=70°,將紙帶沿EF折疊后,點C、D分別落在H、G的位置,再沿BC折疊成圖b.(1)圖a中,∠AEG= °;(2)圖a中,∠BMG= °;(3)圖b中,∠EFN= °.【單元過關卷】一、選擇題1、下列說法正確的個數有( )(1)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2)一條直線有且只有一條垂線(3)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4)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叫做這點到這條直線的距離A.0個 B.1個 C.2個 D.3個2、如圖,∠1=n°,∠2與∠4互余,則∠3的度數是( )A.n° B.90°﹣n° C.180°﹣n° D.第2題圖 第3題圖3、如圖,已知,那么使成立的另一個條件是 A. B. C. D.4、兩條平行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一組同位角的角平分線互相平行一組內錯角的角平分線互相平行一組同旁內角的角平分線互相平行一組同旁內角的角平分線互相垂直5、如圖,若,則、、的關系是 A. B.C. D.二、填空題6、如圖,平分,,則 .7、如圖,AC⊥AB,AC⊥CD,垂足分別是點A、C,如果∠CDB=130°,那么直線AB與BD的夾角是 度.第6題圖 第7題圖 第8題圖8、如圖:AB∥CD,AE平分∠CAB,∠DEA=125°,則∠CAE =_______°9、如圖,AD//BC,E是線段AD上任意一點,BE與AC相交于點O,若△ABC的面積是5,△EOC的面積是1,則△BOC的面積是 .第9題圖 第11題圖10、已知α的兩邊與β的兩邊分別平行,如果α=50°,則β= 11、如圖,直線,點、位于直線,點、位于直線上,且,若的面積為6,則的面積為 .12、如圖,一張長方形紙條經折疊后的形狀,如果,那么∠2=_____.第12題圖 第13題圖13、如圖,已知,,,則 .14、將沿著翻折,使點落到點處,、分別與交于、兩點,且.已知,則 .15、如圖,對面積為1的逐次進行以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別延長、、至點、、,使得、、,順次連接、、,得到△,記其面積為;第二次操作,分別延長、、至點、、,使得、、,順次連接、、,得到△,記其面積為;;按此規律繼續下去,可得到△,則其面積 .三、解答題16、如圖,已知AD//BE,∠CDE=∠C,試說明∠A=∠E的理由.17、中,,,是上一點,且,試說明∥的理由.18、已知:如圖,AD∥BC,AE是∠BAD的角平分線,AE交CD于點F,交BC的延長線于點E,且∠E=∠CFE,請說明∠ABF=∠BFC的理由.19、如圖,已知∠ADE=∠B,∠EDC+∠CHG=180°,那么∠ECD=∠F嗎 為什么 20、如圖,已知,AB//CD,∠ABF=∠ABE,∠CDF=∠CDE,求∠E和∠F的關系(ABCDEF)21、已知,如圖1,四邊形ABCD,∠D=∠C=90°,點E在BC邊上,P為邊AD上一動點,過點P作PQ⊥PE,交直線DC于點Q.(1)當∠PEC=70°時,求∠DPQ;(2)當∠PEC=4∠DPQ時,求∠APE;(3)如圖3,將△PDQ沿PQ翻折使點D的對應點D′落在BC邊上,當∠QD′C=40°時,請直接寫出∠PEC的度數,答: .22、已知:AB∥DE.(1)如圖1,點C是夾在AB和DE之間的一點,當AC⊥CD時,垂足為點C,你知道∠A+∠D是多少嗎?這一題的解決方法有很多,例如 ①過點C作AB的平行線;②過點C作DE的平行線;③聯結AD;④延長AC、DE相交于一點.請你選擇一種方法(可以不選上述四種),并說明理由.(2)如圖2,點C1、C2是夾在AB和DE之間的兩點,請想一想:∠A+∠C1+∠C2++∠D= 度,并說明理由.(3)如圖3,隨著AB與CD之間點增加,那么∠A+∠C1+∠C2++……+∠Cn+1+∠D= 度.(不必說明理由)23、將一副三角板中的兩塊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頂點0按圖1方式疊放在一起(其中∠C=30°,∠CDO=60°;∠OAB=∠OBA=45°).△COD繞著點O順時針旋轉一周,旋轉的速度為每秒10°,若旋轉時間為t秒,請回答下列問題:(請直接寫出答案)(1)當時(如圖2),∠BOC與∠AOD有何數量關系(2)當t為何值時,邊OA∥CD?24、如圖①所示,已知,,,試回答下列問題:(1)試說明:;(2)如圖②,若點、在上,且,平分.試求的度數;(3)在(2)的條件下,若左右平行移動,如圖③,那么的比值是否隨之發生變化?若變化,試說明理由;若不變,求出這個比值;(4)在(3)的條件下,當時,試求的度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