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詩配畫課前分享請結合課前完成的八大山人紀念館實踐活動記錄表,進行分享。活動主題 活動時間活動地點 參與人畫家信息藝術簡歷 (作品特征)個人活動感言 (可附圖片)朱耷,譜名朱統,釋名傳綮(1626年-約1705年),字雪個,號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八大山人由于他的特殊身世,和所處的時代背景,使他的畫作別具一格,畫中流露著濃郁的情感,八大山人有一首題畫詩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這第一句“墨點無多淚點多”,最言簡意賅地說出了他繪畫藝術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著他所提示的這條線索,我們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賞這位畫家的偉大藝術作品。想一想:從畫面中植物的形狀分析,畫家為什么選用梅、蘭入畫,這些植物在中國文化中有什么象征性的含義?八大山人 《古梅圖》鄭思肖 《墨蘭圖》梅蘭竹菊是我國“四君子”,四君子深受中國文人的喜好,寓情于物,借景抒情。《古梅圖》畫面中摧折到半枯幾近伸不直的枝干上,卻綻放出朵朵梅花,畫家意在寄情于物,托物言志,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小組討論:請結合八大山人的際遇和畫面內容,說說畫家為什么要題詩“梅花畫里思思肖,和尚如何如采薇”。八大山人 《古梅圖》詩句表現了末路王孫的孤獨和悲憤的情緒,畫面內容學同為遺民畫家的鄭思肖,植物根部裸露在外,抒發了亡國的憤懣之情。體現了詩配畫的主要特征——抒情寫意的價值追求。詩配畫的最早倡導者和實踐者蘇軾提出“畫以適吾意”的藝術觀點,主張繪畫最重要的價值是抒發胸臆、表達情感。個人情感、心緒和人生理想在畫面中得到淋漓盡致的表達。同學們,請分享一些你們熟悉的與梅花相關的詩句。王冕 《墨梅圖》小組討論:1.《墨梅圖》中除了繪畫,還有哪些元素?2.與八大山人的《古梅圖》相比,兩者畫面中的元素是否有共同之處?3.如果少了這些元素,會對作品的意境產生什么影響。詩書畫印詩書畫印是中國藝術特有的標志,它們的有機結合體現了詩配畫乃至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不僅增加了畫面形式的美感,而且使有限的畫面所傳達的內容拓展成了無限的情境,具有補充和闡述畫面內容的作用。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是中國詩配畫成熟的標志。看誰找的快:請在八大山人兩幅作品中圈出畫面里與字體相似的部分。八大山人 《芭蕉竹石圖軸》八大山人 《藤月圖》張旭《古詩四帖》 草書石鼓文 大篆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楷書王敞《曹全碑》 隸書趙孟頫 《秀石疏林圖》石如飛白:飛白是書法中的一種特殊筆法,它的筆畫有的部分呈枯絲平行,轉折處筆畫突出,在書寫中產生力度,使枯筆產生"飛白",加強作品的韻律感和節奏感。木如籀:籀——大篆寫竹還應八法通:永字八法書畫同源觀看墨分五色示范,分析畫家是如何運用國畫的筆墨特點進行表現的。詩配畫強調筆情墨趣,重在抒發胸臆。筆墨是詩配畫最基本的語言,情感表達都借助筆墨媒介。詩配畫在用筆上追求書法的書寫感和情感表達,在用墨上,講究墨分五色,以焦濃重淡清來表現物象的主次、虛實變化和心緒。體現了筆墨交織的審美趣味的詩配畫特征。想一想:畫家創作的內容寫實嗎?結合畫家背景,分析創作原因。八大山人 《荷石水禽圖》詩配畫不滿足于“形似”,而要求“寫神”和追求意趣的表達,這就是詩配畫以形寫神的藝術意趣的特征。知識回顧詩配畫是文人所作之畫,畫中帶有文人情趣,畫外流露著文人思想的繪畫形式。詩配畫的主要特征:1.抒情寫意的價值追求2.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3.筆墨交織的審美趣味4.以形寫神的藝術意趣課后任務請選擇你喜歡的一件八大山人作品,用文字、表格、視頻、語音等自己喜歡的形式整理出總結性報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