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導學案 (無答案)2023-2024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導學案 (無答案)2023-2024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資源簡介

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
學習目標
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思想文化領城的新成就。
重點
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思想文化領城的新成就。
難點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發展的原因和特點。隋唐文化繁榮的原因和特點。
基礎梳理
一、儒學 、道教與佛教的發展
1. 發展變化
(1)漢武帝時期:儒學正統地位確立后,呈現繁盛之勢。
(2)魏晉南北朝
①儒學開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展。
②道教受到儒學的影響,主張“貴儒”和“尊道”,佛教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漸趨中國本土化。
(3)隋朝:儒學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歸儒”,主張以儒學為主,調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
(4)唐朝
①統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②武則天時,佛教在社會上有很大發展,形成不同宗派。
2. 反佛與滅佛
(1)背景:佛教盛行,嚴重影響到政府財政收入。
(2)反佛:范縝針對佛教宣揚的形神分離、形亡而神不滅的觀點,提出人的精神和肉體是統一的,對佛教進行抨擊。
(3)滅佛: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統治者幾度滅佛。
(4)結果:佛教文化遭受損失,但佛教的發展并未從根本上受到遏制。
3. 復興儒學
(1)背景:佛教和道教的發展使儒學的正統地位受到挑戰。
(2)內容:韓愈從維護封建統治出發,用儒家的天命論和封建綱常來反對佛教的觀點,鞏固儒學主流思想的統治地位。
二、文學藝術
1. 文學
(1)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有了很大發展。從東漢末年開始,先后出現了以曹操父子為代表的建安文學、東晉陶淵明的田園詩、南朝駢文、南北朝民歌等風格各異的文學形式。
(2)唐朝:是中國文學發展的又一個高峰。詩歌創作進入黃金時代。李白、杜甫的詩作代表了唐詩的最高成就,他們分別被譽為“詩仙”和“詩圣”。
書法藝術
(1)東漢末年:書法成為一種藝術。
(2)魏晉南北朝時期——科技成果發展
①概況: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等各種書體均已完備。
②代表: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博采眾長,諸體兼精,世稱“書圣”。
(3)隋唐時期
①特點:書法藝術融匯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創出新風格。
②代表:顏真卿氣勢雄渾的顏體和柳公權骨力遒勁的柳體最為有名。
3.繪畫藝術
(1)魏晉南北朝時期:東晉開始出現知名的專職畫家,以顧愷之為代表。他提出“以形寫神”,所畫人物栩栩如生,《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是他的代表作。
(2)隋唐時期
①特點: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宗教畫生活氣息濃厚,人物畫注重表現人的形態,山水、花鳥也成為繪畫主題。
②代表:唐朝的吳道子被尊為“畫圣”。
4.石窟藝術
(1)背景:魏晉至隋唐時期,因佛教廣泛傳播而修造的石窟寺很多。
(2)代表: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等。
三、科技
1. 魏晉南北朝時期
(1)數學:南朝祖沖之精確地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 592 6 ~ 3.141 592 7之間。
(2)農學:北朝賈思勰著述的《齊民要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
(3)地理學:西晉杰出地圖學家裴秀繪制出《禹貢地域圖》,并提出繪制地圖的方法。
2. 隋唐時期
(1)建筑: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
(2)雕版印刷術:唐朝已經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書籍。
(3)火藥的發明和使用:唐中期的書籍記載了火藥的配方。唐末,火藥開始用于戰爭。
(4)天文學: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測算出了地球子午線長度。
(5)醫藥學
(1) 醫學家孫思邈完成醫學名著《千金方》。
(2) 唐高宗時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國家頒行的藥典。
四、中外文化交流
1. 佛教文化對中國的影響
(1)東漢到北朝:陸續有中亞、天竺的高僧來華,將大批佛經翻譯成漢文。
(2)東晉:法顯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經典。
(3)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成為公認的佛學大師。
2. 中國佛教的發展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1)唐朝高僧鑒真東渡日本,傳授佛法。
(2)日本、新羅等國常常派學問僧來長安求法。
(3)日本的空海回國時攜帶了許多佛經。
3. 其他方面的文化交流
(1)唐都城長安成為當時的國際大都會。
(2)新羅、日本兩國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響。
(3)唐朝后期,不少經海路來華的西亞商人在廣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習題鞏固
1.如圖為唐朝畫家閻立本所作的《職貢圖》,描繪了外國使節和我國邊遠少數民族使臣攜帶貢品來唐朝進貢的生動情景。該圖主要體現了
A.唐朝民族大融合推動了各民族文化認同
B.唐對邊疆地區進行了有效的行政管轄
C.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和開放的對外政策
D.唐朝藩鎮割據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轉
2.隋朝時期,儒學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歸儒”,主張以儒學為主,調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唐初統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為祖先,道教最受推崇;武則天推崇佛教,佛教在社會上也有很大發展,形成不同宗派。這一現象反映了( )
A.佛教取代了儒學正統地位 B.隋唐時期文化呈現多元特征
C.佛教本土化迎合統治需要 D.佛教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
3.下列關于“貞觀之治”時中外交往情況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亞、非、拉地區許多國家的使者、商賈、學者、藝術家、僧侶等不斷來唐朝訪問
B.景教、回教、摩尼教傳入中國,佛教也擴大了其在中國的影響力
C.中國的古代典籍、詩歌、藝術、典章制度等在朝鮮半島廣泛傳播
D.與唐朝交往的國家有七十多個,長安成為西來佛教東傳的中轉圣地
4.首先是魏晉時期文人向往清靜無為、回歸自然;另一方面是漢末形成的“處士橫議”之風,在魏晉之際演變為清議,并內化為文士的一種生活方式。影響魏晉士人言行的主要因素是
A.儒學地位的動搖 B.民族交融的加強
C.社會動蕩的刺激 D.世家大族的提倡
5.“日本民族未與中國文化接觸以前是一鍋豆漿,中國文化就像堿水一樣,日本民族和中國文化一接觸就成了豆腐?!边@句話喻指
A.日本文化由豆漿變豆腐 B.中國文化點化日本民族
C.日本全盤接受中國文化 D.儒家文化輻射東亞地區
6.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后,“始備九州”,設“五岳”;設國學,以中國儒家典籍為考試內容。這些措施反映了
A.東亞文化圈基本成熟 B.唐朝制度的強大影響力
C.新羅統治階級的好學 D.唐朝軍事實力的威懾力
7.下圖是唐代《天王送子圖》(局部),該畫的作者是
A.柳公權 B.吳道子 C.顧愷之 D.顏真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文区| 库车县| 遂昌县| 莱西市| 沙洋县| 桐城市| 汉阴县| 西贡区| 新乐市| 瑞丽市| 防城港市| 石屏县| 咸丰县| 凤城市| 大关县| 柘城县| 潞城市| 兴和县| 虹口区| 晋江市| 莱西市| 利辛县| 兰溪市| 中牟县| 长葛市| 定陶县| 襄城县| 宿州市| 台南县| 金川县| 鄱阳县| 晋城| 普洱| 宜春市| 梅河口市| 兰州市| 清原| 黑河市| 南陵县| 连云港市| 庆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