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物理期中考試卷參考答案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12分。1.C 2.B 3.A 4.B 5.D 6.B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7. 質量 馬德堡半球 托里拆利8. 大氣壓 阿基米德 不會9. 相同 不同 多種 讓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10. 小于 大于11. 3000 100012. 大于 等于 大于13. B 控制兩次排開水的體積相同 兩次排開水的體積相同,所以兩次浮力相等,因為兩次均漂浮,則浮力等于重力,故大象重力和石頭的總重力相等,根據G=mg,大象質量和石頭的總質量相等。三、作圖題,每題3分,共6分。1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各1分。15.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各1分。四、綜合題,16題3分,17題6分、18題9分,19題7分,20題7分,共32分。16.V排=V物=2×10-3m3F浮=ρ水gV排=1.0×103kg/m3×9.8N/kg×2×10-3m3=19.6N……………………………3分17.(1)………………………………………3分(2)…………………………………………3分18.(1)p水=ρ水gh=1×103kg/m3×9.8N/kg×0.2m=1.96×103Pa……………………………3分(2)F水=p水S下=1.96×103Pa×2×10-2m2=39.2N…………………………………………3分(3)m水=ρ水V水=1×103kg/m3×5×10-3m3=5kgF壓=G總=m總g=(5kg+1kg)×9.8N/kg=58.8N…………………………………………………3分① FM=GM= mMg =40千克×9.8牛/千克=392牛…………………………………2分②(a) pN=3920帕p = = = M、N的質量、底面積均相等pN = pM = 3920帕………………………………………………………………2分(b) hN = = =0.05米 mN = mN = = mN = mN = ×40千克= 18千克………………………3分每空1分CADB(2) 等于 不一定①= >102023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化學試卷答題卡一、選擇題(共17小題,滿分20分)(請用2B鉛筆填涂)21.[A][B][C][D] 22.[A][B][C][D] 23.[A][B][C][D] 24.[A][B][C][D] 25.[A][B][C][D] 26.[A][B][C][D] 27.[A][B][C][D] 28.[A][B][C][D] 29.[A][B][C][D] 30.[A][B][C][D] 31.[A][B][C][D] 32.[A][B][C][D] 33.[A][B][C][D] 34.[A][B][C][D] 35.[A][B][C][D] 36.[A][B][C][D] 37.[A][B][C][D]二、簡答題(共4小題,滿分30分)(請在各試題的答題區內作答)38. (1) (2) (3) (4) 99. (5) (6) (7) (8) (9) (10) 40.Ⅰ. (11) (12) (13) Ⅱ. (14) (15) ; (16) (17)41. Ⅰ.(18) (19) (20) (21) (22) Ⅱ.(23) (24) (25) (26) (27) (28) Ⅲ(29) (30) 。2023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物理期中考試卷考試時間:60分鐘一、單選題(12分)1.常溫常壓下空氣的密度為1.29千克/米3,一間普通教室內空氣質量最接近( )A.2千克 B.20千克 C.200千克 D.2000千克2.下列各實例中,屬于增大壓強的是( )A.圖釘的寬大釘帽B.磨得鋒利的刀刃C.雪上行駛的雪橇D.鐵軌下鋪設的枕木3.下列裝置中,主要利用連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液位計 B.抽水機 C.訂書機 D.密度計4.水銀氣壓計是根據( )制作而成的。A.帕斯卡定律 B.托里拆利實驗 C.阿基米德原理 D.馬德堡半球實驗5.如圖所示,一個裝滿水的飲料瓶,正放在水平桌面上時,瓶底對桌面的壓力為Fa、壓強為pa,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時,瓶蓋對桌面的壓力為Fb、壓強為pb,則( )A.Fa>Fb, pa=pb B.Fa=Fb, pa=pbC.Fa6.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中裝滿兩種不同的液體,現將 A、B兩個小球(VA>VB)分別浸沒在兩杯液體中,排開液體的質量相等。若現在將兩個小球取出,則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的變化量Δp甲、Δp乙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A.Δp甲一定小于Δp乙 B.Δp甲一定等于Δp乙C.Δp甲一定大于Δp乙 D.Δp甲可能等于Δp乙二、填空題(20分)7.冰的密度為0.9×103kg/m3,它表示每立方米冰的 是0.9×103千克。著名的 實驗向人們顯示大氣壓強是很大的,意大利科學家 首次測定了大氣壓強的數值。8.如圖所示是本學期物理活動卡中的幾個實驗裝置。其中(b)與(c)可以證明 的存在;裝置(d)可以用來驗證 原理。裝置(a)中,手移開后,薄塑料片 下落(最后一空選填“會”或“不會”)。 9.“測定物質的密度”和“探究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實驗器材 ,實驗目的 ,(均選填“相同”或“不同”);在“探究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實驗中,選擇 物質進行多次測量(選填“一種”或“多種” ),其目的是 。10.如圖 所示,甲、乙兩支完全相同的試管。分別裝有質量相同不同液體。甲試管豎直放置,乙試管傾斜放置,兩試管液面相平。則兩試管中液體的體積關系V甲 V乙,密度關系為ρ甲 ρ乙(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1.如圖所示,在豎直墻壁和水平地面的交角處置有邊長為0.1m、重20N的正方體,對正方體施加大小均為10N的水平力F1和豎直力F2,正方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 Pa,正方體對豎直墻壁的壓強為 Pa。12.如圖甲、乙兩個實心正方體,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甲乙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相等,甲的體積大于乙的體積,則質量m甲 m乙。若沿豎直方向在兩個正方體上分別切去相同寬度,則甲、乙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p'甲 p'乙,切去部分△m甲 △m乙。(均選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13.大家都知道“曹沖稱象”的故事,如圖所示。 曹沖通過稱出石頭的總質量,從而知道了大象的質量,其中所蘊含的科學方法是 。(選填字母“A、控制變量法”或“B、等效替代法”或“C、建立模型法”)。用物理知識解釋“稱象”的原理:(1)曹沖要求前后兩次水面都與記號相平,是為了: 。(2)利用所學物理知識,推導得出“象的質量等于石頭的總質量”的結論, 。三、作圖題(6分)14.在圖中,重為6牛的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圖示法畫出物體對地面的壓力。15.在如圖中,重為8牛的小球靜止在水中,用力的圖示法畫出該球所受的浮力F浮.四、綜合題(32分)16.體積為2×10-3m3的金屬球浸沒在水中,求金屬球受到的浮力大小F浮。17.質量為900克的冰,密度為。(1)求冰的體積;(2)若冰塊吸熱后熔化成水,求水的體積。18.如圖,密閉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質量為1千克、下表面積為2×10-2m2,上表面積為3×10-2m2,容器內裝有體積為5×10-3m3的水,水深為0.2m。求:(1)水對容器底的壓強p水。(2)水對容器底的壓力F水。(3)容器對地面的壓強p容。19.質量、底面積均相等的均勻圓柱體M、N豎直置于水平地面上,M的質量為40千克,N的密度為3.6×103千克/米3。① 求圓柱體M對地面的壓力FM。② 現分別從圓柱體M、N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取相同的體積,截取前后兩圓柱體對地面的部分壓強值記錄在右表中。(a)問截取前圓柱體N對地面的壓強pN,并說明理由。(b)求圓柱體N被截取部分的高度 hN和質量 mN;20.科學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做“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的實驗。(1)圖甲中A、B、C、D四個實驗步驟最科學合理的順序是 ;(2)小組利用三個不同物體a、b、c進行實驗探究,下表是實驗記錄表格。物體 物重 物體浸沒在水中測力計的示數 浮力 空桶重 桶與排開水的重力 排開水的重力a 1.2 0.7 0.5 0.6 1.1 0.5b 2 1.4 0.6 0.6 1.2 0.6c 2.4 1.7 0.7 0.6 1.2 0.6分析表中物體a、b的實驗數據,可得出實驗結論:浸在水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 物體排開水所受的重力,在實驗中,物體 (選填“一定”或“不一定”)要浸沒在水中。(3)有組員發現c物體的數據明顯與其他組數據反映的規律不符。下列實驗操作中可能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 (填序號)。①溢水杯中的水未裝滿 ②空桶中沾有水 ③物體形狀不規則(4)實驗結束后,科學小組用粗細均勻的塑料吸管、石蠟、鐵絲等物體制成一支密度計,用它來測量液體密度,如圖乙、丙所示,分別將吸管置于乙、丙兩種不同的液體中。密度計在乙、丙兩液體中所受浮力 ,液體密度 (均選填“>”“<”或“=”)。(5)在標注刻度時,若將該密度計放入酒精中量出密度計底端到液面的長度h為,將該處刻度標記為“”,則“”的刻度應標記于長度h為 cm處。2023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物理期中考試選擇題(每題2分,共12分)1 2 3 4 5 6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7、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圖題(每題3分,共6分)15、四、綜合題(共32分)16、17、18、19、20、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2023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化學期中測試卷(滿分:50分 理化合卷考試時間:100分鐘)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C-12 H-1 O-16 N-14 K-39 Cl-35.5選擇題(共17小題,滿分20分)【21—34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題1分,共14分】21.2023年9月23日,第19屆杭州亞運會隆重開幕。在亞運會開幕盛典中發生的化學變化是( )A.電子煙火 B.點燃火炬 C.文藝表演 D.升起國旗22.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B. C. D.23.空氣的成分中,體積分數最大的是……………………………………………………………( )A.氮氣 B.氧氣 C.二氧化碳 D.稀有氣體24.往試管中裝固體藥品時,不會用到的器材是…………………………………………………( )A.藥匙 B.小紙槽 C.玻璃棒 D.鑷子25.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過濾——蒸發”的步驟加以分離的是………………………( )A.酒精和水 B.食鹽和沙子 C.鐵和銅 D.廚房中的白糖和食鹽26.蓮是多年生水生草木,水下的蓮藕富含維生素C、鐵、淀粉和膳食纖維。蓮子中鈣、磷、鉀含量很高。蓮子中的“鈣、磷、鉀”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單質27.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A.Al B.Si C.Fe D.O28.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不合理的是……………………………………………………( )A.食物變質——分子本身發生變化 B.汽油揮發——分子大小發生變化C.熱脹冷縮——分子間隔改變 D.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斷地運動29.下列關于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碳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紅光,生成二氧化碳 B.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白霧C.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 D.鐵絲在空氣中燃燒,火星四射30.下列反應中,既屬于氧化反應又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A.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B.CH4 + 2O2 CO2 + 2H20C.2Mg + O2 2MgO D.CuSO4 + 2NaOH Na2SO4 + Cu(OH)2↓31.黨的二十大強調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列做法符合要求的是……( )A.減少有害氣體排放 B.大力開發化石能源C.大量使用化肥農藥 D.工業污水直接排放32. 關于化學反應C+O2 CO2的理解錯誤的是 ……………………………………………( )A.在點燃條件下,碳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B.每1個碳原子和1個氧分子在點燃的條件下化合生成1個二氧化碳分子C.每1 mol碳和1 mol氧氣點燃后反應生成1 mol二氧化碳D.每1 g碳和1 g氧氣點燃后反應生成2 g二氧化碳33.對下列實驗中出現異常現象的可能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選項 異常現象 原因分析A 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固體混合物時,試管破裂 試管口未向下傾斜B 做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實驗,鐵絲沒有燃燒 氧氣不純C 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氧氣不純 集氣瓶內沒有裝滿水D 粗鹽提純實驗過濾后,濾液仍渾濁 溶解時加入的水不夠34. 將一定質量木炭跟過量氧氣放在密閉的容器里加熱,充分反應。下圖能正確反映容器內有關物質的質量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關系圖像是………………………………………………………… ( )【35—37每題只有1—2個正確選項,每題2分,共6分。有2個正確選項的,選對1個得1分,多選或錯選得0分。】35.小倩同學對部分物質的性質和用途做了如下歸納,其中你認為錯誤的是………………( )A.氮氣的化學性質穩定——填充食品包裝袋防腐B.稀有氣體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用于霓虹燈C.氧氣具有助燃性——可作燃料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可用于滅火36. “物質的量”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28gCO含有2mol原子 B.1molO3 比1molO2多1個氧原子C.H2O的摩爾質量是18g D.1個硫原子的質量是32g37.金銀花作為一種中藥,具有悠久的歷史,其有效成分之一是綠原酸C16H18O9,具有抗菌、抗病毒功效。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一個綠原酸分子共有43個原子B.綠原酸分子由16個碳原子、18個氫原子和9個氧原子構成C.綠原酸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6:9D.綠原酸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六、簡答題(共4小題,滿分30分)38.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請用空氣中常見氣體填空:(填氣體名稱)(1)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氣體是 (1) 。(2)能代替氫氣填充飛艇的稀有氣體是 (2) 。(3)魚蝦能在水中存活,說明水中溶解有 (3) 。(4)夏天盛放雪糕的杯子外壁附有水珠,說明空氣中含有 (4) 。39.結合所給實驗儀器,按要求完成下列問題:(1)小松在實驗室要加熱150mL的蒸餾水,具體步驟如下:①取蒸餾水試劑瓶,將瓶塞 (5) (填“倒”或“正”)放在桌面上,標簽朝向手心;②向量筒倒入蒸餾水,接近刻度改用 (6) (填字母)滴加,視線與量筒內液體 (7) 保持水平;③往 (8) (填字母)里加150mL蒸餾水;④還需墊上 (9) (填儀器名稱)放在鐵架臺的鐵圈上;⑤點燃酒精燈;⑥加熱。(2)上述儀器中,既能被直接加熱,又能作反應容器的是 (10) (填字母)。40.Ⅰ.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如圖是兩個變化的微觀過程示意圖,其中“●”表示氧原子,“〇”表示氫原子,請回答下列問題:(1)從宏觀角度看,變化Ⅰ是 (11) (選填“物理”或“化學”)變化,變化Ⅱ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12) 反應。(2)從微觀角度看,變化Ⅰ、變化Ⅱ的本質區別是 (13) 。Ⅱ.“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核心素養之一。 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1)反應前后化合價發生改變的元素是 (14) 。(2)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5) ;參加反應的a和b物質的量比為 (16) 。(3)1mol b物質中約含有 (17) 個原子(用科學計數法表示)。41.Ⅰ.氧氣是一種重要的物質,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設計了多組實驗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1)【常規測定】如圖1所示的是小明用紅磷在空氣中燃燒來測定的方法。①寫出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18) 。②實驗完畢,若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小于集氣瓶中原空氣總體積的1/5,你認為導致這一實驗結果的原因可能是 (19) (寫一條)。(2)【實驗改進】小華同學經過思考,沒有使用止水夾,設計出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實驗過程:經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良好。②在集氣瓶里裝進a體積的水,燃燒匙里放一塊白磷(40℃時白磷即可燃燒),按圖2連接儀器,然后在酒精燈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熱(注:集氣瓶內的長導管已接近瓶底)。把預先加熱過的玻璃棒向下按,并與白磷接觸,觀察到白磷立即著火燃燒,現象為 (20) (注:白磷與紅磷燃燒的產物、現象均相同)。④待集氣瓶完全冷卻至室溫,量出集氣瓶中水的體積是b,整個集氣瓶的體積是c。從白磷開始燃燒到最后熄滅的過程中,集氣瓶內水面的變化現象是 (21) (填字母序號)。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⑤根據a、b、c三個數據,計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已知c=60mL,a=10mL,b=19mL,得出結論,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22) 。Ⅱ.有A、B兩組興趣小組對催化劑進行了探究實驗。(一)興趣小組A組對KClO3分解反應的催化劑進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熱條件下,用如圖裝置完成表中實驗:編號 KClO3質量/g 催化劑 催化劑質量/g 收集50mLO2所需時間/s實驗1 5 ﹣ ﹣ 171實驗2 5 MnO2 0.5 49實驗3 5 Fe2O3 0.5 58實驗4 5 KCl 0.5 154(1)設置實驗1的目的是 (23) 。(2)寫出實驗2中KClO3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24) 。產生1.5mol的氧氣需要分解KClO3的物質的量為 (25) 。(3)由實驗1和實驗4可知,KCl (26) (填“有”或“無”)催化作用。維持加熱條件不變,用實驗1再繼續收集50mLO2,所需時間明顯少于171s,解釋原因 (27) 。(4)要比較KClO3分解反應中不同催化劑的催化效果,除了測量收集50mLO2所需時間外,還可以測量相同時間內 (28) 。Ⅱ.興趣小組B組選擇按圖1所示裝置進行如下實驗,實驗時傾斜錐形瓶使過氧化氫溶液與催化劑接觸,瓶內氣壓的變化如圖2所示。(5)對比分析圖2中的 (29) 兩點(填字母符號),可知化學反應速率與催化劑的種類有關。(6)在實驗過程中,上述兩個反應雖化學反應速率不同,但完全反應后兩個裝置內壓強相同,請從催化劑的角度解釋原因是 (30) 。跨學科案例分析期中檢測案例分析題(共 15 分)本部分共一個案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第 1~6 題。熱愛集郵和旅游的小明無意中得到了一枚紀念青藏鐵路通車的紀念郵票。他仔細欣賞了郵票(圖 A),看到這枚郵票上有皚皚的雪山,有奔馳的列車,有大片的草原,還有“高原之舟”牦牛。這枚郵票讓他聯系到在地理課上學到的關于青藏高原農牧業的知識:牦牛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牲畜品種,青稞是主要糧食作物。好奇的他查閱了一些資料,得知牦牛體形緊湊,頸短耳小,皮厚,汗腺極不發達,體毛密而長,可御寒防濕;牦牛的紅細胞大,血紅蛋白含量高,呼吸、脈搏快。同時他還知道了在青藏高原上分布著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動物。為更進一步了解青藏高原,小明查到了一張標記有年降水量、鐵路、城鎮、河流的青藏高原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圖(圖 B)。根據網絡上一篇文章中的信息,小明在這張圖上標注出了青藏高原最適合種植青稞的農業區(見圖B)。圖 A 紀念郵票“翻越唐古拉山”圖 B 青藏高原部分地區地理事物分布1. 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其進藏路線的大致方向是(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C.由東南向西北 D.由西北向東南2. 西藏是我國海拔最高的省區,被稱作高寒地區,西藏的“高寒”反映了什么地理規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下列特征中,支持“牦牛身體的結構特點使其能適應缺氧環境”這一論點的是( )。編號 特征① 牦牛體形緊湊,頸短耳小② 牦牛皮厚③ 牦牛體毛密而長④ 牦牛的紅細胞大,血紅蛋白含量高4. 據圖B,西藏地區降水量分布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小明在地圖上所標注的最適合種植青稞的農業區是否合理,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青藏鐵路通車后,游客紛至沓來,但該地區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如果你去旅游,如何做一個具有生態文明意識的旅游者?結合材料中的信息,提出 2 條具體的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化學期中測試卷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17小題,滿分20分)21.B。22.C。23.A。24.C。25.B。26.A。27.A。28.B。29.C。30.C。31.A。32. D。33.D。34.D。35.C D。36.A。37.B C。二.填空題(共4小題,滿分20分)38.(1) 二氧化碳 。(2) 氦氣 。(3) 氧氣 。(4) 水蒸氣 。39.(5) 倒 (6) A (7) 凹液面最低處 (8) H (9) 石棉網 (10) G 40.Ⅰ. (11) 物理 (12) 分解 (13) 分子是否發生了變化 (合理給分)Ⅱ. (14) 氮、氧(或N、O) (全部答對給分)(15) 4NH3+5O24NO+6H2O ;(16) 4:5 (17)1.204×102441.Ⅰ. (18) 4P + 5O2 2P2O5 (本方程要求條件、配平完整得分)(19) 紅磷量不足未充分消耗瓶內氧氣或裝置漏氣或未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 (合理給分)(20) 燃燒,產生白煙 (21) D (22) 18% 。Ⅱ.(23) 作對比實驗 。 (24)2KClO3 2KCl +3O2↑(25) 1mol (沒有單位不給分)(26) 有 (27) 氯酸鉀分解生成的氯化鉀對反應起了催化作用 。(28) 收集氧氣的體積 。(合理給分)Ⅲ.(29) ac或bd (30) 催化劑改變反應速率,但是不會增加產物質量 (合理給分)跨學科案例分析樣卷答案B(2分)相同緯度下,海拔越高,年平均氣溫越低(2分)④(2分)北多南少/東南多,西北少(2分)不合理。作為植物,青稞進行正常光合作用的必須條件是要有一定的光照和水分,從圖中可知,相較于青藏高原南部,小明所標注的區域降水少,緯度更高,氣溫更低,河流較少,因此不屬于“最適合”種植的區域。(3分)不在野生動物棲息地過多活動,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影響;不向草原、湖泊中棄扔生活垃圾,減少對湖泊和草原的污染。(4分,合理即可,要求提出具體建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3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化學期中測試卷(4頁版).docx 2023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化學期中測試卷參考答案.docx 2023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化學期中測試卷答題卡.docx 2023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物理期中考試卷 (20231019).docx 2023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物理期中考試卷參考答案(20231019).docx 2023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物理期中考試卷答題卡(20231019).docx 跨學科案例分析期中試卷.docx 跨學科案例分析期中試卷(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