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學九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科導學案NO. 9課題: 4.2凝聚法治共識2 學案主人: 班級:小組: 組內編號: 使用日期: 幫扶對子:學習目標1 .知道如何厲行法治(重點、難點)2.了解法治與德治的關系。(重點)學習內容一、課前檢測1.政府權力來源: 。2.政府的宗旨: 。3.政府的工作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 。5.依法行政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我國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權,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二、課堂學習(一)課堂自學1.閱讀教材P53—P55 的內容,對明天所學內容做一個了解2.閱讀學習目標,對照目標在教材上做簡單標記3.思考課堂探究內容,能自主完成的在題號前用紅筆標上A,不太確定的在題號前標上B,不知道動筆的標上C. 并標記自己的疑問(二)基礎過關1、如何厲行法治(要求)?(1)國家角度: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立法機關:科學立法 。行政機關:嚴格執法 司法機關:公正司法。)(2)公民角度:要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3)黨和政府角度: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4)社會角度:要加強法治宣傳,弘揚法治精神,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5)德治角度: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2、法治與德治的關系(1)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2)以法治承載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3)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三)課堂探究思考下列問題,每組選一個問題重點研究,準備展示探究一:2018年民主法治建設讓人民收獲滿滿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以雷霆之勢拉開序幕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公聚焦生態環境和食品藥品安全,各級法院加強民生案件審判.....人民群眾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正在得到充分保障。材料二 黨的十九大壁畫了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壯美藍圖,順應新要求,把握新機遇,法治中國建設進入新時代。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思考下列問題( 1 )新時代如何建設法治中國 (兩個方面即可)( 2 )建設法治中國對現代社會公民的要求有哪些 (三個方面即可)探究二:新中國歷史上首個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同學們就《民法典》的有關規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運用法治與德治關系知識,說明用法律“收拾”缺德行為的意義。三、自主檢測1.2020年10月起,國家網信辦對UC、QQ、360等多款手機瀏覽器進行專項集中整治,規范網上信息傳播秩序;工信部通報131款侵害用戶權益App,督促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整改……國家這一系列整治行為體現了( )A.立法機關科學立法 B.行政機關嚴格執法C.司法機關公正司法 D.全民尊法、學法、守法2.2020年10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多項法律和草案。會議要求,要讓法律深入人心,形成全社會的自覺行動。要讓法律深入人心強調了厲行法治要推進( )A.科學立法 B.嚴格執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3.有人說:“法治必須建立在道德基礎上,追尋善的價值目標,離開道德的法治是‘折翼天使’。”這說明( )①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 ②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 ③德治比法治更重要,因為德治能教化人們的行為 ④法治比德治更重要,因為法治能規范人們的行為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4.【榮德原創】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全國人大組織法修正草案和全國人大議事規則修正草案提請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國家法室副主任蔡人俊指出,兩部法律把憲法的規定具體化,是國家的基本法律、人大制度的基礎性法律,在國家機構的組織和運行中具有獨特地位。兩部法律頒行30多年來的首次修改,必將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完善發展。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良法必須與時俱進②我國實行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③社會因法治而進步,法治建設逐步完善④厲行法治必須推進科學立法、全民立法,每一項立法都應由全民參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德潤人心,法安天下。”下列關于德治與法治關系表述不正確的是( )A.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勸導力B.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C.德治重教化作用,法治重規范作用D.德治與法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學習整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