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6課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導學案(無答案) --2023-2024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6課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導學案(無答案) --2023-2024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資源簡介

第16課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學習目標
1.認識甲午中日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概述晚清時期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太平天國運動),理解其性質和意義
2.認識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
重點
1. 掌握洋務運動的目的、內容、意義和局限。
2. 認識《馬關條約》的影響。
難點
了解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概況,認識中國面臨的嚴重社會危機。
基礎梳理
一、太平天國運動
1. 從起義到鞏固
(1)準備:洪秀全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張,馮云山號召民眾加入拜上帝會。
(2)起義:1851 年,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
(3)定都:1853 年,太平軍沿長江東下,占領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定都于此。
(4)全盛:太平軍北伐、西征,軍事上達到鼎盛。
2. 從轉折到失敗
(1)天京變亂:1856 年,領導集團發生內訌,太平天國在政治、軍事上開始衰落。
(2)后期斗爭: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
(3)失敗:1864 年,天京等地被攻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3. 頒布文件
(1)《 天朝田畝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主張,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農民追求社會財富平均的理想。
(2)《資政新篇》:提出了新的社會經濟政策,試圖回答農民革命應當向何處去的問題。
4. 失敗原因
(1)農民階級的歷史局限性。
(2)缺乏科學思想理論的指導。
(3)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
5. 歷史影響: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引起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化。
二、洋務運動
1. 興起
(1)背景: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統治階級中的一些當權人物看到了歐美國家的船堅炮利。為了挽救國家的頹勢,他們推行了一系列以“ 自強” “ 求富 ”為目標的洋務新政。
(2)代表: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
2. 內容
(1)軍事工業:如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等,都是官辦 企業。
(2)民用企業:為了求富,洋務派又開辦了一批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
(3)新式學校:辦了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的學校。
(4)新式海軍:建成了以北洋艦隊為代表的新式海軍。
3. 認識
(1)引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機器生產技術,是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嘗試。
(2)洋務派期望洋務新政可以保障國家安全,抵抗外敵侵略的目的未能達到。
(3)洋務派的初衷不是改變封建統治,只是引進資本主義國家的軍事和生產技術,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礎上修修補補,洋務運動失敗是必然的。
三、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
1. 西北邊疆危機
(1)俄英侵略新疆:英國支持的浩罕國軍事首領阿古柏入侵,占領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區。俄國出兵占領伊犁地區。
(2)左宗棠收復新疆:1875 年,清政府命左宗棠發兵新疆平亂,1878 年收復新疆南北兩路。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區正式建省。
2. 中法戰爭
(1)爆發:1883 年8 月,法國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頭對準了中國。中法戰爭于年底打響。
(2)進程:1884 年法軍偷襲馬尾軍港,炮毀福州造船廠。1885 年,清軍在馮子材率領下取得鎮南關大捷。
(3)結果:清廷下達停戰令。李鴻章與法國駐華公使簽訂了中法《越南條款》,承認法國占領越南。
3. 甲午中日戰爭
(1)爆發:1894 年8 月,甲午中日戰爭爆發。
(2)進程:1894 年9 月,清軍在平壤大敗。在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官兵重創日本艦隊。1895 年2 月,日軍摧毀了北洋艦隊基地威海衛軍港,北洋艦隊覆滅。
(3)結果:清政府與日本政府議和,被迫簽訂《 馬關條約 》。內容:承認朝鮮獨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2 億兩白銀,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制造。
(4)影響
①《馬關條約》喪權辱國,進一步把中國社會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②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證明了 洋務運動的破產。
4. 臺灣反割臺斗爭:1895 年5 至10月,臺灣義勇軍與以劉永福為首的黑旗軍一起,展開了反抗日軍占領的武裝斗爭。
四、瓜分中國的狂潮
1. 三國干涉還遼: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日本被迫歸還遼東半島,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 萬兩白銀“贖遼費”。
2. 瓜分中國的狂潮:俄國強租旅大,英國租威海衛,德國租膠州灣,英國租九龍,法國租廣州灣。列強還在中國大量掠奪鐵路和工礦利權。
達標檢測
1.1896年,丘逢甲寫詩回憶當時的情景與心情:“四萬萬人同聲哭,去年今日割臺灣。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材料反映
A.《天津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2.19世紀中葉,“清政權所關心的主要是維護中國地主文人學者統治階級對它的忠誠,并借此鎮壓一切可能在農村平民中掀起的騷動及反清叛亂”“平息沿海英國人的滋事,起初只被當作一個次要的小問題”。典型地體現了這種論述的歷史事件有
A.虎門銷煙與第一次鴉片戰爭
B.太平天國運動與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戰爭與臺灣反割臺斗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與義和團運動
3.下表是洋務企業部分決策者的職銜背景,據表中信息解讀合理的是,這一時期
——據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利·洋務運動》整理)
A.政府官員有效促進企業的發展
B.洋務企業擺脫了列強經濟控制
C.洋務企業缺乏近代化管理經驗
D.官督商辦成為主要的管理方式
4.19世紀中葉至19世紀末,西北邊疆史地學的發展,掀起了中國邊疆研究的第一次高潮。這一時期,涌現出了《朔方備乘》《康輔紀行》等一大批代表作。 這一時期中國邊疆研究的發展折射出( )
A.清廷中央集權的強化 B.民眾的民族意識增強
C.中國的民族危機加深 D.民眾擺脫文字獄的枷鎖
5.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
A.解決清政府統治階級內部矛盾
B.利用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朝統治
C.改進軍事設備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D.解決財政困難發展近代工業
6.近代中國有許多進步思想家主張進行政治制度的改革。其中,第一次提出“設投票箱,由公眾選舉官吏”的思想家及其論著是
A.魏源的《海國圖志》 B.洪仁玕的《資政新篇》
C.梁啟超的《變法通議》 D.孫中山的《民報·發刊詞》
7.洋務運動的諸多措施中,為西學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奠定基礎的是
A.民用工業的建立 B.軍事工業的創辦
C.新式學堂的創辦 D.賦稅制度的改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东省| 司法| 赤壁市| 绥化市| 金秀| 巨鹿县| 新和县| 宜城市| 凤庆县| 景宁| 湄潭县| 恭城| 绥宁县| 永寿县| 龙山县| 健康| 七台河市| 绵阳市| 蓬安县| 曲松县| 连南| 右玉县| 洛宁县| 乐平市| 呼玛县| 抚宁县| 施秉县| 宜丰县| 肥西县| 阜城县| 雅江县| 海淀区| 汤阴县| 高台县| 贵州省| 房产| 绥化市| 五大连池市| 陕西省| 崇文区| 通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