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2課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導學案【學習目標】1.知道唐朝建立的時間、都城、建立者。2.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則天的基本史實,掌握唐太宗、武則天的治國方法,了解他們對唐朝的貢獻。3.正確評價唐太宗作為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發揮的作用,感受唐太宗的人格品質。4.了解“貞觀之治”及武則天統治時期政治的穩定離不開忠臣良將的輔佐和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離不開唐太宗、武則天的個人政治才干。5.通過唐玄宗前后期的統治變化,培養客觀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6.分析“開元盛世”產生的原因,培養歸納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難點】重點:唐朝建立與“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武則天的治國措施及其影響。難點:正確評價唐太宗與武則天。【知識結構】【自主學習】一、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1.唐朝的建立:(1)建立:______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定都______;(2)發展:626年,李世民即位,年號“______”2.貞觀之治:(1)治國措施。用人上 虛心納諫,重用魏征;廣納賢才,重用 、 ;合稱“房謀杜斷”等政治上 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______,減省刑罰;增加科舉考試科,嚴格考查各級官吏的政績經濟上 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 生產軍事上 發兵擊敗東、西突厥,加強了對 的統治(2)盛世局面: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開創了唐朝的盛世局面,歷史上稱之為“ ”。二、女皇武則天1.歷史地位: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稱帝,改國號為______。2.統治措施:(1)打擊敵對的 。(2)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 制度。(3)繼續推行貞觀以來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和措施,重視發展生產。3.統治局面:社會經濟持續發展,人口持續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為后來“ ”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郭沫若稱贊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三、開元盛世1.統治思想:(1)穩定政局,勵精圖治。(2)重用賢能,任用 為相。2.改革措施:(1)整頓______,裁減冗員。(2)發展經濟,改革______。(3)注重______,編修經籍。3.統治局面: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進人鼎盛時期,史稱“ ”。【歸納提高】1. 隋唐時期科舉制的發展①隋文帝: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②隋煬帝:始建進士科,科舉制度形成③唐太宗: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和明經兩科為主④武則天:擴大科舉取士的人數,首創了武舉和殿試⑤唐玄宗:科舉考試以詩賦為主2、唐朝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這些治世局面的出現有何共同原因?給我們留下什么樣的啟示?原因:①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穩定是發展經濟的必要條件②統治者的勵精圖治是盛世局面出現的政治保證③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直接推動了社會經濟發展④國內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啟示:重視維護國家統一;重視農業生產,發展經濟;要善于用人等……【基礎鞏固】1.西夏的開國皇帝元昊的祖上先后兩次被同一個中國王朝賞賜“國姓”李,這個中國王朝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2.“國之命在人心,解決人民的怨氣,實現人民的愿望就必須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和監督政府。”“國之命在人心”這一認識與下列哪一思想認識相一致( )A.“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C.“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D.“水能載舟,亦能覆舟”3.據《資治通鑒》記載,唐太宗講“若家給人足,朕雖不聽管弦,樂在其中矣。”這則材料說明唐太宗執政期間,重視A.制度創新 B.文化教育事業 C.發展農業 D.選拔使用人才4.《劍橋中國隋唐史》中提到:“在高祖統治初期,這個體制帶來了越來越多的麻煩,導致了行政混亂,高祖有時不得不親自頒布詔令……制度逐步被合理化,在唐太宗中葉,每一省的職能都得到明確的分工。”“這個體制”是什么?(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郡縣制5.下圖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也是一個備受爭議的歷史人物。下列有關她的史事正確的選項是( )A.她是唐朝女皇帝 B.她編纂《唐律疏議》C.為不拘一格選拔普通地主中的優秀人才,創立科舉制度 D.史稱她的統治有“貞觀遺風”6.《舊唐書》稱:武則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為誅殺公卿,獨斷專權)。武則天遺言無字碑,由后人評價自己的功過。史學家之所以肯定武則天主要是因為( )A.她是中國歷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執政時期社會經濟繼續發展C.發展科舉制度,創立殿試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7.詩人杜甫在《憶昔》詩中描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這反映了唐玄宗在位的最初20年里出現了興盛的景象,史稱( )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康乾盛世 D.開元盛世8.“開元盛世”與“貞觀之治”的不同點是A.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B.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繁榮發展C.經濟繁榮發展 D.國力強盛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貞觀十七年,魏征病逝,上非常痛心,曰“以銅為鑒,可正衣寇;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鑒,內防己過。今魏征逝,一鑒亡矣。”﹣﹣宋 歐陽修、宋祁《新唐書 卷一一零 列傳第二十二 魏征》材料二:“載初元年,二月,辛酉,太后策貢士于洛城殿,貢士殿試自此始。”﹣﹣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則天順圣皇后上之上》材料三:開元時期,“姚(崇)宋(璟)相繼為相,崇善應變成務,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協心輔佐,使賦伇寬平,刑法清省,百姓富庶。”﹣﹣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材料四:“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唐 杜甫《憶昔》(1)材料一、二、三,分別涉及到唐朝前期的哪三個皇帝?(2)根據材料,指出他們三位在施政上有何相通之處?他們的這一做法對唐朝前期產生了什么積極的影響?唐朝的這一經驗對我們今天的國家建設有何啟示?【培優提升】1. “吾為官擇人,唯才是與,茍或不才,雖親不用……如其有才,雖仇不棄”,反映了唐太宗A.勤于政事 B.善于納諫C.節儉治國 D.重視人才2.唐太宗曾說:"吾居位以來……錦繡珠玉,不絕于前,宮室臺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游四方,供頓勞煩。"反映的本質問題是( )A.唐太宗善于納諫和自我反省 B.唐太宗時期出現了盛世局面C.唐太宗時期經濟繁榮和民族團結 D.唐太宗時期生活奢侈浮華仍嚴重3.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集團重視編修家譜,官修譜系甚至成了政府選舉、士族出仕的重要依據。到了五代以后,修譜從官方流行于民間,內容轉為關注孝親之道的教育。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是( )A.中央集權的強化 B.商品經濟的發展C.科舉制的完善 D.儒家文化的興盛4.《唐語林》中寫到“開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訛,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對材料理解準確的是A.“上留心理道”的“上”即皇帝唐太宗 B.“革去弊訛”是指廢除九品中正制C.“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譽為開元之治 D.“河清海晏”指貞觀年間政治清明5.某歷史興趣小組在探究“文景之治”“光武中興”“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等治世局面出現的共同原因時提出,當時統治者都①重視農業生產 ②注重科舉選才 ③注意減輕刑罰 ④完善三省六部制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元 高明《琵琶記》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門看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引申為牢籠、圈套)中矣”。——摘自北師版七年級下冊《歷史》材料三:學者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說:“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是一大發明。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于是有政治上社會對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獲得了非常大的彈性”。(1)以上三則材料與我國古代的哪一選官制度有關?該制度創立于哪一朝代?(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回答,唐太宗時該選官制度中最重要的考試科目是什么?(3)唐朝時武則天是如何進一步發展這種制度的?(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一選官制度有何積極影響?參考答案:【基礎鞏固】1.B 2.D 3.C 4.B 5.D 6.B 7.D 8.A9.(1)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2)相通之處:重用人才;影響:使唐朝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社會進步。啟示:要發展教育、培養人才,更要重用人才。【培優提升】1.D 2.D 3.C 4.C 5.C6.(1)科舉制度 隋朝(2)進士科(3)殿試(4)擴大了人才選拔的范圍或者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或者促進了文化教育事業的繁榮或者用材料三中的內容即為平民提供做宰相、公卿和參政的機會或者促進政治上的社會對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