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1課 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學習目標1. 知道國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統一全國的過程。2. 掌握國民政府建立后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及影響。3. 掌握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等歷史事件。4. 認識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的意義。5. 知道紅軍長征的原因,理解紅軍長征的意義。6. 了解遵義會議的內容及意義。重點國民政府建立后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及影響; 理清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等歷史事件;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的意義;紅軍長征的意義。難點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基礎梳理一、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1. 專制統治的確立:1927 年秋,“ 寧漢合流 ”標志著國民黨專制統治的確立。2. 繼續北伐(1)開始:1928 年,國民政府繼續北伐,討伐張作霖。(2)結果:1928 年底,張學良改旗易幟。國民政府在 形式 上基本統一了全國。3. 經濟狀況(1)民族工業的發展① 原因:民族資產階級興辦實業的熱情有所提高。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蓬勃開展,抵制洋貨、 提倡國貨 的行動,為民族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機遇。② 表現:除了原有的紡織、面粉等行業外,民族工業中的新興部門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2)官僚資本的發展:四大銀行成為官僚資本巧取豪奪的重要工具。二、工農武裝割據開辟革命新道路1. 革命新道路的探索過程(1)南昌起義① 概況:1927 年8 月1 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② 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2)八七會議① 召開: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② 內容:a. 確定實行 土地革命 和 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b. 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3)秋收起義① 概況:1927 年9 月,起義軍在進攻長沙途中受挫。決定改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② 結果: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到達 井岡山 ,創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4)井岡山會師:1928 年,朱德、陳毅率領的革命隊伍到達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2. 井岡山根據地建立的意義:點燃了“ 工農武裝割據 ”的星星之火。從此,中國革命走上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3. 農村革命根據地的發展(1)革命力量發展:到1930 年夏,全國已經建立起十幾塊農村革命根據地。(2)政權建設:1931 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中國共產黨人創建人民革命政權的寶貴探索與嘗試。(3)土地革命:各農村革命根據地逐步開展土地革命。達標檢測1.在大革命時期和第一次土地革命前期,毛澤東同志通過深入農村進行調查,相繼發表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興國調查》等文章,作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進一步指明了革命的方向,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開展調查研究是基于( )①直接經驗比間接經驗更為真實可靠②群眾的實踐是通往真理的根本道路③親身實踐產生的認識才能指導實踐④通過調研才能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陳云在提及某次會議時明確地說:“我們撤換了靠鉛筆指揮的戰略家,推選毛澤東同志擔任領導,與此同時,在長征途中和毛澤東一起劈波斬浪的一批領袖人物,也在這危難時刻的風頭浪尖上經受了錘煉,得到全黨全軍的擁護和認可,從而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該會議是( )A.中國三大 B.八七會議 C.遵義會議 D.洛川會議3.1929年,古田會議總結了紅四軍成立以來軍隊建設方面的經驗教訓,確立了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指出“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重申了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的原則。這說明中國共產黨( )A.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總方針 B.重視加強軍隊的政治建設C.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 D.糾正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4.20世紀30年代,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強調:“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有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該言論( )A.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成熟 B.彰顯了強烈的道路和文化自信C.指導了農村根據地的開辟 D.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5.毛澤東曾說:“《水滸傳》里有個水泊梁山,朝廷的千軍萬馬拿他們沒得辦法。我們到了井岡山這樣的地方,反動派也奈何不了我們,我們就是到那兒去當紅色‘山大王’。”這實際反映了中國共產黨要走( )A.工農武裝割據道路 B.革命統一戰線道路C.國共合作抗日道路 D.土地平均分配道路6.1932年2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正式開始營業,江西工農銀行隨之取消,其發行的銅元票全部收回;閩西工農銀行雖未停止營業,但其貨幣發行權被停止。7月,國家銀行開始發行貨幣,中央蘇區的貨幣進入統一發行時期。此舉( )A.意在抵制法幣滲透 B.沖擊了國統區金融秩序C.力求統一國內市場 D.體現了根據地發展態勢7.20世紀30年代,各大城市學生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組成下鄉宣講團。有學生回憶:農民開始是不了解我們這些洋學生的,以為我們是來傳教的,后來我們調整方法,從調查訪問入手,深入了解人民的生活與困難,民眾在有的生。這一方法調能主要表明( )A.農民民族意識比較落后 B.學生不了解民眾疾苦和災難C.學生開始與工農群眾結合 D.學生立足農村實際情況宣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