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部分 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7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B A B D C A B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C D A B C B A D二、非選擇題(21題7分,22題7分,23題8分,24題8分,共30分。)21.(1)證據:良渚古城由宮殿區(qū)、內城和外城組成。玉琮、玉璧和玉鉞的出現,說明當時的社會階級分化已經相當明顯。(2分)(2)骨耜。(1分)商周時期(答商朝也可)。(1分)促進了農業(yè)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fā)山林、擴大耕地創(chuàng)造了條件。(1分)(3)西域。(1分)絲綢之路。(1分)22.(1)韓非(韓非子)。(1分)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tǒng)治。(1分,任答一點即可)(2)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地方上推行郡縣制;思想上實行“焚書坑儒”;文化上,統(tǒng)一文字;經濟上統(tǒng)一貨幣,統(tǒng)一度量衡;交通上,統(tǒng)一車軌;軍事上,南鑿靈渠,統(tǒng)一嶺南及東南沿海地區(qū),北擊匈奴,修筑長城。(3分,答出其中三點即可)(3)推恩。(1分)分封制。(1分)23.(1)張騫。(1分)長安。(1分)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1分)(2)魏;成都;孫權;赤壁之戰(zhàn);夷洲。(5分)24.(1)中原地區(qū)的人民向南遷移,促進了當地發(fā)展;漢朝時,生產方式落后,生活貧窮;東晉南朝時,農業(yè)、手工業(yè)得到發(fā)展,生活富足;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經濟迅速發(fā)展,為以后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3分,表述清楚1點1分,共3分)(2)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措施:遷都洛陽;改漢姓(改鮮卑姓為漢姓);穿漢服(以漢服代替鮮卑服);說漢語(規(guī)定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聯漢姻(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等。(2分,答出兩點即可)(3)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fā)展奠定了基礎。(2分)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七年級期末調研監(jiān)測道德與法治·歷史答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為道德與法治部分和歷史部分,共 10 頁,滿分 120 分(道德與法治 50 分,歷史 70 分)。考試時間 120 分鐘。閉卷考試。2.答案全部答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或草稿紙上無效。3.答選擇題時使用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號的選項字母涂滿、涂黑。如需修改,要用繪圖橡皮輕擦干凈再選涂其他選項。4.答非選擇題使用 0.5mm 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對應題號的答題區(qū)域書寫答案。注意不要答錯位置,也不要超界。5.本試卷為道德與法治·歷史合卷,請注意分配答題時間。第一部分 道德與法治(50 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14小題,每小題 2分,共 28分。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請在答題卡上填涂你認為正確的選項。1.小剛在小學時,是個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可是進入初中以后,成績有很大的滑坡,他父母和他自己都很著急,作為小剛的同學,你如何勸他呢?在下列的選項中,你認為不能做勸導的語言是A.尋找自己落后的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B.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你的成績會提高的C.在學習的時候,多注重效率的提高,科學地安排時間D.初中的課程比小學的課程難多了,成績下降是很正常的2.2023年 9月 24日,在杭州亞運會武術男子長拳決賽中,我國的孫培原發(fā)揮出色,奪得金牌。在圓夢的道路上,他不斷奮斗,實現了亞運會三連冠夢想。這告訴我們A.少年的夢想都能夠促進人類不斷發(fā)展B.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實現夢想C.夢想照亮未來,有夢就有前行的力量D.要有遠大志向,一旦確定就不能改變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要學會學習,善于學習,就要①珍惜時間,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②獨立思考,自主學習③把自己喜歡的科目放在第一位,其他科目隨便安排 ④從社會實踐中學習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駿馬行千里,耕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求短,智者難為謀”。古人的話啟示我們①人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②人要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③要將心比心,學會換位思考 ④人在生活中要善于揚長避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 1 頁 共 10 頁{#{QQABYQ6UogCgQAJAAAgCUwU6CgCQkAACCIoOAAAEsAAACBFABAA=}#}5.2023年 7 月 16日,2023年游泳世錦賽跳水項目比賽,全紅嬋和陳芋汐合作以 369.84分奪得女子 10米臺雙人跳冠軍。她們取得今天的成績得益于平時刻苦的訓練,不斷激發(fā)自己的潛能。案例中,發(fā)掘潛能的途徑主要有①訓練順其自然就好,有天賦的人不需要刻苦努力②通過珍視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注自己喜愛的領域③通過廣泛參與活動發(fā)現他人和社會對自己的需要④通過與他人共同完成任務等方式激發(fā)自己的潛能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6.朋友是人際關系圈中很重要的交際對象,是指志同道合的人,情意相投的人。彼此有交情的人,后指交誼深厚的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擁有智慧和心地正直的朋友”下列選項中能夠體現這一觀點的是A.張銘楊常常為劉小潤出頭,為朋友兩肋插刀是他的日常用語B.小娜和小倩是一對好朋友,她們從不批評對方的缺點和錯誤C.小麗的好朋友因生病住院,小麗利用課余的時間幫助她補課D.劉某與李某因玩游戲曠課,當老師調查時他們相互隱瞞真相7.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互聯網進入人們的生活,網絡交往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們喜歡通過網絡進行交往的原因在于①網絡交往具有虛擬、平等、自主等特點②網絡交往顛覆了人們以往的交往方式③網絡交往是把雙刃劍,有利又有弊④網絡交往擴大了人們交往的空間、領域和對象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①④8.教育的發(fā)生是建立在“關系”的基礎之上。你認為下列同學在與老師的交往中,做法比較妥當的是①站在老師的角度看問題 ②當老師有錯誤時,當面指出③和老師分享快樂,向老師傾訴煩惱 ④見到老師主動問好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9.《禮記·學記》中說:“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這句話是告訴我們A.學生要聽從老師的話才能有所長進,B.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有許多長處,C.師生之間要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共同提高D.學生與老師各有所長,學生不可能超越老師10.從歷史中沉淀下來的古語蘊含著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對下列古語的解讀正確的是①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生命是短暫的,要懂得珍惜②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④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要向好的榜樣學習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 2 頁 共 10 頁{#{QQABYQ6UogCgQAJAAAgCUwU6CgCQkAACCIoOAAAEsAAACBFABAA=}#}11.小強總是覺得媽媽很嘮叨。突然降溫,媽媽一定要讓他穿上厚外套。小強說:“煩不煩呀 我都這么大的小伙子了,抗凍。再說我還有這么厚的脂肪呢!”兩個人說著說著,眼看著就要吵起來了……我們與父母溝通要①講究技巧,考慮環(huán)境,智慧溝通②冷處理,因為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摩擦是常有的③以不傷害父母的感情和不影響親子關系為原則④順其自然,因為父母很難理解我們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如果要寫一篇以“在逆境中成長”為主題的演講稿,下列最適合引用的名句是①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③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④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下列詩句中不能體現生命真正的意義的是A.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C.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D.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14.“誰說污泥滿身的不算英雄”“誰說對弈平凡的不算英雄”“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一曲《孤勇者》,字字皆動人,句句是人生。它告訴我們①即使身處逆境,依然笑對生活 ②堅守平凡崗位,亦能閃耀偉大③勇于奮斗拼搏,綻放生命精彩 ④生命不可預知,敬畏善待生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計 3小題,其中 15題 6分,16題 6分,17題 10分,共 22分)15.【鄉(xiāng)村少年的逆襲夢想】1990 年,董宇輝出生在陜西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雖然家境不富裕,但熱愛學習的董宇輝從小就立下了考取名校的夢想。他深知,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改變命運。2008 年,董宇輝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陜西省重點高中。然而,面對高手如云的新環(huán)境,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董宇輝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他常常熬夜學習,甚至在寒冷的冬夜,也要在路燈下背誦課文。【知識偶像的蛻變】2014 年,董宇輝畢業(yè)于西安一所高校,順利考入新東方。2020 年,疫情之下,董宇輝加入了直播帶貨的行列。他憑借自己的才華和獨特的教育風格,迅速在網絡上走紅。在直播中,他不僅教授英語知識,還講述了許多人生哲理。他被譽為“最勵志的直播帶貨講師”,受到了廣泛關注。(1)請從課本第一單元《成長的節(jié)拍》談談董宇輝從鄉(xiāng)村少年到知識偶像的蛻變,給了你哪些人生感悟?(3分)▲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 3 頁 共 10 頁{#{QQABYQ6UogCgQAJAAAgCUwU6CgCQkAACCIoOAAAEsAAACBFABAA=}#}(2)在新時代的今天,每個人都應努力尋找自己的定位和價值,實現自我突破。少年時期的你準備如何做更好地自己呢?(3分)▲16.馬克思曾說:“一個人的發(fā)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流的其他一切人的發(fā)展。”人需要交往,交往離不開人際關系。人際關系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人際關系歸根結底是一種社會關系,每一個人的人際關系狀況都對其人生產重要的影響。(1)人際關系是人們在生產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請你列舉兩種人際關系。(2分)▲(2)學生能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將會使自己的事業(yè)錦上添花。請你從列舉的人際關系中任選一種,關于如何打造好這一人際關系給出合理化的建議?(4分)▲17.【時事熱點 甘肅地震】北京時間 12 月 18 日 23 時 59 分,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xiāng)族撒拉族自治縣發(fā)生 6.2 級地震,震源深度 10 公里。海東市六縣區(qū)震感強烈,臨近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部分地區(qū)受災。截至12 月 19 日 16 時 50 分,地震累計造成海東市 212人傷亡(死亡 14 人、受傷 198 人)。(1)天災無情,我們需要增強安全意識,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護方法,請你列舉兩條地震避險知識?(2分)▲【全力以赴 只為生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地震發(fā)生后,黨中央、國務院心系災區(qū)群眾,中央部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動,科學指揮,干部群眾守望相助,共同展開了一場氣壯山河的抗震救災行動。集結!星夜兼程--震情就是命令,救援刻不容緩!(2)請用“生命至上”知識說明黨和國家要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的原因?(4分)▲【珍視生命 增強韌性】一場天災讓我們再次感受到“生命”短短二字,卻承載著數不清的內容和經歷。生命,是一場接受挑戰(zhàn)和超越自我的旅程。我們會遭遇挫折、困境和痛苦。但正是這些挑戰(zhàn)激發(fā)著我們的潛能和勇氣。我們需要堅持追求自己的夢想,勇敢面對生活的曲折,抵御誘惑的引誘。在每一個困難后,我們都會變得更加堅強和成熟。(3)生命不是一帆風順,征途充滿崎嶇艱難。我們該如何增強生命的韌性呢?(4分)▲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 4 頁 共 10 頁{#{QQABYQ6UogCgQAJAAAgCUwU6CgCQkAACCIoOAAAEsAAACBFABAA=}#}第二部分 歷 史(70 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2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40 分。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在答題卡上填涂你認為正確的選項。)1.我國是世界上發(fā)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下列古人類中,生活在距今約 70 萬—20 萬年,使用打制石器和火的遠古人類是A.元謀人 B.藍田人C.北京人 D.山頂洞人2.原始人類經歷了從群居到聚族而居,從采集到種植,從狩獵到飼養(yǎng)家畜的演進過程。推動上述演進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術的進步 B.生活方式的轉變C.飼養(yǎng)水平的提高 D.生產工具的改進3.海內外華人以炎黃子孫自稱。每年,滿懷虔誠與崇敬的中華兒女會以多種形式祭祀炎帝和黃帝。其原因是A.他們帶領人們根治了水患 B.他們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C.他們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國家 D.他們創(chuàng)造了使用至今的漢字4.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悠久的古代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部朝代興亡史。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A.夏朝 B.商朝C.周朝 D.秦朝5.精美的歷史文物包含若干豐富的歷史信息。下列文物體現的是A.炎黃時期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 B.商周時期的文明成就C.春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 D.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革6.考古發(fā)現的戰(zhàn)國中后期的鐵器,出土范圍遍及秦、齊、燕、楚等七國境內,器類包括農具、手工業(yè)工具、兵器和雜器。這表明當時鐵器A.象征貴族身份 B.制作工藝精良C.實行官營專賣 D.得到廣泛使用7.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為以后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的變法改革是A.盤庚遷都 B.管仲改革C.商鞅變法 D.孝文帝改革8.中國傳統(tǒng)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哲理。春秋時期,有一位思想家認為:“世間的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如難和易、長和短、前和后,對立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這位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C.墨子 D.孟子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 5 頁 共 10 頁{#{QQABYQ6UogCgQAJAAAgCUwU6CgCQkAACCIoOAAAEsAAACBFABAA=}#}9.秦朝將全國分為 36 郡,后增至 40 多郡,郡的行政長官稱郡守;郡下設縣,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郡縣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秦朝這些舉措旨在加強A.文化交流 B.地方控制C.思想統(tǒng)治 D.經濟開發(fā)10.下列秦朝的措施與秦朝速亡有關聯的有哪些?①行郡縣制 ②強征賦稅 ③嚴刑峻法 ④修驪山陵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11.漢文帝時,大臣賈誼上書建議“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大臣晁錯提出“務民于農桑,薄賦斂”。這反映了他們主張A.以農為本 B.戒奢從簡C.興修水利 D.重商抑農12.漢武帝分別設置《詩》《書》《易》《禮》《春秋》博士,讓他們專心傳經講學,后來,博士又演變?yōu)閲覍W術教育機關的學官。這有利于A.經濟管理強化 B.分封制度完善C.人民負擔減輕 D.儒學地位提高13.王莽政權被農民起義推翻后,西漢宗室劉秀在公元 25 年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就是A.漢高祖 B.漢武帝C.光武帝 D.漢明帝14.公元前 60 年,朝廷設置都護府,對今天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qū),進行了有效管轄,它在維護邊疆穩(wěn)定與安全上具有重要作用。此時的朝廷屬于A.西周 B.東周C.秦朝 D.西漢15.下列歷史人物與其突出成就相對應的是A.華佗——五禽戲 B.張仲景——改進造紙術C.蔡倫——麻沸散 D.司馬遷——《傷寒雜病論》16.《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書中“草船借箭”“苦肉計”“借東風”等故事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這些故事都與哪一場著名戰(zhàn)役有關A.官渡之戰(zhàn) B.赤壁之戰(zhàn)C.淝水之戰(zhàn) D.桂陵之戰(zhàn)17.八王之亂歷時十幾年,這場內亂對社會造成巨大災害,西晉從此衰落。當時在位的皇帝是A.晉武帝 B.司馬睿 C.晉惠帝 D.司馬懿18.朱紹侯在《中國古代史》中寫道:“北方地區(qū)的民族交融,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響,又有統(tǒng)治者的主動政策,還有在血與火的民族斗爭中的附帶同化。”以上材料說明A.漢族在民族交融中占居主導 B.民族交融方式多樣C.斗爭是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 D.胡漢之別觀念淡化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 6 頁 共 10 頁{#{QQABYQ6UogCgQAJAAAgCUwU6CgCQkAACCIoOAAAEsAAACBFABAA=}#}19.《魏書》記載,北魏孝文帝改革前,舉行祭典依北土舊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華夏禮制,由皇帝親祭。這一變化A.促進了鮮卑政權的漢化 B.推動了北魏統(tǒng)一南北C.消除了民族之間的隔閡 D.提升了官員政治素養(yǎng)20.《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被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稱為“古代中國的百科全書”。該書的作者是A.張仲景 B.顧愷之C.祖沖之 D.賈思勰二、非選擇題(21 題 7 分,22 題 7 分,23 題 8 分,24 題 8 分,共 30 分。請把每題答案寫在答題卡對應位置上。)21.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推動歷史發(fā)展進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良渚古城由宮殿區(qū)、內城和外城組成。玉琮、玉璧和玉鉞的出現,說明當時的社會階級分化已經相當明顯。良渚古城的考古發(fā)現證實,距今約 5000年左右,長江下游地區(qū)已經出現早期國家。——摘編自《中國歷史》(七上)(1)良渚文明無可辯駁地實證了中華 5000 多年文明史。從材料一中尋找能佐證該觀點的證據。(2 分)▲材料二 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以下圖文材料。(2)以上圖示中,半坡人使用的生產工具的名稱是什么?(1 分)鑄造“青銅斧”的工藝繁榮于哪個歷史時期?(1 分)“鐵農具”出現于春秋后期,它的出現有什么意義?請寫出一點。(1 分)▲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 7 頁 共 10 頁{#{QQABYQ6UogCgQAJAAAgCUwU6CgCQkAACCIoOAAAEsAAACBFABAA=}#}材料三胡豆 胡桃(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所示的食物是從何地通過哪一條交通道路傳入中原的?(2 分)▲22.國家統(tǒng)一是中華民族歷史的主旋律之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來自各諸侯國活躍了一百余年的儒家王者師、道家傳人、法家骨干、陰陽家領袖,他們互相對立、互相爭嗚、互相吸收、互相促進,共同培養(yǎng)了特殊的理想人格風采,留下了示范后世的良言淑行。——王立《百家爭嗚與大一統(tǒng)》(摘編)(1)材料一中“法家骨干”的代表人物是誰?(1 分)寫出其留下的“示范后世”的主張。(1分)▲材料二 秦統(tǒng)一后、在秦政權的內部和外部都普遍而客觀地存在著潛在的分裂因素,主要是傳統(tǒng)的分封思想和地域文化區(qū)別。——魏明樞《論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及其歷史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秦政權消除“分裂因素”的主要措施。(3分)▲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 8 頁 共 10 頁{#{QQABYQ6UogCgQAJAAAgCUwU6CgCQkAACCIoOAAAEsAAACBFABAA=}#}材料三 西漢初,諸侯王勢力強大,漢武帝采納了主父僵的建議,使侯國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諸侯王從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1)材料三中,主父偃的“建議”是什么?(1 分)“諸侯王”源自于西周確立的哪一社會等級制度?(1 分)▲23.獲取和解讀圖片信息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能力。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絲綢之路主要路線圖(1)是誰開辟了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1 分)這條溝通歐亞的陸上交通道路的起點在哪?(1 分)其開辟有何歷史意義?(1 分)▲材料二 三國鼎立形勢圖(2)圖中 A 是 ▲ 國,蜀國的都城是 ▲ ,吳國的建立者是 ▲ 。圖中 B 處發(fā)生的戰(zhàn)役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該戰(zhàn)役是 ▲ 。圖中吳國在 230 年派將軍衛(wèi)溫率領萬人船隊到達 ▲ ,即今中國臺灣。(5 分)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 9 頁 共 10 頁{#{QQABYQ6UogCgQAJAAAgCUwU6CgCQkAACCIoOAAAEsAAACBFABAA=}#}24.魏晉南北朝時期大多數時間處于分裂割據的狀態(tài),但正是在這一時期,各民族之間加強了交流與交融,繼續(xù)傳承和發(fā)展著中華文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正因時局的動蕩,中原地區(qū)的民族,向南遷移。江南之地,漢時火耕水耨,而無積聚;東晉南朝時,魚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布帛之饒,覆衣天下……莫不有中原民族的足跡,有利于增進當地的文化。——摘編自呂思勉《中國通史·南北朝的始末》(1)根據材料一,描述江南地區(qū)經濟發(fā)生的變化。(3 分)▲材料二 魏晉南北朝時期,各民族之間加強了交往、交流與交融,區(qū)域的開發(fā)尤其是南方經濟得到發(fā)展,科技文化有著顯著的進步,這些都為新的統(tǒng)一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唐朝前期政治開明,經濟發(fā)展,在民族關系、對外交流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樹,呈現出繁榮、富強的盛唐景象,成為當時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強大國家。——摘編自七年級(上)《中國歷史》(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利于民族交融的重大改革名稱。(1 分)其有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與交融”的改革措施有哪些?(2 分)▲材料三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過程中,應該說漢化是總體的趨勢,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隨著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廣闊的異質文化匯入漢族社會,也為其帶來了新鮮而有活力的因素。實際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終促進了南北統(tǒng)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輝煌盛世。——摘編自陰法魯、許樹安、劉玉才《中國古代文化史》(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地區(qū)的民族交融對中國歷史造成的影響。(2 分)▲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 10 頁 共 10 頁{#{QQABYQ6UogCgQAJAAAgCUwU6CgCQkAACCIoOAAAEsAAACBFABAA=}#}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七年級期末調研監(jiān)測道德與法治答案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28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選項 D C B C C C D C C D B C B A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第15題6分,第16題6分,第17題10分,共22分。15(6分)(1)①編織人生夢想,是青少年時期的重要生命主題;②夢想能不斷激發(fā)我們生命的熱情和勇氣,讓生活更有色彩; ③有夢想,就有希望。④實現夢想,不應止于心動,更要付諸行動; ⑤努力,是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橋梁。⑥努力需要堅持⑦學習,不僅讓我們能夠生存,而且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充實的生活。⑧學習點亮我們內心不熄的明燈,激發(fā)前進的動力等。(答出任意三點即可滿分,一點1分,滿分3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給分)(2)①需要揚長避短; ②需要主動改正缺點;③需要不斷激發(fā)自己的潛能④為他人、為社會帶來福利等(答出任意三點即可滿分,一點1分,滿分3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給分)16(6分)(1)師生關系、親屬關系、同學(朋友)關系、同事關系等(寫出一個得1分,任意寫出兩個得2分)(2)師生關系:①彼此尊重,是我們與老師建立良好關系的開始; ②平等相待、相互促進; ③主動關心老師、理解老師 ④接納不同風格的老師⑤尊重老師差異等。同學關系:①需要用心去關懷對方;②需要學會尊重對方;③需要學會正確處理沖突; ④需要學會承受并正確對待交友中受到的傷害⑤開放自己,持續(xù)行動等親屬關系: ①親子沖突需要雙方通過良好的互動溝通來解決;②我們可以試著去接納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為中蘊含的愛;③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表達我們的愛④以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家庭發(fā)展中的問題。⑤家務我分擔。家庭成員共同分擔家務勞動、共同協(xié)作,增強家庭責任意識。(任選一個角度作答,答出三點即可滿分,滿分4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給分)17(10分)(1)①冷靜判斷,保持頭腦清醒②選擇合適避震空間③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或后頸④在戶外遇到地震時,應該就地選擇開闊地,趴下或蹲下避震等(答出任意兩點即可滿分,滿分2分,答案合理有效即可給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給分)(2)①生命是脆弱的、艱難的,也是堅強的、有力量的②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③我們對生命要有一種敬畏的情懷。④生命是寶貴的,生命價值高于一切,在金錢、權勢等外在東西面前,生命的價值高于一切。所以,黨和國家要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答出任意兩點即可滿分,滿分4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給分)(3)①我們需要發(fā)現、發(fā)掘自己的生命的承受力、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修復的能力②培養(yǎng)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堅強的意志; ③借助外力; ④掌握增強生命韌性的方法。⑤及時調整自己,正確對待挫折等(答出任意四點即可滿分,一點一分,滿分4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給分)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七年級期末調研監(jiān)測道德與法治·歷史(答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為道德與法治部分和歷史部分,共10頁,滿分120分(道德與法治50分,歷史70分)。考試時間120 分鐘。閉卷考試。2.答案全部答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或草稿紙上無效。3.答選擇題時使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號的選項字母涂滿、涂黑。如需修改,要用繪圖橡皮輕擦干凈再選涂其他選項。4.答非選擇題使用0.5mm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對應題號的答題區(qū)域書寫答案。注意不要答錯位置,也不要超界。5.本試卷為道德與法治·歷史合卷,請注意分配答題時間。)第一部分 道德與法治(5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請在答題卡上填涂你認為正確的選項。1.小剛在小學時,是個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可是進入初中以后,成績有很大的滑坡,他父母和他自己都很著急,作為小剛的同學,你如何勸他呢?在下列的選項中,你認為不能做勸導的語言是A.尋找自己落后的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B.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你的成績會提高的C.在學習的時候,多注重效率的提高,科學地安排時間D.初中的課程比小學的課程難多了,成績下降是很正常的2.2023年9月24日,在杭州亞運會武術男子長拳決賽中,我國的孫培原發(fā)揮出色,奪得金牌。在圓夢的道路上,他不斷奮斗,實現了亞運會三連冠夢想。這告訴我們A.少年的夢想都能夠促進人類不斷發(fā)展B.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實現夢想C.夢想照亮未來,有夢就有前行的力量D.要有遠大志向,一旦確定就不能改變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要學會學習,善于學習,就要①珍惜時間,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②獨立思考,自主學習③把自己喜歡的科目放在第一位,其他科目隨便安排 ④從社會實踐中學習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駿馬行千里,耕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求短,智者難為謀”。古人的話啟示我們①人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②人要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③要將心比心,學會換位思考 ④人在生活中要善于揚長避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3年7月16日,2023年游泳世錦賽跳水項目比賽,全紅嬋和陳芋汐合作以369.84分奪得女子10米臺雙人跳冠軍。她們取得今天的成績得益于平時刻苦的訓練,不斷激發(fā)自己的潛能。案例中,發(fā)掘潛能的途徑主要有①訓練順其自然就好,有天賦的人不需要刻苦努力②通過珍視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注自己喜愛的領域③通過廣泛參與活動發(fā)現他人和社會對自己的需要④通過與他人共同完成任務等方式激發(fā)自己的潛能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6.朋友是人際關系圈中很重要的交際對象,是指志同道合的人,情意相投的人。彼此有交情的人,后指交誼深厚的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擁有智慧和心地正直的朋友”下列選項中能夠體現這一觀點的是A.張銘楊常常為劉小潤出頭,為朋友兩肋插刀是他的日常用語B.小娜和小倩是一對好朋友,她們從不批評對方的缺點和錯誤C.小麗的好朋友因生病住院,小麗利用課余的時間幫助她補課D.劉某與李某因玩游戲曠課,當老師調查時他們相互隱瞞真相7.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互聯網進入人們的生活,網絡交往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們喜歡通過網絡進行交往的原因在于①網絡交往具有虛擬、平等、自主等特點②網絡交往顛覆了人們以往的交往方式③網絡交往是把雙刃劍,有利又有弊④網絡交往擴大了人們交往的空間、領域和對象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①④8.教育的發(fā)生是建立在“關系”的基礎之上。你認為下列同學在與老師的交往中,做法比較妥當的是①站在老師的角度看問題 ②當老師有錯誤時,當面指出③和老師分享快樂,向老師傾訴煩惱 ④見到老師主動問好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9.《禮記·學記》中說:“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這句話是告訴我們A.學生要聽從老師的話才能有所長進,B.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有許多長處,C.師生之間要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共同提高D.學生與老師各有所長,學生不可能超越老師10.從歷史中沉淀下來的古語蘊含著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對下列古語的解讀正確的是①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生命是短暫的,要懂得珍惜②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④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要向好的榜樣學習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1.小強總是覺得媽媽很嘮叨。突然降溫,媽媽一定要讓他穿上厚外套。小強說:“煩不煩呀 我都這么大的小伙子了,抗凍。再說我還有這么厚的脂肪呢!”兩個人說著說著,眼看著就要吵起來了……我們與父母溝通要①講究技巧,考慮環(huán)境,智慧溝通②冷處理,因為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摩擦是常有的③以不傷害父母的感情和不影響親子關系為原則④順其自然,因為父母很難理解我們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如果要寫一篇以“在逆境中成長”為主題的演講稿,下列最適合引用的名句是①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③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④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下列詩句中不能體現生命真正的意義的是A.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C.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D.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14.“誰說污泥滿身的不算英雄”“誰說對弈平凡的不算英雄”“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一曲《孤勇者》,字字皆動人,句句是人生。它告訴我們①即使身處逆境,依然笑對生活 ②堅守平凡崗位,亦能閃耀偉大③勇于奮斗拼搏,綻放生命精彩 ④生命不可預知,敬畏善待生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計3小題,其中15題6分,16題6分,17題10分,共22分)15.【鄉(xiāng)村少年的逆襲夢想】1990年,董宇輝出生在陜西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雖然家境不富裕,但熱愛學習的董宇輝從小就立下了考取名校的夢想。他深知,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改變命運。2008 年,董宇輝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陜西省重點高中。然而,面對高手如云的新環(huán)境,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董宇輝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他常常熬夜學習,甚至在寒冷的冬夜,也要在路燈下背誦課文。【知識偶像的蛻變】2014 年,董宇輝畢業(yè)于西安一所高校,順利考入新東方。2020 年,疫情之下,董宇輝加入了直播帶貨的行列。他憑借自己的才華和獨特的教育風格,迅速在網絡上走紅。在直播中,他不僅教授英語知識,還講述了許多人生哲理。他被譽為“最勵志的直播帶貨講師”,受到了廣泛關注。(1)請從課本第一單元《成長的節(jié)拍》談談董宇輝從鄉(xiāng)村少年到知識偶像的蛻變,給了你哪些人生感悟?(3分)▲(2)在新時代的今天,每個人都應努力尋找自己的定位和價值,實現自我突破。少年時期的你準備如何做更好地自己呢?(3分)▲16.馬克思曾說:“一個人的發(fā)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流的其他一切人的發(fā)展。”人需要交往,交往離不開人際關系。人際關系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人際關系歸根結底是一種社會關系,每一個人的人際關系狀況都對其人生產重要的影響。(1)人際關系是人們在生產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請你列舉兩種人際關系。(2分)▲(2)學生能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將會使自己的事業(yè)錦上添花。請你從列舉的人際關系中任選一種,關于如何打造好這一人際關系給出合理化的建議?(4分)▲17.【時事熱點 甘肅地震】北京時間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xiāng)族撒拉族自治縣發(fā)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海東市六縣區(qū)震感強烈,臨近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部分地區(qū)受災。截至12月19日16時50分,地震累計造成海東市212人傷亡(死亡14人、受傷198人)。(1)天災無情,我們需要增強安全意識,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護方法,請你列舉兩條地震避險知識?(2分)▲【全力以赴 只為生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地震發(fā)生后,黨中央、國務院心系災區(qū)群眾,中央部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動,科學指揮,干部群眾守望相助,共同展開了一場氣壯山河的抗震救災行動。集結!星夜兼程--震情就是命令,救援刻不容緩!(2)請用“生命至上”知識說明黨和國家要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的原因?(4分)▲【珍視生命 增強韌性】一場天災讓我們再次感受到“生命”短短二字,卻承載著數不清的內容和經歷。生命,是一場接受挑戰(zhàn)和超越自我的旅程。我們會遭遇挫折、困境和痛苦。但正是這些挑戰(zhàn)激發(fā)著我們的潛能和勇氣。我們需要堅持追求自己的夢想,勇敢面對生活的曲折,抵御誘惑的引誘。在每一個困難后,我們都會變得更加堅強和成熟。(3)生命不是一帆風順,征途充滿崎嶇艱難。我們該如何增強生命的韌性呢?(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歷史答案.docx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題.pdf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答案.docx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